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弄堂穿啊穿遇见远方遇见诗

愚园路909弄穿出来,差不多就是江苏路口。站一会儿,脚底下轰隆隆震动,地铁来了。

18年前,轨道交通二号线通车,静安寺到中山公园段,一大半与愚园路同行。8年前,不断生长的二号线一路串起了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四个航站楼、一座高铁站,全长64公里的它傲视国内“同行”。转眼2016年,就在这个路口,全路段贯通的11号线轻轻错身,向南去到迪士尼,往北跑进了江苏昆山,全长82.4公里,世界第一。

愚园路上,远方只在须臾间。

即便不远行,老住户也会告诉你,全长2.7公里,横跨静安、长宁两区的愚园路,是花园弄堂博物馆。弄堂间穿行,会有电影里一幕出现:忽而光影斑驳,抬眼,望见了大历史;不知哪家琴声叮咚,过路少年驻足,一颗种子悄然落下。

弄堂穿啊穿,就这样遇见远方遇见诗。

他们与我们:那些关于信仰的故事,沉淀成今天的红色文化

都说愚园路的弄堂在上海算得一绝,不仅多而密,关键“路路通”。从沪西别墅能穿到宏业花园,宏业花园深处是岐山村,而岐山村连着安定坊。左右通、前后通、路通弄、弄通弄,此处羊肠小巷走到底,便是旁家弄堂深深。迷宫样的布局,天然的隐蔽战场。

所以,今年刚好百岁的愚园路,从她未满十岁那会儿,就陆续迎来一批大梦想家。所以,当今天的人们不断深挖上海的红色家底时,才会由衷感恩我们的富饶:这座光荣之城,到处都有永恒信仰的故事闪闪发光。

翻开2017年编写的《昨天·今天———愚园路上的红色印迹》一书,《布尔塞维克》编辑部的往事清晰如昨。1927年10月,苦于《向导》被停刊的共产党人潜入了亨昌里418号,即今日愚园路1376弄34号。他们决意新办一份中央机关杂志,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郑超麟等人组成编委会。彼时,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办公地也设立于此。在这个本是永安和先施两大百货公司建造的弄堂里,衣着体面的中高级职工们谁都没注意到,有一群人就在他们身边不舍昼夜地写稿、编辑。反动派们也万没想到,亨昌里的民宅竟是中国共产党新的革命据点、重要的理论阵地;他们更不愿料到的是,那之后,还会有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命运,在历史不可逆的进程中来到了愚园路。

弄堂深深深几许。很难想象,若非30多年来一步步梳理、保护,那在波诡云谲中不曾暴露的编辑部,能在今天成为红色之旅重要一站。1984年5月,《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被列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四年多筹备,1988年10月24日,即杂志创刊纪念日,这幢小楼以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的新面貌对外开放。那天,弄堂里许多居民细细参观后方才恍然,小楼里原来藏着如斯光辉岁月。

无独有偶,江苏路口的永乐邨边门,掩在高大枇杷树后的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也是步履重重,才有机会被越来越多人铭记:1980年代,市文物局陆续启动旧址的房屋置换工作;1992年,这里正式进入市级文保单位名录;2003年春天,方行之女方虹将上世纪50年代全家离开永乐邨时带走的家具悉数捐赠,楼内恢复了斗争岁月的陈设;2011年起,每年5月长宁文博宣传月,都是此地向市民免费开放的31天;2016年,经市文物局协调,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和市文物局文博处支援了大量珍贵历史文献和照片,以充实的展览内容为建党95周年献礼;2017年,这里被江苏路街道党工委录入《昨天·今天———愚园路上的红色印迹》一书中。

修复原貌,旧址开放,丰富馆藏,集结出书,红色资源的深化挖掘不曾止歇,也不会有终点。仿佛一个宝藏开启,愈是行到深处,愈发引人入胜。

同样,刘晓、刘长胜战斗过的痕迹,他们靠打麻将来掩护地下工作的轶事,也在后人年复一年的追索中被拂去尘埃,熠熠生辉。位于今天静安区内的愚园路81号刘长胜故居,二层以上被辟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里面收了双筷子,其主人是被叛徒出卖而被捕的陆延年。他刻在筷子方寸间的绝笔,至今读来仍在吾辈心头翻江倒海:“人生的过程便是斗争,你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斗争的结晶便是经验,你哪能灰了青年人的心。”

这条路作证,一颗年轻的心会跨越时空照亮另一颗,直到我们内心无比辽阔。

快发展与慢生态:解开文脉“封印”,城市更新定义了生活美学

愚园路也有梧桐作标配。阔叶一片片攀附在老洋房的身影上,百年不过一瞬。可到了落叶季,踩在武康路的金黄地面上,咔嚓咔嚓,秋日有私语。愚园路呢?却是有段周折。

今年是上海命名64条永不拓宽道路的第12年。若回到2007年的愚园路,车水马龙、商居混杂,不说人文气蕴可开烦襟,就连“偶得悠闲境”,都只是弄堂深处专属。

故事在“迎世博”那年翻了篇。上海启动城市更新,狠抓市容环境。2014年开始的第二轮城市更新,本身也是理念的更新。愚园路邀来专业团队。设计师们把马路从头走到尾,发现她“深藏功与名”。文脉不见,沿途视线内都是水果店、理发店、小吃店,跟所有老旧街区一样平平无奇。马路“荡”完,思路成型———要揭开附着在百年文脉之上的“封印”,要让曾经的名流集散地再度优雅起来。

改变从“去噪点”开始。街边,围墙打破、绿化重构,公共空间拾掇得有爱有趣。比如创邑国际园门前,企业主动拆了围墙,原先380平方米的内部停车场被改为耐踩踏的草坪,成为草坪音乐节的一方舞台。弄堂口,各家“一弄一方案”,有的完善健身设施,有的重构出入动线。弄堂里,老洋房内部环境改造,小而精的城市更新投射进更多居民的日常。

愚园路转型了。有这样的街区生态,万水千山都会入梦来。

“见证近现代史”与“市民社会样本”尤为传神。例证前者太容易了,举凡愚园路上的“大咖”名号,就见一斑。而要详证“市民社会样本”一说,有老住户提醒,“人生的重要阶段几乎都可以在一条马路上完成,这很少”。愚园路上,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医院、邮局、商场、剧院、少年宫、图书馆、消防队,几乎应有尽有。

老报纸还会提醒后人,这条路上,大事件与个体的诉说不断交织。上海怎样变,小小的愚园路就会闻风而动;愚园路上发生过哪些事,很可能放诸上海地方史也值得一书——

1979年改革开放第一缕春风拂过时,愚园西菜馆是上海第一家开在生活区的西餐馆。

1981年,四明服装社在弄堂里挂牌,闯出一条待业青年创业的新路子。

1983年,祝希娟离开从小生活的愚园路去往深圳,在一片滩涂上夜以继日地筹划着什么。一年后,由她担任台长的深圳电视台取代香港无线电视台正式向当地观众呼号。

1984年,孙海平开始担任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教练。从小在愚园路上生活的经历,很难说是否影响了他的带教理念。儿时的他与育才中学的老师为邻,爱读书的他把邻居家当作私人图书

馆,一有空就钻在书堆里,乐此不疲。后面的故事人尽皆知,他与刘翔联手书写了中国田径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页,他不同于传统教练的形象与理念亦为人称道。

1987年,愚园路上的上海宽紧带厂在国内几大国际展览会上观摩研究,成功实现了“不出国门考察也能引进设备”。四年后,该厂研发成功宽紧带沙发,改变了沙发离不开钢丝弹簧的历史。

2002年,上海中小学对外教育敞开大门,71所接纳“小老外”的学校里,愚园路一小是其中之一。

2005年,香港居民胡虹翔从工商静安分局企业注册官手中接过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这张营业执照因其“001”号而显得不同寻常,这是上海第一次向香港居民开放个体经营。

……

愚园路如果有记忆,渗在她肌理中的故事未必挨个能数清晰。

了解愚园路,最好的方式就是“荡马路”

愚园路的门牌号可以数到1600多,几乎每一号都是故事的起点。了解她,最好的方式就是“荡马路”,而我们只能取一瓢饮。

81号:刘长胜故居

也不要说这些邻居了,当时在附近的市西中学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顾和也从来不知道,自己的上级、上海局的副书记居然就在距离自己学校几百米远的眼皮底下,81号的保密工作做得怎样可想而知。

1065号:愚园路历史名人墙

1136弄31号:长宁区少年宫

愚园路上最漂亮的建筑就数1136弄内的王伯群别墅。透过西边镂空的围墙,人们可以看到一座梦幻城堡般的花园别墅,蹦蹦跳跳的孩子们从这里进出。这就是长宁区少年宫,也是经典电视剧《围城》的重要拍摄地———苏小姐的府上。不少老上海都知道它是汉奸汪精卫投靠日本人后在上海的“行宫”,于是理所当然将它称作“汪公馆”。其实,“汪公馆”原本应该叫“王公馆”,它是抗战前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上海大夏大学校长王伯群的住宅,当初王伯群为了向校花保志宁求婚,建此别墅。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愚园路上许多漂亮洋房,后来都从私邸变为民宅或是校舍,最出名的便是少年宫。

1208号:好久不读

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愚园路上多了不少网红店。两个文学妹子创办的“好久不读”就是其中之一。她们定期会为书店更新近百本书籍,许多都是国内外限量版的图册。他们家的英式早午餐同样小有名气,除了食材、风味和摆盘这些西餐的基本要素,菜名更让人过目不忘。什么“百年孤独”“爱丽丝漫游仙境”,仿佛在提醒来此“打卡”晒朋友圈的年轻人,读本好书,让它带你去远方。

THE END
1.本周仅周六开放!大观楼发布最新公告终审出行关于大观奇妙夜开闭...本周仅周六开放!大观楼发布最新公告 11月15日 大观楼微信公众号发布 《关于大观奇妙夜开闭园的公告》 公告称 因灯组检修 并为下一阶段做好充足的准备 经研究决定 “大观奇妙夜”本周仅周六(11 月 16 日)对外开 有出行计划的游客请调整行程 如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245R6D0550EB0R.html
2.白公馆汪公馆嘉道理老上海别墅前世今生旅游频道1949年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委员会接收,中共长宁区委和区文化局曾设于此,1960年长宁区委决定由区少年之家使用,并建立了长宁区少年宫,成为培养下一代的摇篮,并辟为上海市对外开放的旅游单位。该建筑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https://fashion.ifeng.com/travel/around/detail_2013_04/27/24728973_1.shtml
3.品味上海滩故事最顶级十栋老洋房设计2、汪公馆 汪公馆 王伯群住宅,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时兼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 https://yun.kujiale.com/ask/3FO4K6N1X016
4.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薛岳的旧居,大概算是颐和公馆内最响亮的小楼,他的旧居被僻为薛岳抗战陈列馆,同时也对外开放。历史的变迁,使原本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富贵之地成为一处别致的漫遡时光。浅浅的笑容,伴着半部民国史,喧嚣只在身后。这里每座建筑各有特色,遥想摩登佳人,身着旗袍,款步走来,定是极有韵味,恍惚中似回到似水流年,风华...https://www.meipian.cn/38jgne94
1.上海十大经典老洋房2、汪公馆 王伯群住宅,是何应钦内弟,民国政要、国民***交通部长王伯群(时兼大夏大学董事长、校长),于1931年在愚园路1136弄31号,为取续弦大夏大学校花保志宁建造的,历时四年,于1934年落成。该建筑系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占地10.78亩,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耗资30万银元。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各种大小厅室共32间...https://www.fengshuicn.com/content/3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