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6.03.28
1、菽庄花园: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
林叔臧祖籍福建龙海角美,先辈迁居台湾淡水,在那里建有一座宏伟绮丽的花园---板桥别墅。1895年,清朝割让台湾给日本,叔臧的父亲不愿当亡国奴,愤然举家迁回鼓浪屿。林叔臧热心实业,提倡公用事业,资助公益事业。随着年岁渐长,乡愁倍增,他决定选藏址建造一座花园,寄托对“板桥”以及台湾的怀念。
1913年聘名师巧匠,建造菽庄花园。1905年林维源去世,林尔嘉继承父业。1913年,他为怀念台北板桥故居,选定鼓浪屿金带水之湄,草仔山之下的一面坡,仿造台北板桥别墅,参照江南名园修建花园,取名“菽庄”,乃主人“叔臧”的谐音,也是“稻菽主人庄园”寓意,因为林尔嘉的祖先是以垦殖发家而富甲台湾的。他花1万银元的“润笔”费,请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题写“菽庄”园匾。林尔嘉对花园的结构布局精心设计,力求再现台北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园林的韵致。花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听浪阁、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十景,小巧别致,自成一格。
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于思念家乡和亲人,林叔臧返回了台湾,1951年林叔臧在台湾逝世。1956年7月1日林叔臧的亲人把花园献给国家,成为公园。
~~~~~~~~~~~~~~~~~
2、琴海莊園走出畫廊旅館,繼續往上走,兩旁是墓園,接著到最高處,是棟洋樓。外面掛著牌子,寫重點風貌歷史建築,雞山路18號(安獻堂),建於1934年。
雞山路16號是殷承宗宅,建於1924年。殷承宗是有名的鋼琴演奏家,他父親是新加坡華僑,在此興建別墅。他的姑丈林文慶是廈門大學校長,在鼓浪嶼也有別墅。
3、杨桃院子杨桃院子·花园式咖啡旅馆,位于鼓浪屿著名的安海路上,这条以本省晋江市安海镇入名的小路,浪漫恬静,幽然古朴,集中了岛上许多风貌老建筑,旅馆紧邻杨家园与昔时英华书院(现二中),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八卦楼、番婆楼、三一教堂等近在咫尺。旅馆后院主楼红砖老别墅“承主纪念楼”,为旅菲华侨祖产,1988年重建
4、亦足山庄
这就是传说中的笔山路9号(亦足山庄),原主人同安籍越南华侨许涧,建于1920年代。据说许涧经商致富后加入法国籍,到鼓浪屿建此别墅,还特别在花园里的巨石上镌刻“亦足山庄”四个字以铭志,表示这辈子有了此别墅就知足了。走在幽静狭小的笔山路,远远就被它气派的门楼吸引。
别墅正面有貫穿三楼的希腊圆柱,两旁二三楼的窗饰是突起的双拱窗框。
5、观彩楼走到筆山路高處,有棟完整卻荒廢的獨棟別墅,這是觀彩樓(筆架山6號)。因為位於高處,可以觀賞到雲彩,故名之。
觀彩樓建於1931年,是來鼓浪嶼建築碼頭的荷蘭工程師住宅。幾經轉手,屋主曾在1980年代將它改為旅店,可惜經營不善而關閉,從後面窗戶頹圮來看,已經荒廢很久。我在想如果是現在整修成旅店,以鼓浪嶼眾多遊客來看,一定可以經營的很好。
6、海天堂构:华人对洋人发泄的建筑
海天堂构是鼓浪屿上惟一按照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别墅建筑群,是菲律宾华侨黄秀购得租界洋人俱乐部原址所建。
黄秀于1859年出生于晋江深沪,他后来到菲律宾去谋生,经过20多年的奋斗终于成为富商。1899年,黄秀回国后定居鼓浪屿。上世纪20年代初,黄秀与同乡建造了五幢对称的中西合璧楼群,在楼群正门的门楼横匾上书写“海天堂构”四个大字,以示楼群规模宏大。海天堂构是中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之作。门楼是典型中国传统式样,重檐斗拱、飞檐翘角。这种中国屋顶压住西洋主体的建筑,据称是中国人对外国人的一种发泄。
别墅建成之后,黄秀住在中楼,1935年,黄秀将其中一幢别墅卖给印尼华侨李传别。
上世纪50年代后期,海天堂构曾经作为鼓浪屿区政府所在地。作为鼓浪屿上最时尚精致的老别墅文化旅游新景点,海天堂构堪称厦门的新天地。
這個「涼亭」是挑高的藻井,中間立有觀世音菩薩雕像,1958年這棟樓成為區政府,觀音像被請出。
7、天主堂鴉片戰爭後廈門成為通商口岸,1844年英國人首先在與廈門一水之隔的鼓浪嶼建立領事館,並吸引十餘國列強跟進,鼓浪嶼因此成為了公共租界,不少華僑豪商基於治安或炫耀虛榮的心理,也紛紛在此購地置宅,西方的宗教、教育、音樂、建築因而在此以不尋常的密度落地紮根...
去看看时期鹿樵路上各国的使馆建筑。先经过天主堂,很多人在拍写真、婚纱。
位於鹿樵路34号的天主堂,原為西班牙、法国的大使馆,1916年被厦门主教买下,改為教堂。该建筑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西班牙建筑师设计。
8、黄荣远堂:一场打赌更换了主人
黄荣远堂是由菲律宾华侨施光从1920年建造的,是一幢地上三层、地下一层的花园别墅。
参观完海天堂构,我走到对面的黄荣远堂,它是栋典雅老别墅,有著广大庭园,庭园内高大的榕树点缀其中。目前是咖啡厅,佔地广大的庭院摆了不多的座位,显得很幽静。后来对面海天堂构游客越来越多,就一直听到吵杂的声音。我真希望有天旅行团的导游不要再使用扩声器来解说,而是使用像台北故宫那种广播到游客耳机的方式来导览。还有游客不要再大声喧哗,不知道要多少年以后可以看到?
9、西林别墅
日光巖下有栋西林别墅,别墅建于1926年,日据时被日军当作鼠疫医院,日本投降后一度作為国民政府的伤兵营。中共建国后成為驻军的托儿所。1962年,郑成功收复臺湾300周年时,西林别墅经整修后成為郑成功纪念馆。以两岸分治局面,大陆对于历史上曾经收复台湾的人物都捧為民族英雄,例如郑成功、施浪,所以大力宣扬他们的事迹符合其政治目的。
西林别墅正面中间有很大的圆形廊。
10、七里香舍下午茶七里香舍有住宿、餐饮,屋前有很大庭院,经过的游客总会被庭院吸引。
七里香舍建筑两层楼,看门口的房间照片感觉很棒。
~~~~~~~~~~~~~~~~~~~~~~~~
11、海天堂咖啡馆海天堂构内有两栋建筑很相似,其中一栋当做表演木偶戏、南音的场所。另外一栋则是咖啡馆,以前经过都没想进来,此次因為购票进入海天堂构参观,顺道看看咖啡馆内的气氛与装修。
这家咖啡馆的环境真的不错,但我不喜欢是因為它不适合一个人来,而且藤椅坐起来并不舒适。
12、蘑菇咖啡旅馆来到鼓浪屿,一出钢琴码头就能看到中国银行,以前都是赶紧离开人潮拥挤的码头,这次看到磨菇咖啡旅馆招牌,有人推荐早餐不错,所以特地来吃早餐。
户外有很大露台,挥别多天的阴霾,今天艷阳天,心情也变好,适合轻鬆来享受早餐。
~~~~~~~~~~~~~~~~~13、乐雅-箜曲九季有一次钻进鼓浪屿音乐学院附近小巷弄,经过学校宿舍,听到钢琴声,感觉真好。还有一栋有庭院的老别墅,是旅馆与餐厅,就决定下次来吃。
这家旅馆名字很难记,但觉得很雅,叫做乐雅箜曲。
14、歧黄山房在鼓浪屿閒逛,看到一处民宅,没有一般花园别墅那样迷人,但门上写着歧黄山房,让人好奇想一探究竟。
走几步阶梯上去,有小石狮,平房旁空地种了药草,上面还标示名字。有位女人在屋外,我以為是主人,跟她打招呼,她说朋友在裡面跟主人聊天,她在外面等。
15、海角五号鹿礁路上有栋西式建筑被漆成粉红色,取名叫做海角五号,是以海角七号為灵感。可见厦门真的跟台湾交流密切,我同事说他从小就是看叁台(台视、华视、中视)节目长大。
海角五号
16、旗山一号公馆走到復兴路,看到一间旅馆,被海景房照片吸引,就走上坡来到旅馆门口,俗气的令人觉得好笑。
走到底有间房,走进去参观,感觉挺喜欢的清新色调。
17、汝南别墅汝南别墅是叁层楼建筑,柱头与装饰都很简单美观。
接待大厅墙上接近天花板处,用一圈白色花瓶、缎带图案装饰。
18、花之声度假旅馆走到永春路12号,洋楼整修地不错,我走进去有位妇人欢迎我。原来是老闆娘,她买下这栋洋楼,整修好要当旅馆。
她带着我参观每个房间,一楼左边房间一进去有个小客厅,这房间一晚要500多元。
19、好望角好望角很隐密,一进门左边有两层楼小砖房,感觉像是门房住的房舍。
走进庭院内往回看,原来这两层楼小砖房,每层楼各是一个房间,房间名取為伊斯坦堡,可能是这屋子形状很像伊斯坦堡海中那座塔。
20、喜林阁咖啡旅馆喜林阁咖啡、旅馆,这名字有够俗,很像台北那种几十年的餐厅老字号。我曾经经过这家店多次,就是这俗气的名称,更俗气的是那招牌,跟它的建筑完全不搭。
喜林阁前身為伦敦差会姑娘楼,建於1842年,是非常漂亮的英式建筑。
这栋洋房在交叉路口处有圆形房间。
22、寧远楼泉州路70号的寧远楼,是大陆知名化学家卢嘉锡的故居,他曾任福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类似台湾的中科院院长)。
23、汇丰银行公馆:行长住悬崖上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英国“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厦门开设分行,为厦门最早的近代银行。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在鼓浪屿笔架山东北端山崖顶建此建筑作为银行的行长住所。
从远处看,汇丰公馆其实是一座悬崖上的建筑,其选址在笔架山的断崖顶上,基桩打入岩石,异常牢固。公馆结构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边钝角,主人推窗便能饱览宽角度的远山海景。
1920年前后,汇丰银行的行长就是住在这里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作为宿舍。如今,这里是造船厂的职工宿舍,职工们把回廊封堵起来,改作卧室。
24、迎薰别墅来到巷内的福建路28号,这栋洋房非常有味道。
这栋别墅称為迎薰别墅,建於1935年。古文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意思是南风吹来,可以吹走百姓的烦恼。南薰,有太平盛世之意。屋主在1935年盖了这栋洋楼,取名迎薰别墅,也许是个忧国忧民之士。
25、鼓新路杨家园:先人积劳成疾英年早逝
1913年前后,在鼓浪屿笔架山的向阳坡面上,菲律宾华侨杨知母兄弟建造了四幢欧式别墅(安海路4号,鼓新路27、29、31号),总称为“杨家园”。就在八卦楼附近。
祖籍福建龙溪的杨知母,原先是在菲律宾经营五金公司,其弟知纲的儿子杨忠权14岁随杨知母赴菲律宾学做生意。1913年,杨忠权在鼓浪屿笔架山向英国长老会购得旧房一座,折旧建新,按图纸由中国工匠承建。新楼建成之后,杨忠权全家便迁来鼓浪屿定居。
可惜的是,杨忠权1934年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年仅49岁,与其夫人吴嫦娥合葬于鼓浪屿的墓园。1976年,杨忠权的孙儿迁往菲律宾。杨忠权生有7男5女,他们分别在马尼拉、中国香港和美国生活。1989年,杨忠权在境外的儿孙回来鼓浪屿办理房产的继承手续,并将杨家园最南端的那幢定名为“忠权楼”,以示对先人的纪念。
杨家园也叫忠权别墅,是杨忠权所建。杨是菲律宾华侨,在菲律宾靠着钢铁、房地產致富,20世纪初在鼓浪屿建了杨家园。
26、安海路杨家园位於安海路四号的杨家园,大门装饰与其他杨家园不一样。
安海路四号的杨家园有着深远的庭院,我想到「庭院深深深几许」,唸书时数学题目算排列组合常有的命题。
27、褚家园咖啡馆绕了鼓浪屿半圈,流了很多汗,肚子也饿了,想找有家咖哩蟹很有名的咖啡店,可是没带地址,恰巧看到褚家园,这家店也很多人推荐,看到花园很美,就走进去。
一进去大树下有座位,不过天气热,树荫下也不是很清凉。
28、鼓浪屿林氏府:遭实验烧毁后重建
林氏府是台湾板桥林氏家族在鼓浪屿的故居,俗称“府内”。林氏府在老鼓浪屿人心中的地位,有如故宫之于北京。修建“菽庄花园”的林菽庄先生曾是这里的主人。
鼓浪屿鹿礁路13号到15号有三幢别墅,一幢叫大楼,是1895年以前英国船长的别墅,1895年林维源(林菽庄的父亲)居住鼓浪屿时购买;一幢叫小楼,是林维源空居鼓浪屿后所建;一幢叫八角楼,原为小楼的一部分,1914年,林菽庄之子刚义在室内做化学实验时引起爆炸烧毁。1915年,林菽庄在原址建起巴洛克式五层别墅,称八角楼,再加上佣人们居住的管理房,统称林氏府。
林菽庄正名是林尔嘉,漳州人,原是台湾富商,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后,林菽庄不愿做顺民,而毅然内渡,携家眷避居鼓浪屿。
庭院的主体建筑是中间的花坛
不仅没有招牌,门还半掩着,是愿者上鉤的形式在经营。轻悄悄推开半掩的门,好像生怕打扰到老闆。眼前是非常安静的庭院,几棵大树上蝉声惊人,愈发显得整栋屋子的安静。
30、Cantone广声港调泉州路靠近龙头路有非常多咖啡馆,看这些密集咖啡馆都不算是咖啡馆,有些店是以奶茶闻名,有些店是靠卖一些所谓创意產品為特色。经过汪记馅饼后,有栋房子一半是圆形的建筑,上面贴磁砖,金黄色的字写着美泽楼。墙内一株植物开满了花,走过的人很少不被吸引。
店内的情景,老闆是广州人还是香港人,操着广东国语,一直玩弄他的吉他,一边跟人聊天。
31、康宝蓝咖啡馆在广声港调cantone看到M世代介绍有位咖啡达人在鼓浪屿开了咖啡馆,名称叫做康宝蓝。问了cantone老闆,他热心画了简图,经过中华路、海坛路的大夫第,远处的日光岩已经点灯,听说六点半以后进去不用门票,不知道是真的吗?
32、金瓜楼:后人遍布20多地
位于鼓浪屿泉州路99号的金瓜楼,因楼顶有两个金瓜而得名。金瓜楼是鼓浪屿一黄姓房地产商于1922年建成的,旅菲华侨黄赐敏1924年相中后就立即跟卖主买下作为住宅。黄赐敏是龙海人,少年时赴菲律宾经商致富,1924年携资返乡,全家人搬来金瓜楼定居。
黄赐敏有8个儿子、2个女儿。1947年,部分眷属赴菲律宾定居。金瓜楼1949年至1984年一直是由黄赐敏的长女代理。
1980年,黄赐敏的三儿必勇从菲律宾回来小住,其他众多孙辈也陆续回来鼓浪屿观望祖业。龚洁曾经造访金瓜楼时,巧逢黄赐敏的三媳和孙儿从菲律宾回鼓浪屿度假,他们对祖业非常熟悉,也很有感情。可惜的是,必勇于1991年4月在菲律宾去世了,享年81岁。黄赐敏的儿孙遍布美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十分兴旺,真可谓“瓜络绵延”,印证了当初主人对此楼取名为金瓜楼的寓意。
如今,金瓜楼也称“黄赐敏别墅”,保护得比较好。
33、国学大师林语堂故居廖家老宅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当年,廖翠凤就是从这里走出去,成了林语堂的新娘。林语堂回国后,夫妇俩曾多次回来居住。林语堂在厦门大学任教期间,廖翠凤有时还在此处做好饭菜宴请鲁迅等人。这座百年老宅目前还住着七八户家庭。
34、中德记别墅酒店中德记南楼原来以黄奕住先生南洋一脉亲人居住为主,所有房间均为岛上罕见的大格局,多数房间超过45平方米,层高皆为4.5米。
黄家花园(中德记)南楼及花园
中德记是鼓浪屿岛上的万坪私家园林,三百年的古榕、两百岁的香樟与龙眼树、百年腊梅和菠萝蜜、竹林、罗汉松等等林立。
35、黄家花园:“中国第一别墅”剃头匠造
真是高级的别墅,庭园很宽广。这栋建筑是印尼糖王黄亦佳所建,号称中国第一别墅,蒋介石来鼓浪屿度假曾经住过这裡。经过整修后变成旅店,因為位处幽静,非常适合情侣、新婚、或是偷情者前来。
也许你不知道鼓浪屿的黄家花园,但你可能有看过《厦门新娘》《保密局的枪声》《小城春秋》《传奇夫人》等影视作品,这些曾经风靡一时的影视作品就是在黄家花园拍的内景。
黄奕佳有一个传奇的人生。1888年,20岁出头的黄奕佳前去南洋谋生,开始仍操剃头旧业,成为当地人熟知的“剃头佳”,后来贩卖土产杂货、从事糖栈生意,直至成为印尼爪哇四大糖王之一。1919年,黄奕佳携带全部积蓄定居鼓浪屿,开始了在厦门的广泛投资,先后在厦门以及鼓浪屿建造和购置了160多幢房屋,其中以“黄家花园”为最,规模之宏大,建筑之优美,超过鼓浪屿所有的别墅,号称“中国第一别墅”。黄奕佳1945年在上海病逝。
黄家花园是百姓约定俗成的叫法,它前身是原英商德记洋行“二写”(副经理)的住宅,名为“中德记”,先是由林菽庄买下,后来又转卖给黄奕佳做住所。黄奕佳1919年回国后决定居住厦门,便买下“中德记”。1919年8月,黄奕佳在“二写”住宅两侧建造对称的两幢别墅,称“南北楼”,安置家小。1923年,黄奕佳拆去“二写”的住宅,兴建“中楼”。因此,黄家花园由中楼、南楼与北楼组成。
36、八卦楼:主人盖楼致破产境地
从鼓浪屿日光岩往下看,一个红屋顶跃入眼帘,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八卦楼,也是鼓浪屿的标志建筑之一。八卦楼建于1907年,圆顶高10米,有8道棱线置于八边形的平台上,顶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称“八卦楼”,是厦门近代建筑的代表。
八卦楼原主人是台湾板桥林家三房林鹤寿。1895年,林鹤寿随着父亲从台湾过来定居厦门鼓浪屿。由于开办钱庄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林鹤寿立志要盖一幢站在楼顶就能纵览厦门、环视全鼓浪屿的大别墅,做鼓浪屿的“基督山伯爵”。林鹤寿的这一宏愿被鼓浪屿救世医院院长、美籍荷兰人郁约翰得知。郁约翰原来是学土木工程的,懂得建筑设计,而且林鹤寿曾在救世医院建院时捐助过,于是郁约翰以无偿设计为回报。
八卦楼在建造的过程中,由于郁约翰设计的材料规格与市面上的不符,需要特别加工,为此动工以后问题多多。林鹤寿很快就资金短绌不继,虽然变卖家产及以钱庄担保,但是工程仍然时断时续。最后,林鹤寿终被大楼拖垮,宣告破产了。从此,人去楼空,八封楼成了废宅。
因为八卦楼破产之后,林鹤寿1922年回到了台湾,在板桥设立了“寄鸿吟社”。但是,“寄鸿吟社”为日本当局所不容,于是,林鹤寿只能离开台湾,来到大陆生活。在上海,林鹤寿成立了一家公司,自任董事长,生活还过得去。
台湾的《林氏家谱》,却查不到林鹤寿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都做了些什么。在林鹤寿的传略中,只有简单记述着“卒年不详,不知所终”。
37、番婆楼:尽人子之孝的典范
番婆楼是泉州晋江的菲律宾华侨许经权建造的,落成于1927年。
为什么叫“番婆楼”呢原来当年许经权赴菲律宾经商致富后,将其母亲接到菲律宾孝敬供养,要让母亲过好日子。可是,许母过惯了闽南生活,不习惯菲律宾的水土,又失去了操着闽南话的乡亲,住不上几个月就闹着要回晋江老家,这令许经权颇感左右为难。
于是,许经权来到鼓浪屿购地建房,供养母亲,以尽人子之孝。许经权还在别墅前院建一座戏台,经常请来戏班子,为其母演唱,许母则坐在别墅里任意点戏,真正过上了好日子。许母平时换穿儿子们送的衣衫,佩戴儿子们买的金银首饰,珠光宝气,俨然南洋富婆。街坊邻居称其为“番婆”,她住的这幢别墅自然就叫成“番婆楼”了。
如今的番婆楼,地下隔潮屋里住满了拉板车的外乡人,楼上则租给到厦门淘金的白领一族。其中还有慕名而来的、到鼓浪屿体验生活的作家、艺术家,他们白天采访,晚上在宁静的环境中自由创作。房子住了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所以,番婆楼依旧保留了原来的风采。
另一说法是因为当时大屋的牌楼上塑有一尊外国女人的雕像,所以才被叫做番婆楼,而雕像毁于1959年的一场台风。
据说番婆楼那座高大的门楼是鼓浪屿上最高的。门楣上花枝舒展,门楼上,大片的枝叶如众星拱月般托起一座红色的“圣杯”。那色泽在绿叶的称托下愈发鲜艳,多少年的风雨都不曾褪去它的光彩。
38、娜娜鼓浪屿海岸店森林房【娜娜鼓浪屿海岸旅馆】简称海岸店即娜娜连锁度假旅馆的分店,位于厦门鼓浪屿轮渡码头正面的龙头路上,门牌号为龙头路8号;为一栋白黄色建筑,距离码头正面约100米,在麦当劳旁,是鼓浪屿岛交通最便利的旅馆之一;
39、幸福天空咖啡馆泉州路热闹的路段,有非常多咖啡厅、民宿,每次经过幸福天空咖啡旅馆都不会引起我注意,因為路上游客太多,不够幽静。吃完飞猫俱乐部午餐,我经过这家店,只是想找个地方看书,所以就走进去。
庭院内佈置,乍看好像很吸引人,很多游客都会进来拍照,但我觉得太多,应该简单些。地上如果用草地、鹅卵石铺地,那就更棒了。
40、MiRYAM老别墅旅馆散步在鼓浪屿,晃岩路是比较少走的,经过厦门故事,裡面展示一些老厦门物品,需要买门票入内参观。
这次来鼓浪屿发现很多这样的私人博物馆,都是售票,票价都不便宜(约50~60RMB),还是四处逛逛比较自在。
41、茶之然离开杨桃院子,走在鼓新路,一栋花园别墅传出歌声,仔细看原来二楼圆廊有几个年轻人在唱歌,还演奏着乐器。百年前鼓浪屿音乐风气鼎盛,常有家庭音乐会,所以看到这景象感觉真棒。
橱窗摆设,许多陶艺品真的不错,我还以為是台湾人开的店,服务生跟我说老闆是重庆人。
42、种德宫鼓浪屿上大家熟知的是教堂,岛上的教堂的确比传统庙宇多,有次来内澳厝路找金兰饼店,就对这条路上的种德宫印象深刻。这座庙虽小,但却很有意思,交趾陶、石雕、木刻都很美。
早期医疗不发达,岛上居民生病往往藉助於神明保佑。岛上居民受到青礁、白礁一带居民崇拜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影响,於是岛上居民就到白礁去奉请大道公神像,建造种德宫,以便居民祈求膜拜。
43、小白宫旅店整栋建筑漆成白色,大片的玻璃窗,让人觉得窗明几净。
庭院内有桌椅,但却不提供咖啡、点心,只提供正餐,纳入下次来吃饭的地点。
44、乐雅箜曲音乐度假酒我一直认為鼓浪屿的清晨与夜晚很美,要能慢慢体会,一定要在鼓浪与住一晚,所以我预定了乐雅箜曲的住宿,这家店来吃过两次餐,有很好的印象。
床非常舒服,枕头的高度与软硬完全符合我的习惯,加分很多。每个房间有CDplayer,可以去挑选自己喜欢的CD。我住的房价约300~400RMB,是饭店20几间房中比较便宜的。
45、屿舍旅店对面有两栋建筑很吸引我,一栋是红白相间的老房舍,目前是废墟。
到旅店门口,简单的招牌,这家店叫做屿舍,店家可能是希望这家店成為游客到鼓浪屿时的宿舍。
鼓浪屿的旅店很多是老房子改建,有着庭院,店主多在庭院中盖一栋小屋当作checkin、checkout的lobby。我住的是最便宜房间,定价约是560RMB,上私奔厦门网预订可以便宜几十元。
46、卡斯特咖啡馆鼓浪屿环岛走一圈,中午不想吃正餐,走到一家咖啡厅吃下午茶,这样就够了。
这栋位於鹿礁路的洋房是英国领事馆旧址,建於1844年,是鼓浪屿上第一个外国领事馆。楼下是咖啡馆、餐厅,楼上是旅馆房间。
47、李家园我走进漳州路的李家园,是栋两层楼的红砖建筑。
李家园有广大庭院,庭院内有高大的树。
48、NAYACAFE鼓浪屿的YH隔壁是大名鼎鼎的Naya,蓝色的墙壁与红砖柱,外观上非常抢眼。
Naya的招牌,它的店章也是这个图案,盖在明信片上很好看。
49、鼓浪屿三一堂
三一堂(基督教堂)坐落于风景如画的鼓浪屿上,门牌号是安海路67号。
三一堂的主体建筑在1934年基本落成(由于种种原因,堂内天花板的装修及屋顶八角形钟楼的工程延至1945年秋才修建完成)。1935年1月8日三堂会长执联合会在厦门基督教青年会召开,厦门区会亦派人参加,会议决定把新堂会定名为“三一堂”,三一堂既寓意三个教会联合兴建之意,更蕴含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
鼓浪屿三一堂属于近代优秀建筑,其建筑独具一格,呈十字立体式的罕见造型,四方八面排水的黄瓦屋顶上,居中矗立着八角钟楼,顶尖的十字架高耸云天。红墙装饰着流畅的三角形线条,四面敞开十二道大门、十六扇窗户极为宽大,具有通风、采光、疏散的实用特点。堂内长宽同等的十三米跨度墙体上,巧用无柱钢梁拱券的屋架,加上天花木板吊顶,显得高大堂皇又带来极其科学理想的音响效果,成为本堂建筑最具特色的一绝。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观赏,其雄伟非凡气势,都无不令人叹为观止。
50、容谷别墅
容谷别墅坐落在厦门鼓浪屿旗山路5号楼,由菲律宾史上最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李清泉出资兴建,于1928年建成。别墅占地3600㎡,别墅建筑面积1500㎡,花园面积达2000多㎡。该栋别墅由旅美中国工程师模仿电影《飘》中内战前高楼而设计,耗时三年竣工,设计精巧、用料上乘,虽历经85年风雨,至今仍然坚固如昔。别墅曾被多部电影当做外景拍摄,包括电影《小城春秋》、《肝胆相照》以及电视连续剧《七日》、《又见阿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