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兽医检测的需求是在不断增长的,在2021年,我国的宠物数量就达到了2.0亿只,而且,预计2022年可达到2.2亿只,虽然中国宠物行业近12年符合增长率有27%,但市场依旧没有达到饱和,人均养宠率不足10%,相比之下,大多数美国家庭在家中都至少有一只宠物。
如此庞大的宠物基数,自然为宠物诊断市场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在2022年,宠物诊断市场的全球规模达到了27亿美元之巨。但笔者在这里要指出一点,宠物诊断市场实际上只是属于动物诊断市场的一部分,而兽医诊断市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就是在前面提到的在快速增长中的宠物诊断市场,还有一部分,则是传统的养殖诊断市场,若两部分相加,则兽医诊断市场的规模可以达到38亿美元,其中宠物诊断市场占71%。
中国宠物医疗市场增速迅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国内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统计,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3117亿元。宠物家庭渗透率和行业成熟度的持续提升,宠物消费市场未来依然会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3924亿元,2019年-2023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3%。
资料显示,迈瑞医疗的本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87万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约24.35万平方米。项目计划建设动物医疗高端仪器制造基地,产品将覆盖生命信息与支持、医学影像和体外诊断三个动物医疗生命科技领域,建成后预计年均形成产值超120亿元、纳税额超6亿元。
早在2020年10月,迈瑞医疗成立了“深圳市迈瑞动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全力进军宠物医疗。如今,迈瑞的监护仪、麻醉机、灯床塔、体外诊断系列产品、超声都已经推出了动物版本。迈瑞医疗也在2022年度报告中表示,将持续加大动物医疗等种子业务的研发投入,公司正在基于不同动物物种建立体外诊断、生命参数、医学影像技术研究平台。
此外,联影医疗则自主研发了超高场动物磁共振系统uMR9.4T,为小型动物如小鼠、兔子和猴等提供了磁共振成像服务。
万孚生物则成立了万德康,专注于宠物、经济类动物和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产品和服务。他们与拉索生物也展开了合作,推动了POCT和基因检测在宠物诊断中的应用。
开普医疗也在宠物医疗器械领域早有布局,已经推出宠物专用磁共振,宠物专用数字化X射线等产品。
综合来看,中国宠物医疗行业正处于快速整合期,未来在资本的推动下,产业的集中程度加速,市场龙头的占有率或会越来越高。
把医学技术嫁接到兽用诊断
成立于1983年的IDEXX,最开始从事家畜和家禽免疫诊断试剂销售工作。
2年后,IDEXX推出第一款动物诊断产品,用于动物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b诊断,宣告公司正式进入动物诊断领域。
正如上文所说,目前宠物诊断仍是公司的支柱产业,支撑了其3000亿人民币的市值。当然,回顾公司发展历程,表面看是抓住了宠物诊断市场扩容的重要机遇,但这种偶然背后又有其必然所在。
在IDEXX发展中,有几个非常关键的要素。
这种模式下,先发优势非常明显。作为最早入局宠物诊断的企业之一,IDEXX也得以构建了庞大的用户群体。目前,IDEXX的CatalystDx分析仪系统覆盖超过35000台的安装用户群,血液分析仪系统则覆盖了25000台的用户群。
当然,在生物科技行业,技术壁垒一直是真正抢占市场的核心要素。IDEXX的崛起,也正是得益于创新。
1992年,IDEXX推出了其标志性的SNAP快检产品,该产品是一种侧向层析形式的Elisa检测卡,与之前已经推出的CITE和CITEPROBE相比,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其简化了多种试剂配备并分步加入的步骤,显著提升了使用方便性和检测速度。
随后30年,公司在创新方面一直不遗余力。近年来,IDEXX的研发费用率一直维持在5%以上。从研发费用分配来看,其20-30%的研发费用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管理,70-80%的研发费用则用于新产品研发。
这也使得,IDEXX在产品方面极具竞争力。
一方面,业务覆盖范围足够“广”。公司持续推出新平台,从catalyst(生化分析)向procyte(血液分析)再向sedivue(尿液分析)拓展,推动其检测范围不断拓宽。目前,公司能够提供包括提供宠物医院诊断所需的设备耗材、提供医院或者居家用的快速检测产品、借助自己的参考实验室提供检测及咨询服务、提供软件服务和诊断成像系统等。
另一方面,产品足够“新”。例如,2023年,IDEXX推出了CystatinB检测试剂盒,这是首个用于检测猫和狗肾损伤的兽医诊断检测试剂盒,有可能重塑未来宠物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向。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IDEXX超强的整合能力。自199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公司便开启了并购扩张步伐,至今成功进行了约80次并购。正是通过并购,IDEXX成功拓展了业务范围,并且增加了服务半径。
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并购从来不是1+1=2的简单故事,而是需要磨合才能形成协同效应的运作。而基于国内生物科技产业来看,并购也并非易事。但IDEXX能够通过持续并购整合,显然是有其核心能力。
正是在诸多要素加持下,IDEXX依靠仅宠物诊断业务,进化成为一家超级巨头。
不容易复制的故事
回到国内来看,目前也有诸多企业,希望复制IDEXX的故事,包括万孚生物子公司万德康、圣湘生物联营公司圣维动牧、迈瑞医疗子公司迈瑞动物医疗等等。
但是,IDEXX的故事并不容易复制。除了上文提及的要素,国内企业还要克服商业化环境的挑战,因为中美两国宠物医疗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环境存在显著差异。
美国的宠物医疗行业已步入成熟阶段,相比之下,国内宠物医疗行业尚处于成长初期。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完整周期,而国内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则起步较晚,至今仍在发展中。
因此,我们在宠物产业成熟度、家庭宠物渗透率及宠物医院连锁化水平等方面,与美国均存在明显差距。
就拿兽医保有量的不足来说,截至2022年,中国执业兽医总数为16.5万人,但考虑到同年宠物保有量约为1.2亿只,按照每300至400只宠物需配备一名兽医的标准计算,实际需求量约为34万人,缺口高达17.5万人。这一人才短缺,直接影响了国内动物诊断服务的供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此外,国内宠物医院连锁率较低,也会限制诊断市场的发展。
2019年,我国共有宠物医院10000-15000家,其中大规模连锁医院数量占比不足15%,而浪潮新消费数据显示,而美国宠物医院的连锁率在2020年已经超过30%。换句话说,当前国内宠物医疗渠道较为分散,不利于诊断企业的业务拓展。
更重要的是,国内的宠物医疗支付能力相较于发达国家尚显薄弱。新瑞鹏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单只宠物年均诊疗费用支出为3600元,而同期中国仅为1100元。
这也导致,在治疗意愿层面,国内相对更弱。中国单宠年均兽医拜访次数少于美国。2021年美国城市单宠年均兽医拜访次数为3.6次,而同期中国仅为1.9次。
支付能力的制约,是极为现实的。在现实中,国内还存在宠物大病之后遗弃宠物不愿意治疗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