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库存管理是以单个企业为管理对象,确定库存的最佳订货点、订货量、订货方式,在基本满足需要的前提下使库存总成本最小。
(一)定量订货法
图1定量定货法原理
其中:
Q——批量或订货量
T——周转期
S——安全库存
1.订货点的确定
通常订货点的确定主要取决于需求率和订货交货周期这两个因素。在需求为固定、均匀和订货交货期不变的情况下,订货点由以下公式确定:
订货点=平均交货期全年需求量/365+安全库存量(1)
订货点=平均交货期全年需求量/365(2)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波动的情况,如需求发生变化,交货期因某种原因而延长等,这时就必须要设置安全库存量,这时订货点则应用公式(1)来确定。
2.基本经济订货批量EOQ以下简写为Q*的确定
定货批量Q通常依据经济批量Q*的方法来确定,即总库存成本最小时的每次订货数量。通常,年总库存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年总库存成本=购进成本+订货成本+保管成本
即
TC—年总成本;
D—年需求总量;
P—单位物品的购入成本;
C—每次订货成本;
H—单位物品年储存成本;(H=PF,F为年仓储保管费用率)
Q—批量或订货量;
Q/2—年平均库存量。
经济订购批量Q*的确定公式:
在需求率已知,连续、交货期已知和固定、不发生缺货的条件下,可采用以上公式计算经济批量Q*。将Q*代入年总库存成本的公式中,即可得出最低年总库存成本的公式:
最低年总库存成本
年订购次数
平均订货间隔周期
=
例1:某公司根据计划每年需要采购零件30000个。甲零件的单位购买价格是20元,每次订购的成本是240元,每个零件每年的仓储保管成本为10元。要求计算,甲零件的经济订购批量,最低年总库存成本,每年的订货次数及平均订货间隔周期。解:
每年的总库存成本
元或每年的总库存成本
元每年的订货次数
所谓定期订购控制法是指预先确定的订货间隔期按期订购物品,以补充库存的一种库存控制方法。通俗的说每隔一个订货周期,就要检查库存,发出订货,每次的订货量的大小都是使得订货后的名义库存量达到最高库存量(见图2)。
图2定期订货法原理
定期订购控制方法中订货量的确定方法:
1.订货周期的确定
订期订货法中,订货周期决定了订货时机,它也就是定期订货法的订货点。订货周期,就是订货间隔周期。它与定量订货法的订货间隔期不同,定量订货法的订货间隔期互相可能不等,定期订货法的订货间隔期都互相相等。订货间隔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了最高库存量的大小,也就是决定了仓库的库存水平的高低,因而决定了库存费用的大小。所以订货周期不能太大,太大了,就会使库存水平过高,也不能太小,太小了,订货批次太多,增加了订货费用。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用经济订货周期作为定期订货法的订货周期。实际上,订货周期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根据自然日历习惯,以月、季、年;也可以根据企业的生产周期或供应周期等来确定。
2.最高库存量的确定
定期订货法的最高库存量应该以满足订货间隔期和订货提前期的需求量为依据。也就是说,最高库存量等于订货间隔期和订货提前期间的总需求量。
3.订货量的确定
定期订货法没有固定不变的订货批量,每个周期订货量的大小,等于该周期的最高库存量与实际库存量的差值。这里所谓“实际库存量”,是指检查库存时仓库所实际具有的能够用于销售供应的全部物品的数量。
订货量=最高库存量—现有库存量—订货未到量+顾客延迟购买量
4.定期订货法的应用
(1)定期订货法直接运用只适用于单一品种的订货。但是稍加处理,也可以用于几个品种的联合订货;
(2)定期订货法不但适用于随机型需求,也适用于确定型需求。对于不同的需求类型,可以导出具体的运用形式,但它们的应用原理都是相同的;
(3)定期订货法适用于品种数量大,占用资金较少的C类库存和B类库存。
“经营+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整合企业资源,实现利润最大化
轻松实现异地协同,多点办公,智能分析业务数据,让企业管理更高效,更轻松
小程序新零售商城系统助力传统企业社交电商转型,10分钟快速制作即可生成专属小程序商城
为企业量身定制的一站式生意管理解决方案,多仓库、多门店、多部门协作,管理业务财务,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