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深圳中医院急诊蛇伤科的统计,每年会有千名市民因蛇伤被送往医院,夏季是高峰期。为何被蛇咬多发生在这个季节原因大抵是因为天热人类皮肤多暴露在外,且天热也导致蛇类脾气变得异常暴躁有关。
蝮蛇
走在草从里要注意
近期,在自己小区附近遛狗的曾女士,因为大口吐血被紧急送往医院。呕血的原因,曾女士自己也道不出所以然来,当时天色已黑,只是隐隐约约觉得在走到草丛里拾捡宠物粪便的时候,脚踝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
蝮蛇是一种本地比较常见的蛇类,头略呈三角形,体粗短,尾短,全背呈暗褐色,体侧各有深褐色圆形斑纹一行,又叫草上飞。它们几乎不挑食,鼠、蛙、蜥蜴,以及鸟类都是它们的盘中餐。与它的同类眼镜王蛇相比,蝮蛇在野外生存的不多,它们更喜欢活跃在公园和小区花园附近。它们栖息在石头上、草地里或者树丛中,以45度的忧伤姿势静止仰望天空,一旦有猎物出现在视野里,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捕食。王刚说,蝮蛇并不喜欢主动攻击人类,或许是曾女士进入草坪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蛇,让它觉得受到威胁。
#SZHK_PAGE#
生活在深圳的蛇有40种
2013年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启动了全市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该项目分三年完成。目前调查结果已初步出炉,其中蛇类资源被作为一个单独的专项调查。工作人员胡工透露,根据调查,生活在深圳的蛇类一共有40种。
其中蟒蛇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广东颈槽蛇为新发现物种,越南烙铁头为新记录物种。
白眉腹链蛇、赤链蛇、福清白环蛇、细白环蛇、山溪后棱蛇、挂墩后棱蛇、后棱蛇新种、黑头剑蛇、环纹华游蛇、丽纹蛇和越南烙铁头共11种只记录于梧桐山,其中赤链蛇属于野放物种。其他物种在整个深圳东部山体链均有分布。
王锦蛇、铅色水蛇、紫棕小头蛇只记录于马峦山-三洲田,其中王锦蛇属野放物种,其他物种可能分布于整个深圳东部山体链。
紫灰锦蛇黑线亚种、灰鼠蛇只记录于排牙山-田头山,在整个深圳东部山体链均应有分布。
钝尾两头蛇只记录于内伶仃岛,且种群数量较大。
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蟒蛇在全市都有分布,但内伶仃岛种群数量较大。
呼吁市民不要把野生动物作为宠物饲养
中国黄金蟒
但在实际的案例中,鲜见拥有许可证的。就在去年,深圳一名27岁的男青年,在网上卖蛇,其中一条为中国黄金蟒,因为涉嫌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而入狱8年。胡工透露,这些濒危蟒蛇绝大部分都是外来物种,外来物种一旦被放归到野外,很容易跟本地物种抢夺本地物种生存资源,造成生物链的失衡,或者因缺乏必要的生存条件而无法存活。
曾工在深圳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其工作之一,就是将在居民生活圈附近发现的蛇类放生到远离人类生活的区域。去年,深圳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曾经放生过一条3米长的蟒蛇,到达目的地之后,工作人员打开笼子,让这条庞然大物自己“走”出来,然后慢慢消失在一片茫茫的绿色中。
深圳主要蛇种:
钩盲蛇、蟒蛇、棕脊蛇、白眉腹链蛇、草腹链蛇、繁花林蛇、翠青蛇、三索锦蛇、紫灰锦蛇黑线亚种、王锦蛇、赤链蛇、中国水蛇、铅色水蛇、福清白环蛇、细白环蛇、钝尾两头蛇、台湾小头蛇、紫棕小头蛇、山溪后棱蛇、香港后棱蛇、侧条后棱蛇、挂墩后棱蛇、后棱蛇、横纹钝头蛇、紫沙蛇、横纹斜鳞蛇、灰鼠蛇、红脖颈槽蛇、广东颈槽蛇、黑头剑蛇、乌华游蛇、环纹华游蛇、渔游蛇、金环蛇、银环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丽纹蛇、越南烙铁头、白唇竹叶青。
梧桐山里的舟山眼镜蛇。
梧桐山的绿瘦蛇。
深圳常见两种“小青”蛇
一个有毒一个无毒
白唇竹叶青是深圳比较常见的毒蛇,在深圳它咬人率占第一位,幸好毒性弱,一般不会致命。
因为身体都是以绿色为主,人们常把无毒的翠青蛇和有毒的白唇竹叶青混淆,其实它们特别好区别:翠青蛇通体绿色,白唇竹叶青的尾部为砖红色;翠青蛇头部为椭圆形,白唇竹叶青头是明显的三角形,面目从我们人类的审美观来看,也有点狰狞;最大的区别是在鼻孔与眼睛之间,白唇竹叶青有一个明显的头窝,那里有非常先进的“红外线热感”功能,可以侦测并准确地攻击对象,人们就是根据热感追踪原理设计制造出了“响尾蛇”导弹。
每年深圳500市民被蛇咬伤
在深圳,蛇一般出没于山里、建在山边的房屋、茂密的草丛甚至道路绿化带,竹叶青是深圳最多见的毒蛇。据统计,近两年来平均每年被蛇咬伤求医的人数在500人左右。市民外出踏青时尽量避免走进草丛,到草木茂盛的野外郊游,最好穿长裤和棉质长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