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升级产业、振兴乡村、改善民生”三大重点工作,重实效、强实干、抓落实,在多重挑战中逆势而上、在艰难险阻中承压前行、在复杂矛盾中主动求变,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态势向上向好。
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81亿元,同比增长5.1%,高于2022年0.9个百分点,排全区第6位。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4.7%、9.2%、3.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5%,建筑业总产值下降14.6%,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同比持平。总体看,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各项主要任务目标得到较好落实,一产保持平稳增长,二产较快增长,三产稳定恢复,多项指标增速保持全区前列,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物价就业情况总体良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持续增长、稳中有进、总体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克难攻坚、砥砺奋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主要取得以下七个方面的成效:
——农业生产稳中有增,乡村振兴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再获佳绩,耕地保有量、耕地进出平衡净流入量、耕地恢复净增数量均排全区第2位,5个县(市、区)获得自治区粮食生产激励奖励,春粮面积、单产、总产量增速三项指标均排全区第1位,全年粮食总产量74.2万吨,同比增长0.6%,粮食增量、增幅均排全区第2位。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桂中治旱”工程全线通水,灌溉良田80万亩;完成糖料蔗“水肥一体化”建设11.09万亩,2023/2024榨季进厂糖料蔗850万吨左右;落实设施农业重大项目35个,新建大棚蔬菜面积7260亩、陆基设施渔业养殖面积2002亩;重点农产品生产稳中向好,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11.7%、5%、5.1%。农业品牌培育成效显著,新增农业龙头企业13家,“两品一标”农产品1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排全区第一。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工作成效较好,在全区率先开展脱贫人口分类管理,防贫监测数据质量稳居前列,市级衔接资金管理绩效实现三连“A”,5个县(市、区)获“A”等次。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巩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生态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城区优良天数比率94.8%,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下降4.1%,氮氧化物等减排指标超额完成;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固体废物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完成植树造林35.9万亩,完成森林抚育106.6万亩,森林覆盖率42.3%,实现林下经济产值63亿元,增长4.8%。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9家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技改,19个存量碳酸钙项目完成转型方案,博宣食品、植护云商入选广西“绿色工厂”,5个产品入选广西“绿色设计产品”,9个项目列入自治区工业绿色发展示范项目。忻城县获得第七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市工业园区清洁生产创新试点项目入选国家首批试点名单。
——民生保障持续发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新建、扩建学校16所,新增学位8130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4.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7.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5%,在设区市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中,获优秀等次。加强医疗能力建设,每千人口床位数7.5张、执业(助理)医师2.4人、注册护士数3.5人,市妇幼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全力保就业稳就业,建立“一街一站一市场”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9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31人,脱贫人口外出务工人数达16.6万人。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项目978个,完成投资5.8亿元。社会保障有效落实,实施10个为民办实事项目,总投资11.8亿元;“保交楼”交付住房3572套,交付率达82%;基本医保参保率98.8%,保持在全区较高水平;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补助资金共6.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0.6万人。着力争取全国化债一揽子政策,获再融资债券额度支持。全力抓好安全生产,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改238项,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同时,统筹抓好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领域监管和风险防范化解,全市社会环境持续和谐稳定。
在取得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距离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有一定差距;重大项目招引储备较少、投资推动后劲乏力、房地产市场活力不足等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民生工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此外,还存在产业结构不优、还债压力仍然较大、营商环境有待提升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勇于担当作为、善于攻坚克难,采取切实可行措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2024年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尽管发展环境仍错综复杂,面临的困难仍较多,但也存在诸多发展机遇。
(一)发展环境分析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冲突多点爆发,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国际局势震荡对国内经济恢复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社会预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风险防范化解面临新挑战等问题。但去年以来,我国经济顶住了国外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明显,经济大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24年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随着国家层面各项稳增长措施叠加出台,政策效应将持续释放,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恢复,生产供给逐步增加。从全区看,国家支持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重要文件及其配套方案落地实施,广西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实施方案印发等利好政策多重叠加,平陆运河、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等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加快建设,新一轮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即将实施等有利条件,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西,为做好经济工作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1.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重点工作,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来宾篇章。
2.主要预期目标。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4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减排降碳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粮食产量只增不减。提出上述目标,既考虑了积极性与稳妥性,又坚持实事求是,对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作了估计,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且是“跳起来有希望摸得着”的发展目标,有利于引导各级各部门鼓舞斗志、迎难而上,全力争取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围绕制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自治区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狠抓各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全面提升来宾发展质量效益。突出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四、2024年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初步考虑
为促进工作项目化、清单化,2024年市层面计划统筹推进重大项目800个,总投资40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20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40个、竣工项目95个、新开工项目200个、预备项目165个。目前已梳理第一批市级重大项目670个,总投资368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9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340个、竣工项目95个、新开工项目120个、预备项目115个。
(一)新开工项目。第一批新开工项目120个,总投资5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0.6亿元,其中:
1.基础设施方面。共26个,总投资13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龙胜至垌中口岸公路(宜州至上林)、柳州至金秀公路(柳州至桐木段)、柳梧铁路象州站站前广场及配套工程、柳梧铁路武宣站、来宾港武宣港区桐岭四安林场作业区3号泊位工程、东乡站站前广场及客货道路、来宾市兴宾区三五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二、三期)等。
2.重大产业方面。共81个,总投资4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5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兴宾区国浩新材料产业链延伸、象州县善仁农光互补、新福兴钙基新材料、佛山市华舟铝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性能特种合金材料、广西桂那神威实业有限公司兴宾区年产10万吨缓控释专利药肥等。
3.社会公益方面。共13个,总投资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6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来宾市兴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及实验楼建设项目、忻城县公墓、象州县文化体育公园装饰项目等。
(二)续建项目。第一批续建项目340个,总投资23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86.7亿元,其中:
1.基础设施方面。共60个,总投资74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4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柳梧铁路、武宣经合山至忻城高速公路、来宾港兴宾港区莆田作业区工程项目(一期)、来宾市下六甲灌区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等。
2.重大产业方面。共258个,总投资15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3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广西三江口高性能纸基新材料项目、广西来宾四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无机绿色材料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项目、广西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柳钢绿色锰系新材料产业基地升级改造项目、华润新型材料产业园、广西飞南资源利用有限公新能源材料项目、来宾市金秀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象州县百丈风电场工程等。
3.社会公益方面。共19个,总投资11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二期建设、武宣县人民医院迁址新建项目(一期)、大藤峡博物馆建设、广西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等。
4.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共3个,总投资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0.7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来宾市(兴宾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自治区重大工程(一期)、广西再润微生物生态应用产业、象州县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保护、金秀县废旧轮胎低温真空裂解无害化、资源化节能与环保技改等。
(三)竣工项目。第一批竣工项目95个,总投资2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7亿元,其中:
1.基础设施方面。共18个,总投资10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高速公路来宾南出口互通工程、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一期、二期工程、来宾港武宣港区龙从作业区一期工程、来宾港武宣港区桐岭四安林场作业区1号2号泊位工程、忻城县县域交通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来宾市工业园区(河南片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来宾市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厂房等。
2.重大产业方面。共68个,总投资13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广西忻城县水良石灰岩矿开采项目、广西群益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0万立方米环保家具板及全屋定制家具生产线项目、中节能忻城宿邓低风速试验风电场二期工程、武宣县平鼓山风电场配套储能项目、广西忻城捷俊石料深加工项目、广西玲珑雪冷饮食品预制菜加工和冷链仓储物流项目等。
3.社会公益方面。共9个,总投资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象州县象江路片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项目(一期)、武宣县体育综合体、来宾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来宾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项目等。
(四)预备项目。第一批预备项目115个,总投资471亿元,其中:
1.基础设施方面。共32个,总投资78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来宾市城区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来宾市凤凰工业园区自来水厂工程、来宾港象州港区中间村作业区二期码头工程项目等。
2.重大产业方面。共63个,总投资363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华公新材料(来宾)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广西灵谷化工绿色循环产业项目、柳钢绿色锰系新材料产业基地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工程(能源保供系统)、兴宾长排山风电场等。
3.社会公益方面。共18个,总投资29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土司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市第十三中学、武宣县民政福利园区等。
4.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方面。共2个,总投资1.5亿元。重点推进项目有:来宾市兴宾区清水河上游小平阳凌口河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忻城县2023年10个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整治项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