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控制的基本方法

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根据控制量、控制算法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下面分别针对不同的类型,介绍常用的机器人控制方法。

一、根据控制量分类

按照控制量所处空间的不同,机器人控制可以分为关节空间的控制和笛卡尔空间的控制。对于串联式多关节机器人,关节空间的控制是针对机器人各个关节的变量进行的控制,笛卡尔空间控制是针对机器人末端的变量进行的控制。按照控制量的不同,机器人控制可以分为: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加速度控制、力控制、力位混合控制等。这些控制可以是关节空间的控制,也可以是末端笛卡尔空间的控制。

位置控制的目标是使被控机器人的关节或末端达到期望的位置。下面以关节空间位置控制为例,说明机器人的位置控制。如图1-1所示,关节位置给定值与当前值比较得到的误差作为位置控制器的输入量,经过位置控制器的运算后,其输出作为关节速度控制的给定值。关节位置控制器常采用PID算法,也可以采用模糊控制算法。

图1-1关节位置控制示意图

在图1-1中,去掉位置外环,即为机器人的关节速度控制框图。通常,在目标跟踪任务中,采用机器人的速度控制。此外,对于机器人末端笛卡尔空间的位置、速度控制,其基本原理与关节空间的位置和速度控制类似。

图1-2加速度控制示意图

图1-2所示为分解加速度运动控制示意图。首先,计算出末端工具的控制加速度。然后,根据末端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期望值,以及当前的末端位置、关节位置与速度,分解出各关节相应的加速度,再利用动力学方程计算出控制力矩分解加速度控制,需要针对各个关节进行力矩控制。

图1-3关节力/力矩控制示意图

图1-3为关节的力/力矩控制框图。由于关节力/力矩不易直接测量,而关节电机的电流又能够较好的反映关节电机的力矩,所以常采用关节电机的电流表示当前关节力/力矩的测量值。力控制器根据力/力矩的期望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偏差,控制关节电机,使之表现出期望的力/力矩特性。

图1-4力位混合控制框图

图1-4所示为一种力位混合控制的框图,它由位置控制和力控制两部分组成。位置控制为PI控制,给定为机器人末端的笛卡尔空间位置,末端的笛卡尔空间位置反馈由关节空间的位置经过运动学计算得到。图中,T为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J为机器人的雅克比矩阵。末端位置的给定值与当前值之差,利用雅克比矩阵的逆矩阵转换为关节空间的位置增量,再经过PI运算后,作为关节位置增量的一部分。

力控制同样为PI控制,给定为机器人末端的笛卡尔空间力/力矩,反馈由力/力矩传感器测量获得。末端力/力矩的给定值与当前值之差,利用雅克比矩阵的转置矩阵转换为关节空间的力/力矩。关节空间的力/力矩经过PI运算后,作为关节位置增量的另一部分。位置控制部分和力控制部分的输出,相加后作为机器人关节的位置增量期望值。机器人利用增量控制,对其各个关节的位置进行控制。图1-5所示的力位混合控制,只是力位混合控制中的一种简单方案,是R-C(Raibert-Craig)力位混合控制的简化形式,在实际应用中应针对具体环境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正。

二、根据控制算法分类

按照控制算法的不同,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可以分为PID控制、变结构控制、

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控制等方法。也有的文献将现有的控制算法分为逻辑门限控制、PID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模糊控制等。这些控制方法并非孤立的,在一个控制系统之中常常结合在一起使用。

1、PID控制

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节器控制规律为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简称PID控制,又称PID调节。PID控制器问世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它以其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工作可靠、调整方便而成为工业控制的主要技术之一。当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不能完全掌握,或得不到精确的数学模型时,控制理论的其它技术难以采用时,系统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必须依靠经验和现场调试来确定,这时应用PID控制技术最为方便。

即当我们不完全了解一个系统和被控对象,或不能通过有效的测量手段来获得系统参数时,最适合用PID控制技术。PID控制,实际中也有PI和PD控制。PID控制器就是根据系统的误差,利用比例、积分、微分计算出控制量进行控制的。

2、变结构控制

变结构控制是20世纪50年代从苏联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方案。所谓变结构控制,是指控制系统中具有多个控制器,根据一定的规则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控制器。采用变结构控制具有许多其他控制所没有的优点,可以实现对一类具有不确定参数的非线性系统的控制。

3、自适应控制

所谓自适应控制,是指系统的输入或干扰发生大范围的变化时,所设计的系统能够自适应调节系统参数或控制策略,使输出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其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自适应控制所处理的是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通过对随机变量状态的观测和系统模型的辨识,设法降低这种不确定性。控制结果常常是达到一定的控制指标,即“最优的控制”被“有效的控制”所取代。

自适应控制系统按其原理的不同,可分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自校正控制系统、自寻优控制系统、变结构控制系统和智能自适应控制系统等。在这些类型的自适应控制系统中,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和自校正控制系统较成熟,也较常用。

图2-1自校正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4、模糊控制

在模糊控制中,输入量经过模糊量化成为模糊变量,有模糊变量经过模糊规则的推理获得模糊输出,经过解模糊得到清晰的输出量用于控制。模糊控制最早

在1965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Zadeh教授提出,1974年英国的E.H.Mamdani成功地将模糊控制应用于锅炉和蒸汽机控制。随后,模糊控制在控制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获得大量成功的应用。

5、神经元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自动控制领域的前沿学科之一。它是智能控制的一个新的分支,为解决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不确知系统的控制问题开辟了新途径。神经网络控制是(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控制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发展中的学科。它汇集了包括数学、生物学、神经生理学、脑科学、遗传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研究成果,其基本结构如图2-2所示。

在控制领域,将具有学习能力的控制系统称为学习控制系统,属于智能控制系统。神经控制是有学习能力的,属于学习控制,是智能控制的一个分支。神经控制发展至今,虽仅有十余年的历史,已有了多种控制结构。如神经预测控制、神经逆系统控制等。

THE END
1.机器人控制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可以分为[填空(1)]控制方式[填空...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机器人控制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可以分为 [填空(1)] 控制方式、 [填空(2)] 控制方式和 [填空(3)] 控制方式。 A. 程序 B. 适应性 C. 人工智能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https://www.shuashuati.com/ti/04b0823a4a58476bbbce444a9c7d8b5c.html
2.用于控制连续体机器人的系统和方法以及连续体机器人与流程一种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是如下连续体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该连续体机器人包括由线驱动并被构造为可弯曲的至少一个可弯曲单元,和对线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该控制系统包括:位置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将线的目标张力输出,其中,所述位置控制单元进行控制,以使得补偿驱动单元对线的推拉驱动的目标位移与从连续体机器人获得的...http://mip.xjishu.com/zhuanli/14/202180015981.html
3.按照控制方式分类,机器人可分为()()()()和()。按照控制方式分类,机器人可分为()、()、()、()和()。 参考答案:操作机器人;程序机器人;示教再现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综合机器人 点击查看答案进入题库练习 查答案就用赞题库小程序 还有拍照搜题 语音搜题 快来试试吧 无需下载 立即使用 你可能喜欢 填空题 按机器人的应用分类,可分为()、()和()。 https://m.ppkao.com/mip/tiku/shiti/8633113.html
4.2020级五年制人才培养方案3.电子元器件性能与参数测试和应用能力;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典型电子线路设计与调试能力;典型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能力; 4.电子线路图阅读能力;电子线路板设计能力; 5.家电调试与维护能力;空调系统与制冷设备体系维修与调试能力; 6.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基础理论及实践能力; ...http://www.jxxdjsxy.com/jiaowuzaixian/zhuanyeshezhi/2022-06-19/8135.html
1.工业机器人复习题12、机器人的驱动方式主要有 液压驱动 、 气压驱动 和 电气驱动 三种。 13、机器人上常用的可以测量转速的传感器有 测速发电机 和 增量式码盘 。 14、机器人控制系统按其控制方式可以分为 力 控制方式、 轨迹 控制方式和 示教 控制方式。 15、按几何结构分划分机器人分为: 串联机器人、 并联机器人 。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186484
2.仿人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姿态控制方法仿人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与姿态控制方法,仿人机器人,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控制软件,运动规划,姿态控制,平衡控制,阻抗控制,无源控制,仿人机器人是机器人领域研究的长期热点,也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长远愿景,其发展水平代表了目前机器人学界的尖端技术和探索前沿。仿人...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5305289.html
3.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修业年限3年,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 四、职业面向 (一)职业面向 经过对福建地区典型中小企业调研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技术类职业与其它职业相比,属于复合性的新型职业,要求具有较宽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具有从事多重复杂性的工作能力。其专业职业面...https://www.fjcpc.edu.cn/jxgc/_t64/2023/0604/c592a88358/page.htm
4.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发展趋势论文摘要: 作为工业机器人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控制系统对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制约作用。本文首先概括与总结了机器人控制系统相关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控制系统的结构特点、开放性的软件以及开放式的硬件实现方式较为详细地进行了阐述。接着https://www.unjs.com/lunwen/f/20181223105833_1819134.html
5.传播的控制方法hdawen控制问题的引入 传播现象在现实当中很常见,代表主要有人类传染病的传播、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谣言的传播等。现实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六度分隔” 理论更是形象地表示了现实网络节点间距离小的特点,如果在这些网络上的传播行为不加以控制,那么其扩散速度是非常快的,https://www.cnblogs.com/hdawen/p/9225055.html
6.强化用户体验!3个方法有效提升用户的控制感优设网网易UEDC - 魏永振:用户体验的概念一路成长壮大,系统性概述的书籍和理念层出不穷,可执行落地的方法技巧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变换。然而无论概念、环境如何变换,都是让产品通过媒介与人建立关系。所以其研究人性、塑造人类行为的目的却一直未变。本文从人对控制感的喜好出发,通过一些方法来保护用户的控制感或利用控制...https://www.uisdc.com/make-user-feel-control/
7.通信行业深度研究:从总线到以太网,车内通信架构演化新机遇CAN 总线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通过拓扑方式连 接控制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系统,在应用中主要用于解决不同系统之间的通信问题, 依据传输速度不同可以分为动力/高速 CAN(1Mbps,ISO11898)和舒适/低速 CAN(125kbps,ISO11519)。 2)CAN 总线结构:ECU 需要 CAN 接口才能参与 CAN 通信,CAN 接口由 CAN 控 制器和 CAN...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48964157428236811
8.工业机器人的分类与控制系统分析,详尽腾讯云开发者社区1. 按操作机坐标形式可分为: (1)直角坐标型工业机器人 其运动部分由三个相互垂直的直线移动(即PPP)组成,其工作空间图形为长方形。它在各个轴向的移动距离,可在各个坐标轴上直接读出,直观性强,易于位置和姿态的编程计算,定位精度高,控制无耦合,结构简单,但机体所占空间体积大,动作范围小,灵活性差,难与其他工业...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04837
9.工业机器人4大控制方式,你知道几种?南方plus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机器人当属工业机器人,它也是最成熟完善的一种机器人。 而工业机器人能得到广泛应用,得益于它拥有有多种控制方式,按作业任务的不同,可主要分为点位控制方式、连续轨迹控制方式、力(力矩)控制方式和智能控制方式四种控制方式,下边详细说明这几种控制方式的功能要点。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5/18/c3545052.html
10.2023工业机器人技术理论考试试题.pdf1、机器人按照应用类型可分为三类,以下哪种属于错误分类(X[单选题]*A、工业机器人B、极限作业机器人C、娱乐机器人D、智能机器人V2、最早提出工业机器人概念,并申请了专利的是(1[单选题]*A、戴沃尔VB、约瑟夫?英格伯格C、理查德?豪恩D、比尔?盖茨3、示教盒属于哪个机器人子系统(X[单选题]*...https://m.renrendoc.com/paper/323881004.html
11.自动控制原理之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51CTO博客自动控制系统有各种各样的具体形式,但是按基本控制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开环控制方式和闭环控制方式,还有一种是复合控制。 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出量对控制作用不产生影响的系统。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洗衣机: 洗衣机只负责洗,但不保证能否把衣物洗干净。 https://blog.51cto.com/u_16011718/6127966
12.机器人智能制造百科是实时检测机器人的运动及工作情况,根据需要反馈给控制系统,与设定信息进行比较后,对执行机构进行调整,以保证机器人的动作符合预定的要求。作为检测装置的传感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内部信息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器人各部分的内部状况,如各关节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并将所测得的信息作为反馈信号送至控制器,形成闭环...https://www.gkzhan.com/baik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