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时有新增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疫情防控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繁重的工作任务,无论是连夜进行核酸检测、对疫情封控区采取及时全面消杀,还是小区居民集体外出隔离等,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所有人都有义务对防疫工作积极配合和支持。
防疫大局当前,采取积极稳妥的防疫措施,不能“拖后腿”的不只是普通民众,对参与防控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来说,这同样也是一场考验。近日,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金凤花园“隔离宠物狗被扑杀”一事,就因防疫工作的简单粗暴、执法失当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
11月12日,上饶信州一居民通过社交媒体反映,自己在酒店集中隔离期间,留在家中的宠物狗被防疫人员处置。她发布的房内监控视频显示,身穿防护服的人员用棍棒击打宠物狗头部,后用塑料袋装着东西离开房间,宠物狗疑似被扑杀。
防疫工作顺利开展,关乎全民身体健康。在寻找科学、高效防疫举措的道路上,我们应当反对的是一些不当行为挑起矛盾、激化恐慌,将防疫工作作为令箭,而无视了正常秩序与法律的不合理行为。一方面,疫情尚未远去,我们仍需时刻保持警惕;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学着在疫情下努力生活,防疫工作同样不可随心所欲,不可行为过激,谨防带来与“无害化”相反的负面效果。
疫情暴发初期,许多人被困在异地,将宠物猫狗等留在了租房内,无法及时返回喂养,一度催生了部分代喂养服务,而伴随着“集中隔离时猫狗怎么办”的焦虑和现实需求,多地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政策。例如,对于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家中宠物无人照料问题,北京市昌平区将在征得业主同意后,进行上门收集、检测,然后转运至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寄养;上海市黄浦区决定,居民们隔离时可以携带宠物一同前往;广州日报报道,为了妥善照料居民家中的宠物,当地工作人员可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轮流上门喂养留守宠物……这些疫情下或许不显眼的温情,可以让居民更有安全感,也更能心无旁骛地配合防疫工作。
我们应当明确的是,在齐心抗疫的大环境下,并非所有公民的权利都要让位。一直以来,不少人持着“防疫大于一切”的心态,“侵犯个人隐私”“流调信息泄露”等触犯法律红线的行为在疫情面前无足轻重,乃至发展到对宠物犬的被扑杀等对私人财产的随意处置都被合理、合法化,这种权力错位的思维和倾向是粗暴的,更将防疫工作架至一个危险的境地:依法依规行事与落实防疫政策本不该冲突,也不应冲突,在维护防疫大局之外多一些人性化的操作,这既体现工作的细度,也体现着文明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