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内容参考药融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概览及细分治疗领域数据盘点》
部分内容节选自药融研究院免费报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概览及细分治疗领域数据盘点》。
生物医药是指医药和现代生物技术的结合,用于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全球生物医药美国、欧洲和日本处于领先地位,无论是产业集群还是药物发明专利、龙头企业数量,均居于世界前列。中国生物医药发展较晚,但近几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寻求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乃至企业的管理创新,现阶段已从仿制追随转变为自主创新,并逐渐与世界接轨。
一、生物医药整体规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物医药行业市场规模3.57万亿元。若以近几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来看,预计到2023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市场规模突破4.3万亿元,到202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市场规模约达到6.45万亿元。
二、2023年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市场分化创新突显
1.生物医药产业为我国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医药创新是创新发展驱动的国家战略。
医药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产业领域之一,近几年大量资本进入生物医药产业,巨大的投入推动全球创新药快速发展,中国政府也将创新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系列鼓励创新的配套政策落地,建立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医药创新产业。随着生物医药提升为国家战略新兴行业,我国老龄化及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影响,医药行业依旧为快速增长行业。仅从企业数量来看,中国医药制造业高技术企业数量已达7353家,东部地区占比43.4%。
2.我国医药制造业受政策影响而变化,行业门槛提高,医药企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据药融研究院免费报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概览及细分治疗领域数据盘点》数据显示,我国自16年开始医药制造业收入持续增加(18年介于政策影响出现-6.9%下降),利润占营收的占比近年来显著提升。2022年,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达29.1千亿元,利润总额4.3千亿元,利润在营收总额中占比为14.78%。
同时,从2016vs2020年企业集中度数据分析,美国和日本企业集中度较高,中国企业集中度在政策及市场共同驱动下逐步提升。
近年来生物医药企业注册量攀升,从注册资本来看,我国生物医药企业注册资本分布以100-500万为主,占比为32.0%;其次为100万以内的,占比为25.0%;注册资本达5000万以上的仅有10.0%。
三、我国用药结构变化与需求分析
1.我国药品市场存在多层次需求体系,以医保撬动各领域用药结构变化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以医保为杠杆撬动整体医药市场结构性变化,目前架构为保基本为主体的多层次结构。按国家大力抓基础性疾病、临床刚需的乡镇卫生可及性,强调弹性用药的规范化发展。同时一系列政策落地,导致公立医院终端收紧,零售及基层销量逐步提升。
2.我国药品市场持续分化,基础性疾病、常见病等领域市场增长乏力,未满足临床需求领域市场表现强劲。
通过ATC1药品销售数据分析2017-2022年治疗领域市场变化,可见中国药品市场分化明显,将其分为萎缩治疗领域、正增长领域及快速增长领域。分别如下:
萎缩治疗领域:系统用抗感染药、呼吸系统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肌肉-骨骼系统用药
正增长领域:消化系统与代谢病、血液和造血系统用药、杂类
快速增长领域: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抗寄生虫药、杀虫药和驱虫药、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感觉系统用药、抗肿瘤药和免疫机能调节药、皮肤病用药
通过ATC2药品销售数据分析2017-2022年治疗领域市场变化,各分类市场具体如下:
正增长领域:肝胆疾病治疗药、维生素类、抗贫血药、钙通道阻滞剂
快速增长领域: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造影剂、糖尿病用药、精神安定药、垂体和下丘脑激素与其类似药、镇痛药、外周血管扩张剂、麻醉药、眼科用药、免疫血清和免疫球蛋白、内分泌治疗用药、抗出血药、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
下期讲解药融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概览及细分治疗领域数据盘点》其它报告内容,如生物医药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用药需求环境及市场变化、中枢神经、糖尿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多个细分治疗领域市场及研发动态分析、重磅药物对比等多项生物医药行业洞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