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外卖业务实现营收963亿,同比增长43.6%,占总营收的比例为53.8%,由于社区电商业务的推进,餐饮外卖占总营收的比例同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
到店酒旅业务实现营收325亿,同比增长53%,占总营收的比例为18.2%,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新业务及其他实现营收503亿,同比增长84.5%,占总营收的比例为28.1%。新业务及其他业务板块的快速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于社区团购业务和美团闪购业务,在这两块业务的推动下,该分部的营业收入增速开始超过餐饮外卖业务,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业务。
2021年,公司实现净利润为-235亿,vs2020年47亿的盈利,同比下降600%。
分项来看的话,餐饮外卖业务是2021年公司承压最大的业务,但也是带给人最多惊喜的业务。
餐饮外卖业务在2021年共实现净利润62亿,vs2020年28亿,同比增长118%,增长速度超出预期。
到店酒旅业务依然是公司稳定的现金奶牛业务。2021年实现净利润141亿,vs202年82亿,同比增长72.7%,即使受到零星散发疫情的影响,到店业务的增长速度依然很快。
因此,高额的投入也最终拖累公司的净利润从去年的盈利状态转变为亏损。
针对饱受指责和监管压力的餐饮外卖业务,公司现在的处理和表现都显得更为成熟。
第一、公司在2021年中开始,在商家端推行透明化费率方案,将收取的佣金分为“技术服务费用”和“配送服务费”,以应对商家和社会关于高佣金指责。
第二、在2021年Q4的财报中,也将“配送服务收入”从“佣金”单独列示出来,同时也将“配送服务成本”从营业成本中单独列示出来。
因此,在2021年Q4,公司餐饮外卖业务的收入构成主要由4项构成,其中,配送服务的收入占到了整个餐饮外卖业务收入的55%。
通过这样分别列示之后,关于餐饮外卖配送服务的这笔账就可以算得很清楚了。
从逻辑上讲,在消费者支付意愿不足的情况下,平台可以做补贴以促使交易的发生,但是商家并非天然可以享受这个补贴。
在财报发布后的业绩沟通会上,针对高盛分析师的提问,王兴也表达了这个观点:
从数据上看,自2017年以来餐饮外卖业务(包含配送服务收入)的变现率(takerate)一直保持13-14%左右,这其中的大概9-10个百分点都是配送服务费收入,扣除完配送服务收入后的真实佣金率实际只有4%左右。
(在0轴的部分,是因为没有数据)
从餐饮外卖的商业模式来看,外卖的GMV=外卖用户数(上网用户数量*外卖使用率)*单均价*频率。
在2021年,外卖GMV的主要贡献来自于“外卖用户数”和“外卖频率”的增加,其中,外卖用户数同比增加13%;外卖频率同比提升41.6%。
在2021年Q4,日均交易笔数达到4250万单,峰值的日订单量突破了5300万。
相对而言,单均交易金额同比提升仅0.2%达到48.88元,对GMV提升的贡献并不突出。
由下图可见,相比每单营业收入和每单净利的增长速度,每单交易金额的同比增长率是在经历过前期的增长后,在2021年的增长速度变得极为缓慢,估计,甚至比每单营业收入的增长率还要慢。
净利润率从4.1%提升到6.6%,在UE模型中,2021年的每单净利达到了0.43元。
公司表示,在骑手保障方面,受疫情影响原计划于2022年1月起的劳动保障试点将延期至7月,对试点城市单均利润影响约0.06元人民币。
但是,公司预期未来5年外卖订单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根据这个增长趋势的话,我觉得公司对于外卖业务的盈利和长期远景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公司未来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是以下两点:
第一、提高中高频率用户的消费频率和客单价;
另外,疫情因素的影响消失,则是有利的外部客观环境。
这两条措施大概也是2021年公司外卖业务迅速增长的原因。
当然,这也解释了上面的图中,每单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高于每单交易额的同比增长率背后的原因。
我觉得,这个事情本质上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无非是换个名目而已。原来可能大家的按照统一的费率收取,现在由于“剧场效应”,反倒可能是付出的更多了。
一个不好的趋势是,2021年Q4,餐饮外卖的GMV和营业收入的绝对金额环比金额都低于Q3,而且同比增长率分别降低到20.7%和21.5%,与全年同比增长率43.6%和45.4%相比,降幅较大,管理层的解释是因为疫情的影响,增速放缓,如此说来,估计2022年Q1的数据也不乐观,这个需要慢慢观察。
即使疫情时有发生,旅行相对不便的情况下,国内酒店的间夜量也同比增长34.6%。
未来,疫情影响的减弱一定会进一步增加到店酒旅业务的增长,同时,公司也通过向低线城市渗透和扩大商家范围来扩大供给侧的供应,现在已经可以覆盖超过200个到店服务类别。
这些服务类别的拓展也反应出不同类别人群的消费习惯和流行风尚,比如,在2021年,宠物服务、手工活动等新兴品类呈现强劲增势。
关于这点,我也深有体会,在我家附近感觉就突然多出了了猫咖,主要就是提供撸猫服务,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
虽然亏损的绝对金额依然很高,但是2021年Q4环比Q3,亏损率已经收窄约10.4个百分点。当然,只是这个趋势在未来是否能够得到延续,还需要继续观察。
从管理层的反馈来看,未来的重点可能不仅是规模的扩张,而是如何优化商业模型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业务亏损。
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用“物业、厂房及设备”科目进行记录,该科目从2020年的139亿,增加了89亿至228亿。
未来,随着社区电商的经营效率的提升和经营亏损的收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会逐渐转正。
原因如下:
首先,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的创始人中,王兴大概是唯一的一个,先决定创业,然后再确定创业方向的人。
在王兴看来,高运营效率、低毛利才可以在这些市场空间巨大的行业中建立起强大的进入壁垒,从而使得没有资本愿意再参与其中。当然,这两个要素达成的结果也很残酷,就是把竞争对手活活的给熬死。
《财经》的这个采访,基本上完整的阐述了王兴的经营思想和哲学,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剩下的针对餐饮行业商家进货的“快驴”、前置仓生鲜销售的“美团买菜”、共享出行的“美团单车”、“共享充电”、“网约车”的,这些领域的商业模式虽然都不是美团首创的,但是美团在其中基本上都占据了相对靠前的优势地位。
……
美团在这些竞争激烈的,而且有众多先发优势竞争对手的业务领域中,最终获得了成功,充分显示了美团的韧性和强大的执行力。而这些韧性和执行力,都是美团在早期的百团大战中锻炼出来的,并且以企业文化的方式传承下来了。
因此,对于这场美团已经投入众多的社区电商竞争中,最终结果会怎样?
基于对他历史和文化的了解,我对美团的成功是充满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