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潜(1882至1968),字颂云,湖南省醴陵县官庄乡人。清末中秀才,同盟会会员,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程潜青年时期志向革命救国,1905年加入同盟会后一直追随孙中山,参与过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讨袁、护法战争、东征北伐、反蒋以及抗日救国等民族民主革命,并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程潜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著名爱国将领,青年的程潜投笔从戎,经历了辛亥革命的酝酿准备、高潮奋战和捍卫共和各个阶段,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及延续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历次的战役中,他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展现了革命者不断斗争的精神。
东京加入同盟会
1904年,北京练兵处制定选派陆军学生赴日本游学章程,湖南依章程选派程潜等武备学生四人赴京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同年8月,程潜由监督赵理泰率领赴日本,在东京振武学校肄业。从此,程潜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开始了其从事革命运动的新历程。在东京,程潜与湖南同乡、华兴会领导人黄兴以及仇亮等革命派人士建立了密切的交往,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国事,寻求革命救国的真理,从此他开始倾向革命。1904年12月,程潜与黄兴、宋教仁、程子楷、仇亮等百余人组织成立了革命同志会,以从事民族革命运动。
程潜在东京振武学校毕业后,进入姬路野炮兵第十联队入伍当兵一年,随即转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学习期间,他一面潜心研读军事知识,刻苦练就军事本领,同时与李烈钧、李根源等联络士官学校的同志组成同志会,矢志革命,积极开展各种革命运动。
炮击汉口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程潜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了,他决定“立即南下,参加革命,以遂平生之愿”。11月7日,程潜由京津辗转上海,到达武昌。沿途看到革命形势高涨,他十分激动。第二天,程潜前往汉阳昭忠祠总司令部拜见黄兴,肃然起敬地说:“黄总司令,我们思念心切,前来助兄一臂之力,以雪国耻,捍卫武汉,请吾兄尽管吩咐吧。”黄兴见到程潜十分高兴,交谈后便命他帮助炮兵团长曾继梧指挥炮兵团,程潜答称“不论什么工作,只要对革命有利,我们都是应该做的。凤岗(曾继梧的字)是我们的同志,我们一定会合作得很好”。在黄兴处临危受命后,程潜立即投入到了激烈的革命战斗中。
程潜与曾继梧先到龟山下选了一个古庙作为指挥部,并委派了两名秘书,接着又爬上龟山查看炮兵阵地及武器装备,并询问了兵力情况。了解了基本情况后,程潜认为“既有这样的阵地,而清军却纵火焚毁人民房屋,甘与人民作对,可以说,我们既得地利,又得人和,器械虽窳朽,只要发扬革命精神,是可以取胜的”。11月12日,黄兴召集军事会议,集中讨论进攻问题。在会上,程潜慷慨激昂地分析了革命军的士气及兵力情况,提出“最好是利用长江天堑和各省响应独立的声威,作防御中的攻势准备,使敌人不敢越襄河一步。再派得力部队渡过襄河扰乱敌人侧背,牵制敌人,使之力量分散,不敢一意向我进攻,这也是用兵的通常办法。只要再坚持一月,援军日多,北方定有变化”。但这一作战方略遭到黄兴等与会人员的反对,未被采纳。
11月16日,总司令黄兴下令,定于17日拂晓进攻汉口大智门的清军,企图一举击破,收复汉口。程潜奉命指挥龟山阵地炮兵,准备射击,以为各军前进作掩护。战前夜里,程潜“在龟山阵地掩护所监视并指示各炮位,测定距离,定准表尺,按照时刻,准备炮弹,准时准刻遵令实施,做好战斗前的一切准备,以掩护各军前进”。11月17日凌晨,汉阳战役打响,程潜命令炮兵一齐向大智门猛烈开炮,十分钟后,敌炮才回击。在昏天黑地中,敌人的炮弹全落在龟山后面,而龟山炮兵同样没有击中目标。不到一个小时,敌人前哨撤回本阵地,于是程潜又下令大小炮位,延伸向大智门猛轰,结果遭到了清军的强烈反击。由于清军顽强抵抗,加之地形复杂,障碍甚多,敌人在焚毁汉口市后,又利用残垣破壁,筑了许多工事,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激战,清军仍在原地胶着不动。这时,程潜料到“我军不得进展,势必要受到挫折”,果然,未到正午革命军纷纷溃退,进攻汉口失利。虽然此次战役失败了,但是清军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因此当革命军退却时也并未被跟踪追击。而且,汉口战役是程潜第一次参加的实战,使他第一次接受了革命战争的洗礼,也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次经验”。
二次革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三个月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夺取辛亥革命的成果,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开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此后的程潜为捍卫共和继续斗争。
7月25日,湖南宣布讨袁,程潜组织成立讨袁军,以程子楷为第一军司令、赵恒惕为副司令,集中主要力量援赣。这时,江西方面因湖口已被攻陷,赣军苦战数日,已到精疲力竭的地步。而敌方海军又驶入鄱阳湖,南昌告急。于是,程潜派军从萍乡进入新余,掩护赣军主力集中,无奈赣军节节败退,已渐成瓦解之势。最后李烈钧、林虎仅率残部千余人,于8月8日退保赣西。由于得到湘军支援,并收容其逃散士兵,李、林二人才得以从容入湘,并在湘军的保护下离开湖南转赴日本。赣军的战败,使湖南都督谭延闿心神不定,至8月8日,得到广东陈炯明弃职潜逃的消息后,他更是感到不安。于是谭延闿找程潜密商对策,程潜深知他的心思,决意让他“马上辞职,把一切责任都推在自己个人身上”。13日,谭延闿通电取消湖南独立,待罪查办。“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黄兴、程潜、李烈钧、谭人凤等人被北洋政府下令缉拿。在危急时刻,程潜沉着冷静,一面设法保护同志离湘,一面办理移交。当时如谭人凤、蒋翊武、程子楷、陈强、周震鳞、唐蟒等人都是由程潜设法,帮助他们潜往上海转赴日本的。程潜掩护同志离湘的任务完成以后,扮作商人,混过袁世凯密探耳目,离开长沙前往上海,10月底逃至日本。
“二次革命”失败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的程潜并没有停下革命的脚步,仍然追随孙中山,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