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养鹦鹉,竟然也会生病住院?近期,我市接诊了多名因饲养鹦鹉和家禽,而感染了“鹦鹉热”的患者。为此,苏州呼吸科专家提醒市民,接触鸟类及禽类要做好防护措施,如果持续发热,服药后症状依然没有减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市民患“鹦鹉热”高烧不退
无独有偶,市民张先生近日也因与鹦鹉“亲密接触”,不慎感染了“鹦鹉热”。呼吸科医生进行了对症治疗,目前,他的症状已经明显好转。
除了与鹦鹉接触不慎感染之外,鸡、鸭、鹅等家禽,也会造成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前两天,家住相城区的家禽养殖户黄先生也出现了持续高热、乏力等症状,来到市五院就诊后,呼吸科医生为其进行了检查,诊断他也感染了“鹦鹉热”。目前经过治疗,黄先生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精神也好多了。
禽鸟类均会成为传染源
“‘鹦鹉热’是一种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通过排出衣原体的鸟类及其污染物引起人类感染。”陶涛介绍,除了鹦鹉可以携带鹦鹉热衣原体之外,鸡、鸭、鹅、鸽子等禽类也可能会成为传染源,该病主要在禽类之间传播,偶尔传染给人类,人际间传播十分少见。患者发病时的症状与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很相似,会有发热、疲惫无力、肌肉酸痛、食欲欠佳等症状,病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甚至并发心肌炎、肺水肿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鹦鹉热”呢?陶涛表示,市民首先应做好个人防护,去正规的宠物店购买有健康证的宠物鸟,做好检疫措施,不买来历不明的鸟,定期为鸟笼做清洗、消毒工作,整个清洁过程中应该戴上口罩和手套,接触后应及时消毒双手,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家中的阳台栏杆、空调外机都有可能被鸟类污染,市民在清扫时,应注意佩戴口罩、手套等;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要尽可能减少鸟禽饲养;尽量避免自己宰杀活禽,食用禽类时,也要注意高温煮熟、煮透,避免病菌传播;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头痛,服药后症状依然没有减轻,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治疗时机。(苏报融媒记者李静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