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黑龙江的游客王女士来说,这个“五一”过得有点儿狼狈,在大城市上海居然经历了一场午夜惊魂。原来,她和朋友在美团上预订了上海迪士尼乐园附近的民宿,但按照地址找过去,却被老板告知民宿早已倒闭,导致王女士和朋友半夜三更无处落脚,只得报警。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恶意毁约或者超售客房侵犯了消费者哪些权益?平台和酒店民宿如何承担责任?旅游消费升级后,如何带给消费者更好的旅游体验?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订房被“放鸽子”心好累
王女士的遭遇并不是少数。另一位消费者在智行旅行APP上预订了“五一”期间广州塔附近的奕居upperhouse的房间。APP上显示预订成功。但消费者入住时,酒店方却称漏看订单,导致未预留出房间,并以老板出去旅游为由一直让消费者等待。消费者发现,5月1日凌晨,酒店方竟然悄悄取消了该订单。随后,消费者向有关部门投诉,目前正在等待酒店的处理结果。
平台和商家责任如何划分
“从很多案例看,酒店民宿存在毁约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团成员、北京实现者律师事务所律师吕晓晶对记者说,“所谓毁约,法律上可以理解为根本违约或者称为根本性违约。除非商家有证据证明的确出现了火灾、水灾、风灾等法定或约定不可抗力的情况,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只能取消订单,可以依法不承担违约责任外,无论借口是装修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都属于根本性违约。”
吕晓晶认为,从平台、酒店民宿的责任划分看,两方都应承担违约责任和赔偿责任。“对于电商平台来讲,其承担责任的情况稍显复杂,关键看平台在事件过程中是否属于自营业务和是否具有法定过错。”吕晓晶说,“依据《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属于标明的自营业务,平台与商家承担同样的民事责任;属于该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商家侵权而平台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平台应与商家一起对消费者承担连带责任。而对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平台如果未尽到资格审核或安全保障责任(如对已经倒闭的民宿未尽到审查责任并未下架),平台应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商家真实信息和明知应知商家侵权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平台应先行承担赔偿责任和承担连带责任。”
提升旅游服务和品质
“这几年,高端用户国内游带动了高端民宿的发展。”北京第二外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谷慧敏对记者说,“除了传统的浙江、四川成都等地的民宿集群外,新兴市场的民宿业也发展迅速。例如,云南的松赞绿谷酒店,拥有独特的旅游优势,毗邻松赞林寺和古村落肯那村,设施非常齐全,又具有丰富的藏传文化印记,深受游客欢迎。再比如,平价酒店华住集团打造的高端品牌花间堂,根据度假需求进行内容场景化创新,推出包含亲子研学、汤泉康养、宠物友好、社交团建、户外运动等产品,以回应多元化的高端度假市场需求。这些都是酒店消费升级等正面例子。”
谷慧敏认为,高端游客带来了旅游消费升级,不能仅限于升高价格,同时还应该有更高的服务和品质。如何在火爆的旅游市场中树立和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和服务,需要有长远的眼光,杜绝短期行为、切实提升用户感知,才能给旅游市场带来持续动力。
谷慧敏表示,游客追捧的旅游地应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大促销来扩大市场份额和游客流量,形成规模经济,同时也要重视质量建设,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推荐度。二是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短期看,在旺季和爆款初期,通过提高酒店民宿价格或者违约再售等行为,确实可以迅速获得经济收益,但长期看,过度涨价或压低服务品质的短视行为,会榨干游客对目的地酒店民宿的信任和信心,进而造成市场永久流失。因此,有眼光的平台和商家,要重视游客终生价值的打造,而非一次性获得最高价值。三是被动监管与主动履责的关系。商家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人气的市场知名度,进行产品服务创新、提升品质品位和品牌形象,引领市场消费和行业发展,而非不负责任的无底线、无契约精神的退订或打插边球的投机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