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它基金携手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就《城市社区(流浪)猫的社会研究》在北京举办成果发布会。出席会议的发言嘉宾包括北京爱它动物保护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它基金)执行秘书长方丹、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郭鹏、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泥安儒、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王博与张梓琳,其他嘉宾包括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生命伦理学研究所所长邱仁宗、幸运土猫发起人曾莉、汪汪喵呜孤儿院院长Vivien、济南市文明养犬志愿服务协会监事刘梦茹等。
它基金执行秘书长方丹介绍了目前中国城市流浪动物的生存现状与困境——我国目前每年新增超过千万只流浪动物,其中却只有不到2%能够最终被救助——而造成它们悲惨命运的主要原因则包括遗弃、丢失、无限繁殖、主人缺乏责任感、法律缺位等等人为因素,他也在现场呼吁尽早出台包括政府、社区、居民、公益组织、救助人、爱心企业多方合作的共治解决方案。
山东大学动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泥安儒介绍了这份报告的研究策略与方法。泥老师首先在现场饶有兴致的讲述了山东大学里斑鸦和小猫咪的故事,他坦言在和动物相处的过程中,心变得越来越柔软,在此机缘巧合下他参与了它基金的“城市社区(流浪)猫的社会研究”项目,该研究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子研究,研究一是针对公众认知、态度的问卷调查研究,取样北京市、山东省、浙江省的52个社区,通过公开招募并培训社区调查员,共收集问卷5000余份,是迄今为止中国在社区流浪猫问题上规模最大的量化研究。研究二选取了6个典型社区开展个案研究,透过人猫矛盾的发生、行动者的介入、问题的发展与解决等维度勾勒出城市社区猫管理现状的轮廓。
此外,与会嘉宾围绕“城市社区中的人与动物共同体”的主题开展圆桌讨论,从科学研究、社区实践、政策建议、行业规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