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观点

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对我国来讲,加强战略主动性和前瞻性,对一些未来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产业领域进行提前布局,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才能在大国竞争中占据主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抉择,就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同时及时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提升我国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奠定生产力基础。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拓展和扩大生产边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发展,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通过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形成“三个结合”,从而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

一是科技与劳动者的结合。新时代是高素质劳动者竞争的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领域的迅速发展将极大改变人类劳动的基础形态,以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者为代表的高素质劳动力将成为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

二是科技与劳动资料的结合。伴随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迅猛发展,不断改造人类生产工具。人工智能是一种高度自动化的智能机器,它能够替代人类从事重复性、机械性工作,并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自主完成任务。

三是科技与劳动对象结合。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使用不断拓展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用途。以复合新材料、纳米材料、光伏材料、半导体关键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关键领域发展和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支撑。新能源涉及风电、光伏、电动汽车等领域,已逐渐发展为我国经济的亮眼优势。特别是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资源等成为关键劳动对象进入生产过程,将充分赋能生产活动的全流程环节。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实现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的科学与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形成物质生产力,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通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最新成果,既体现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又体现为用革命性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而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还体现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的产业模式,从而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由科技进步带来的产品创新驱动,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产业,能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大局产生重要积极影响。未来产业代表着前沿科技的发展方向,是孕育颠覆性技术的孵化器,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元宇宙、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等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有利条件。

二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国制造业的主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通过“人工智能+”“数据要素×”等数智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颠覆性创新,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能够大大加强我国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传统产业释放出新发展动能。此外,传统产业改造也能够为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绿色技术等新兴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获取竞争优势,企业重组不同产业的要素,促进融合型产品的创新和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新产业新模式,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结果。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融合,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通过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体制优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成就,就是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释放出巨大生产力的结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有着经典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在这一表述基础上,可以认为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相互之间发生的具有必然性的一切经济利益关系。

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以从三个层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首先,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实现形式层面,要长期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宏观上要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协同共生的发展生态;中观上要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互补协作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更为协调的竞合关系;微观上要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要素交叉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其次,在围绕生产管理活动而形成的人们在生产中的权力和地位关系层面,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最后,在物质利益分配方式层面,要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推进数据要素与人力资本有机结合参与分配,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导向。

发展新质生产力将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全面改革,这些改革将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释放出巨大的“改革红利”,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THE END
1.13综述——打造“蓝色药库”,构建海洋药物产业高地20222012年出台《支持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九条措施》,在各种利好因素促进下,福建省海洋生物制药的研发实力不断增强。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强化监管、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鼓励生物医药研发创新,对相关企业提前介入指导,推动福建向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大省迈进。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将...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lhtk/2022_03/202112/t20211231_469049.htm
1.产业发展在经济中有影响?这种影响如何反映在投资机会中?股票频道然而,投资产业发展也并非毫无风险。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变革不确定性以及政策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投资回报。因此,投资者需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评估企业的竞争力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总之,产业发展与经济紧密相连,深刻影响着投资机会的产生和演变。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产业动态,把握经济发展的脉搏,以实现资...https://stock.hexun.com/2024-09-21/214644454.html
2.专家观点发展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理和重点任务在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前瞻谋划和引领发展未来产业是我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面向未来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制高点。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形成的驱动力,分析未来产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机制,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https://www.ndrc.gov.cn/wsdwhfz/202405/t20240515_1386215_ext.html
3.归纳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新时期,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四大因素 农业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十几亿中国人的温饱问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的经济...https://www.annvba.cn/details/80292nlpr.html
4.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目前,河北、河南、陕西、江西、湖北、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等地区的一些国家级贫困县已将发展养蜂业作为群众重点脱贫致富产业,列入当地脱贫计划,并取得初步成效。发展养蜂业带动了数百万人就业和增收,成为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手段。 二、蜂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https://iar.caas.cn/xwdt/yw/727dfec470a54afc91c605cf6b940c2c.htm
5.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积极自主开发与创新,汽车零部件对其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销售收入持续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也愈发受到国家关注,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引导产业快速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前景调研报告(2022...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72358425685393931
6.影响韩国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的内外因素原标题:影响韩国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的内外因素 (曹翔宇、程安康、申玉环) 面对全球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韩国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计划到2030年构建全球最大规模的半导体产业链。在韩国政府大力支持下,三星电子、SK集团等大企业纷纷斥巨资强势入局半导体领域。 https://m.yunnan.cn/system/2022/06/06/032122717.shtml
7.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民营航天企业迅速崛起科学湃近日,赛迪智库无线电管理研究所发布《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白皮书》,详细阐述卫星产业关键技术、国内外卫星产业发展,剖析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并对卫星通信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以此助推卫星通信产业发展。 为促进业界卫星通信产业交流,通信产业报(网)全媒体独家发布《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白皮书》,希望能助力中国卫星...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8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