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没有之一。
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当时因为没有字符不方便,他便从鸟兽山川等生活的现象中,感悟到自然之道,进而创造出了汉字。
如今古老的汉字,历经数千年沧桑,无数次的演变,至今仍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个小小的符号,承载着几千年的智慧和文化,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
正是因为如此,当我们用心读写汉字时,仿佛就是和古人在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毕竟这些字从古至今是一脉相承的。
我此刻在读写的字,也是古人读写的字,这种感觉如何不让人对汉字、对中国文化而感到自豪。
“卺”字音为【jǐn】,最早是一种长的像葫芦形状的植物。但和葫芦不同的是,卺的味道很苦,并不适合食用,百姓使用的场景反而多。例如用来做成瓢来舀水。
而在古代婚礼上,新人们会将卺瓜剖成两个瓢,用以盛酒,然后交换饮用,酒甜卺苦,以示夫妻从此同甘共苦。
两个瓢用完之后,新人还会用红线绑起来合成一个卺,以示永不分离。这,便是“合卺之欢”的由来。
在现代社会虽然“合卺”这一仪式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那份对新人的祝福,却始终如一,故而这个词经常出现在婚礼上。
在古代,“笫”读音为【zǐ】,是一种竹编的床席,而“床笫”则指卧榻与床席之间,也就是夫妻共眠的地方。
这使得这个成语给人感觉有点有些私密,但其实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指夫妻之间的肉体亲密,而是夫妻之间最真挚的情感交流与互动。
要知道夫妻婚姻中交流是至关重要的,不仅限于生理上的欢愉,言语上的沟通,心灵上的共鸣同样如此。
如果两个人面对面没有话说了,那这段感情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因此床笫之欢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夫妻之间的感情,不仅在于合卺这般形式上的婚姻结合,更在于平常生活中的欢愉、亲密互动,相互扶持、尊重包容,是夫妻间关系中信任、尊重和情感交流的体现。
无论是“合卺之欢”还“床笫之欢”,这两个对古代婚姻习俗的生动描绘的成语,不仅仅是激情与浪漫,更是对夫妻之间深厚情感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