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破仓之失引发制度之问,全面堵住储备粮管理漏洞
看着长长的名单,再望向桌上厚厚的卷宗,专案组工作人员陷入沉思:企业私自倒卖政策性粮食,造成160多吨亏库,经济损失800余万元,不法分子是如何做到如入无人之境,以同一方式多次作案?
随着案件查办加速推进,专案组越发感到,尽管案件、案情不尽相同,但暴露出的问题都是一致的——粮储企业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如果不解决粮食监督管理权、资金供应权、主体实施权分离的问题,还会出现虚假收购、空进空出、违规倒卖等涉粮腐败问题……
问题集中暴露,当务之急是摸清底数。但类似规章制度十几年没有进行系统梳理,仅凭专案组怎能完成?
为了加快进度,市纪委监委政策法规室及第一监督检查室接力开展专题调研,从市本级和县市区两个层面对涉粮领域现有规章制度进行清理评估,专案组则坚持在查办案件中深挖问题,系统梳理案件暴露出的廉政风险点和制度失灵处。
对接问题清单、筛查重点问题、分析深层原因,三组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共筛查出88个制度漏洞,形成《衡阳市粮食经纪人专题调研报告》《衡阳市涉粮国有企业套取资金去向分析》等调研报告。
问题涉及粮食储存、流通、财务管理、财政补贴、监管执法等方面,几乎涵盖粮食购销领域全流程,整改工作牵一发而动全身。
回顾整个过程,工作人员说他们就像是在给制度打补丁。
推广:多部门会诊精准开方,一个领域接着一个领域推进
“让‘牛栏关猫’成为过去时,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多频次、快速收集、研究、解决问题,更要组织多部门会诊,精准开方,确保一招即灵,带来好的执行效果。”衡阳市纪委副书记单绪平坦言。
前不久,“清廉医保”专项监督检查组向市纪委监委政策法规室反馈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抗排异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等特殊病种患者只能定点在一个地方买药,非常不方便,患者向多部门反映问题,得到的回复是他们只能按照文件规定执行。
单绪平和工作人员特地跑到“特殊病种门诊”定点药店了解情况,当问及如果没关联到这家药店能不能开药时,同样被药店工作人员一口回绝:“没办法,这是文件规定。”仅一次,他们就体会到了患者的不易。
患者奔波折腾,商家“不敢越雷池半步”、只能机械执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制度层面上重新论证。
为了避免“外行指导内行”,市纪委监委向市医疗保障局发送交办函后,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与市医疗保障局共商对策、共同推进。
对特殊门诊就诊购药不方便的问题,市医保局提出处置建议:将原规定修订为“特殊门诊患者可以在任何一家特殊门诊定点医药机构就诊购药”。
“特殊门诊药店现在有多少,分布均衡吗?如果本身数量就少,修订这一项条款能有多大意义?”会上,单绪平提出了新的疑问。
市医保局对全市范围内的特殊门诊定点医药机构进行清点,结果证明,这个担忧并非多余。因为申报定点手续比较繁琐,很多药店都被拒之门外。
对症就好下药,市医保局经反复调查研究,对《衡阳市基本医疗保险特殊病种门诊管理办法》中的“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流程、异地资金清算流程、定点医疗机构准入和退出流程、财务支付流程”等内容作出修改完善,进一步规范医保经办行为和流程管控范畴。
如今,市本级特殊门诊药店数量已由之前的60余个增加至105个,特殊门诊患者凭身份证就可到任一“特殊门诊服务”药店购买药品,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还可以提供送药上门服务,免去了医院挂号、排队的烦恼。
闭环管理精准补漏
经手的问题来自各领域各系统,如何精准补漏,进行专业指导督办是衡阳市清点完善重点领域规章制度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衡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丁芬向记者介绍,市纪委监委在摸索过程中,对需要完善的制度进行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目前已形成导入问题、分析研判、交办督办、审议问效的工作闭环,确保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问题发现不精准,漏洞就不能补到位。丁芬说,在导入问题阶段,对于案件查办、专项整治、巡视巡察、监督检查等各方反馈过来的问题,市纪委监委并非简单机械地收集汇总,而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系统梳理,明确哪些属于制度层面问题,哪些属于执行层面的问题;哪些属于共性问题,哪些属于个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