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风险控制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精算理论

哈雷制作的第一张生命表的产生标志着保险精算的诞生。保险精算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国。在保险行业里保险精算被广泛的应用于保险产品、保险费率计算、准备金评估、保险金额和保险费率的修订、保险公司财务报表,精算报告、重大投资决策以及保险公司战略规划和发展计划这几个方面。对保险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衡量和识别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管理,使风险降到最小或者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人们需要首先对于风险进行识别和衡量,然后对风险进行管理最后是对所采用的手段进行评价和监控。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能指引企业做出争取的决策,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二、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现状

(一)财产保险公司

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规模和保费增长速度较人寿保险公司要快。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基层的财产保险公司只看重业务量而忽视管理。其实我国许多的财产保险公司都缺乏风险意识和正确的效益观念。再者,在保险理赔方面,企业员工的个人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还不够,仍需努力改进。虽然我国的资产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量在迅速的增长,但是不合理的增长方式和增长结构也带来了很大的资产风险。

(二)人寿保险公司

(一)风险管理责任的具体化

在企业中,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所以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保险公司,想要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合理化进行,就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职权范围把风险管理责任层层细化,使员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各个层次的员工明确自己的责任和权力。使风险管理责任形成一个完善的责任管理体系,保证保险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合理化开展。

(二)风险管理工具的先进化

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高要求的过程,单纯依靠员工自身的能力来完成这项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在科技创新不断进步的今天,关于风险管理也发展出了许多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来帮助人们更好的解决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风险价值法,又称VaR在风险度量中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对获取资产组合承担的损失的度量来对此种组合会带来的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三)风险管理机制的全面化

一个企业是否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该企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这种机制中要包括具有较强风险评估及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存在的风险因素具有很好的把握,并且由企业内部的最高管理层对此机制进行直接领导。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控制的关键步骤,其在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四)风险因素评估精确化

风险的出现在保险业中是不可避免的,不当的风险处理方式会给保险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更甚至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风险因素的评估就起了很大的作用。从精算的视角来看,具有专业的精算知识的人才更能利用多种技术和综合的专业知识对有关风险的数据信息进行透彻的分析,从而帮助保险企业来降低或者规避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达到风险管理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聘用或者培养具有精算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四、结束语

作者:张潇晗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谢琛.当前金融保险精算与风险控制策略初探[J].财会学习,2016

1.1承包风险成因分析

保险公司的承包环节是保险业务开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源头。因此,要控制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首先要控制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从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管理的角度来看,公司造成承保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树立效益观念,忽视合理的业务结构及业务质量,去盲目追求规模,以至于造成发展保险人不注意风险选择,将一些不符合保险公司承保条件的标的承保进来。(2)向保险机构支付高额的手续费,经营成本急剧增加。由于财产保险市场不完善,市场竞争不规范,部分保险机构的手续费越来越高,部分险种手续费比例超过了30%,影响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1.2理赔风险成因

2财产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控制

2.1事前控制

为了帮助财产保险公司尽早地发现风险的存在,找到公司经营风险存在于哪个公司、哪个环节、哪个险种,可以按三个层次来设置预警指标体系,从面到点,层层分解来分析公司经营风险情况。第一层次:按公司预警。对保险公司承保、理赔、准备金、分保和应收保费风险作一个整体的分析。这一层次主要是分析公司的整体经营风险情况,找到公司的经营分析主要是出在哪个环节,以及公司哪个方面的管理出现问题。第二层次:按险种预警。这层次主要是按险种来分解公司的经营风险情况。例如,公司的整体赔付率高,通过这个层次分析可找出是哪个险种的赔付率高而导致了公司的整体赔付率高,从而能针对具体险种来研究控制措施,防范经营风险继续恶化。第三层次:按客户群预警。这层次主要是识别重要风险客户群的情况分布。通过客户群的风险分析,能够准确评价各客户群的经营风险情况,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发现具体风险所在。

2.2事中控制

在通过事前有效的风险发现机制预知风险的存在后,保险公司就可以针对风险成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的方法有财务法和控制法。所谓财务法,就是当风险事件发生后已经造成了损失,运用财务工具,比如风险自保基金,对损失的后果给予补偿,尽快恢复生产。所谓控制法,即在损失发生之前,实施各种控制工具,力求消除各种隐患,减少风险发生的几率,将损失的严重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保险公司控制经营风险考验采取财务型对策和控制型对策。

2.3事后控制

关键词:保险风险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

一、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资产风险

(二)保险风险

保险风险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定价风险、经营过程风险、损失准备金风险,其中经营过程风险又包括承保风险、理赔核赔风险、投保人道德风险。

1、定价风险

2、经营过程风险

3、损失准备金风险

损失准备金风险是指对于风险认识的不足,准备金提取不足而导致的风险。准备金的的水平与精算师的评估有很重要的关系,若评估准备,则准备金水平则会适当。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金融市场上很早就存在的一种风险,信用风险是由于信用活动和交易对手遭受损失不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或者是由于债务人能力不足,或是债务人不愿意履行已经签订的合约而给保险人造成的损失。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波动性不断增强的趋势下,保险业所面临的风险环境瞬息万变,信用风险控制也贯穿与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之中。

二、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是对保险的识别、衡量、控制的技术方法,也可以描述为"经济主体用以降低风险负面影响的动态连续过程"②,其目的是直接有效地推动组织目标的实现。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地、连续地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风险识别是风险控制的基础,也是风险控制的基础,只有在正确识别出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够主动选择适当有效的方法进行的处理。因为风险是错综复杂多种多样的,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识别潜在的风险,进行经验判断和归纳整理,对于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给予鉴定。

2、风险衡量

风险衡量又叫做风险估测,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描述,即在对所搜集的过去损失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和风险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的分析和预测。风险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的内容。通过风险衡量,计算出较为准确的损失概率,可以使风险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损失的不确定性,即风险衡量是风险控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使风险分析定量化,风险控制者的风险决策以及最佳管理技术也就有了可靠的科学数据。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就是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公司回避风险,防止损失,发生风险时尽量减少风险对公司的负面影响。风险管理人可以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控制的程序,确定保险公司风险控制的具体策略,决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避免损失或者减少损失。

三、风险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1、风险控制的目标

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必须要有明确的风险控制目标,风险控制目标是制定风险控制决策的向导,也是衡量风险控制的效力的标准。保险公司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才能减少和降低投保人的道德风险以及保险欺诈行为,从而保证实际的损失数据符合精算假设,稳定公司财务,提高偿付能力,吸引更多人投保,最终达到保险公司经营稳定持续发展以及盈利的目标。

2、风险控制的原则

保险公司在保险经营过程中要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全面周详原则、量力而行原则。商业保险经营的目标就是盈利,利润目标是保险公司是其最具综合力的目标,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须把握经济效益的观念,在实施风险控制的过程中围绕经济效益原则开展活动,努力达到已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全面周详原则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全面周详地分析保险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研究引起风险的关键因素,并对风险发生频率进行预测和评估。此外,风险管理人还要制定详细的公司风险管理计划,针对不同的风险种类,选择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工具。量力而行原则要求保险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将风险控制在自身课承受的范围之内。如对某些特殊风险的项目承包之前,必须由风险管理部门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根据保险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经济承受能力决定是否承保以及费率确定和风险管理工具的选择。

四、保险公司进行风险控制的对策

1、完善自身组织机构建设,优化内部监督和管控

2、加快风险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企业必须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将让你猜作为第一资源,强化人才经营意识,加快保险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素质。保险公司要重视人才资源市场化和人才资源资本化的理念,一方面主动利用市场机制,面向企业不同的市场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要承认人才的经济价值,允许企业人才做具有的管理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收益的分配,重视知识分子的资本价值。

3、建立有效的保险监管制度

注释:

①孙素英.财产保险公司承保风险控制探析[J].当代经济.2012(03)

②论我国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J].保险研究.2003(03)

[1]王绪瑾.保险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7

[2]王绪瑾;肖志光.我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

[3]张敏.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

【关键词】产保险保险公司风险管控

一、行业背景

我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新兴的保险大国,这给产保险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我国的产保险市场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动力持续强盛,市场经济已经具备了实现平稳高速增长的优势条件,这都为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保险业属于经营风险的行业,是以风险为其经营的对象,为客户提供风险安全保障的特殊的安全制度安排,也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机制。因此,随着保险业务的不断发展,保险公司所承担的相应风险也不断加大,所以保险公司进行有效的风险承担控制非常必要。

二、产保险公司风险控制内容及特点

三、产保险公司的承保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黄英君:保险和保险法理论与实际问题探索[M].西南经大学出版社,2007.

[2]孙蓉、兰虹:保险学原理[M].西南经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控制

1、前言

2、什么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通过利用专门的技术方法对风险进行控制、衡量、识别,从而使保险公司所存在的风险得到最大程度地降低,最终实现风险成本最小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

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衡量以及风险的分析是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三个方面内容,要做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最关键的是做好风险的识别。准确地对保险公司当中的受损标的、风险源、危害及危险因素进行识别,能够帮助保险公司更加方便快捷地找到公司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并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避免对公司经济利益造成损害。

首先,对受损标的的识别有助于保险公司迅速判断受损标的内容是人力资本还是金融资产,进而能够采取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其次,从对风险源的识别,保险公司能够有效分析出当前面临的物质环境风险、社会环境风险、法律环境风险、政治环境风险、经济环境风险、技术环境风险、金融环境风险等几个方面组成的保险公司外部环境风险,也就是人们常听到的非保险风险。

再次,准确识别保险公司运营风险所带来的危害,能够让保险公司对其销售、承保、定价、理赔及投资等行为中存在的风险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进而使保险公司的运营风险得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

最后是对危险因素的识别,即对保险公司经营环节中有可能导致保险公司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使保险公司对有可能导致承保风险、定价风险以及理赔风险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认,从而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承保、定价和理赔风险。

3、当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保险公司主要指的是经营保险业的经济组织,在我国主要分为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两大类别,这两者的业务范围并不相同。财产保险公司的业务主要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人寿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下面就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类别进行现状的分析。

3.1、财产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3.1.1、公司业务员缺乏风险意识

当前我国的许多财产保险公司过于注重公司规模的发展,而不注重对公司经济效益的提高,并且在对公司业务员的管理上不够严格,只注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使得业务员在工作过程中片面追求业绩以提高薪酬,严重缺乏风险管理与控制意识,导致财产保险公司存在严重的风险。此外,当前社会道德风险问题突出,表现在投保人或被保险对象在投保过程中存在隐瞒、欺骗等情况,甚至是编造保险事故企图讹骗钱财,保险公司员工和管理者如果缺乏专业判断能力和风险意识,就会助长这种行为的滋生。

3.1.2、核保核赔制度不完善

3.1.3、资产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部分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机构不规范导致资产结构不合理,从表面上看,这些保险公司的资产总量在高速增长,但是其中大量资产属于泡沫资产,使得他们在发展中面临严重的资产结构风险。

3.2、人寿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3.2.1、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狭窄

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狭窄导致当前许多人寿保险公司普遍存在偿付能力不足的现象,加上当前人寿保险公司中存在的违规资金运用现象的滋生,人寿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问题日益严重[2]。

3.2.2、核保人员素质不高

核保人员素质偏低会影响人寿保险公司的核保队伍建设,进而会导致许多人寿保险公司存在业务核保问题和承保风险问题的突出,这就严重阻碍了人寿保险公司的持续发展。

3.2.3、恶性剥削现象严重

恶性剥削现象的严重存在会使人寿保险公司在优胜劣汰的行业生存发展规则中被淘汰。因此,人寿保险公司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厘订费率,简化费率审批手续,同时,加强对费率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使得公司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3.3、存在利差损风险

4、做好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的主要措施

4.1、将风险管理软件系统引进到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中

在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软件,如:ValueatRisk,简称VaR,是一种风险价值模型,也称风险价值法,常常运用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中。将VaR风险模型有效进入到保险公司凤霞管理与控制工作中,能够实现保险公司对个别资产或者资产组合的市场风险评估和管理。

保险公司有效利用VaR风险模型进行风险控制,可以让保险公司的客户能够明确他们在进行的金融交易面临着多大的风险,还可以为所有保险公司客户设置VaR限额,防止出现过度的投机行为[3]。如果保险公司能够严格执行VaR管理,就可以有效避免部分金融交易的重大亏损。

4.2、加强保险公司资产风险管理

保险公司必须要加强资产风险管理,积极培养员工风险管理意识,经常召开风险管理会议,使资产风险管理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当中。同时,保险公司还要建立宏观和微观的风险管理模式,形成保险公司资产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提高保险公司资产风险管理水平。

4.3、将责任细化到保险公司员工个人,完善核保承保制度

保险公司必须要在业务拓展同时加强对公司的管理,包括内部员工管理和内部风险管理等,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将责任细化,使每位员工在权责督促下更好的展开工作。提高员工的素质和道德水平,明确员工职权范围,完善核保承保制度,使员工的工作有据可循,避免盲目签单承保、擅自承保定损理赔等现象的滋生。

4.4、加强费率管理工作

强化费率管理有利于保险公司有效避免定价风险,建立和健全保险公司的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对公司的费率管理办法要根据不同险种的风险程度、经营期限、业务规模以及技术要求分别制定实施报备费率、审批费率、标准费率和自由费率,并在费率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实行稽查制度,加大保险公司费率监管力度,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费率管理高度统一造成的恶性剥削现象[4]。

4.5、加强员工培训和人才的引进工作

5、总结

[1]卢哲宇.论保险公司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2,15(19):133-134.

[2]崔娜.论寿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J].财经界(学术版),2011,4(08):90-91.

关键词: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风险管理是指从公司整体目标出发,通过识别和评估影响公司价值目标实现的因素,将这些因素纳入到整体框架内进行系统管理,积极探寻风险与收益的最佳平衡点,降低风险给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公司创造最优化的价值;内部控制是指公司为了完成预定目标而采取的程序和措施。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内部控制是指为了防止公司偏离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目的在于有效控制和防范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由此可见,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必然联系,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

从保险公司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目标上来看,均是通过一系列程度和措施,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全面控制,以降低公司面临的风险,为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提供保障。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下,内部控制是强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并且风险管理渗透于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中,为实现内部控制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差异

2.限制条件不同。在风险管理中,风险的识别、评估等环节都需要借助相应的技术方法,在此基础上,才能对风险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进而针对不同的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上述过程是风险管理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在于对影响经营效率、成本的因素进行控制,实现公司整体效益的提升。换言之,所有可能导致经营效率降低和成本增加的因素都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控制措施。

3.控制内容不同。在保险公司中,风险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立风险管理目标、设置实施战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措施等等。而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则涵盖了从上层治理结构到公司内部管理体制再到基层作业的所有流程,其中不但包括战略目标的制定,也涉及实现目标的过程,还包括对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及风险环节的控制。由此可见,后者包含的内容要比前者更加广泛。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构建

由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均是基于公司面临的风险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所以保险公司可将两者进行融合,建立起一套以风险为导向、以制度为框架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活动有序开展。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在保险公司中,内部环境的良好与否,不但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而且还对员工的风险意识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为此,应当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不断优化,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要对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完善,在结构的设置上,可以采取分权制衡机制,并对董事会及监事会的职责加以明确,使其职能作用能够获得充分发挥。其次,要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可以相互监督、彼此制约。再次,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人员招聘制度、员工绩效评价考核体系、薪酬制度等,以此来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内控环境的优化奠定基础。

(二)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三)有效开展控制活动

(四)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为了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保险公司应当构建起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通过该机制的建立,能够增进公司各部门及人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而且还能有效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首先,公司内部的人员可从管理层获取到明确的信息,进而了解自己在公司内控体系中的作用。其次,员工可将从经营活动获得的有价值信息传递给公司管理层,同时还为员工汇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最后,公司管理层与董事会之间也可借助该机制进行有效沟通,有利于董事会监督职能的行使。

(五)加强内部监督

保险公司要重视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将其作为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保险公司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审计部门,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公司实行分级审查监督,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其次,审计部门要持续监督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定期检查财务信息,评价各部门执行和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情况,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最后,审计部门要将保费收入、保险理赔、保险资金运作作为审点,确保保险公司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三、结论

总而言之,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存在着多重交叉之处,其管理控制目标均为降低风险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为此,保险公司可根据自身经营的特殊性,构建起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中,为突出内部控制重点指明方向,从而提高保险公司内部控制水平,提升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

[1]晋晓琴.全面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解读《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J].商业会计,2011(02).

[2]张建.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13(08).

[3]徐文魁,李作家.新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

[4]杨书怀.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比较分析[J].财会通讯,2005(11).

保险公司要重视内部审计体系的建设,将其作为强化内部监督的重要手段。首先,在保险公司董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分别设置一级、二级审计部门,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对公司实行分级审查监督,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其次,审计部门要持续监督保险公司日常经营活动,定期检查财务信息,评价各部门执行和完成内部控制目标的情况,并提出有价值的改进建议。最后,审计部门要将保费收入、保险理赔、保险资金运作作为审点,确保保险公司各项经济活动合理、合法,及时纠正违规操作行为,从而提高内部控制效果。

作者:邢喆单位: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1]晋晓琴.全面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解读《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J].商业会计,2011(02).

[2]张建.基于制度设计与措施选择论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J].保险研究,2013(08).

[3]徐文魁,李作家.新华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经济研究导刊,2011(08).

THE END
1.什么是内部控制,为什么在审计过程中它是重要的?内部控制是组织内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程序和措施,旨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财产的保护和合规性的遵守。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防止错误和欺诈,保护资产,促进经济效率和有效性,以及确保组织达到其目标。 在审计过程中,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有助于审计师评估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通过了解和评估客户的内部控制环境,审计...https://m.chinaacc.com/zhucekuaijishi/jhwd/zy20241106173357.shtml
2.以风险为导向构建企业风险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及...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成就。他们共同创建企业的管理体系。以风险为导向,将内部控制嵌入风险管理全过程,通过“关键控制点”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要求统一规范,构建组合式风险控制体系,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的发展。本文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出发,分...http://www.qiye108.com/h-nd-344725.html
3.PMP:SWOTPDCA5W2HSMARTWBS时间管理二八原则Check: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最终结果进行检查 Action:纠正偏差,对结果进行标准化,并确定新的目标,制定下一轮计划。 意义:每一项工作,都是pdca循环,都需要计划,实施和检查结果,并进一步进行改正,同时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有在日积月累的渐进改善中,才可能会有质的飞跃,才能取得完善每一项工作,完善自己的人生;这也是PMI...https://www.jianshu.com/p/25ca42029bc5
4.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风险点识别+关键点把控+实操范本...《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既对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进行了详细解读,又引用了大量相关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便于读者在系统学习理论的同时加深对企业内部控制实务的理解,提高内部控制的实务操作能力。《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既适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风险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507/7126026100003121.shtm
5.流程管理的五个步骤介绍每家企业都有很多关键流程,但并不是所有关键流程都存在问题,企业应当优先选择存在重大问题的关键流程进行改进。毕竟,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有效利用资源。 5、确定改进关键点 确定了需要改进的关键流程后,就需要对这些流程进行诊断。每个流程都是由一系列活动环节组成的,但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改进。因此,需要...http://dongguan0643486.11467.com/m/news/1280201.asp
6.纪检监察内部控制风险点及防控措施详表可能会带来的问题,分析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设计缺陷、执行缺陷以及人为错误等因素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训练和强化学员建立一个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设计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规避执行缺陷的全面能力。知识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关键词: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IT系统案例摘要:2013...https://www.360docs.net/doc/f2783266.html
1.企业内控痛点汇总(内控不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泽生内控是内部控制的简称。指一般公司企业内部的控制运作。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财务是审计的入口和主要对接部门,所以很多人认为被查出来的问题应该基本上是财务工作没做好的原因,而实际上仅仅...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126231.html
2.外贸企业内部控制12篇(全文)(二) 我国外贸企业应设置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着重加强风险控制 外贸企业由于其自身行业的特殊性, 应当注重对于经营风险的控制管理。具体管理中应将发现性风险管控与预防性风险管控有效结合, 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小范围内。同时, 外贸企业还应注意对于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 这些环节包括财务核算环节、授权审批环节...https://www.99xueshu.com/w/ikeypsate899.html
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第二章银行经营管理活动风险识别与评估情况;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其他要求的识别情况;内控方案等。 (3)内部控制措施 自我完善: 内部控制是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每个业务/岗位都要建立控制措施,分清责任范围,并接受仔细、独立的监控。 监管评价: 运营控制、应急准备和处置情况;信息系统环境下的控制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2-12/201212040859144570.html
4.高校内部控制要素(精选十篇)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 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是通过对风险评估的控制实现其目标的, 风险评估既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也是内部控制的关键点。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y593ius.html
5.财务舞弊识别与治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文研究模型证实风险评估、信息沟通两个要素的关键点在财务舞弊的识别和治理上是有效的;控制环境和监督要素的关键点是部分有效的;控制活动的关键点数据缺失,以致无法证实,有待更为细致的研究。总的说来,模型结果基本证实了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解决财务舞弊问题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根据作者所经历的上市公司实际情况和...https://wap.cnki.net/lunwen-1012508441.html
6.研究企业内部控制的论文题目内部控制是从管理过程的角度,从决策、执行、监督的各个环节,对系统过程进行梳理和优化,识别和评估关键风险点,制定风险控制策略,最终实现企业经营风险防控的一系列活动。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是控制企业风险,但它不同于风险管理。拓展资料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五部委均高度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并提出强制性要求...https://www.zzmce.com/lunwen/311709.html
7.风险管理心得体会(精选18篇)企业的风险管理是由降低和控制风险的一系列程序组成,其中包括:风险的识别与分解、风险管理目标的确定、风险管理方法的选择、风险管理的实施与修正和风险管理结果评估。在COSO发布的《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一书中提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包含8个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https://mip.ruiwen.com/xindetihui/3426058.html
8.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精选15篇)应完善企业各项业务流程,对于各项业务关键点应加以重点控制,特别是容易发生风险或者一旦出现问题影响较大的内部控制关键点,应重点关注。应制订申请审批权限制度,明确规定与财务会计相关的授权范围限定,明确审批流程和责任,确保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均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应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建立预测和防范...https://mip.jy135.com/zhidu/1180545.html
9.《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风险点识别+关键点把控+实操...《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风险点识别+关键点把控+实操范本+案例详解》是作者平准所著关于管理内容的书籍,这本书2021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讲述了本书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依据编写。分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https://www.deshu.cn/ebook/xd1odg382o26.html
10.财务风险管理论文大全15篇中小企业由于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导致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较薄弱,对具体业务的关键点内部控制较弱,具体表现在:没有做到制定授权批准制度并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规范的资产管理、全面预算制定的完善和严格执行、业务运行的跟踪监督与及时反馈、应急事故管理机制等等。总之既缺乏制度,又没有严格贯彻实施。通过内部审计调研...https://www.wenshubang.com/huijibiyelunwen/3794730.html
1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风险点识别+关键点把控+实操范本...图书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 风险点识别+关键点把控+实操范本+案例详解 介绍、书评、论坛及推荐https://book.douban.com/isbn/978-7-115-55267-9/
1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详解与实务:风险点识别+关键点把控+实操范本...开通会员,立享会员价购买本课程 立即开通 立即购买 ¥50 会员价 ¥0.00 https://zk.cn-healthcare.com/wap/docview-59141.html
13....风控?首席内控官?风控在线?内控网?内部控制在操作风险管理中,合规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减少由于内部流程不完善、员工行为不当等因素引发的操作风险。有效的内控体系不仅要关注风险识别和防控,还强调合规文化的培育和实施,银行需要将内控、合规和风险管理结合成一个整体框架,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从而建立起抵御内外部风险的坚实防线,维护银行...https://www.neikong.cn/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