8月7日,#月薪2万住不起如家汉庭#登上微博热搜榜。
不过,面对曾经亲民的经济型酒店,如今价格普遍大涨,不少消费者还是表示难以接受。
那么今年这些酒店价格到底涨了多少曾经的经济型酒店涨价的底气又来自哪里
节假日出行,连锁酒店有多贵
今年暑期旅游属实火爆。
据去哪儿数据显示,2023年暑期首周出行的机票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三成,酒店预订量增长1.4倍。同程旅行数据显示,暑期第一周酒店预订服务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5%。
那么连锁酒店的价格究竟如何
总的来说,从OTA平台数据看,汉庭、如家、全季这类连锁酒店价格波动确实较大。
连锁酒店涨价,早已悄悄进行
根据华住集团(01179.HK)、首旅酒店(600258.SH)和锦江酒店(600754.SH)公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三家企业实现营收分别为45亿元、16.56亿元、29.22亿元;同比增长依次为67.1%、36.57%和25.22%
再细究财务数据,推动企业业绩增长的原因,“涨价”功不可没。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华住集团、首旅酒店和锦江酒店三家的RevPAR(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58.3%、52.5%和41.31%。
作为酒店的经营指标之一,RevPAR由入住率和平均房价相乘而得,衡量的是酒店整体及单个房间的收入潜力。
也就是说,各家企业都在通过涨价来助力营收增长。
于是同时,与疫情前相比,财报显示,在2023年一季度,华住集团、首旅酒店、锦江酒店的RevPAR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约118%、92%、103%。
这意味着,不少酒店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要价能力,已经超过了2019年水平。值得一提的是,7月25日,华住集团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显示,企业二季度RevPAR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121%。
由此可见,这些连锁酒店涨价,已是势不可挡。
根据锦江酒店、华住集团2023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高端房间相比去年同期分别涨了13%和17.9%,经济型酒店分别涨了16.7%和21.6%。也就是说经济型酒店,确实比中高端酒店房价涨的要快。
同时,与疫情前的2019年数据对比,相比中高端酒店,经济型酒店依旧是涨得更多的。
华住集团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型酒店日均房价为208元,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16.2%;而中高端酒店日均房价为344元,同比2019年增长7.05%。
锦江酒店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型酒店日均房价为169.96元,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了8.98%;而中高端酒店日均房价为265.97元,同比2019年增长了2.02%。
首旅酒店2023年第一季度经济型酒店日均房价为177元,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长10.63%;而中高端酒店日均房价为285元,与2019年同期相比价格不增反降。
总的来说,进入2023年以来,这些连锁酒店的价格普遍有所上涨,大多酒店价格已经高于疫情前水平;其中经济型酒店的涨价速度又明显高于中高端酒店。
可以说,更为便宜的经济型酒店,对这些酒店巨头的业绩增长“功不可没”。
经济型酒店,涨价底气来自哪里
消费者熟知的经济型酒店,如今价格高涨,底气来自哪里
一方面,在高度市场化的酒店行业,价格波动本质是也是供需关系的具体表现。
从供给端看,据中国饭店协会的统计,截至2022年年初,国内酒店数量较疫情前减少了约8.6万家,降幅约25%,客房总数较疫情前减少了约47万间,降幅约24.7%。
从需求端看,今年以来旅游业持续火爆。据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境内酒店搜索热度达到2022年同期的300%,酒店供应整体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14%。
供给减少,整体需求暴涨,站在市场角度,这些连锁酒店坐地起价也是必然。
另一方面,其实华住集团等大型酒店集团,近年也在对旗下酒店进行结构调整。
也就是说,这些连锁酒店开始纷纷向中高端酒店转型升级,毕竟以前的经济型酒店盈利能力低、投资回报周期长,企业自然也想迎合消费升级,走中高端路线。
对应地,华住集团推出汉庭3.5升级、桔子3.0升级;锦江酒店也推出7天3.0升级改造、丽枫3.0;首旅酒店从2018年开始持续坚持酒店升级,目前已有40%酒店完成改造。
门店层面看,财报来看,去年华住集团、首旅酒店分别关停了142家、298家经济型门店,但分别新增了363家、133家中高端门店;锦江酒店财报显示,企业最近4年新增酒店中,经济型门店都不超过10%。
总的来说,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快捷酒店,之所以越来越贵;首先得益于市场需求旺盛,国内酒店连锁化率的提升;其次是这些酒店也在悄悄地改头换面,想要提升自己的“档次”。说到底,国内的经济型酒店已经被结构性消灭了一部分,中高端正在走向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