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在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六个月为西南风,冬六个月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中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和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1.1城市性质
南京是著名古全部,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关键中心城市。
南京为中国六大古全部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计划和建设要继承古全部历史精华,发明融古全部风貌和现代文明于一体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确保省级管理职能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足发挥沿江、近海优势,增强跨省域辐射功效和吸引力。
1.2城市规模
1.2.1人口规模
全市总人口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城市发展区总人口为530万左右,远景按800万左右预留。城市发展区城镇人口为450万左右,远景按740万左右预留。
主城人口控制在300万以内,远景下降到260万以内。
1.2.2用地规模
主城城市建设用地为243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为81平方米,远景为93平方米。新市区、新城和关键镇人均建设用地按100平方米左右安排。
1.3主城功效布局特征
主城布局以河流、铁路、城墙等为自然边界。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片区。以明城墙围合主体中片(旧城)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强调环境品质提升和历史文化特色表现;东、西、南、北四片区要在继续保持原区特色同时,加强设施配套和功效完善,形成居住就业相对平衡,配套设施相对完善综
合性片区。
西片是主城关键新区,含有以商务、体育、文化等功效为主新城区中心功效;居住和新业相协调中高级居住区功效;以滨江风貌为特色主城西部休闲游览功效。
1.4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一)以“富民强市,率先基础实现现代化”为基础目标,以结构调整为根本,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把南京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到,城市综合实力、基础设施、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全部进入全国优异行列。人民生活达成愈加宽裕小康水平,5年内,努力争取实现郊县中国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基础上翻一翻。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二、三、一”型向“三、二、一”型战略转变。
(二)深入加紧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基础实现现代化。成为中国关键教育基地、科技中心和创新基地,关键外贸口岸和长江下游地域关键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影响深入扩大。
(三)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加紧南京经济国际化步伐,以建设国际化大城市长远奋斗目标,促进和加紧城市建设步伐。本世纪中叶全方面实现现代化,跻身世界发达城市行列。
1.5城市发展目标
未来南京城市发展目标是:
(一)充满经济活力城市——长江下游现代化中心城市
(二)富有文化特色城市——国际影响较大历史文化名城
(三)人居环境优良城市——人和自然友好共生城市
1.6城市环境景观特色
南京所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悠久历史文化,长久城市建设,形成了南京山水城林交融、古今文化荟萃、园林环境、宜人空间尺度特色景观环境。
(一)山和水
南京依山傍水而建,山取“虎踞龙盘”之势,水以江、河、湖成网,在长江,钟山宏伟气势中,引入弯曲绕秦淮河,以悠静玄武湖、莫愁湖形成了南京独特城市空间。
(二)城和林
全部城布局和自然山水结合,以明城墙保护为中心绿化系统、水系、步行系统建设必将保持和强化城林空间特色。
(三)路和树
因为南京冬寒夏热特点,树种系以落叶树为主,夏季成荫快,所以南京绿不是以草坪见长,而是以“绿色隧道”(林荫道)和“林”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