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陕西延安的刘女士去某机构参加考公课程培训被安排与陌生人睡同一张炕上。刘女士说,自己交了一万三千多块的课程费用,跟陌生人同床共枕,自己觉得紧张拘束,不能接受。
其实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最近才有的。
大概五六年前,我见过一个考公培训课的宣传单页,上面花了很多篇幅去宣传自己的居住条件。当时与其他考公培训班不同的是,其居住条件是有层次差异的。
五六年过去了,价格水涨船高。正如这其中所说一样,女子花了上万元上一个培训班,最后甚至连个标准间都没混上,只是跟别人共挤一榻。虽然价格上跟几年之前没什么大的增长,但是住宿条件等却下降的明显。
其实不止是住宿条件,吃喝这些同样也存在差异,甚至成为了现在很多辅导班主打的竞争优势。有的辅导班安排在大专或者职业院校,租借他们的宿舍,学员吃饭在他们的食堂。有的辅导班选择在宾馆,租借场地,吃饭在宾馆餐厅。有的则选择自力更生,自己提供食宿。几年之前的时候,我就遇到有的同学在选择辅导班时,选择了一个往年食宿都安排的特别妥当甚至还有加餐的机构。虽然这个机构的教学实力并不突出,但是后勤保障上却做的比较好,也成为了吸引人的优势。
有人说这是在赚快钱,确实如此。开一次培训,除了食宿和租借场地、车辆,教师劳务和工作人员工资以外,其实利润空间相当可观,大部分都在40%以上。
以面试班为例,在笔试结束后到面试之前,即便以7天作为一个班次,一个机构也可以同步开设百余人到数百人不等的连续六七期班次。其中的暴利,自然不言而喻。
考公课程如今却变成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情。因为考生们知道,如果自己不报班,就很有可能面临对手报班了自己没报的选择困境。因此,宁愿自己和对手都报班,也不愿意陷入到这样的选择困境中。当然其中的乱象更多,比如里面很多自称公考资深讲师的人,到底有没有所谓的自称的那些光环,还不一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