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公博(1892年10月19日-1946年4月12日),广东南海人,中国民国时期政治人物。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大会中央执委。抗战开始后随汪精卫任南京政府立法院长,是汪政府内第二号人物,亦被视为「汉奸」。汪精卫死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代主席,行政院长。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流亡日本,最后被捕解回中国,审讯后被枪决。
1946年大汉奸陈公博受审
陈公博生于官宦之家,父亲陈志美因镇压太平天国有功,曾为广西提督,赏穿过黄马褂,后罢官居于广州。陈于广州出生,自幼弄枪习棒,曾独自把几个骄横的八旗子弟打伤,6岁开始阅读《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小说,还包括《金瓶梅》等禁书。1907年陈公博与父在家乡组建「三点会」反清,失败被囚。1917年于广州法政专校毕业,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在五四运动时接受各种新思潮。1920年于北大毕业,回广州后开始接受社会主义,创办了宣传新思维、马克思主义及社会主义的《群报》。1920年陈独秀受聘到广州,与陈公博、谭平山等组成共产党广州支部。1921年中共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陈公博代表广州出席。1922年,陈与共产党关系破裂,宣布退党,并出洋到美国留学唸经济。
1925年陈公博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回到广州。即被国民党内左派延揽,加入国民党,并出任国立中山大学代理校长。受廖仲恺、汪精卫的重视,先后任党部书记,国民政府广东省工农厅长。1926年国民党第二届全国大会上党选中央执行委员,进入国民党领导核心。北伐开始后,作为蒋介石随员北上。宁汉分裂时支持武汉的汪精卫。宁汉合流后到广州,联合张发奎驱走李济深,准备迎接汪主事。之后共产党发动广州暴动,陈公博等受各方责难,于1927年12月逃到香港。
1928年陈到上海,出版各种书刊提出改组国民党的各种主张,成为国民党内改组派的宣导者。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谋求和解,蒋介石及汪精卫再度合作,汪任行政院长,陈亦任国民政府民众训练部、实业部长等职。1936年2月,汪辞去行政院长,陈亦辞职。
1937年抗战爆发。之后,汪精卫与日本暗中交涉谈判,于1940年3月到南京,成立其与日本合作的「国民政府」。陈公博初时对汪的投日有所保留,最后却选择追随,任南京汪政府的首任立法院长,后兼上海市长。1944年汪往日本治病,陈公博任代「国民政府」主席。汪死后,兼任行政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45年初,中日战事胶着,陈亦开始透过军统向重庆暗通款曲,故意包庇军统的行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盟国无条件投降。陈公博宣布解散南京国民政府。最初陈还望能得到重庆接受,但最终逃亡日本,试图在当地隐姓埋名。中国政府发出对陈公博的通缉令,并在南京受降后即向日本提出引渡要求。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无法保护陈公博,只能将其交出。陈被押回中国,交由军统看管。1946年4月在苏州狮子口的江苏高等法院受审,以通谋敌国罪成立,处以死刑。被移往苏州狮子口江苏第三监狱,等待执行死刑。4月12日行刑枪决,临刑前将一小茶壶赠予陈璧君说:“夫人,我先走一步,随汪先生去了。牢中别无长物,这把茶壶送您,权作留下纪念吧。”,陈痛哭失声。到法庭时,陈公博给家属写封遗书,又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写到一半即缀笔。伏法后,尸体葬于上海公墓。
陈公博自白书
(1945年11月)
(一)汪先生的心境关于汪先生的和平理论,我不打算写了,汪先生的和平理论,这几年来有出版的言论集。我要写的是汪先生由民国二十一年以至民国二十四年,尤其是民国二十五年后的心境。明白了汪先生的心境,便可以知道汪先生主张和平的动机。
汪先生在民国二十一年上海“一·二八”之役是主张抵抗的,在民国二十二年长城古北口之役是主张抵抗的,在二十一年曾因张学良不愿意抵抗而通电邀张学良共同下野,因此出国。在长城古北口之役,又匆匆自海外归来,共赴国难。
那时候汪先生总以为中国只有抵抗才有办法,可是也因长城古北口之役卒使汪先生所受刺激太深。因为前方将领回来报告,都说官兵无法战争,官兵并非不愿战,实在不能战,因为我们的军火同敌人的军火距离太远了,我们官兵看不见敌人,只是受到敌人炮火的威胁。汪先生听了这些报告,以后便慢慢有主和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