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返现”是网络经营者为了获取较好评价,以返回少量现金或给予购物优惠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做出“好评”的行为。经营者采取“返现”等手段诱导消费者“好评”,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合法权益,而且扰乱正常网络消费市场经营秩序,对信用评价体系造成破坏,涉嫌不正当竞争。
“好评返现”在网络普遍存在并向线下延伸,除了电商平台,也有不少受访者反映在培训教育机构、酒店住宿及餐饮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消费场所遇到过“好评返现”。
在网购盛行的当下,网上商品的评价对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影响至关重要。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逾9成受访者在网购时会查看用户评价,其中43.1%表示每次网购都会查看用户评价;逾8成受访者表示用户评价会较大程度影响消费决策。而“好评返现”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决策造成了影响,问卷调查中超7成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因用户“好评”率高而购买,但实际收到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务与“好评”描述明显不符的情况,其中32.6%受访者表示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而在志愿者体察中,也有16.4%的样本存在商品实物与用户“好评”内容不符的情况。对于“好评返现”,超9成受访者表示日常消费受其困扰,其中有41%表示难以从用户评价中获取真实信息,51.2%表示只能靠查看用户差评来获取真实信息。
“好评返现”六大潜规则
广东省消委会征集“好评返现”案例线索,最终总结出六大“好评返现”典型消费潜规则,分别是:附带“好评返现卡”,影响真实客观评价;问题商品退货须先好评,给消费者正当权益设门槛;线下送礼换网络好评,“榜一餐厅”名过其实;客服软磨硬泡求好评,影响正常消费体验;朋友圈“集赞”返现,“绑架”消费者帮助推广;利用“好评返现”心理,诱导实施电信诈骗。
“好评返现”六大典型消费潜规则
一、附带“好评返现卡”,影响真实客观评价
案例:消费者王先生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款号称8G运行、128G存储的具有高性能处理器的青年手机,因受用户好评影响,就下单了。商品收到后,随商品还有一张“好评返现卡”,但手机一看就是一部“老人机”,并且十分卡顿,手机内存也只有2G+16G。王先生表示,此次购物体验十分不愉快,虚假的好评给他造成了极大的误导和困扰。
点评:经营者用“返现”引导消费者做出不尽符合真实情况的评价,用“好评”赢取更多交易机会。这一做法,一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和自主选择权;二是违反不正当竞争有关规定,有悖诚实信用、公平交易的市场原则。
二、问题商品退货须先好评,给消费者正当权益设门槛
案例:消费者曹女士在直播间购买栗子,收到栗子后发现和直播间卖的商品不一致。曹女士找客服反馈,客服让曹女士给个好评,然后才给全额退款。当时曹女士有一种被拿捏的感觉,心里很是不舒服,曹女士毅然拒绝了客服,并在平台举报了该商家。
三、线下送礼换网络好评,“榜一餐厅”名过其实
点评:经营者通过当面赠送礼品、优惠券的方式,诱导消费者在网上给予好评,帮助其提升排名或美誉度的行为,同样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的法律规定。
四、软磨硬泡求好评,影响正常消费体验
五、朋友圈“集赞”返现,“捆绑”消费者充当推广
点评:朋友圈集赞是时下流行的一种营销方式,虽然目前来看此种行为并没有明显的违法违规。实际上,商家是利用这种方式捆绑消费者充当“宣传工具”,甚至让其参与虚假宣传,干扰市场秩序。消费者不应该盲目参与此类活动。
六、利用“好评返现”心理,诱导实施电信诈骗
案例:消费者黄先生在外卖平台某水果店购买水果,两天后收到“五星好评返现10元”的短信,并附有链接。黄先生进行操作后,很快收到10元返现。但工作人员告诉黄先生“购买”800元水果并进行好评,即可返现800元,等于免费赠送水果。黄先生向对方提供的二维码转账了800元,随后即被对方拉黑,联系商家后才知道被骗了。
点评:一些诈骗分子通过“好评返现”进行利诱,诱导消费者添加私人账号,点击不明链接,再实施诈骗行为。消费者不要随意点击陌生链接,切勿轻信“免费领取”“好评返现”等宣传,警惕各种私人转账要求,以免上当受骗。
“好评返现”是网络经营者为了获取较好评价,以返回少量现金或给予购物优惠等方式诱导消费者做出“好评”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