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住宅模式;中国园林;自然;诗意的居住
深圳在未经大规模开发之前曾经遍布丘陵山岗,而其中大部分早已被城市发展所夷平。几十年来我们早已习惯了平地起高楼以追求绝对速度而无视自然地貌和原生植被,这种开发模式在今天看来其实让城市失去了很多本来能够建造更贴近自然的宜居家园的机会。
位于蛇口的大南山静卧在深圳湾畔,见证了脚下这座城市惊天动地的变化。大南山东面依山傍海之间的山坡上原本只是散落了一些供外国专家居住的别墅和公寓,而山脚下仍存有不少改革开放初期原蛇口工业区的厂房。近年来由于这里的自然景观资源优势相继出现了大量的高档住宅区,然而这些新住宅几乎全部是以高层塔楼或低层独栋和联排别墅类型出现。这些塔楼具备最大限度占据景观资源的态势而不惜与大南山争高,而绝对的经济驱动力已使当前中国城市中的住宅生产几乎被低市场风险的单一化手法彻底统治,尤其对于用以销售的住宅,几乎没有更多空间留给建筑师去想象。
深圳美伦公寓及酒店项目提供了新的机会,任务书要求在13000平方米的山地上建造25000平方米的用于出租的涉外公寓和一座小型主题酒店。一方面只出租不销售的经营模式对于空间资源的占据不必强求最大化,另一方面作为甲方的招商地产也希望通过这一项目发展出一种新的居住模式和不同的产品类型。这两个条件使得半山公寓项目有可能突破现有住宅开发的通常模式。
古人在山边建房由于人力有限更因对自然的敬重,便一定要依山就势,结果是房子无论大小在占据自然的同时也与之形成和谐的共存关系并为自然添色。原本荒野的自然更因建筑的介入被重塑为可游可居的理想生活环境:山上建房,房子便会为山所抱,避风向阳,高低有致自成态势;房子与山、与树、与石、与泉相伴成景,而人居其间便有了伴山而居,枕石而卧,松下读书,溪畔抚琴那种优雅和缓的生活方式。然而在高速度高密度已成为发展所必须的今天,人还在多大程度上能体味到伴山而居所带来的精神感悟和心灵的净化?人们是否已被快节奏的生活研磨得钝化而难以体味房子能给人带来的精神愉悦呢?我们至少仍然相信一座与自然巧妙结合,对山形、地貌、树木、时节敏感呼应的房子会让人们重新拾起与生俱来但已被埋藏日久的对自然的依恋。或者说它至少可以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静下心来,也让早上出门和晚上回家的过程多添一些情趣和一层含义。
中国人通常使用“山-水”和“园-林”来表达一种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向往,而园林与建筑结合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构成方式。在城中造园往往用高低错落的建筑围合成一个园庭,园中凿咫尺小池为镜,以桥为舟,以石山为屏;而在有真山可借的半山公寓,“建筑山”与园外的大南山彼此因借,而园内狭长的主庭院中一个个房子从“建筑山”生长出来,让人可以临水而居,呈现出一幅南国水乡景色。在大园中五个标高不同但彼此相互连通的小庭院也各具不同特色,底层架空的部分由景墙相隔,与旁边的庭院相连成为观景纳凉之所。闲暇之时人可在园内各处围敞、明暗、开合不断变化的园林空间漫步穿行,移步易景之间,古典园林的意境悄然地渗入到现代城市的生活当中。一个小型主题酒店坐落在基地西南静静的一角,山岩般坚实的建筑形体既相对独立又与连绵的公寓屋顶相呼应。正面如石壁般凹凸的阳台为每个客房框入了各自略有不同的景致,而背面大块石墙面里偶然开敞的大景窗给原本封闭的走廊嵌入了俯瞰下的庭院或不远处大南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