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3篇)

[摘要]挖掘社会事件的教育价值,寻求社会事件作为教育资源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以良好解决的又一出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寻求学校教育资源以外的社会资源来丰富其处理问题的方式。社会事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供学生了解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批判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通过挖掘社会事件的教育价值,将社会事件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提升社会事件作为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社会事件;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成长

大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前提。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大阻碍,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杀手”。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如下:人际交往问题、适应问题、恋爱问题、性心理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神经症等。如何规避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提前预防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校园恶性事件,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将社会事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通过真实发生的社会事件来唤起大学生的社会批判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同时,社会事件的融入一定程度上可拓展学校教育资源的范围,延伸学生看问题的视角,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除了做理论教育,还应适当引入社会事件,让学生极大可能地参与公共生活,具备生活智慧,在成人的过程中成才。

一、社会事件的教育价值

二、社会事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社会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社会事件蕴含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事件融入策略,来提升社会事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供学生了解社会的机会

挖掘社会事件的教育价值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了新的方式,为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供机会。长久以来,学校生活是学生获取知识、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进程的加快,受教育者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等多媒体工具接收着社会发生的各种事件,社会事件的融入需要受教育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其合理内核,并不断培养自身认识社会、思考问题、健全身心的优秀品质。

(二)培养学生批判思考问题的能力

面对层出不穷的社会事件,大众多抱以观望、看热闹的态度。社会事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逐渐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这种批判性思维不是简单、对立的,而是复杂、综合的。我们都擅长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判断逻辑,但我们更缺乏理性对待事物的态度,缺乏从典型事例反思过去、指导当下的能力。因此,通过社会事件的融入,旨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明确培养学生批判思考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三)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助人自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理念,社会事件融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呼唤拥有生命自觉的个体养成。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曾明确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基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寻找相应解决方式,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培养大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的生命自觉意识。概言之,合理开发社会事件的教育价值,是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接轨的重要手段。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思想、言行、观念深受社会众多事件的影响,但是他们对于社会事件缺乏批判看待的意识和审慎对待的能力。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加强社会事件的教育融入,学校资源应该延伸到学校围墙之外。总而言之,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教育力的提升,这个提升离不开社会事件的充分融入。因而,高校合理运用社会教育资源不仅拓展了学校教育资源的维度,而且加深了高校育人的深度。

三、社会事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氛围;开展心理咨询,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等。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有十分紧密的联系,辅导员可结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谈心活动进行化解。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正常学习、生活和交往的基本保证,也是大学生获得发展的重要资本。因此,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品质,是高校育人价值的直接体现,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应有之义。社会事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包括如下几点:

(一)社会事件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基础性教育手段,对大学生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和毕业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就是我们的高校辅导员工作,除了抢占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还要充分规避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冲击。一些热点社会事件作为媒体追踪报道的焦点,在网络上的影响极大,将这些社会事件正确转化为教育资源是社会事件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通过社会事件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控制,是形成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前提。

(二)社会事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

(三)社会事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梅贻琦曾言:“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换句话说,大学除了大楼和大师之外,还应有“大气象”,即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与其说是一种氛围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价值取向。校园文化的和谐建设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新平台,它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每一位学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常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风建设、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等。社会事件的融入无异于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思路,无论是校风建设还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都可以融入社会事件的合理要素,以景育人、以情育人。

参考文献:

[1]周敏.社会事件融入女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性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9).

[2]王礼.社会事件中蕴含的教育价值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三联书店,2002.

作者:周敏单位: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第二篇:微博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今微博的现状

微博作为近年比较受欢迎的媒介,在社交网站上占据重要的地位。现中国使用微博的人数越来越多,主体也是多种多样,但大部分是以年轻人居多。其中大学生作为使用微博社交软件较多的群体,是极容易受到微博中所传递的信息的影响的。微博中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有的人在微博中讲述着自己的事迹或者所见所闻,有的人向人们传递着正能量,让人们不断的奋发向上,朝着心中的目标努力,当然这其中也不乏会有传播低俗、负能量的信息,或者利用微博这个社交软件从事违法的勾当,这些想法和思想都会影响着浏览微博的人们,有的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有的则会使人误入歧途。从当前的形式上看,微博也是“网红们”、化妆品、奢侈品经销们的天下,这也是当前的一种流行趋势,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向我们传播着各种各样化妆品的好处,以及各种奢侈品的高大尚,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知识,也提升了我们的审美高度,但也会使很多人将其扭曲,促成攀比之风。

二、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如何发挥微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聪聪.民调:94.3%青年表示微博已改变自己的生活[N].中国青年报,2010,8,24.

[2]李春伟,张熹.大学生微博心理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9).

[3]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

[4]梁海彬.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2).204.

作者:王锴李金秀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一、微时代下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实意义

(一)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契合

(二)扩展了教育空间,丰富了教育手段

(三)促进教育关系的转变

二、微时代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思维方式受到极大影响

(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地位遭到冲击

传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者确定教育内容和方式,信息的传递都经由教育者精心筛选、归纳、总结,再以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主导性强。但微时代下,大学生可以及时便捷的获得自己需求的心理健康知识,同教育者共享资源,加之对网络媒体工具的熟练掌握,甚至可以获取到比教育者更广泛的知识信息。课堂教学和向教育者寻求心理咨询不再是必须手段,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被迫削弱,以教科书为基础的课堂教育方式受到极大挑战。增加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度,给心理健康教育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具体要求。

(三)加大了高校对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控难度

三、微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研究

(一)创新目标

(二)创新路径

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3.加强机制保障,有效推进心理服务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7年8月4日.

[2]胡凡凡.“95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特征及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6年5月.

[3]陈晓.基于95后大学生发展现状的高校德育工作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

[4]贾晨娜.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7(6).

[5]马喜亭.高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1(13).

[6]申雯,彭阳.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探索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8).

THE END
1.网络潮汐下同辈群体思政教育探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社交逐渐转向线上,网络同辈群体作为一种新兴的非正式社群,逐步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力量。所谓网络同辈群体,是指由具有相似价值观、兴趣爱好或需求的大学生组成的,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互动的非正式群体。这类群体的典型表现形式包括使用QQ群、微信群、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小红书、贴...https://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241114/Articel10006MT.htm
1.?友谊的重要性友谊是人类社会中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情感。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支持和鼓励,一种分享和分担的伙伴关系。在人生的旅途中,友谊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友谊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积极的方面。首先,友谊能够增强我们的社交技能,使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通过与朋友交流和分享,我们能够学习到新的观点...https://www.haikoutong.com/zatan/11463.html
2....吗?从社交心理学角度分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聚会参与动机近日,一项关于人际关系的研究显示,参加社交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的社交技能,还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作用。这一发现无疑为即将到来的“3男3女同学聚会”增添了一份重要性,让许多人开始反思参与聚会的必要性。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社交心理学中,人际关系的质量和数量对个体的心理状态有着显著影响。根据布洛姆(Blom,2020...http://xsy.xsya.club/xszx/13342.html
3....3:网友热议重温青春记忆,增进友谊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分析最新消息:近期,一场大型同学聚会在某城市举行,吸引了数百名校友参加,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这个聚会让人们不仅重温了青春岁月,还促成了友谊的重新建立。 同学聚会的意义有很多,其中重温青春记忆和增强友谊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同学们逐渐散落在不同的城市与领域,生活虽各有精彩,但却难免...http://jian.vaillant.vip/vvvv/15162.html
4.朋辈群体辅导介入大学新生班级团体建设的实践探索摘要: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大学生都必须经历的事情。在大学生适应过程中,朋辈群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本文以团体辅导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为切入点,聚焦大学新生团体,通过朋辈群体辅导、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手段分析团体建设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 https://www.fx361.com/page/2020/0615/6781418.shtml
5.朋辈心理辅导心得体会(通用26篇)本次讲座由周薇老师担任主讲,她以独特的演讲风格呈呈递出朋辈心理辅导员自身心理成长的重要性,及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会发现问题,以正确的沟通技巧和咨询原则帮助他人并阐述了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含义,消除了同学们往日对心理咨询的顾虑和错误的认知,使更多的同学意愿到朋辈心理咨询室诉说苦闷、释放压力。 https://www.jy135.com/xindetihui/1180045.html
6.辅导员说丨提高朋辈效应在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4.提升朋辈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辅导员应当通过组织各类团队协作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活动中,辅导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https://www.peihua.cn/xsfwzx/info/1067/3722.htm
7.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考点:第三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3、社会性与人格发展 (1)自我与人格发展 与他人交往与分享的过程中自尊感、利他与助人行为开始出现,人格基础基本奠定; 家庭依然是生活的中心,但朋辈的重要性开始显现; 后期强调人格特征的自我概念形成,开始尝试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朋辈群体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儿童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儿童的重要任务; 儿...https://www.wangxiao.cn/shg/2858983.html
8.大学生心理降教育论文3000字(精选7篇)积极心理学关注力量和美德等人性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在分析独立院校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独立院校 https://mip.ruiwen.com/lunwen/1170087.html
9.心理工作计划15篇当前由于学习适应性不强,而沦为学业不良的学生日渐增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适应能力就显得日趋重要。心育工作应致力于开展协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寻求适合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集中精力,心无旁骛的学习品质以及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工作,以达到促进其有效学习的目的。 https://www.yuwenmi.com/fanwen/jihua/3889333.html
10.辅导员手册(2021)第三条国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https://chxy.wxc.edu.cn/2022/0615/c2566a157983/page.htm
11.心理危机干预心得(精选6篇)2、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干预学生心理的重要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中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趋势,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心理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https://www.oh100.com/a/202209/5281965.html
12.大一心理课论文范文在新生入学后,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教育,如学习辅导、生活辅导、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辅导、挫折教育等,更重要的是加强心理辅导,让新生正确看待自己在适应阶段出现的各种心理变化,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理、行为模式,预先告知他们将面临的各种变化,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提高大学新生的自我调适能力。https://www.youfabiao.com/haowen/35892.html
13.心理辅导心得体会18篇心理学也算是在哲学的分支。在我理解来朋辈心理辅导就是互助性督导。"一人帮大家,大家帮一人"。在一种场合,朋辈群体集中大家的智慧,评析一位心理教师的心理教育工作;在另一种场合,这位心理教师又融人朋辈督导群体中,去督导其他心理教师的心理教育工作。相互评析,相互提醒,相互支持,相互帮助。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418151453_6900396.html
14.团体辅导课程(精选十篇)心理学认为,合作是两个以上的个体或群体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 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 二、辅导目的1、使大家初步认识到学会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合作意识。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udy501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