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回忆,叫做「赶集」。说起集市,老北闸口集市算是郑州集市的发源地。
这里名为老沿河路古玩花卉市场,又叫老北闸口花鸟鱼宠市场,在郑州人心里,绝对是压箱底式的存在。
世人皆爱它热闹非凡的面孔,有趣君独独想了解它安静闭市的一幕。
丨老沿河路古玩花卉市场正门
从沿河路到二道街
让人又爱又恨
顾名思义,沿河路是一条沿着河的道路,所沿之河叫做金水河,河流沿线住了不少居民。
老北闸口在早期又是郑州人东来西去的必经之路,人流量大。
因此郑州最早的「集市」便从北闸口开始,后来慢慢延伸到沿河路边上。
丨周六周日的老沿河路古玩花卉市场
每逢十五或年节前后,人们沿着河边「淘宝」、购置年货、遛鸟逗狗、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好不热闹。
但由于这个区域处于五个不同部门的交界地带,道路狭窄、摊位流动、人群混乱、交通严重堵塞,渐渐形成一个典型的脏乱差、无人管理的小型市场。
丨沿河路稍显繁忙的街景
后来经过整治,才集中规划到北闸口往南斜支的二道街上,所以有趣君也叫它二道街市场。
丨开市时的老沿河路古玩花卉市场,老物件堆在一起,好像穿越回了小时候
数不清多少笔者、摄影师去探访过这个热闹但拥堵、让人又爱又恨的北闸口市场,但它不开市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
于是有趣君有意错开双休和通勤高峰期,在最冷清的周四下午前去探访。这一次,有趣君不买东西,只为找点不一样的感觉。
丨今天不开张,只关心清风和阳光
懒理世人的样子反倒更吸引人
吃过午饭,有趣君从东区坐公交到大石桥站下来,过大石桥经铭功路,右拐进沿河路。
然后一直往西南前行,路过一个铁路桥涵,再向前行500米,就到了郑州有名的北闸口花鸟鱼宠市场。
丨金水河、沿河路、电瓶车、高架桥
彼时的沿河路一点都不堵,少量电瓶车慢慢悠悠,桥洞古老又强壮,桥上有卖红薯的老翁,抬头看见轻轨列车一划而过…
工业和市井就这么具有层次感地共存在一个画面里,诉说着郑州平凡又特别的一幕。
丨此处有潺潺的水声
几分钟后,左手边不经意间就探寻到市场入口。「这里就开始了!」
入眼是一小段斜着向上的砖路,简直就是桃花源的入口,砖路两旁摆满了不知名的器皿和花草,贵不贵无所谓,摆起来就很有感觉!
丨市场入口,名副其实的花路
往里走一段,是个豁然开朗的所在。光线和风,如数归还。周四,多云,微风,人少。
跟以往的热闹比起来,今天的市场像放学后的校园、散场后的电影院,总之空空荡荡。
丨人不多的市场,悠闲淡泊
偶尔有店老板零星开门,但对着有趣君这样的顾客,他们也是懒得搭理,一副爱买不买、不买也没关系的样子。
就是这股懒理世人的模样让有趣君对他们生发出了一种好奇。果然,这些老板个个有故事!
丨你瞅啥?
年轻时也曾走南闯北
成家后只想留在郑州
冷清的街中央,有一家别致的木雕店吸引了有趣君。一堆凌乱且尚未雕琢的木头中间,挂着一幅特朗普的画,色彩明丽,对比强烈。
老板见有人喜欢他的画,话匣子不打自开:「喜欢拍就拍吧,拍到你不想拍为止!」「这些年来采访我的人多了,但我到今天都没有出名。」
丨出自神仙老板之手的特朗普画像
神仙老板、乖张大叔、和善的生意人,这些名词闪过,眼前这个灰扑扑的老板立马丰满起来。
他的工作服已经不显布丝,帽子上满是浮灰,脸上有干燥的皱纹,只有双手应该是干净的。
丨神仙老板的工具
这双手剥了两个鸡蛋又熟练地把它们塞进一个烧饼里,然后干裂的嘴巴就着一壶开水吃起来。
烧饼时不时地蘸进白开水里,有趣君怀疑那杯水是某种无色无味的靓汤。得,有趣君居然眼馋一个烧饼,只能怪这老板太神仙!
丨神仙老板作业中
不紧不慢吃完一个烧饼,老板开始畅聊:
「我21岁就只身去了深圳,过两年又去了北京,25岁被家人催着结婚,结完婚带着媳妇去上海转了转,最后回来郑州定居。」
丨神仙老板细心地打磨木器
「这些年就学会一个道理:面对底层人物,永远要尊重赞美!因为大家日子都过得苦,需要鼓励和赞美。」
嗯,说得有道理。平凡的人更需要赞美和鼓励,生活才有奔头。
丨中老年人的市场
听隔壁的老板说,为了能多赚点钱,这位木雕老板几乎风雨无阻、全年无休。为他点赞!
从投奔姑妈,到落脚郑州
我用了28年
有趣君逛了一圈没什么人的二道街市场,又重新回到沿河路上往西南走了几步。
遇见一家宠物用品店,这位店老板是个五六十岁的阿姨,彼时正在一丝不苟地打扫卫生。
丨宠物市场附近街区
看得出来,她年轻时是个美人,时光雕琢后,依然漂亮时髦,一口南方口音,神态悠闲。
丨阿姨宠物店门前光景
聊起来才知道,她祖籍安徽,来郑州已经28年,年轻时来投奔姑妈,一开始就售卖宠物和宠物用品,早年间也曾在大石桥、北闸口等市场跑过。
丨沿河路一幕
从摆摊到开店,再到后来结婚成家、在北闸口附近买了房子,才算安顿下来。
关于成家立业,她称之为「落脚」,风中飞行的鸟儿一般,终于筑巢停歇,着实贴切。
丨两岁的狗蛋,深沉忧郁的狗蛋
「28年了,我两个女儿都成家立业了。」
回想起来,阿姨的眼眸好像又看见了昔日的自己和北闸口市场上那悠悠的往事。
丨讨价还价是一种乐趣
有趣君担心阿姨的店铺位置不太容易招揽到顾客,阿姨便说她女儿帮她开了淘宝店,房子是她自己的,不用担心房租问题。
日子不求大富大贵,生意自然稳赚不赔。
丨草木皆美
临走时,阿姨还嘱咐有趣君要积极向上:
「年轻人未来日子还长着呢,一定不要怕吃苦,要努力上进才行。」
丨北闸口市场附近一角
或许是南方人骨子里的温柔细腻,或许是生意人的和气温润,又正好是不开张的日子,这位阿姨悠悠地谈了很多,有趣君不觉在她身上得到了诸多勇气。
老物件跟人,是要讲缘分的
当天下午阳光正好,有趣君又逛回了二道街市场,开张的店铺多了几家,路遇一位旧货市场的老顾客陈先生,忍不住闲聊几句。
丨陆续开门的市场
来古玩旧货市场淘宝的,果然都是性情中人。
家住北三环的陈先生,平时爱好就是遛鸟、淘旧书报,他觉得陈砦花卉市场太大,虽然物品齐全、设施良好,但没有老郑州的感觉,逛起来总不是那么回事儿。
丨猜猜有趣君最喜欢墙上哪副画
「北闸口的露天市场虽然破小了点,但人情味浓,可以晒着太阳、呼吸着新鲜空气、不急不慢地遛弯,重温小时候逛集市的感觉。」
有趣君跟着他去了一个旧书摊,书摊老板是个面色暗红的短发阿姨,精神爽利。
丨爱书市民陈先生
有趣君淘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旧书,原价8块,还价后6块,打开就发现书页松动。跟老板反馈,老板直接说:「你买的本来就是旧书!」呵,便宜的乐趣。
丨有趣君6块钱淘的书,哈哈哈,欢迎借阅
「人跟老物件都是要讲究缘分的,有的东西在别人看来是废品,换个人就当它是宝呢!」说的真对,精神无价!
你来或不来,它就在那里
跟以往的人声鼎沸比起来,此次的市场平静祥和。
丨打牌超开心的
周围的居民大多都是老人和幼儿,就着冬日稀薄的阳光,他们纳鞋底、听大戏、唠家常、打牌。如果是开市的时候,有趣君估计注意不到这样温和的市井景象。
丨夕阳红
老奶奶亲切地叫唤有趣君为「乖」,老郑州的口音带点北方的儿化音,又字正腔圆,听起来平实有分量,有趣君心底顿时暖洋洋。
丨细心挑拣玉米的老板和家人
不管是挑拣玉米的老板,还是卖鸡蛋煎饼的阿姨,不管你是不是他们的顾客,他们都十分热情,真实的、不带半点功利的热情。
跟平日里高冷疏离的商场职员比起来,这里的人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不会让人有一丝窘迫。
丨有趣君打赌这肯定是乌鸡
来这里做生意的说白了都是普通劳动者,不起眼的小买卖赚不了大钱,却平凡又可贵、辛苦但自在。
每个老板在这个地方把自己本身都活成了个老物件,没有什么现代化的营销手段,只是几十年如一日地等着自己与游人的缘分。
丨这里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散发着时光的味道都好像有自己的故事
不知道这里会不会拆、什么时候拆,作为郑州仅存的「集市」,趁着它还在,来这里重温童年的集市时光,去看郑州的昨天。
即便什么都不买,听老板行人们讲讲过去的故事也是一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