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定义如下: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是一个集合体。
系统有一定的结构同一系统的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元素之间一切联系方式的总和,称为系统的结构(主要的、相对稳定的、有一定规则的联系方式)
系统具有特定功能凡是系统都有一定的目的性
实体系统物理系统
最具体的确定存在的系统(系统实施阶段产生)。物理模型表达了具体的物理系统,模型中的元素都可以对应于实体(系统设计阶段产生)
逻辑系统
介于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之间,利用人类抽象思维能力,抽取系统本质,描绘了系统的各个侧面(如静态的结构、动态的过程等)。使用逻辑模型表达(系统分析阶段产生),一个逻辑系统可以建立不同的物理模型和实体系统。
概念系统
最抽象的系统,根据系统目标构思出来的系统雏形,描绘了系统的大致轮廓。使用概念模型表达(系统规划阶段产生)
系统由部件组成,部件之间不是简单累加,而是具有了新的质。整体性以有机关联性为保证(部件的不可分割)划分系统以及子系统就是要从整体性出发,充分考虑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系统组织表现出等级性系统要素中,存在子系统,子系统的要素中又包含更低一层的子系统从上至下组成金字塔结构,逐层具体化
《辞海》第六版:目的论,“指认为世上的一切都为某种目的所决定的唯心主义学说。由古希腊苏格拉底最早提出。”
两种关于突变现象的说法:居维叶在方法论上的著名论断是:“没有缓慢作用的原因能够产生突然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突发性结果只能来自突发性原因,系统的突变的根据仅仅在于系统的外部。而托姆的突变论正好相反,它研究的是连续作用的原因所导致的不连续结果,它认为“原因连续的作用有可能导致结果的突然变化”(这个观点更符合马哲中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原理,系统论中的突变性原理属于后者)
突变理论研究的对象:明确限定于“连续过程引起的不连续结果”,排除了那种“处处稳定的或实质性不稳定的系统”。
突变研究的目标:变化的环境上的原因与系统内部的原因联系起来,需要找出系统内部的不稳定性的根据。
将系统的外部条件作为控制参量,用其连续变化刻划突变的基本过程;而把系统内部状态作为状态参量,而其几乎处处连续变化,但在少数临界点上发生突变来刻划系统的演化行为。把控制参量看作是对系统的一个输入——把系统状态看作是对系统的一个输出——然后将输出作为输入的函数:突变就是在控制参量连续变化这个时函数发生的一个跃迁,这就是系统状态即输出发生的一个跃迁。
系统工程方法要把系统工程看作一个过程,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程序,包括以下6个方面:
切克兰德(P.Checkland)指出之前应用的系统工程方法是一种“硬”系统方法。硬系统是指具有良结构化(well-structured)的工程系统,问题和目标是确定的,能用明确的数学模型描述,可以使用定量方法计算出系统行为和最优结果。软系统包括社会经济问题、企业管理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中涉及到大量人类活动,使得系统的目标难以界定,评价指标不够清楚,过程也变化不定,因此,应用传统的系统工程方法求解不是最适宜的。
切克兰德创立了软系统方法论(softsystemmethodology,S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