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2-11文号宿政发〔2010〕23号关键词文件下载时效市政府关于印发宿迁市食品饮料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宿迁市食品饮料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二O一O年二月十一日
宿迁市食品饮料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纲要
食品饮料产业是我市传统的支柱产业,在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规模总量、税收贡献份额、品牌创建及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均位居全市各产业之首。为进一步推动我市食品饮料产业快速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发展现状
(一)规模总量不断提升。经过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食品饮料业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饮料企业37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5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72.8亿元,利润26.65亿元,税收16.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3.04%、44.54%、36.88%、62.1%和84.45%,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8.57%、29.99%、23.43%、55.19%和51.91%。洋河酒厂已在全国白酒行业排名上升到第四位,双沟酒厂排名第11位。
(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酿酒业、食品加工、饮料业已成为我市食品饮料业的三驾马车。酿酒业方面,形成了海天梦蓝色经典系列、珍宝坊系列等中高档白酒,蓝色风暴席卷全国。食品加工业方面,绿苑食品、沭阳肉联厂、咪迪拉、百事美特、楠景水产等公司适时从初级加工产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延伸。嘉士利、天然缘、汇源食品等一批招商引资企业改善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产品由初级的米面加工向饼干等膨化食品转型;饮料方面,娃哈哈开发了营养快线、爽歪歪、啤儿茶爽、Hello-c等新产品,改善饮料产品结构,扩大了饮料市场份额。
(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我市白酒产业经过几十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初步形成以酿酒、制曲、包装、物流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以酿酒业为主导产业的洋河和双沟两大镇区的酿酒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两镇共有100多家酿酒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90亿元。市区以娃哈哈、春绿、龙嫂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新引进的汇源饮料、嘉士利以及凯纳尔科技园为我市食品饮料产业集聚发展夯实了基础,基本形成了原料、加工、包装、运输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产业集群初具雏形。目前,市区食品饮料集聚区年销售收入已突破20亿元。
(四)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全市食品饮料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个(全部为酿酒业),省著名商标32个,省级名牌产品27个。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等中国驰名商标享誉全国,洋河蓝色经典、珍宝坊、龙嫂、春绿等一大批省级名牌产品得到市场认可。
虽然我市食品饮料工业有一定的基础,但大部分中小企业还缺乏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具体表现为:一是发展层次较低。农产品初级加工企业多,深加工的少,产品包装差,更新换代慢。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九成以上企业研发投入明显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食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小、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三是装备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小酿酒、食品加工等中小企业总体装备水平仍然落后,自动控制系统与工艺流程设计脱节,产品性能稳定性和成套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
目前,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好转,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及刺激消费措施的效果逐步显现,消费稳中趋旺,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开始恢复,我市食品饮料业处于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对接沿海开发战略,做大做强酿酒业,全力打造“酒都宿迁”,培育和建设酿酒业产业集群;做精做细饮料业和食品加工业,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着力建设国内知名的食品及饮料加工基地。形成以名牌产品为主导、大型骨干企业为支撑、上下游产业配套、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500亿元。其中,酿酒业销售收入220亿元,食品饮料280亿元,培育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户,超50亿元企业2户,超20亿元企业2户,超10亿元以上企业5个。全市食品饮料工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1家,省级技术中心4家;国家专利30项;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著名商标42个,省级名牌产品35个。到2015年,力争全行业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发展重点
酿酒业。通过技术创新,改造传统酿酒工艺,调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大力扶持洋河、双沟等重点白酒生产企业,加强对高档白酒贮存、勾调、发酵、功能微生物酿酒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加快高档白酒的开发和生产,增加名优白酒比重。依托连云港港口向北跨国经营,引导分金亭等企业恢复生产适合莫斯科等境外市场的俄德克酒。鼓励青啤宿迁有限公司实施“退二进三”,在搬迁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品质,实现规模效益和管理质量并举发展。
食品加工业。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营养化、保健化休闲食品和果蔬、花生干果等特色食品;加快发展养殖、屠宰、加工、冷藏于一体的畜禽产品深加工,实现由单一猪肉加工向牛、羊、鸡、鸭等肉类加工扩展,推进畜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重点研发速冻、即食性的熟食水产食品,推进水产制品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加强对粮食加工、肉制品加工、食用植物油、乳品、饮料、罐头、酿酒、调味品等行业重点企业产品安全指标检测,提高食品安全能力建设。
饮料业。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积极研究开发“有机奶”、“免疫奶”等营养性乳制品和高附加值的乳制品,大力发展茶饮料。
(二)引导产业集聚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白酒产业集群培育和建设。以地区资源和加工特色为依托,积极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加大食品饮料配套产业的引进力度,形成比较完整的区域性产业制造与配套体系。到2015年,食品饮料业形成“一都四园”的集聚效应。
一都:以洋河、双沟等企业为龙头,整合苏酒资源,加强配套产业建设,拉长产业链条,充分利用洋河股份上市的优势,加快建设洋河蓝色经典提升品质、包装物流等一批重点技改项目,进一步扩大洋河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做优做强双沟品牌;实行镇企联动,以洋河股份公司、双沟股份公司为投资主体,“十二五”期间,投资50亿元左右,分别在两镇高标准规划10平方公里和5平方公里,建设集酿酒、旅游、商业、文化为一体的酒业发展园区;鼓励引进关联产业落户洋河、双沟工业集中区。重点发展以洋河镇和双沟镇为中心的酒业园区,以名酒名镇为依托,打造“酒都宿迁”。“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300—400亿元。
四园(区):
江苏宿迁食品产业园。依托娃哈哈、罐头食品等现有企业的载体优势,加快实施汇源食品的年产15万吨果蔬汁及饮料生产线、嘉士利年产3000吨卤花生、15000吨饼干、5000吨糕点生产线项目,宿迁娃哈哈的2条八宝粥生产线及增加品项等技改项目。积极引进伊利、康师傅等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形成以茶饮料、乳饮料、果蔬加工、肉类加工、方便食品等为主的龙头企业集聚区。“十二五”末,实现销售收入力争达100亿元。
宿迁农副产品加工区。以龙嫂米线、春绿粮油、罐头食品等重点企业和凯纳尔食品科技园为依托,加快建设益客食品、罐头食品为主体的凯纳尔科技园区的年产1亿只肉鸡鸭分割生产线、年产40万吨饲料生产线、年产2万吨调料生产线,龙嫂公司的年产2万吨熟食生产线项目,春绿粮油的年产2亿包非油炸方便面项目和食品机械项目和稻米油生产线、现代化包装中心、玉米胚芽油生产线项目,着力打造“宿迁农副产品加工区”。“十二五”末,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粮食物流中心食品专业加工园区。以中粮集团为支撑,尽快实施中粮集团的年产8000万只肉鸡分割生产线、配套饲料生产线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关联配套产业,引导企业集聚,全力打造“粮食物流中心食品专业加工园区”。“十二五”末,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水产养殖及水产品深加工区。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办合作社,鼓励宿迁楠景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实施水产品精深加工、保健食品转换药品、万吨冷库项目,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模式,发展泗洪县洪泽湖水产专业合作社。大力实施“渔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加快两湖水产深加工业的发展。“十二五”末,力争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
四、政策措施
(一)拓宽政策渠道
(二)突出扶持重点
一是扶持集聚区发展。按照隶属关系成立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做好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将集聚区规划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在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方面享有优先权。强化要素供应,在土地供应、融资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对投资额大且对行业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的项目实行土地点供。加强政策扶持,鼓励企业进入集聚区,对新引进入区企业享受省级经济开发区的优惠政策。二是扶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对进入全市行业前5名的企业,优先提供要素保障,优先争取国家、省扶持资金,优先安排市县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三是扶持成长型企业。鼓励企业建立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品为核心、科研院所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建立国家级、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扶持企业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强品牌培育。对符合条件的产学研项目、新产品项目、品牌创建项目给予科技创新、品牌创建补贴等多方面政策优先支持。四是扶持外向型企业。对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创建自主品牌,出口增幅数量大、出口前景好的轻工企业,予以摊位费、参展费方面的补贴和品牌创建、出口增长方面的奖励。
(三)优化发展环境
附件1:
关键技术
1.酿酒微生物、酶类应用技术研究;
2.酿酒发酵工艺关键技术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
3.高档白酒贮存及勾调技术;
4.肉禽加工类应用技术研究;
附件2:
重点项目
序号
企业名称
项目名称
总投资(万元)
新增销售收入(万元)
项目建设起止年限
合???计
885000
3299500
1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洋河酒业发展园区(名优酒改造、包装中心建设、陈化老熟贮存、粉碎系统、库房及生活配套改造等)
250000
700000
2010-2015
2
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沟酒业发展园区(生态制曲园、生态酿酒园、包装3物流中心、动力能源中心)
178000
600000
3
青岛啤酒(宿迁)有限公司
年产20万吨啤酒生产搬迁项目
20000
40000
2010-2011
4
宿迁娃哈哈公司
娃哈哈三期(新上2条八宝粥生产线、增加品项技改项目)
5
宿迁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年产15万吨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生产项目
22000
45000
2010-2010
6
江苏嘉士利食品有限公司
年产3000吨卤花生、15000吨饼干及5000吨糕点生产线项目
15000
24000
7
江苏百事美特食品有限公司
年产4万吨罐头食品生产线项目
10000
8
江苏荣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休闲食品
9
凯纳尔科技园(益客食品、罐头食品)
年产1亿只肉鸡鸭分割生产线、年产40万吨饲料生产线、年产2万吨调料生产线、年产2万吨熟食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