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民国有头有脸之人,似乎都钟情于公馆,白崇禧、杜月笙、黄金荣等名流人士都在“大上海”选择了公馆作为住宅。
可民国有些公馆,竟然不是在上海,而是在苏州,其中还有我们蒋委员的公馆,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哪些公馆在苏州?
蒋公馆
身为南京政府的老大,蒋介石在上海是有公馆的,但苏州南园宾馆里的“蒋公馆”却鲜有人知。
粗大的花岗岩柱廊,气派的门厅,绛红色的檐角边线,形似累累果实的雕刻图案,虽然酷似上海滩的花园洋房,却有许多中式内蕴。
这座小楼建造时,蒋介石特意聘请宁波工匠,为蒋的二夫人姚冶诚量身打造。
当年为了成就“中美婚姻”,蒋介石将姚冶诚和蒋纬国安排到苏州,在南园的蔡贞坊选中了一块地皮,于l927年开始动工建造,1929年小楼落成。
当时的苏州人都称之为蒋公馆,居住者则称其为“蔡贞坊七号"。母子二人在苏州生活宁静,姚冶诚虔心向佛,很少出门;蒋纬国善良温和,坊间对他评价甚高。
虽然尽显低调,但也仍却承载了当年蒋家历史的一脉。
蒋纬国在此居住了整整八年,随后出国深造。1949年,姚冶诚被接去台湾,两人自此再未回来。
时代变迁,几十载沧桑,小楼雕栏玉砌今犹在,不过朱颜已改。
朴园,主人成谜
校场桥路8号,有一座建造于上世纪30年代的园子,园子的主人名汪兆铭。因汪精卫原名为汪兆铭,故有传言说是汪精卫为其夫人陈璧君置办的寓所。
这个园子颇有苏州山水园林的的精巧布局,四幢建筑还掺杂了明清建筑元素,花窗和隔断更是别具一格。
朴园建成后,历经风雨飘摇。日伪政权曾用来做高官的寓所;苏州沦陷期间,先后被李士群、徐朴诚等占为公馆;抗战胜利后归吴县县政府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朴园成了苏州市委机关所在地。1966年秋后,园子惨遭废弃。1975年,园东南部枇杷林及原有假山花树,有的被移,有的被毁,改建苏州市档案馆四层大楼。
墨园:顾公馆
墨园,在人民路2114号,现在是苏州阀门厂所在地。在上世纪30年代的民国宅地园林建筑中,墨园以构筑精巧、园主身份显赫而著称。
墨园,并不是文人的“墨水之源”,而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的公馆。
该园经顾祝同亲自选址、亲自设计而成,因顾祝同字墨山,故名为“墨园”。
建成后,顾祝同亲自手书“墨园”两字,然后由石匠刻制成碑,立在花园的围墙里。花园格局较为传统,以荷花池为中心,有临水而筑的“荷花四面厅”,有花岗石板铺砌的湖心亭,院内还有一株珍贵的龙柏。
墨园里假山湖石,奇山异水,花草繁茂。墨园落成之后,拜访者络绎不绝,览物抒情、吟诗酬唱,使得墨园声名大噪。
顾公馆今天仍是豪华气派,墙面用清水砖扁砌,坚固美观。楼下是会客室,设有罗马式拱券门楣,上有花草堆塑。
楼上为卧室。临窗设有围栏阳台,南北通透、视野开阔。还有专门的西式浴房,地面清一色铺设美式小方块马赛克,并有莲蓬头等淋浴设施。这是一座代表上世纪30年代最先进的高级别墅。
岁月变迁,花园已不复存在,那座西式二层洋房虽饱经风霜但仍岿然不动……
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公馆犹在,但世事变迁,早已物是人非,住公馆又何然?仍旧化归为尘土,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