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季节哑变量回归模型。由于在一年的销售过程中按季进行分析时,可以按照12个月来分析,通过前11个月的数据来进行回归分析。通常情况下,如果得到回归方程达到模型本身的参数都小于0.05的要求,即可认为其达到显著的准确水平,由于可得到方程系数的线形关系显著,该回归方程就可认为能够用于预测。当时能够用于预测的回归方程不一定会在长期预测过程中一定满足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条件。为保证其在长期预测中的准确度到达要求,及时对于回归方程进行修正改造是必须的。虽然其在长期预测过程中会有误差的情况发生,但是由于其特殊的优势,其在预测工作中也有自己的高效性,能够在方便的预测工作中得到价值度高的成果。
2.3ARIMA模型。ARIMA(p,d,q)(P,D,Q)模型又称为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具体过程是,首先确定数据是否是模型所适合的类型:根据数据的ACF函数图像,确定其是否满足AR模型。然后确定数据满足的AR型:根据AIC准则来确定数据满足的AR型的最优阶。在进行模型构建之前,先进行初步的模型估计,最后依照实际数据来进行对模型的修改来获得最优的模型。例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般可能发现数据存在明显的一定趋势的情况,可通过差分处理的方式解决。其他出现的问题也可通过不同的解决方案来进行解决,其原则是通过对模型的改善,来加强模型对实际的符合程度,使其更加具有可参考的价值。
综上所述,每个预测模型都有其独特性。在预测模型的使用中,多方面的考虑需求,合理的选择对当前需求有效果的预测模型,才是最合适的选择。没有符合所有情况的预测方法,也没有在所有预测要求中一无所用的方法。只有选择到合理的方案,加上对其有效的利用,才能发挥每种预测模型的潜力,发挥它们的价值,得到需要的高准确度结果。
四、总结
参考文献:
[2]代海波.预测技术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2.
关键词:重庆;房地产市场;对策
一、2014重庆房产交易现状
(一)2014重庆房产市场产品类型传统,房价及交易量均稳中有降
从2014年重庆市春季房交会和秋季房交会的交易情况来看,重庆市商品住房成交量占总成交量的55.17%,商品住房交易量占到所有房产交易总量的一半多一点,住宅仍然是房产交易的主要产品形式;而其中高层商品住房成交量占到住房成交量的82.58%,商品房的产品类型仍然较为单一,供给模式也比较单一。
二手房交易量占总量的16.77%,从二手房的交易情况来看92%的交易量是住宅,而首次交易住宅的交易量仅占总量的55.17%。由此可以看出,后期房产的市场流动性仍只有住宅比较高,其他类型的房产市场后期活跃度总体偏低。如果仅以房产的销售为主营业务,当住宅型房产的需求增速放缓以后房地产企业必将面临业务量的萎缩和业务创新转型的挑战。
2014年重庆市全年房产成交27.2万套,比2013年成交量下降0.2%。其中,一手房成交占79%,二手房占21%;住宅占比72%,非住宅占比28%。房交会交易量占全年交易量的2.8%。2014年重庆主城商品住宅建面成交价7269元/平方米,相比2013年的7781元/平方米下降了6.5%,相比2012年的7038元/平方米上涨了3.3%。总体来说,重庆房价趋稳,变化幅度不大。
(二)2014重庆主城成交量集中分布于繁华区域,商品房类型单一
从2014年主城各区商品房成交情况来看,第一,成交量最大的是江北区,成交套数36098套,成交面积274.49万平方米;第二,成交量第二的是九龙坡区,成交套数35383套,成交面积275.47万平方米;第三,成交量第三的是沙坪坝区,成交套数34142套,成交面积253.53万平方米;第四,成交量第四的是南岸区,成交套数33163套,成交面积263.07万平方米;第五,成交量第五的是渝北区,成交套数28671套,成交面积222.93万平方米;第六,成交量第六的是巴南区,成交套数21835套,成交面积165.35万平方米;第七,成交量第七的是北碚区,成交套数13807套,成交面积141.44万平方米;第八,成交量第八的是大渡口区,成交套数10783套,成交面积69.36万平方米;第九,成交量第九的是渝中区,成交套数9145套,成交面积88.39万平方米。
由表2可以看出,成交套数最多的是江北区,成交面积最大的也是江北区,而辖区面积最大的巴南区成交套数排在第六。从成交套数排前三的几个区来看,交易量集中在经济区位繁华的区域和教育大盘区域。由此也可以看出,重庆房地产市场主要的商品类型为住宅、写字楼、商铺,产品类型比较单一。
(三)2014重庆房地产市场资产负债率高,资金普遍紧缺
戴德梁行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前11月重庆房地产总投资额为3250.6亿元,同比增幅为22.9%,高于2013年20.1%的增长水平,显示出开发投资增速渐趋平稳;仅比2013年同期小幅减少0.5%。在投资水平趋稳的背后,房产企业还面临着资产负债率的持续上升,目前我国上市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突破70%,而银行对房地产业的贷款收紧,导致2014年房产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的危机。因此,对于房产企业来说,如何调整资金结构,保证资金安全和持续供给是未来房地产企业需要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领域。
(四)2014重庆房地产市场商品房存量偏高,去库存是工作重点
2014年1―6月重庆主城区商品房新增面积1155.54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降幅仅为0.7%;而受到银行贷款收紧的影响,其成交面积为973.67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5.57%,降幅较为明显。据戴德梁行报告显示,2014年前11个月居住及商业用房成交面积大幅下降53.9%达949.8万平方米;商品住宅批准预售面积为1935.9万平方米。
二、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经济运行状况良好
据重庆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26850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5216元,增长9.8%。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32元,比上年增长12.8%。近来经济发展较平稳,2014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2013年比不会有太大变化,趋势应为小幅增加。
(二)五大区经济产值占比不均,凸显区域功能差异
2013年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47.4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8.8%;都市功能拓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5.47亿元,占全市的14.9%;城市发展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0.23亿元,占全市的33.4%;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3.79亿元,占全市的17.3%;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9.74亿元,占全市的5.6%。
(三)常住人口逐年增长,城市吸引力持续上升
2013年重庆市总户籍人口3358.42万人,常住人口2970万人,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常住人口为490.07万人,都市功能拓展区常住人口为318.46万人,城市发展新区常住人口为1062.04万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常住人口为821.2万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常住人口为278.23万人,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5%、10.7%、35.8%、27.6%和9.4%。
(四)全市三产比值结构转变,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2013年重庆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56.6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2.68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6397.92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5256.09亿元,增长1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9∶50.5∶41.6,比起2012年的8.2∶53.87∶37.93第三产业的比重又增加了3.76%,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第三产业仍将持续发展。
三、促进重庆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对策
房地产业在步入均衡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房地产业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义市场,用转型创新来推动房地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全方位地应对房地产市场的新趋势和新转变。本文针对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的新趋势,认为推动重庆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新产品模式,提升服务意识
过去房地产业主要是提供实体的商品,而当实体商品进入均衡期,房产企业面临市场份额增长的减缓,房企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应着力打造新市场,避免走价格战的老路。而新市场的开拓则需要依靠产品的升级,在实体产品中加入服务,特别是结合信息化技术,为服务型社区的打造提品。
同时,实现产品形式多元化,墓去仅建筑住宅、商业地产的产品模式中走出来,增加对旅游、养生、度假等为核心的新型地产开发,提升房地产市场活力。
(二)做好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房地产业作为一个地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影响着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而随着房地产融资创新的加快,房地产融资风险也将不断增加,做好房地产融资领域的风险防控的重要性也就不断提升,加强对该领域的金融监管,出台相应的监管办法是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改造升级,促进存量房的再开发和销售
存量房的问题解决不好,对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的转型升级都将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结合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合市场新兴的各种需求提升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比如可结合日益增加的养老型地产的需求,通过对现有存量房进行改造升级,提升后期软环境,打造服务型老年社区以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促进存量房的销售。
(四)针对不同区域,实施房产差异化政策
过去重庆市出台房地产政策,通常是全市范围内普遍适用,但是随着重庆市的区域差异化越来越明显,各地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各自的特点,而重庆市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其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点也在房产市场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实施差异化的房产政策,才能真正促进各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1]赵兆,于文涛.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2,(1):27-29.
[2]袁博,刘园.中国房地产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要素研究――基于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的动态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
(4):97-103.
[3]陈彦斌,陈小亮.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城镇住房需求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3,(5):45-58.
[4]刘祺阳,罗志刚.我国房地产政策的演变与调控绩效[J].江汉论坛,2014,(9):64-68.
[5]刘洪玉,姜沛言,吴Z.存货规模、房价波动与房地产开发企业风险――基于中国上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实证分析[J].浙江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3):43-57.
房产市场初步形成。截至目前,__已报建开工的小区共17个,批准开工面积367000m2,基本竣工投入使用的有43598m2。调查表明,我县的房地产业正步入健康发展轨道,基本杜绝了无证开发、越级开发、无序开发的行为。
土地开发规范有序。所有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推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按程序报批的制度。无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地企业,都能按南府发[20__]62号文件和南充市人民政府14号令(南充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运作。大多数企业能按照房地产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提供有关证书、证件和文件资料进行房地产开发资格审查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报建审批。大部分开发业主均能按照获得开发项目后,通过报建审批再开工建设。
房产销售运营正常。各开发企业进一步了解并熟悉了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行业法规和规章,对商品房的开发和预售管理有了明晰的认识,大多能严格按照《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和《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再开始与买受人签订规范性商品房预售合同。按规定收取预售款。从而避免了商品房预售中的一房多售,合同欺诈“短斤缺两”的行为。有力地维护了商品房买受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避免了商品房买卖的纠纷发生。
二、存在问题
由于我县房地产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还存在以下问题:
未建先售比较普遍。部分房产开发商实力较弱,为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在未达到预售条件,刚刚开工就收取高额订金。如陶然居、友助欣城、鑫都花园等项目。
质量未验提前入住。个别已竣工的楼盘,未通过房地产主管部门组织的综合验收,已有人入住,小区公益设施和基础设施不完善,未达到入住条件,为以后__的小区建设管理带来了困难。
订购协议不够规范。大部分开发商业主在没有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收取选房费都是自制协议,且未送主管部门进行审查,五花八门,很不规范。有的由于协议条款不明确,办了预售许可证获取了国家正式合同后,其套内面积和建筑面积计算不一致,附加协议中增加了不少费用,不同程度增加了房价款,损害了买受人利益。
建筑设计格调偏低。多数开发商一味追求廉价,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粗制滥造,建设结果与效果图等宣传资料相差较大,损害了__形象,也损害了买受人权益。
三、对策措施
关键词:测量放线;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A
1、测量放线的作用
在基础施工阶段,测量放线对建筑物进行实地放样定位和高程测定,能够为下一步施工提供基准。尤其对于面积较大、结构复杂的建筑工程而言,只有进行周密的测量放线才能确保墙柱插筋质量,有效避免移位、偏位等情况发生;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观关系到建筑物总体垂直度,进而影响墙柱钢筋绑扎、模板施工等环节的质量。同时,每一道混凝土施工工序完成后都需要进行测量放线,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质量问题,避免因问题累积而造成质量事故。总之,测量放线既是有序开展施工的重要依据,也是检验建筑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
2、测量放线的要点分析
2.1、熟悉施工图纸
研究施工总平面图,将总平面图的设计坐标跟建设单位给定的已知坐标进行比较,分析,制定测量放线的基本思路;打开拟建建筑物平面图,与施工总平面图对照,了解拟建建筑的轴线尺寸与总平面图的位置关系,确定拟建建筑物的定位坐标;将拟建建筑的建筑平面图与基础结构施工图的轴线尺寸进行校对,看是否存在偏差,根据基础外边线尺寸确定定位坐标的具置;仔细查看基础详图及立面、剖面图,确定设计标高控制点与相邻建筑的关系。
2.2、平整、清理施工现场
我们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建设单位已做好施工控制坐标,一个好的测量技术人员,要根据已知坐标定出拟建建筑的大概位置,然后安排施工机械将施工现场平整、清理,最后再根据已知坐标确定定位坐标。
2.3、定位测设
在施工现场进行定位测设过程中主要是先进行建筑物的主轴线的测设,因为主轴线是建筑物放样施工建设的主要参考数据,在施工建设之前需要在工地设置一个主轴线,与建筑物布局以及建设场地的轴线形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或者是丁字形,测试人员可以使用方格网进行测量。接着是对建筑物外的墙轴线的交点通过木桩测定与标志在地面上,然后对房屋的外轴线进行测试以及对内部开间的所有轴线进行有关的测试,最后要给建筑物合理设置龙门板。
2.4、施工放线
在施工测量过程中,如果测试时发生放线差错或者误差较大的话都会对建筑物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建筑体发生不同程度的错位,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在实际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的细节问题,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例如,在施工挖槽之前需要将各个轴线进行延长并且设置相应的标志,各个测量与施工工作都需要进行认真校对与复核。测试人员对于建筑物的放线,需要认真与谨慎,不可以抱有侥幸的心理,对于数值一定要细心核对,确保放线的准确性。例如,测试人员在使用测量的钢圈尺时,有一些工作人员没有注意到卷尺在“0’’起点才是标准的扣勾点,而是将卷尺的端口作为扣勾点,这样的话在测量过程中就会存在10毫米的误差。有测量人员在测试过程中会将测量数据看错,或者测量正确但是在数据记录过程中不仔细发生书写记录的错误。
3、测量放线时常遇问题及解决
3.1、有控制点
3.1.1、控制点与设计坐标系统不一致
当控制点与设计坐标系统不一致的时候,首先需要将两套坐标系统转换为同一个坐标系统,才能保证后续测量放线工作的顺利进行。测量人员可以先在现场利用提供的控制点并根据现场条件,使用适合的测量仪器采集几个和图纸相对应的共同点坐标,然后利用AutCAD软件对图纸进行缩放、平移、旋转等工序,将图纸坐标系统转换为控制点坐标系统,然后采集控制点坐标并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设站且满足限差要求后,进行测量放线。
3.1.2、控制点不通视
有时虽然提供了控制点,但控制点之间不能通视,且测量人员只有全站仪,可以在现场选取一个同时能看到两个及以上控制点的位置来设站,后方交会出设站点坐标,复测检核点坐标,满足限差要求后,进行测量放线。
3.1.3、控制点密度、控制范围不满足要求
在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测量放线项目中,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密度、控制范围不能满足要求,测量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首先需要利用长边控制短边的原理,使用适合的测量仪器,加密控制点或扩大控制范围,以保证测量放线成果的精度要求。
3.2、无控制点
3.2.1、图纸坐标与现场坐标相符
当有电子版设计图时,测量人员可以利用AutCAD软件在设计图上直接选取所需要的坐标,根据现场条件,使用适合的测量仪器采集与图纸相对应的共同点坐标,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设站,复测检核点坐标,满足限差要求后,进行测量放线。
3.2.2、图纸坐标与现场坐标不符
有时虽然提供了电子版的设计图,但图纸坐标的相对距离、北方向指向等与现场不符,测量人员需要利用AutCAD软件对电子版图纸进行缩放、平移、旋转等工序的处理,将图纸坐标改正为绝对正确坐标系统或相对正确坐标系统,在现场使用适合的测量仪器采集与图纸相对应的共同点坐标,对所使用的测量仪器设站,复测检核点坐标,满足限差要求后,进行测量放线。
3.2.3、没有与电子版比例正确或相对应的纸制图
有的工程项目中,建设单位既不能提供控制点,也不能提供设计图纸,只是在现场能够说明其放线要求,测量人员需要准确确定至少一个点位,通过了解建设单位的放线要求,得知其余点位与确定点位的相对关系(距离、角度、参照物等),根据现场条件,使用适合的测量仪器,采用适合的测量方法(边角法、坐标法等),对测量仪器设站,复测检核点坐标,满足限差要求后,进行测量放线。
4、强化现代化测量技术的应用
4.1、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是把数字化摄影技术、数字化测量技术以及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等结合在一起的技术,其主要的作用是为工程施工前期的数据进行测量,主要提供二维、非接触性等高效测量方法。这种测量技术主要用在一些面积比较大的工程当中,其中包括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地籍测量等方面。
4.2、卫星定位技术
在工程测量的过程中,合理的使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其中表现在地形的测绘以及工程的测量等方面,把卫星定位技术融入到工程测量技术中,进一步使得我国工程测量技术走进一步走向科学化,在我国很多工程测量中,都使用到了这两个技术的结合。
4.3、数字化绘图
工程测量时,测绘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和工程图是工作重点,同时更是测量工作精度的难点所在。应用数字化绘图,对相同地点但不同需求比例的绘图能够直接按照现有的地形测量图,得到不同比例的多元地形图。并且一般比较小的地形图信息详细,其中包含有比例较大的地形图信息,可以满足不同工作需求。此外数字化绘图精确较高,可以实现自动化绘图,解决人为误差问题,内业工作中可以提高精度,外业工作中可以简化步骤,有利于测量成本的降低和测量效率的提高。应用数字化绘图,缩短了测绘周期,降低了劳动。并且数字化产品还利于存储使用,保证图像质量,不易变形损坏,使地形图更加实用,适用范围更广。
参考文献
[1]孙华峰.高层建筑测量放线方法与措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3,05:137.
[2]石磊.浅谈房屋建筑测量放线施工技术[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278-27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市吸引力的增强,盘锦市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强劲势头。但同时,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房地产发展的势头被遏制住,如何在逆市中更好地发挥房地产经济对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保证人民能够安居乐业?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对盘锦市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对现存状况的深刻剖析,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盘锦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盘锦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一、房地产市场项目概况
盘锦市规划区内现状总人口为132万人,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向海大道、305国道以及中华路两侧。房价近几年来涨幅较大,这与市场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2008年下半年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房地产销售出现下滑,资金回笼慢,资金链出现脱节,房地产景气指数大幅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区域分布、项目类型、价格分布和消费人群和四个方面对盘锦市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研究。
1、区域分布分析
2010-2011年间,盘锦市在售项目有58个,其中,兴隆台区26个,双台子区7个,大洼县18个,盘山县7个。其中,大多数的房地产项目集中在兴隆台区和大洼县,两个区域占到了整个盘锦市房地产市场的76%,而双台子区和盘山县仅占24%。由房地产发展的规律,我们知道,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是吸引房地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两者相互依存,我们可以考虑通过引导房地产项目的地区分布,来调整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
2、项目类型
从对整个区域房地产项目的调研结果来看,大多数的房地产项目是综合性地产,项目规模较大,集低密度住宅、高层住宅、别墅、酒店式公寓、商铺等其中多项用途为一体。这其中,几乎全部的房地产项目都有低密度住宅、高层住宅和商铺;别墅项目较多集中于大洼县和盘山县与兴隆台相邻的地区;酒店式公寓多聚集在市中心商业中心区。
3、价格分布
总体来说,2010—2011年度盘锦市房地产项目价格集中在3000—6000元/平方米区间内。从区域分布来说,兴隆台区的房价最高,其次分别为双台子区、大洼县和盘山县;从项目类型上看,商铺项目单价最高,其次为别墅、酒店式公寓、低密度住宅和高层住宅。
由于兴隆台在盘锦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大多数的房地产项目聚集于此。兴隆台区的房地产项目价格主要集中在4000—6000元/平方米区间内,房价最高的是红星国际广场的商铺,价格高达12000元/平方米,这其中以4300—4500元/平方米的项目最多。通过对兴隆台房地产项目的价格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各个项目的价格差异不明显,住宅类项目的均价为4500元/平方米,商住和酒店式公寓的均价为6000元/平方米,商铺类的均价为10000元/平方米。这一方面说明当前兴隆台区的房地产项目产品诉求较为单一,产品特色不突出;另一方面也说明兴隆台房地产市场产发展不均衡,产品价位单一,有极大的调整空间。
双台子区作为盘锦市的老城区,近年来虽然较兴隆台区而言发展较慢,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较为完善,以及市民对老城区的深厚感情,双台子区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也较为活跃,价格在3700—4400元/平方米之间,多为居住类项目,配备一定比例的临街商网。
大洼县产业基础较好,加之与兴隆台区的距离很近,尤其是田家镇毗邻兴隆台区,土地成本较低,对发展房地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聚集了大量的房地产项目。大洼县的房地产项目价格在2000—7000元/平方米之间,既有低价位的普通住宅,又有高品质的别墅,能够满足市民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
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盘山县的房地产项目较少,价格在2200—4500元/平方米之间,多为普通住宅。
4、消费人群
据调查,盘锦房地产市场的消费者主体仍然是盘锦本地人,不过,近年来,随着盘锦经济水平的提高,大项目的引进,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者定居在盘锦市,构成了盘锦房地产消费市场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盘锦房地产市场有相当比例的房地产投资者,以倒卖房地产来取得高额价差。
从年龄结构上看,25—50岁仍然是购房者的主力军,一方面是年轻一代首次置业,另一方面是中年一代改善型置业。从所调查的项目样本来看,两者在购房人群中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从职业构成上看,2010—2011年度,盘锦市房地产市场消费者主要有公务员、教师、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技术员、销售员、农民、自由职业者等。
二、盘锦市房地产市场分析
从盘锦市的实际情况看,房地产市场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高、中收入家庭已持有住房,主要在兴隆台和双台子老城区,现有的主要消费人群集中在中等收入家庭改善住房条件和年轻人的自住房。由于近两年来,建筑成本增加,房价一直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初步预计房价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但目前来讲,受大环境的影响,市民普遍有着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持币代购现象严重,房地产市场处于买方和卖方高度博弈状态之中。
三、盘锦市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针对上文对盘锦市房地产市场的调研和市场形势分析,为能更好地指导房地产项目发展,摆脱房地产市场买方和卖方较量的焦灼状态,这里仅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盘锦市房地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
2、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
实现“居者有其屋”一直以来是我国各级政府执政者的执政目标。盘锦市近年来在提供保障性住房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保障性住房还未普遍推行,经济适用房建设还不平衡,廉租屋政策发展迟缓,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建立住房保障基金,从各种渠道、调动各种财政资源,增加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屋建设的投资;通过税收减免和低息等优惠措施来提高困难家庭改善住房的能力;多造些“价格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中低价房,使广大中低收入阶层能真正“安居乐业”。
3、科学合理增加土地供给
土地资产作为城市最大的、价值最高的资产,几乎被所有城市列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首选目标和重点突破口,但是在发展土地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的“圈地运动”,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房地产项目开发,则会造成对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从对盘锦市房地产项目的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前盘锦房地产项目多集中于兴隆台区,项目建筑规模大、容积率高,这一方面体现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深入房地产运营后期,充分掌握各项目的空置率情况,以更好地指导今后房地产项目的规模布局,最小程度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