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设计连贯的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并且最终实现目标。除此以外,当我们想到营销策略时,我们自然而然想到的是科特勒的4P理论: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推广策略。
那么,文案从属于4P中推广的文字表达,它的策略性是什么?是找准消费者的需求,强化产品的特点、差异点,建立长期优势。其关键点在于:找出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强化心智并且建立优势。
举个网上的段子作为例子:有个富豪想结婚了,于是发了一张征婚启事,结果来了3个美女,于是他有了选择。他每人拿了1000块钱,让这3个女人把这屋子填满。
第一个女人,买了1000块钱的棉花,第二个女人买了1000块钱的气球,而第三个女人,只买了一根蜡烛。他用光,把这屋子填满,最后富豪选择了一个胸最大的。
好的洞察、好的策略就是:提供正确的需求(胸大的);坏的策略:提供消费者不想要的需求(聪明智慧)。
市场人员纳闷了,赶紧开展大型调研,找一些母亲一聊才发现——如果自己图“方便”,给宝宝用了尿不湿,会遭到婆婆的白眼:怎么娶了个这么懒的儿媳妇,连块尿布都不愿意洗?
回去之后,营销思路立马调整,转向“健康”——让宝宝的小屁屁24小时保持干燥,再也不用担心小屁屁淹烂了,这样子市场局面快速打开了。因此,任何文案都要建立在正确的消费者需求上,否则你的文案写的再好,也是无用之功。
除了找准需求,好的文案还能够在此基础上为强化消费者头脑心智,为企业建立长期优势,促进销量。
背后的思考逻辑是:
文案不是文字,不是华丽的辞藻,不是语言的玩弄。文案,是为商业服务的,要服从企业的营销战略,有效的显示出产品的差异化,并且强化这种差异化所带来的优势,刻入消费者的脑海。
再举另一个经典的案例,来自台湾奥美替天下文化做的长文案:我害怕阅读的人。
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阅读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冬天从哪天开始,只会感觉夜的黑越来越漫长。我害怕阅读的人,一跟他们谈话,我就像一个透明的人,苍白的脑袋无法隐藏……
但阅读的人在知识里遨游,能从食谱论及管理学,八卦周刊讲到社会趋势,甚至空中跃下的猫,都能让他们对建筑防震理论侃侃而谈。相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世代的录音机;过气、无法调整。我最引以为傲的论述,恐怕只是他多年前书架上某本书里的某段文字……
当时台湾经济发展很快,每天都有很多创富故事刺激眼球,大家都急着往上爬,工作、应酬、交际,却静不下心读书。
一般的营销诉求会是“在阅读中,获取更大的价值”,或是“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浮躁的商业中沉浮,在恬静的阅读中升华”类似这样的劝服,但是台湾奥美反其道而行。
你要赚钱,你要做生意,那就免不了应酬交际,在应酬中,总有一些人侃侃而谈。谈到生意,他们能聊国际最新的创业理念,聊到咖啡,他能说出咖啡的各种品味。
他们兴趣广泛,精力充沛,富有魅力,在交流中主导话题,当然也更容易赢得客户的尊敬和企业的合同。因此,如果你脑袋空无一物,什么都不懂,插不上话,岂不是难受?所以朋友们,还是多读点书吧,不要被别人给淘汰了。
这样的长文案貌谈“害怕”,实为敬佩、鼓励,影响更多人成为阅读的人。因此,好的文案基于洞察,具有商业的策略性,而不是毫无目的,随意发挥。
为六颗星所做的宣传文案设计:六颗星牌长效肥,轰它一炮管半年。
最后总结一下,文案的策略性体现在:找出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强化心智并且建立优势。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B,为什么?
因为B的答案的信息更多、更具体!A的答案更抽象,让人感觉不知所云。
说人话就是你的文案,语言简单,通俗易通,直指利益,让消费者脑中充满画面感,描绘出用户的场景感受。我们要避免创作那些对消费者无效的文案。
在讲述如何写出“说人话”的文案之前,我们要明白什么是“不说人话”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凡是让消费者感到抽象,复杂,假大空,不知所云,半知半解的,都是不说人话的!
1)空洞内容、假大空的文案
比如下图的地产文案:崇尚自然,尊贵享受。“尊贵”是文案作者要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内心感受,是要达到的一种目的。而不是直接用“尊贵”这个词来表达,就能显示你的尊贵了,你只是把你的目的告诉消费者而已!这当然并没有什么卵用!
那么,要怎么写呢?可以参考下面的这个地产文案:献给100位影响GDP的人。通过具体的能够体现尊贵的事物(影响GDP的人)来体现你的尊贵感,不仅不抽象,而且通俗易通,简单明了,激起你的心中的尊贵感,还具有画面感。
还有下面这些经常出现的既抽象又假大空的文案:
你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更具体的文案来表达:
然后你再看看下面几张图:乐享极致,什么行业、什么产品都可以用!而这种任何行业,任何产品都可以套用的文案都是无用的!体现不出策略性,说了等于没说。
2)人为制造复杂费解的文案
复杂的文案往往与创意文案有关联。创意的文案一般是这样的:
复杂的文案:
一分钟:“什么玩意!看不懂,不看了!”比如说这个关于安全套的文案:射手座&大胆做是一对。说真的,我不懂他到底想说啥?射手座和大胆做是一对?怎么就是一对了?逻辑不清,想不明白,这就是一个糟糕的文案。
也就是说,戴上安全带保证你的人生安全,安全带不寄,你的死亡日期就暴露出来了,也就是你容易出事故就去见上帝了!给人一种,“卧槽,原来是这个意思!”让人恍然大悟,赞不绝口。
然而很多文案总是人为的增加费解,我在地铁上看到的文案,“今年买房,今年入伙”。对于我个人来说,“入伙”这两个字,不是有效的信息,因为我不懂这个入伙指的是什么,人为的制造费解,让人不明白你表达的意思。
3)描述不够到位的文案
看了上面这类文案,你总会有些隔靴搔痒的感觉:你说他没说吧,确实能感觉到一点,你说他说了吧,但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你可以说成:
也就是你的文案表达要能能够调动大多数人已有的认知系统,把熟悉的事物嫁接到不熟悉的事物上,就可以清晰表达你的意图。
上图是我在动车上看到的文案,“促进皮肤弱酸性保护膜形成”,表意是清楚的,但问题是,这句话的结果是什么呢?也就是,皮肤弱酸性形成对人有什么好处,他没讲清楚,这样就无法打动消费者。
4)生搬硬套的联系
最后一种不说人话的文案,就是违反人的常识认知,也就是看到产品的文案描述,你所想的和文案所要给你联系感觉的是不同的。
我只想要买一瓶水,你跟我谈“拥有它,拥有梦想”?我喝一杯咖啡,你跟我说“醇香经典,开启新时代”?
总结,对于消费者常见的不说人话的、无效信息的四种文案类型:内容空洞、假大空的文案;人为制造复杂费解的文案;描述不够到位的文案;生搬硬套的联系。
这里,送上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句说人话的标准文案模板:老乡,参加红军可以分到土地!
那么,看到这里你也许就奇怪了,为什么大多数营销文案都不说人话?说人话有这么困难吗?其实,你还真说对了!说人话,就是那么困难!甚至违背人类的直觉!
1)诗人情结
很多的文案写作者都有着不错的文笔,他们熟读经典名著,文辞优美。比如遇到秋天落叶这样的场景,在文学家眼里可以联系到伤春悲秋,思念故土,甚至上升到爱国情怀的层面,他们的神经很明感,文艺气息很浓。
但是,对于一个普通人,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文化素养,更没有那么强烈的神经联想,他们的反应可能是:天气转凉了,要多穿衣服了。
所谓意境,所谓的感动,就像恋爱中的一方不管不顾的付出,为什么我对你这么好,你就是不接受我?然而,你就是感动了自己,却以为也能感动别人(消费者)。
你在文案里写的产品情怀,自我感觉良好,但无法引起他人的共鸣,消费者又怎么会买账呢?
我并不是说文采对于文案没有帮助,有文采当然是一个加分项!但是当我们写文案时,要时刻压制住自己的这份冲动,始终要记得:文案是为商业服务的!
2)想象力太丰富
想象力太丰富,其实是一种过度联想或者无意中扭曲了人们的联想,违反人们的认知常识!这种过渡联想不仅文案创作者容易犯,连老板、同事,甚至消费者也难以察觉!
过度联想就是,你的文案描述,是无法让我想到你所要传达给我的信息的。最典型的就是“干你最想干的!”与三八妇女节的“成熟的你更有魅力!”。
这两个文案设计,体现的只有形式相同,内涵却完全不同。3.7→3.8意味着少女→女人,这种给人的联想是暧昧的,有点色。而爆米花本身应该给人欢乐的联想。
3)高估消费者的熟悉程度
文案创作者对于自己的产品肯定是非常熟悉的,但消费者是没有你那么清楚产品的。这一点对于初创品牌,全新产品要特别值得注意。
高估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程度表现有两点:
一个是用专业术语解释你的产品属性,但是消费者并没有你那么深入的研究过产品,所以当你用专业的而非通俗易懂的言语来描述你的产品时,消费者其实是懵比的;另外一个是你了解产品的各个方面,你用总结性的、抽象化的文案来描述你产品是多么的好。
例如,你的产品是智能电视,而你的产品文案是“智能首选,随心所遇”,消费者并没有接收到你这个产品如何智能,哪里智能了。
1)降低消费者的理解
数据化:
▼
图像化:所谓一图胜千言
展示过程:介绍产品的使用过程,而不是介绍产品所带来的结果。
嫁接:把陌生、抽象的事物嫁接到熟悉、具象的事物上。
感官化:感官化一般以视觉化为主,也包括听觉化、嗅觉化、味觉化
场景化:
2)指出消费者的利益
产品能帮消费者完成什么任务
——简单,扫得干净不留后患
产品属性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利益?
——双层壶身,隔热不烫手
没错,接下来要讲的就是创意。创意就是打破套路,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到打破套路?
我总结是的核心就是:反差。
1)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出现的事物
比如杜蕾斯的创意海报,因为杜蕾斯的质量太好而出现人类绝种的荒谬情况。
2)在逻辑上,在人们的常识中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但“猜的到开头,却猜不到结尾”“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除了在内容上,在营销渠道,产品载体,表现形式,内容风格上做反差创新也是能形成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我花了很大的篇幅来阐述“讲人话”的文案,同时我也一再强调不要用空洞无物的词汇用来文案创作。我可没有说过文案不能词句优美华丽,我反对的是用优美的词汇代替内容的空洞,让人不明所以。
其实,讲人话的文案是作为文案创作人员的基本能力。而文案创作更高一级的创作法则“有人味”,往往要求你有相当高的文笔,辞藻优美是一种优势。
有人味的文案是能够击中你的内心,触动你的情感,激发你的欲望。也就是说有人味的文案不是基于理性,而是基于情感。
亚里士多德说过:“我们无法通过智力去影响别人,情感却能做到这一点。”我也曾经说过,走心文案的核心在于人们希望与痛苦的所在。
如何让你的文案有人味?
我们要承认一点就是人都是情绪动物,如果每个人都能通过理性行事。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也不会有让自己后悔的时刻,世界就会很美好。
事实上,情绪的力量往往大过理智。文案创作者要懂得利用大众的情绪,这些情绪包括冲动、易怒、泄愤、同情、恐惧、悲伤……
很多人都在说走心的文案,走心的文案关键点在哪里?在于人们的希望与痛苦。为什么地产文案能够频繁出现走心的文案呢?正是因为房子是中国人的希望与痛苦所在。
一套房子关乎你的爱情、亲情、事业:
还有一个经典就是支付宝十周年《账单日记》宣传片:
十年,三亿人的账单算得清,美好的改变,算不清。支付宝十年,知托付。
如果说情感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羁绊,那么欲望是自身追求的不懈渴望。人的欲望包括性,权力,梦想,成功等等,如果你的文案能够激发人性的欲望,就能够给人带来一种力量,影响消费者对你品牌的好感度。
比如耐克的“活出你的伟大”。
因此,有人味的的文案就是:
最后想说的是,文案虽然是为商业服务的,是为了提升销量的,这没错。但如果文案只是为提升销量那也不会是一个优秀的文案。没有人会真正因为一句文案而购买你的产品,也许有,但是一定很少!你试想一下自己会因为某句文案而购买产品的吗?
所以,说人话的文案是为了降低人们的理解,有人味的文案更多是为品牌塑造形象。
好的文案可以催人下单,植观在之前双十一,取得了“氨基酸洗发水”销量第一、美发护发类目第11名的好成绩,对于一个6月才入驻天猫的品牌来说并不容易。
我把它称之为“催人下单的文案写作套路”:引出问题(激起需求)、打破认知、解决方案、细节描述、所得所获、从众效应、权威认证、顾客证言、消除疑虑、制造稀缺。
现在,我来说说这十个名词是什么意思:
也就是挑动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你可以采用“问题—方案”法来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你要能说出消费者遇到的困惑、麻烦,让消费者感受到。“是啊,我就是有这样的困惑,你太懂我了,那你有什么办法呢”,诱使消费者继续读下去的欲望。
你引出了消费者的困惑麻烦,然后你告诉他们,你们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这个原因是他们从没有想过的,打破了他们的认知经验,让他们有焕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老是出现问题”!
你引出了问题,也告诉他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你用错了产品,而我们的产品就是可以解决你的烦恼。
总之,解决方案就是我们的产品。
你提出了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的产品),这就相当于给消费者一个承诺:我们的产品绝对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但承诺是没有用的,你要让消费者相信你的承诺,你要怎么做呢?在产品这一块就是描述产品的功能,而且要能够针对某一块细节做详尽的描述,因为越细化的描述越具有可信度,越能够让消费者信服。
不能局限于产品的描述,消费者买产品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我们要给他们展示的是通过我们的产品,你最终会获得什么样的结果。
产品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工具。比如,玫瑰花,你会描述玫瑰花成分的分析吗?你不会,你要展示的是通过玫瑰花,你能够赢得你的爱情,让爱人感受到浪漫的爱意。
这个很简单,就是销量最高,卖得最火,把这些展示出来。
增加说服力最常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你的产品好不好,让你的产品使用者为你证言(从众效应,权威认证,顾客证言这三个都是从外部给消费者做信用背书)。
有些产品你害怕购买了之后不合适、用不了,担心会有风险,我们就要消除消费者购买之后风险疑虑,让他们能够安心下单。
上面九个步骤差不多就能够说服消费者了,但他们可能还不会下单,会收藏,会想着下次再买,或者去别家再看看。
这时候,我们就要制造稀缺,比如采用“价格锚点”的心理效应,采用“限时购买”,“限量购买”的稀缺心理战术等方法,让消费者感到错过这个购买机会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促使他们快速下单!
在植观联合20多个KOL的推文中,其中“入江之鲸”10万+的原创推文《头发是女人藏不住的灵魂》均阅比最高,达到了229%。
到这,催人下单的文案写作套路:引出问题–>打破认知–>解决方案–>细节描述–>所得所获–>从众效应–>权威认证–>顾客证言–>消除疑虑–>制造稀缺,你掌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