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致难及江浙,精细不如闽广,味浓逊色川湘,东北菜在全国各地美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场面里,倒像是最“另类”的一支。用东北黑木耳炒一盘本地品种的矮棵大白菜,少油寡盐,菜味自足;在街头巷尾贩卖朝鲜桔梗、蜇皮的简陋小车上随便买二两咸菜;等酱大棒骨出锅了,牙手并用地撕扯松烂入味的肉,敲开骨头嘬骨髓,吱吱作声,再用一口热酒下肚“定味”。东北饮食文化里最精髓的,就是那股顽强的生命力和洒脱豪迈的精神。
清末民初的童谣里也形容满族饮食习俗为“粘面饼子小米粥,酸菜粉条炖猪肉”。酸菜炖白肉是过年的菜品,排骨炖豆角是夏天的时令,鲶鱼炖茄子是江边的鲜味,小鸡炖蘑菇是款待姑爷上门的佳肴,这就是东北“四大炖”。一直怀疑“乱炖”是“烂炖”的讹音,穷苦人家随手收集易得的食材,多半是豆角、土豆、红薯粉条,混在一起炖得烂熟,汁水融汇,半羹半菜,平日吃厌了的寻常食材不仅更易入口,还混搭互补出更加圆满的味道。这道平易近人的菜当仁不让地将之列为东北风的代名词。
大酱是山东人“闯关东”时带到关外的,众多的山东人后裔在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上种植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豆,并把山东人爱吃的大葱蘸大酱的习俗发扬光大,不仅蘸大葱,白箩卜、香菜、辣椒、土豆、白菜无所不蘸、生吃熟吃无所不能。近年传入东北的南方蔬菜名目繁多,但东北人雷打不动的吃法就是:蘸酱。就象山西人家家储备一缸老陈醋一样,东北的农家必定有一缸的大酱。农村人家中的大酱是有专人照看的,晴天时要暴哂翻搅,雨天时要加盖,还要及时加纱网防虫蝇。正宗的农家大酱香气扑鼻,还汪着一层亮晶晶的油,摘一把地头的新鲜蔬菜蘸上大酱咬一口,那才叫爽脆香甜。由次,东北人又发明了一种吃法,就是干豆腐卷大葱。
东北结婚的习俗
一、出发前准备
1、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
2、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3、接亲人员佩戴嘉宾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暂时不戴。
4、接送亲人员不算新郎新娘应为双数(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应为双(一般6台、8台、10台)。
二、到娘家
2、认亲:新娘父母站在门口迎接男方接亲人员,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绍接亲亲属(从长辈开始),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郎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郎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证善待新娘,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7、换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没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面铺一块红布,妹妹给新娘穿完鞋后把旧鞋收起来,新郎赏妹妹换鞋钱。
8、双方亲属上喜车,娘家亲属先上车,男方亲属后上,不许空车。(四彩礼除离娘肉外,其他物品带回一半)。
三、新房:
1、认亲:新郎父母站在门口迎接娘家贵宾,新娘把娘家送亲亲属一一向公公、婆婆介绍,双方握手寒暄进屋落坐,新郎父母及男方亲属负责招待娘家贵宾吃点东西(俗称不空嘴)。
2、新娘改口:新郎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娘正式改口叫爸叫妈并三鞠躬,新娘给爸爸点根喜烟,给妈妈拨块喜糖,父母赏新娘改口钱(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儿媳),父母对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说几句叮咛、嘱托、祝福的话,新娘向公公婆婆保证夫妻和睦相处,孝敬双方父母,新郎新娘与父母合影留念。
3、挂钟:一般由新娘弟弟完成(没有弟弟其他同辈或晚辈代替完成),挂钟后新郎赏弟弟挂钟钱,钟盒由弟弟负责带回娘家(钟盒不能空,放一个红包或喜烟喜糖均可)。
4、装箱:一般由新娘哥哥完成(没有哥哥其他同辈或晚辈亲属代替也可),准备一元、五角硬币若干,由主持人安排怎样装箱。
5、叠被:一般由双方嫂子完成(没有嫂子其他同辈或长辈亲属代替也可),男方被口朝外,女方被口朝里,交替叠好,叠完被双方嫂子握手合影留念。
6、坐福:准备坐福垫或红布一块,放在床中间由主持人安排怎样坐福。
7、合影:新郎新娘同双方亲属在新房合影留念。
四、结婚典礼:
1、主持人开场白,奏婚礼进行曲,新郎新娘入常
2、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一般安排介绍人或单位领导完成)。
3、拜父母,拜来宾,夫妻对拜。
4、男方主婚人讲话(新郎的父亲或母亲)。
5、交杯酒。
6、娘家贵宾代表讲话。
7、交换信物。
8、来宾代表讲话(单位领导)。
9、新郎新娘代表讲话。
10、结束语。
五、宴席:
1、新人拜席:新郎新娘首先给娘家贵宾敬酒敬烟,娘家亲属由新娘递烟新郎点烟,男方亲属由新郎递烟新娘点烟,拜席结束娘家亲属赏一对新人拜席钱,随后新郎父母给娘家贵宾敬酒,及酒店给娘家亲属加菜。
2、给其他亲属点烟敬酒,顺序根据自家情况而定。
3、送娘家亲属:新郎新娘同所有娘家贵宾在酒店门前合影留念。双方亲友握手告别(一般由男方准备车负责送娘家贵宾)。
东北结婚风俗
境内旧俗,男婚女嫁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主要程序示是:
提亲媒人提亲也叫“说媒”。提亲后父母双方相互了解,若中意则请人查男女“生辰八字”,按十二属相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推算,若不相克便选择吉日“下聘传柬”,订下终身。男女不见面,全由父母包办。男女青年只好“听天由命”,故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和“嫁给当官的是官娘子,跟着杀猪的是捋肠子”之说。
送日子根据男女双方的命相,查定结婚日期,通知女方,俗称“送日子”。将新娘的冠笄、坐帐及上下轿的面向、男女送客的属相等事宜皆书其上。双方各自通知亲友,亲友便以钱物为礼品相赠,男方称“送礼”,女方称“送填箱”。
东北结婚习俗
⑴东北人是要坐车的。自己没有车,租车,租轿车,一长溜的,从街这头排到街那头,以此来纪念古代的轿子。
⑵千年的唢呐还在吹,现代的音响也隆隆地播放,不放秧歌调,放婚礼进行曲。
⑶吃福寿面,这似乎该是满人的习俗;穿婚纱,⑷到了婚礼上,双方的家长是都要讲话的。⑸证婚人是要有的。证婚人把两张结婚证书一字不落地读上一遍。这是应该的,这证明这对新人的婚姻关系是经过有关部门允许了的。
⑹结婚礼物是要交换的。新郎小心翼翼地从一只小盒子里拿出来,新娘也小心翼翼地从另一只小盒子里拿出来,拿出来的是什么呢是两个金属的小圈,黄澄澄,或是白亮亮的,彼此套在对方的手指头上。
⑺交杯酒也是要喝的。酒是红的,红色和这喜庆气氛相配。
⑻饮过交杯酒之后,是鞠躬。向双方家长,向证婚人、介绍人、向所有的来宾,一律三鞠躬,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⑼凡婚礼,都必得有一个司仪,现在叫主持人。主持人有两种,简单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共入洞房,就可以了。复杂的,就要一面主持着仪式进行,一面插科打诨,幽默调侃,总有许多饶舌,让新人窘,让来宾笑
⑾婚礼进行下一项,是所有来宾秃鹫般进餐。这时候,新郎穿着一身烫得发板的西装,新娘穿着一身大红的衣裙,顶着一脑袋碎花,开始挨桌敬酒。这一时刻大概是新郎新娘一辈子最团结的时候,他们肩并肩,背靠背.⑿东北人的婚礼和天下最一致的地方是闹房。闹房,是许多人热衷的。据说,过去是文闹,现在,已上升为武闹了。
东北春节习俗
忌动刀子和剪子: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忌动针钱:初一动针钱挑了龙筋长
忌斧子劈木柴:初一斧子劈开财劈开再也回不来
忌借钱:初一借了别人钱一年四季靠外援
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忌荤食:初一早吃菜胜吃一年斋
东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灶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包饺子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个新烟袋老婆儿要副裹脚套
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
北京: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山东: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锅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煤鼠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姐姐拉着弟弟扭一扭
东北结的习俗
篇一:东北婚礼习俗知多少东北婚礼习俗知多少?
一、仪式前:
1、婚礼前天下午,新娘的妹妹去新郎家贴窗花,收礼金。
2、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鱼2条,大葱4棵,粉条4把。除离娘肉外,其他走时拿一半
3、新房楼前楼后的大井用红纸盖上。
4、接送亲人员、接亲车队总数(录像车除外)为双(一般6台、8台、10台),不走回头路。
二、娘家:
1、新娘妆毕,要怀揣一方小镜子,以“避“凶光,等待迎娶。
2、新郎进门后,娘家亲属招待男方接亲人员吃东西,俗称“不空嘴”或“甜甜嘴”
3、面条:一碗面条两个鸡蛋,新郎新娘相互夹给对方吃。
4、新娘要把新郎的鞋藏了起来,新郎需要找到鞋子,才进行下一步。篇二:东北吉林长春结婚婚礼流程
一.婚礼前准备工作说明
1、女方:__________物品准备清单:新娘和新郎要在一起吃喜面,提前准备好面条、红盆、台灯(婚礼当天新娘的弟弟带到新房)、改口红包,压车红包。手礼花。准备硬币(当日洒在床上,抓福钱最好是以九结尾的吉利数字,寓意天长地久)。准备几条红手绢,如果婚礼当天遇到另外结婚的新人要扔手绢冲喜、取回订制的婚纱和礼服。
2、男方:__________物品准备清单:新郎礼服,准备婚礼当日新人食用水饺(水饺的寓意,百年好合)、四彩礼:离娘肉(2根肋条),白酒两瓶,大葱数棵,粉条1把用红纸包好。红纸(压院内井盖用),叫门红包、改口红包、压车红包、五毛硬币在新房床上摆喜字
人员安排:确定第二天指挥人员,协调人员,接亲人员。
注:改口红包男女双方各不相同。改口红包女方准备999元或9999元给新郎,寓意着天长地久;男方准备1001元或10001元给新娘,寓意着千里挑一或万里挑一。叫门红包,可根据情况定10-50元都可以,但需要多准备一些。
3、与酒店沟通及工作安排婚礼前一天,与酒店沟通,确定婚礼当日婚宴桌数及摆放位置。把婚礼当日用的酒水、糖果安排人员送到酒店。
婚庆公司:主持人、音效、录像。照相、灯光、道具、现场督导。
5、准备会议
(一)与婚礼的所有项目干系人沟通
1.就婚礼准备工作完成情况与父母沟通
2.就准备情况和婚礼当天工作人员做最后沟通
3.根据准备情况就婚礼当天仪式进程与主持人作最后沟通
4.与伴郎伴娘再次沟通
5.最后确认帮忙的亲友
6.最后确认婚宴、车辆、摄影像、化妆等细节准备情况
(二)确认婚礼当天要发言人的准备情况
1.主证婚人发言准备情况
2.父母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3.来宾代表发言准备情况
4.抢亲时新娘提问准备
5.新郎新娘在仪式上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三)最后确认婚礼当天所有物品准备情况
1.将婚礼当天要穿的所有服装分装口袋
3.准备婚礼当天新郎新娘的快餐干粮
4.最后检查所有物品并交于专人保管
5.新娘的新鞋
6.结婚证书
7.戒指
8.要佩戴的首饰
9.新娘补妆盒
10.糖、烟、酒、茶、饮料等等
(四)新郎新娘特别准备
1.新郎新娘反复熟悉婚礼程序
2.预演背新娘动作
3.预演婚礼进行台步
4.预演交杯酒动作
5.放松心情,互相鼓励
6.注意睡眠,早点休息婚礼当天工作安排
__________新郎做发型新郎家人亲
属准备红纸压小区的井盖,贴喜字,清点迎亲所需准备的事项,准备好新房装饰
__________新娘开始化妆
事项:新娘化妆,然后新娘换好婚纱等候新郎接亲。(新娘亲属合影,做最后准备)
地点:新娘家里
人员:新娘、随从人员(伴娘)__________车队在__________集合__________车队出发,迎娶新娘事项:接亲头车和其它车辆集合完毕。头车扎好花车,准备好手捧花、胸花、婆婆花等。尾车排好接亲队型,为每台车辆发放婚礼接亲路线图及糖包和烟。
地点:从新房到新娘家人员:新郎、接亲人员。
接亲督导、摄影师、摄像师。
注意:录像车第一位,然后头车,其次尾车。接亲人员是单数,车辆为双数。按行车路线行走。
车队到达新娘家__________
(五)新娘家里接亲仪式事项:接亲仪式
1.给压车红包-伴童为新郎开车门.2.叫门(头道门不用太拦)
3.改口带花,给改口钱(有的婚家有进门不空嘴的说道安排接亲的人吃些糕点水果等)
4.挤门(要准备拦门的问题,小红包)
5.献手捧
6.新人互相戴花
7.吃喜面(请岳母送出喜面)
8.找鞋(要给藏鞋的伴娘或者妹妹准备一个红包一百、二百的)
9.抱新娘出门
10.合影
11.上车地点:新娘家
人员:男方接亲人员,女方家人及亲友
车队返回新房__________车队出发,返回新房
事项:接亲车队返回新房(不走回头路)地点:从新娘家到新房
人员:二位新人、女方家长及所有亲友注意事项:按行车路线行走。__________
(六)车队到达新房新房流程:
1.到新房前与新房方面沟通在车队刚进小区的时候开始放鞭炮,车队到达正好放完,以免出现危险。
2.新郎母亲给压车红包-伴童给新郎开车门
3.新娘下车改口,给婆婆递红盆(或由伴娘帮新娘抱盆),带花
4.带花的同时组织其他人员上楼参观新房
5.新人及父母亲属合影
6.新人上楼坐福
7.点灯(新娘的弟弟点灯)
8.吃饺子(百年好合)
9.合影
10.新人下楼出发去酒店
车队出发去酒店
事项:参加仪式的人员(伴郎、伴娘换好服装)等候仪式开始地点:宴会厅。
人员:新人、双方家长及全体亲友嘉宾。
注意:检查仪式中所需物品是否齐备(结婚信物,换装等)。__________婚礼庆典仪式事项:婚礼庆典仪式地点:宴会厅
人员:新人、双方家长及全体亲友嘉宾注意:请来宾及早入场,等候仪式的开始。
带小孩的宾客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影响仪式的正常进行。
仪式中不要让来宾使用摄影、摄像设备,以免影响仪式的正常拍摄。
注:接亲流程(本流程只是根据长春市的一般习俗编写,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地域都会有所区别。本流程仅供参考,如与您家的习俗有差别,请见谅!)篇三:辽宁结婚习俗
辽宁结婚习俗
辽宁汉族结婚习俗
一.“喜车”出发
二.“喜车”到达新娘家
(1)敲头道门;
(2)进门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3)敲二道门,此时新娘的同学和朋友可“堵门”逗趣;
(4)进二道门后,向新娘献手捧花(也可摆出单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带胸花(一般双方都将胸花佩带至对方左侧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条、两双筷子、两个荷包蛋);
(7)新郎、新娘与女方父母及亲属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车”,在“喜车”上,新郎给新娘穿“踩堂”鞋。三.“喜车”返回新房
(1)“喜车”在前,新娘的父母、亲属、宾客按顺序坐随后车,沿另一条行车路线开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车”后,燃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3)新郎母亲将新娘手中的鲜花或“喜盆”接过(俗称聚宝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带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男方父母合影;(6)新郎、新娘在“喜车”前与双方父母合影。
四.参观新房
(1)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红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称“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请双方亲属、朋友参观新房,并与新郎、新娘合影留念。五.“喜车”抵达酒店
(1)新郎亲朋在酒店门前迎候,再次放礼宾花、踩响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厅门前迎宾;
(3)主持人选择吉时主持典礼。
六.拜席及四彩礼
(1)新郎、新娘,在“拜”席时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亲属,再领导、再同志、再邻居,后同学、朋友之顺序进行敬烟或献花;
(2)敬娘家烟时,由新娘持烟,新郎点火,新娘要加以介绍。给婆家花敬烟时,新人角色互换;
(4)宴席中,有客人离开时,新郎、新娘相送至酒店门口;
(5)男方父母适时给女方来宾中的小孩赏钱;
(6)如果酒店给老丈人桌加菜时,新娘父亲要给厨师赏钱;
(7)新娘父母要离开时,新郎父母应为其送上四彩礼:离娘肉一块(要带皮、带两根肋骨);鱼品一份;粉条一把;大葱数棵,用红丝线系活结。
七.团圆饭
新郎父母和家人接受新娘、新郎的敬酒,并对他的婚姻表示祝福。
满族婚嫁习俗
满族结婚日程需3天。第一天请帮工,杀猪、搭炉灶,接远方亲友或送请帖。
第二天雇吹鼓手,陪同新郎携带供品及纸箔等去拜祖陵。新娘在送亲奶奶和诸友的陪同下,到男方事先选好的、离男方家不远的寓所住下,俗称“打下处”。女方把嫁妆送至男家,摆到门前案上,俗称“过箱柜”,也叫“亮箱底”或“摆嫁妆”。男方设迎风酒招待女方送嫁妆之人,称“下马杯”。
第三天是正日子。在日出之前,男方用轿把女方接到男家。新娘由女方哥哥或叔叔抱上轿穿大红袍,头蒙红布(俗称盖头红)。到男方家时大门关闭,喇叭鼓乐齐奏,等到一刻钟左右,再将大门打开(俗称劝性)。轿进院中时,鞭炮、鼓乐齐鸣。新娘由两少女搀扶下轿,走在红毡铺地的路上。院中摆一张桌子(俗称天地桌),桌上摆放供品,点燃蜡烛,香炉焚香。新郎、新娘来到天地桌前,一起向天地桌
跪拜三叩头(俗称拜天地)。然后,新娘仍由两少女搀扶走到新房门口,在房内等候的新郎用秤杆把新娘的红盖头揭下,示意“称心如意,夫妻好和”。门坎上放一马鞍子,新娘跨过马鞍子进房,示意“缅怀先祖骑猎生活”。在新娘进入新房时,人们用五谷杂粮向新娘打去,示意“不要把鬼神带进屋内”。新娘进入新房后,先拿棍子搅猪食缸,示意“今年养猪肥大”,然后拿棍子捅捅灶炕,示意“以后灶好烧不倒风”。新娘到新房面向南坐在炕上,俗称“坐福”。坐福后,新娘梳洗更衣,临下地时由新郎的弟弟拉一把,示意“小叔拉一把,又有骡子又有马,往后日子富贵荣华”。新娘下地后,拜见亲友宾客,向长者敬烟。宾客饮宴时,由新娘婆婆领着,到宾客酒席前,向宾客鞠躬敬酒表示敬意。在宾客未走之前,新娘不得随意谈笑,要垂手站立于宾客之旁。当晚,青年人在洞房里围住新婚夫妻,尽情地说笑玩闹,俗称“闹洞房”。也有的在屋外,一人或数人唱喜歌,“拉空齐”,直至深夜方才罢休。
婚后第三天,由妯娌、嫂子带着喜娘去男方祖坟祭扫,并向坟墓敬烟,示意“认祖归宗”。第五天或第七天,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住上7-9天,俗称“回门”。
回族婚嫁习俗
在迎娶的前一日,男方请女方家亲人来到家中恭听教长朗诵古兰经,称“念喜经”,其意为答谢真主之保佑,祈祷真主保佑两宅吉祥如意,新婚夫妇百年好和、永相缱绻。娶嫁之日,新郎衣冠楚楚,恭听父亲训以迎亲之礼,拜别尊长并选一幼童坐于花轿之中,称为“压轿”,其他陪同人则坐在车里。至女宅门前,停轿、停车,女方执事、亲眷先迎新郎下车(或下轿、下马),后迎压轿的小客人,并以
东北婚礼习俗知多少?
4、新娘要把新郎的鞋藏了起来,新郎需要找到鞋子,才进行下一步。
5、同时,丈母娘熏车,手拿香围喜车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之后将车内熏一遍
6、换踩堂鞋:新郎将新娘抱上车,新鞋下铺块红布,新娘妹妹给新娘穿鞋后把旧鞋收起来。
7、准备个皮箱装衣服、红包、苹果,新娘弟弟拎着,到婆家后将皮箱打开
8、迎娶队伍遇其他嫁娶队伍时,要互换针线或互丢红手帕,即新娘的女红消灾
1、到达男方家,新娘被新郎背至床上,新娘坐上红被子,喝红糖水,方可下地。
2、挂钟:新娘弟弟挂钟,钟盒由弟弟带回娘家,钟盒不能空,放一个红包或喜烟或喜糖
3、装箱:新娘哥哥准备一元、五角硬币若干装箱。
4、双方嫂子叠被,男方被口朝外,女方被口朝里,交替叠好。将一把五色粮撒到褥下,寓意五谷丰登。床头下放几颗红枣,枕下放几粒花生,寓意早生贵子。
四、仪式后:
1、晚上亲朋好友闹洞房,人越多越好。俗话说:“新妇三天无大小”,用意是使原本羞羞答答的黄花闺女变成大大方方的泼媳妇。
2、三日后女儿偕女婿回女家,旧俗规定新娘走在前面,返回男家时,新郎走在前面。大兄嫂、小姨子常在饺子内包以辣椒等物,以耍笑新郎。
说实话,娶个媳妇儿还是很不容易的看这仪式就够可以的了。
,暂且不谈恋爱过程,但
东北的丧葬习俗合集整理
东北的丧葬习俗
(一)
丧葬习俗主要延续旧时的方法,有停灵,戴孝,入殓,出殡,下葬,圆坟,头七。五七,百日,周年等。下面就丧葬仪式具体谈一下。
一、停灵仪式
停灵就是将去世亲人停放在堂屋正中央(头朝南)
首先亲人在咽气前,子女要为死者穿上寿衣,在北方汉族的习俗里,贴身穿白色的衬衣衬裤,再穿棉衣棉裤,最外面套上一件黑色的长袍。整套服装不能够有扣子,而且要用带子系紧,表示带子,就是后继有人的意思。
在死者的头上要戴一顶挽边的黑色帽子,帽顶上缝一个用红布做成的疙瘩,用来驱除煞气,男性脚上要穿黑色的布鞋,女性要穿蓝色的布鞋,
在病人临终之前,家属必须要给他沐浴更衣。之后亲属要马上把尸体移到灵床上,
初终,首先为死者放入压口钱(最好能在临终之前)两手放入打狗干粮,(饼七个用麻线穿上,左手放打狗干粮,右手拿打狗鞭子,过饿狗山用)。两脚穿上装老鞋,用线绳拌好。整理完后,放上蒙脸手巾(黑色的布),然后用黄布或白布从头到脚盖好。
确定死后,长子要指明路,具体做法是:长子手持扁担。扁担一头吊一串纸钱,站在凳子上,指着西南方向连喊三声:爸爸或妈妈,走西南大路光明大道,三条大道,走中间那条。
在灵铺前,应放倒头饭,(两碗饭扣到一起,上插三个小高粱杆上头缠棉花球)祭品,香烛,点燃油灯,在丧盆内先烧三斤十两纸钱,纸灰要特殊包好,入殓时放入馆内。
如是信佛的,二十四小时不能动,供素食,有佛家弟子,诵经(金刚经,弥陀经,脚尾经等,十二小时)。
(二)
一、戴孝
停灵之后,首先孝男孝女们由上了年纪的老人(懂得撤孝布的老年人)撤孝。不论满族还是汉族,无论披麻还是带孝,必须要按以下的规矩去戴孝,绝不可乱带。
亡人是男的,戴孝应左短右长,亡人是女的,戴孝应右短左长。扎腰的,亡人是男,孝男孝女不分男女都要扎腰左边。亡人是女,都要扎腰右边,也就是短的不在了,戴孝是晚辈的孝意,平辈不用戴孝,父母走一个长短要差八寸,父母都走了孝布要差八分,决不可带齐孝,那样是犯重丧,除非两个老人一齐死的,(死在一天了或一齐出殡这样可以戴齐孝),切忌、切忌。
戴孝过去有很多讲究。现在没那么多讲究了。只要能戴孝就行了。但是家族也应穿着素装,儿女们要带重孝,必须戴在头上的,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红布,重孙子辈的在孝布上带一小块蓝布条,以视区别,其他族人男的系在臂上男左臂,女的戴在头上。
二、灵幡
灵幡又称引魂幡,招魂幡,为亡人引路去西方极乐世界。下面介绍一下灵幡的制作方法,
(一)、怎样从灵幡上区分故人年岁大小?
(二)、怎样从灵幡上区分出所故之人是男是女?
1、在灵幡中间和两边的飘带最下边来区分。
要求是:男剪箭头,女剪凹。男的在最下边剪五个箭头;女的在最下边剪出五个豁口。
3、怎样写灵幡?
灵幡两边飘带所写的字,最后一个字必须占上生字。比如下边这个灵幡的飘带:
金童前引路乘龙东去;玉女送西方驾鹤西游。
新葬,用白纸,既生葬。起坟既熟葬,用红纸。灵幡要由长子开始往下轮着打。
(三)
一、挂孝
也可以在大门外张贴讣白在白纸上写明死者生在何年何月何日何时,卒于何年何月何日何时。
二、报丧
亡人咽气以后,丧家要给不知道的亲戚朋友报信,报信人要来去急速,亲属接到报信后,立即换素衣奔丧,进门宜跪下、扣头、大哭,这叫哭头路,丧家的儿孙跪迎,扣头还礼,这时不讲辈份,有时丧家找支客人带家人到左右邻居家找劳忙的,家人不能戴孝去,进人家门,要扣头,然后说明情况。
三、报庙
报庙也叫送浆水,丧家在出灵前,每次吃饭前,都要送一遍浆氺饭,一个烧氺的壶,里面放三勺氺,放一点米饭或干粮都可以,灯一个,找一个年岁大一点的,给拎壶提灯在前边带路,后面跟着戴孝的人,按辈分大小排列,辈份大的在前,辈份小的在后边,每人手拿一根香,一手拿三张纸,乐队在后边跟着,去庙上,如没有庙用三块砖立个庙(在村外,东北和西南方向上),来到庙前,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将浆氺饭倒在庙前,将灯放在庙上,把个人手里的纸放庙前,将香都扔里点火烧,烧完拎壶将灯再拿回,以便下次再用。
报庙时,亡人女儿去时,要哭道。乐队奏乐,回来就不用了。
四、每天晚上,一切完事,要烧关门纸,以是一天的结束。
(四)
一、守灵
在大殓和出殡之前,丧家亲属昼夜轮流守护在死者的停灵左右,看守着长明灯,不让熄灭,上香,使香火不断,为接续香烟之意,在灵前烧纸,以祭奠哀思,同时要严禁猫狗之类的动物靠近,避免亡人借气。
二、灵堂
在农村办葬事,都要搭建灵棚,也叫灵堂。灵堂的布置要根据条件而定,一般情况是首先要大帐篷,设灯光,乐台在左边,(放上桌椅以备乐队放音响之用。祭品、遗像、横额、挽联。
横额写法:如黄家亡母,应写:显妣黄母老太君奠礼之灵堂,如是亡男,应写:显考黄公老先生亚军之灵堂,共十二个字。
灵棚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灵棚联:上一联是:化金身奔佛国佛光普照,下一联是:脱凡胎离凡尘魂归西方。还有:德传百世名留千秋,悲歌动地哀乐惊天;寿越七旬含笑九泉,精神不灭风范永存;美名留千古,忠魂上九霄;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横批可按男女年岁大小,如驾鹤西游、尊灵西去。
(五)
一、指明路
二、棺柩
棺柩是由六快板组成。盖属主板称为天,棺材底称为地,左右称为日月墙,即左为日右为月,头为龟头,尾为龟尾,没装死人为棺,死人入殓后为柩,棺材是有讲究的,通常三
五、四
六、五
七、七九等等。如三五就是说,日月墙三寸厚,天五寸厚。其余类推。
三、开明堂
(六)
一、入殓
有的地方是走马入殓,何为走马入殓?就是人在咽气前放入棺材里,直到咽气,这就是走马入殓,有条件的在外面搭灵棚,大部分农村是走马入殓,说死后不犯毛病,走马入殓的,灵柩首先放到搭好的灵棚里,在出灵前开光。但冬季天寒不宜走马入殓,只能停灵堂屋了。不是走马入殓的,在二十四小时内,择吉时开光,入殓。
入殓时,要念入殓咒,咒曰:离了旧房住新房,祖祖辈辈大吉祥。
二、开光
首先让所有戴孝的人来到灵前,不戴孝的人要忌属相,由子女开光,有的地方习惯让女儿开光,有的地方亡男由长子来开光,亡女由长女来开光。开光时由开光人拿倒头饭中间的拿个棍,蘸白酒,象征性的,随风水师说。
给亡人开光歌:
开眼光,观明堂。
开鼻光,闻供香。
开嘴光,吃牛羊。
开耳光,听八方。开心光,亮堂堂。
开手光,抓钱粮。
开脚光,上天堂。
给佛家弟子开光时念的开光歌:
开眼光,观西方。
开鼻光,闻戒香。
开嘴光,吃斋香。
开耳光,听十方。
开心光,亮堂堂。
开手光,手握经书奔西方。
开脚光,脚踏莲花上天堂。
开光后,取下掩口钱,拌脚丝,让亲人看最后一眼,开光完毕封棺。
三、入棺出灵禁忌
正、
四、
七、十月,忌属虎、猴、蛇、猪。
二
、
五、
八、十一月,忌属鼠、马、鸡、兔。
三、
六、
九、十二月,忌属龙、狗、牛、羊。
(七)
一、封棺
在开光,移尸过程中,一定要用遮光布当光情况下进行,四人扯着白布或青布或被单四角,把尸首遮上,避免阳光照射。
盖棺封钉口诀:
日吉时良天地开,盖棺大吉大发财,天清地灵日月明,盖棺子孙进财钉。
手执金斧要封钉,东西南北四方明,朱雀玄武来拱照,青龙白虎两边排。
一钉添丁及进财,二钉福禄自天来,三定三元及第早,四钉子孙满庭街,
子孙万代大发财,天官赐福,地府安康。
二、托魂
托魂也叫送行(俗称送大纸)送路引。是在出灵的头一天晚上,要把纸活、如牛马、钱库、过头纸,所带衣物等,送到庙上去烧,还有灵前的供品一起带去,除花圈之外,花圈要带到坟地,如火化,要在火化厂烧掉。
准备工作:亡人穿过的衣服一件,要倒披在老牛背上,是给老牛看的,而不是给老牛穿的,老牛只认衣服不认人,凳子一个,扁担一把,斧子一把,把过头纸绑在一把埽梳上女儿拿老人用过的脸盆一个,毛巾一条,小镜一个,梳子一把,都放盆内。如没女儿,侄女外甥女都可代替,,拎壶提灯在前边带路,长子扛着埽梳在后跟着,两个人在两边搀扶,其他人在后跟随,在亡人棺旁,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口念亡人,上瑶池路,带着摇钱树,认然后上庙,长子在前,牛马在后,其他人,手拿香跟随,乐队在后,所有戴孝之人,叫其亡人称呼,上瑶池路,走光明大道。在庙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
将牛或马放庙前,头朝西南,将其它纸活都摆放好,长子指明路,风水师念路引,念牛马照,由女儿给亡人梳头、洗脸、开光,然后烧纸连牛马一起烧。
(八)
一、开路引
托魂后,在庙上,由风水先生念路引。牛马照,给亡人、牛马开光、开牛马拌。
1、路引
南瞻部洲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乡××村居民××世故,生于××××年××月××日××时,于××××年××月××日××时,寿终正寝,赴阴间冥界,随身携带珠宝器皿无数,钱财若干,白马或(牛)一匹(一头),牵马(牛)童一位,使唤得用,沿途各关卡,庙宇、村庄、以及一切强神恶鬼等不得任意抢劫,掠夺,扣押,一律放行。
特勒令
××××年××月××日
2、路引的另一种写法
南瞻部洲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县××乡××村居民××,生于××××年××月××日××时,享阳寿××岁,卒于××××年××月××日××时,阳寿告终,西归天堂,随身携带一切物品、行李,金银财宝,衣服盈箱,恳求土地,转告城隍发给路引,西行顺利,沿途关卡渡口,津河桥梁,强神恶鬼,如有勒索,禀告城隍,律有明条,法有定章,各宜谨尊,勿视言妄,须至路引者,一律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月××日开给路引。
3、牛马照
离开阳世上天堂,黄泉路上任君行,女儿送牛喝脏水,天上人间用太平。上叩牧业真君,今据××省××县××老太君于黄道吉日西天归位,享年52岁寿终正寝,女儿送去黄牛一头,牛童随从一名,望各路关卡给予方行,不得有误,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月××日呈上
二、在庙上,给亡人梳头、洗脸、开光
给亡人梳头、洗脸、开光,由女儿将脸盆放在埽梳边上,把毛巾搭在埽梳中间,左手拿镜子,右手拿梳子往埽梳上梳。
风水先生咒曰:老亡人你要听真,给你洗脸水尚温,梳头洗脸净了面,西方路上不脏身。
开牛拌,用斧子将牛拌砍开。给牛开光,
所有程序结束后,将牛照放在,亡人衣服兜里,将路引在庙上烧了,
烧纸咒曰:土地老爷本姓韩,不住东北住西南,如今了却生前愿,从今以后永无灾。
开始烧纸,将火引向纸活,牛马、埽梳一起烧了,烧完后,让戴孝人在东北向西南跪着,喊亡人,去西南大路,
最后有风水师喊:
一叩首,送亡人逍遥西去。
二叩首,送亡人路上得安。
三叩首,送亡人成仙得道。
结束回家。
(九)
2013年03月25日原创
一、起灵
在起灵时,风水先生,拿起斧头,将倒头饭碗砸碎,念起灵文。
用白纸造函一个,用黄纸朱砂书写四字、置函内,放在棺上,同出大吉,如怕风刮跑,可以拿着,在下葬时同棺材一起埋或火化。
朱书四字的规则是:
二,补遗
1、起灵后,长子扛灵幡前行,其他子女在前面边走边叩头。
2、有姑爷子的,拿五谷粮囤、下水罐、长明灯,倒头饭等下葬物品,没姑爷子的,由儿子拿。
3、烧的纸灰带到坟地烧纸时一起烧掉。
4、每逢过桥、路口都要扔纸钱(也叫引路钱)到坟地时要把引路钱全部扔完。有的过桥时压黄纸。
5、引路钱分生葬、熟葬;生葬用黄纸剪、熟葬用红纸剪,亡男钱孔剪圆孔,亡女剪方孔。以区别男女。
(十)
一、安葬
1、打墓子
2、破土文
当庄山神、土地神、城隍等:今有南瞻部州,中华人民共和国×××省××市××乡××村××屯居民×××世故显考×××府君赴阴司冥界,安阴宅于×县×乡×村×山沟之贵方宝地,多有打扰,冒犯众位神灵,望岂恕罪海涵。
特此令
××市
、县冥府
3、破土、
风水师念完破土文后,家人烧纸,用公鸡冠上血,滴在锹尖上,或镐上,将鸡放开,鸡要叫,说明此地为凤鸣之地,大吉大利,再由长子先在中间挖一锹土放在旁边,三天圆坟用。另外在四角各挖一锹土放在一起,搁在一边,准备下葬封棺用。
4、墓子打好后,由风水师择吉时下葬,灵车来到坟地,由儿子下到穴中,用锹打二道土楞。楞上放四个馒头。此项工作进行完,开始落棺,风水师用罗盘定向,儿女在坟头上香烧纸,姑爷放五谷粮囤、点长明灯、放下水罐。
这项工作完毕,接着是孝子用灵幡在棺天盖上,别人放一锹土,往上提一下,一次比一次高,第三次举过头顶,此为孝子三提。
5、封棺
在破土时,四角的四锹土,由儿女及死者的亲戚朋友,没人用手捧土,在棺材四周撒一圈。为亲人捧土封棺,封棺后,别人才能用锹挖土埋坟。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