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是全国1599个、全省59个革命老区县(市)之一,是云南人民开展反蒋武装斗争“一支人民的军队”的诞生地,朱家璧将军就是这支队伍的组建者。解放战争时期,在弥勒这片红土地上,弥勒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跟随朱家璧高举反对蒋家王朝大旗,以打响反蒋武装斗争第一枪为序幕,以震撼三迤大地的西山起义为号角,转战滇中、滇东南,发展革命队伍,创建革命根据地,掀起云南解放浪潮,在弥勒大地上书写了永不褪色的红色画卷。1949年3月,朱家璧将军率队解放了弥勒县城,成立弥勒县人民民主政府,全县18万各族群众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主人。解放后,他始终惦念弥勒革命老区,多次来弥勒西山视察,促成兴修县城至西山勒克村简易公路、响水洞饮水工程等民生项目。
西一镇朱家璧纪念馆是彝族阿细人聚居的革命老区,曾为云南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朱家璧司令员就长眠在此。景区规划面积52685.47平方米,目前已开发面积17832.47平方米。其已成为省州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学习体验活动示范线路,2007年被命名为红河州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1年3月,纪念碑被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确定为红河州革命遗址,6月被公布为“红河州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20年被命名为红河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被命名为红河州、弥勒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家璧湖
主要实施水生植物种植、周边环境绿化,项目以生态保育、净化水质为主,兼具观光游赏、休闲游憩、历史风情体验等功能。
朱家璧纪念碑
1993年11月,弥勒县在勒克村小组朱家璧骨灰撒放处建盖了纪念碑。纪念碑坐西朝东,现在与之对应的是朱家璧纪念雕塑,基石镌刻其生平事迹。今天的勒克村“朱家璧纪念碑”作为红河州公布的弥勒22个革命遗址之一,巍然耸立在高高的弥勒西山之巅,它承载着弥勒人民对朱家璧等革命前辈的敬仰和追思。
朱家璧骨灰安葬处
1992年10月27日朱家璧同志在昆明逝世,享年82岁。遵照他的遗愿,其骨灰分为4份,安葬在故里保山市龙陵县象达镇和他生前战斗过的弥勒西山、石林县圭山、陆良县龙海山。这里是朱家璧参加云南解放战争的出发地,如今也是他安详的归宿之地。
朱家璧纪念雕塑
2013年西一镇人民政府投资26万元新建朱家璧纪念雕塑,雕塑的基石上镌刻了朱家璧将军写的两首诗《行军有感》《寄赠黄埔同窗》,其形象是朱家璧将军的儿子朱海宁设计的,可以看见,朱家璧将军一身戎装,屹立在西山,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时刻提醒着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忆苦思甜。如今,我们也可以自豪的告诉朱家璧等革命前辈“今日盛世,如您所愿!”
陈列馆
陈列馆保留朱家璧革命战争时期所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和军用物品,通过图、文、物等多种方式讲述朱家璧事迹,引导参观者深刻感悟朱家璧同志追求光明、坚持正义,为党和人民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的高尚情怀,昭示我们铭记光辉历程、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雕塑—曙光
民国年间,三座大山压迫,西山人民群情激荡。共产主义,光芒照耀西山,人民喜迎新兴曙光。党的光辉照边疆,革命真理万丈光。
红色雕塑—星火
西山霜冷,哀牢月寒。平地春雷,星火燎原势正猛,红旗漫卷西山。八千里路云和月,横扫千军如卷席,古老天地换了人间,翻身人民把歌唱。
红色雕塑—同心
革命之路,无比艰辛。发展之路,步履铿锵。一路走来,边疆人民心向党,百里彝山美如画。红色基因代代传,同心共筑中国梦。
黑路丫临时人民政府简介
黑路丫弥勒县临时人民政府旧址于2007年7月29日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军区政治部设为“云南省军地共建红色历史文化景点备选项目名单”,2014年被中共红河州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命名为“红河州革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