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很容易就能掌握所学技能。因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孩子们沉浸在游戏的情景之中,在游戏中学会搬、摆椅子的方法。对他们来说这不是学本领,而是玩游戏。
活动目标:
1.了解擦桌椅的程序,感受物体表面大小与擦拭方法之间的关系;
2.增强值日生检查、提醒组员认真工作的意识与行为,体验劳动的快乐;
3.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擦桌椅的程序,感受物体表面大小与擦拭方法之间的关系。
难点: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足够数量的水桶、洗涤剂、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激活已有经验,交流擦桌椅的程序与方法。
1.提出劳动内容:各小组将前一活动中分到的桌椅擦干净,劳动时请值日生负责各组组员的工作。
2.交流擦桌子的程序和方法。
——桌椅要擦几遍分别用什么擦怎么才算把桌椅擦干净要擦哪些地方
3.程序:先用抹布沾加入洗涤剂的水擦,再用清水擦一遍,桌子椅子的每一面都要擦到。
二、分组擦桌椅,教师巡回指导。
1.了解并及时组织幼儿交流擦的方法,知道表面大小不同,擦的方法也应该不同。(如:桌子面大,抹布推开,手掌按在抹布上擦;面小的地方,用手指顶着抹布的一个角来擦等)
3.及时换水,引导幼儿感悟擦桌子椅子的不同部位,所使用擦拭的方法也不同,掌握劳动的技巧。
三、体验劳动成果,感受人多力量大。
1.桌子椅子变干净了。
活动延伸:
1.教学:开展社会活动《大家一起来帮忙》。
2.家庭:在家承担值日生工作。
大班健康活动《我的房间我做主》
《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生活自理中指出: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分类整理和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幼儿园和家庭都应提供存放幼儿个人物品的设施设备,指导幼儿逐步学会分类整理和收纳衣物、图书、玩具、学习用品等。整理事小,习惯事大。整理习惯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幼儿整理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整理的过程中,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制定规则,学习独立整理物品,自我服务和自主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增强了责任感。
1.学习叠衣服、叠被子和收拾书桌,知道要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
2.尝试用不同方法整理自己房间的物品,并能根据物品的特征(被子、衣服的厚薄,书桌的大小等)选择适合的整理方法;
房间。
活动重点:学习叠衣服、叠被子和收拾书桌,知道要保持自己房间的整洁;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产生整理自己的房间的兴趣,并能乐于尝试。
1.事先制作"我的小房间”调查问卷,了解幼儿在家整理房间的基本情况。
2.创设“小房间"情境:床(被子、枕头)、书桌(大小不一样的书)、衣柜(外套)。
3.整理衣服、被子的照片和折纸图示,书桌物品整理的图标。
一、情境导入
1.参观创设好的"我的小房间”,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幼儿整理房间的兴趣。教师与幼儿参观“我的小房间”,知道“小房间”里的物品。
教师:你们在家里都有自己的小房间吗里面有哪些家具啊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属于你自己的小房间,一起看一看小房间里有哪些家具。
看幼儿操作材料《我的房间我做主》,教师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激发幼儿整理房间的兴趣。
教师:你喜欢这个小房间吗为什么你准备怎么做
二、幼儿尝试整理小房间
教师让幼儿尝试整理小房间,观察幼儿在整理的过程出现的问题。
1.教师交代整理的要求。
教师:每个小房间的门口都有一块蓝色的垫子,这就表示门哦!现在你可以选一间自己喜欢的小房间,选好后进入房间,自己整理。
2.幼儿整理,教师有目的地观察幼儿整理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观察:观察幼儿整理了房间的哪些物品,重点观察幼儿叠被子、衣服,收拾书桌的方法,观察幼儿整理房间时出现的问题。
3.教师和幼儿交流整理房间物品的方法,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叠被子、叠衣服和整理书桌。
4.教师与幼儿参观整理好的小房间,幼儿自由表达。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家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得怎么样了,这个小房间整理好了吗你觉得这个房间整理得如何
幼儿交流整理房间(叠被子、叠衣服、收拾书桌)的方法,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方法进行整理。
5.教师让幼儿再次尝试整理小房间,通过幼儿现场模拟、图片梳理与问题讨论等多种途径,引导幼儿感知将房间物品收拾整齐的好方法。
6.教师第三次组织幼儿用适合的方法整理房间,引导幼儿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的顺序整理房间。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按顺序整理的好处。
教师:我们刚才分析了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能让自己的小房间显得整洁,现在我们重新再整理一次。这次我希望你们整理得又快又好。但是老师想先问问你们,你会先整理房间的什么物品呢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呢幼儿重新整理自己的小房间。
教师:这一次,可以试一试按顺序整理自己的小房间,而且我看看谁的动作快。现在请你站到你的小房间的门口准备进去整理吧!教师与幼儿一起参观整理好的小房间。
三、总结整理房间的经验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都将自己的房间整理好了,大家都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法。现在你的房间变成什么样了你们喜欢自己的小房间现在的样子吗
1.区域:美工区设计房间分布图,设计自己的房间。
2.家庭:回家后幼儿尝试自主动手整理房间。
大班健康活动《我会叠被子》
大班幼儿具有了一定的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能自主穿脱衣服,叠衣服等,午睡结束后,个别幼儿尝试自主叠被子,看到这一现象,我根据幼儿的兴趣设计了本次教学活动《我会叠被子》,让幼儿在教师的示范及同伴的帮助下,掌握整理床铺的基本方法,学习叠被子,并能整理好自己的床铺,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
1.学习叠被子,并能整理好自己的床铺;
2.在教师的示范及同伴的帮助下,掌握整理床铺的基本方法;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和动手能力。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够主动整理自己的床铺。
难点:学会叠被子。
每人一张小床,小被子、小床单、小枕头若干。
一、通过提问导入活动主题
1.教师:“小朋友,在家里你们是不是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都有哪些事情是自己做的?”(幼儿分别回答,对做得好的,教师要加以鼓励。)
2.教师:“每天起床后你们是不是叠被子呢?你们有谁知道正确叠被子的方法吗?”(请幼儿发言,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3.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叠被子和整理床铺的方法。”
二、学习叠被子、整理床铺的方法
1.老师示范正确的叠被子、整理床铺的方法让幼儿观看。
(1)在床上把被子展开平铺,长边对着自己。(2)找好中心线,将被子的两条长边向中心线对折。(3)再找中心线,将被子的两条短边向中心线对折。(4)再对折,将被子整理成小方块。(像豆腐干一样)(5)被子叠好后放到床尾。(6)把枕头放平整。(7)把床铺铺平整。
2.示范后与幼儿共同探讨:
(1)第一步先把被子怎样放在床上?(2)第二步把哪条边向中心线对折?(3)第三步再把哪条边向中心线对折?(4)被子叠好后是什么形状?(5)叠被子后要整理什么?(6)整理床铺时,要做到什么?
3.请幼儿走到自己的小床边,以正确的方式练习叠被子和整理床铺。
三、练习巩固
1.幼儿分组学习整理床铺的正确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引导叠得好的幼儿和能力弱的幼儿成为互助的小组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
3.让幼儿欣赏劳动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并发现不足之处。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学会了整理床铺的方法。从今天起,小朋友都应该自己做这些事。比一比,看谁是一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1.教学:开展健康教学活动《整理衣柜》。
2.家庭:引导幼儿养成在家自己叠被子,整理自己床铺的好习惯。
大班健康活动《我会清理餐具》
幼儿劳动教育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旨在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适当的劳动,有利于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但是在使用过餐具后,很少会有幼儿能够主动去清洗自己的餐具。家长可能过多地考虑到幼儿清洗餐具时会把衣服弄湿、会损伤餐具、清洗不干净等因素,不愿意让幼儿去做。马上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上了小学后就要学会自己清理桌面,自己洗餐具,所以开展此活动。
1.了解小学生进餐的方式,知道上小学后要自己清洁桌面和餐具;
2.学习清理桌面和餐具的方法;
3.愿意为家人服务,参与餐后清洁活动。
重点:学习清理桌面和餐具的方法。
难点:愿意主动参与餐后清洁活动。
餐垫、餐具、洗洁精、百洁布
一、出示小学生书桌
出示书桌图片,之前我们一起了解到小学的书桌是这样的。这个书桌除了小学生们上课时使用,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会使用哦!
二、小学的午餐
1.有的学校会准备好营养餐盒,小学生们每人一份;有的学校则需要小学生们自己带餐具打饭。无论是哪一种,都要记得在餐后清理桌面和餐具呦!
2.快来和我一起看看怎样清理桌面和餐具吧!
三、餐后怎么收拾
(一)餐后怎么做?
1.要保持咱们在幼儿园里养成的好习惯,用抹布把桌子上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看一看如何在进餐后清理餐具吧!
2.拿好自己的餐盒碗筷,将撒落的食物残渣扔到垃圾桶,自己清洗碗筷。
3.为什么要清理?
书桌上有油污(食物残渣)会怎样?(把书和衣服弄脏、滋生细菌)
(二)幼儿洗碗
1.教师讲解洗完步骤:打湿碗筷,蘸取洗洁精打圈清洗,用清水将碗冲洗干净,没有油污和残留泡沫。
2.学会了清洁餐具的本领,各位准小学生是不是也很想尝试一下呢?就让我们一边听着儿歌,一边帮助妈妈洗碗吧!
1.教学:开展社会教学活动《我长大了》。
2.家庭:在家里尝试自己清洗碗筷。
大班健康活动《我会扫地》
扫地清洁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中的家务劳动,在我们城市的街道上也随处可见清洁工的身影,幼儿生活在班级,每天有老师进行地面清洁,但孩子们尝试的机会较少,因此不能理解扫地的辛苦,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没有保持地面整洁的概念,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亲身体验扫地的步骤和方法,从而体会劳动的辛苦以及清洁工人的辛苦。
1.知道扫帚和簸箕在生活中能给人们带来方便;
2.能够正确使用扫帚和簸箕,初步掌握扫地的方法;
3.通过记录参与家务劳动记录表,体验劳动的乐趣,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重点:能够正确使用扫帚和簸箕,初步掌握扫地的方法。
难点:逐步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扫帚、簸箕、垃圾桶、图片。
一、开始部分
谈话活动:想一想扫地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呢?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嘛?
——他们就叫做扫帚和簸箕,他们可是清洁地面的好帮手。
二、基本部分
1.想一想什么样的地面需要清洁呢?
2.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这样的地面看起怎么样?
3.我们再来看一看,用扫帚和簸箕清洁过后的地面,是什么样?
4.我们再来一起说一说扫地的步骤吧!
第一步,用扫帚清扫垃圾和灰尘。
第二步,用扫帚把垃圾扫到簸箕里。
第三步,把簸箕里的垃圾倒到垃圾桶里。
三、结束部分
1.小朋友们学会了怎样使用扫帚和簸箕嘛?
2.快来试一试吧!
3.教师总结:扫地也是一项家务劳动!清洁完成后记得记录下来哟!
1.家庭:在家帮助父母扫地。
2.教学:开展社会活动《劳动初体验》。
大班健康活动《我会照顾植物》
1.学会照顾花草树木,经常给它们浇水;
2.能够用正确的方法照顾植物;
3.培养能够坚持的良好品质,认真地做每一件事情。
重点:学会照顾花草树木,经常给它们浇水。
难点:正确的方法照顾植物,认真做每一件事情。
小水壶、植物、清水
一、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师:春天来了,小花、小草都长出来了,我们排成队变成一辆大巴来自然观察区观察小花小草的生长。嘟嘟…….,大巴开动了。
二、照顾植物怎么做
1.创设情境:小花哭了。
师:小花为什么哭了?
——将两种相同花进行对比:一种是开花开得很茂盛,一种是由于长期没有浇水,长得快要枯萎的植物。
因为它没有喝水,快干了。
2.我们应该怎样照顾小花
帮它浇水、除草,让它晒太阳......
三、一起来浇花
(一)浇花时应该注意什么?
1.如果用勺子或杯子浇水,注意不要装满,才不会洒出来。
2.用喷壶装水喷洒,水装满后要拧紧,才不会漏出来。
3.定时浇水,适量浇水,植物才会更健康。
4.把植物放在阴凉地,每个星期记得要晒一会太阳。
(二)幼儿尝试给植物浇水
1.尝试用杯子浇水,注意轻拿慢浇,不要浇太多水。
2.换用水壶浇水,可以给叶片上也洒上水。
3.请小朋友对自己照顾的花草树木说句悄消话。
1.教学: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植物的生长》。
2.区域:设计浇水记录簿。
大班健康活动《我们爱劳动》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更别说爱劳动了。其实这不是孩子的过错,只是家长宠爱的结果。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给孩子们上一上劳动课。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们懂得劳动的意义,知道自己享用的一切都是劳动的成果,激发他们热爱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体验劳动的光荣,并能自发地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个勤快的好宝宝。
1.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懂得人是需要劳动的,动物是不会劳动的;
3.知道自己享用的一切都是劳动的成果。
活动重点: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愿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难点:热爱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1.幼儿初步知道什么是劳动。
2.教师事先收集、拍摄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视频资料,收集、准备劳动模范佩戴大红花、奖章、绶带和拿奖旗、捧奖状,以及参加劳模大会的图片。
3.扫帚、水桶、盆子和抹布等工具若干。
4.故事《原来是个梦》的挂图1幅。
一、欣赏故事
(一)老师讲述《原来是个梦》的故事,请幼儿欣赏。
1.太阳升得很高了,元元还在干什么(睡懒觉)元元房间床上、地上是些什么东西(图书、玩具、垃圾等)
2.元元坐在床上干什么(吃奶奶喂给他的鸡腿)以上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月友(是个懒惰的、不爱整洁的小朋友)
3.一天早上,元元和往常一样叫起来,是不是叫“奶奶我饿了,我要吃鸡腿”他叫的是什么声音(小猪“哼哼”的声音)
4.他赶紧用手捂住了嘴,可是他看到捂嘴的不是手,变成了什么(变成了猪的蹄子)
5.当他再次捂嘴的时候,他又摸到了什么(一个长长的猪鼻子)
6接着他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怎么样(看见一个人拿着刀要宰他,他拼命地喊“救命”)
7.他是怎么发现自己是在做梦的(奶奶把他叫醒了才发现是做梦)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不愿意变成小猪)
8.他在干什么(给爷爷送老花镜)他变得怎么样(变得爱劳动了)
(二)教师小结
这个故事并不是说懒惰的人就一定会变成小猪,而是说懒惰的人就跟小猪一样。因为只有猪不爱劳动,任何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不是爱劳动。
二、理解劳动的意义
1.教师播放视频,请幼儿观赏。教师结合视频提问:视频中的人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工人在做工,农民在种地,商场、餐馆的服务员在为顾客服务,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在为病人看病,环卫工人在清扫环境卫生,司机开汽车,警察在站岗,解放军在巡逻……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劳动。
2.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的爸爸妈妈上班干什么你们的爷爷奶奶在家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你们的爷爷奶奶在家又干什么
教师小结:你们的爸爸妈妈上班干工作是劳动;老师给你们上课,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也是在干工作,也是劳动。你们的爷爷奶奶有的还在上班,有的在家做家务同样是劳动。我们虽然干的不是一样的工作,做的不是一样的事情,但都是在劳动。
3.观察联想。
--教师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上,提问:你们身上穿了些什么戴了些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教师请幼儿观察自己的周围,我们周围有些什么物品这些物品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师请幼儿联想自己生活中吃的、用的、玩的有些什么东西,说一说这些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
--教师小结:我们现在所享用的一切,都是各个岗位的劳动者共同的劳动,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4.观看图片。
教师出示几张劳动模范的图片,提问:这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为什么胸前带着大红花和奖章,肩上挎着红绶带他们手里为什么拿着奖旗,捧着奖状
教师讲解:这些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在各自的劳动岗位上做出了优异的成绩,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因此被选为劳动模范,受到政府和人民的表彰,获得了崇高的荣誉。电视、广播、报纸还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还受到党和政府领导人的接见。这说明劳动是光荣的。
5.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分组讨论:
--大人们都在劳动,但小朋友年龄小,是不是可以不劳动
--你们在家劳动过吗做了哪些事情
--教师轮流参加各组讨论,引导幼儿小结:我们虽然年龄小,但也是人,是人就应该劳动。我们人小能力也小,不能盖房子,不能种菜,也不能修马路,但是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
三、体验劳动
1.看来小朋友都不愿意做小猪,都喜欢劳动。今天我们就一起劳动一次。你们想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提议打扫活动区,为幼儿提供扫帚、抹布、水桶等,并教会幼儿使用工具的方法。
3.教师帮助幼儿分工,各自做一件事情,在巡回指导的同时,观察幼儿的劳动情绪。
4.幼儿打扫活动完后,教师讲评,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
1教学:引导幼儿商量制定值日生制度,安排值日生表,每天由值日生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2.家庭:鼓励幼儿在家也要帮大人做简单的事情,并请家长把幼儿做的事记录下来。
大班健康活动《洗袜子》
1.知道要清洗袜子的原因,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2.掌握洗袜子的方法,学会洗袜子;
3.愿意自己洗袜子,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重点:知道要清洗袜子的原因,掌握洗袜子的方法,学会洗袜子。
难点:愿意自己洗袜子,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
每人一双脏袜子、肥皂、清水、水盆、兔姐姐。
一、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动物舞会
师:“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
兔姐姐出场:“我是来邀请小朋友参加动物舞会的”
师:“那咱们就到舞台上参加舞会吧!”幼儿戴上动物头饰脱了鞋子在“舞台”上跟随音乐跳舞。
2.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袜子变脏了。
师:“袜子这么脏怎么办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学习洗袜子
(一)为什么要洗袜子?
师:因为脚上会出汗,袜子每天都要换洗。袜子的什么地方最脏?(出示一双脏袜子,让幼儿观察,并能说出袜跟、袜头等处最脏。)
(二)洗袜子的步骤
1.教师讲解洗的方法:先将袜子浸湿,再涂些肥皂,然后来回搓,尤其是脏的地方应多搓几次,最后用清水漂洗干净。
2.请幼儿用手跟着尝试一遍洗袜子的步骤动作。
三、幼儿尝试洗袜子
1.幼儿每人一双袜子、一只脸盆,学习洗袜子。教师巡回指导。
2.组织幼儿晒袜子,并进行讲评,让幼儿自己说说哪几双袜子洗得最干净。
3.晾晒袜子,幼儿自由交流比比谁的袜子最干净。
1.教学: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洗袜子》。
2.家庭:尝试在家中清洗自己的袜子。
大班健康活动《系鞋带》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重点: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难点: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能够成功的系上鞋带。
《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穿有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一、倾听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2.幼儿仔细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二、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1.提问:
(1)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
(2)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
(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2.引导幼儿有序回答。
3.教师借此引导幼儿复习前面的短句。
三、学扎蝴蝶结
1.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引导幼儿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幼儿系蝴蝶结。
四、游戏活动
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1.区域:在编织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2.家庭:幼儿尝试为爸爸妈妈系鞋带。
大班健康活动《整理好,留下来》
整理习惯的培养不但能提高幼儿整理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整理的过程中,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制定规则,学习独立整理物品,自我服务和自主性得到发展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增强了责任感。
1.根据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律(如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等)进行整理;
2.知道离园之前要将活动室里的物品整理好,用简单的图示进行标记并记录数量;
重点:根据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规律进行整理;
各种整理盒、收纳盒,标签贴纸若干;雪花片若干;记录笔。
一、为什么整理
1.出示离园倒计时牌,请幼儿一起数数还有几天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在离开幼儿园之前,我们应该为幼儿园里的弟弟妹妹们做些什么
2.幼儿讲述要做的事情,并说出为什么要做,如:整理活动室,把有用的图书、玩具等留给弟弟妹妹们。
二、幼儿交流如何整理
1.活动室里有什么。
--幼儿说说活动室里有什么,哪些物品的数量比较多。
--这么多的东西要怎么整理幼儿分组交流整理的方法。如,把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分组整理不同区域的物品。
2.玩具大盘点。
--教师出示雪花片。这里有一筐雪花片,我想知道雪花片的数量,有什么办法可
以很快数出来
--每组一小筐雪花片,幼儿尝试各种方法进行计数。
--说说不同的计数方法,选择比较快的方式尝试计数。如:5个5个数,并说出总数。
--出示整理盒,将数好的雪花片装进去,引发幼儿思考:如果整理盒都一样,我想很快找到装雪花片的盒子,有什么好办法
--幼儿说出自己想到的办法,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图标表示。
三、幼儿分组动手整理
1.将幼儿分小组操作,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人整理若干种物品,将物品装入整理盒中,并在标签贴纸上画出物品的图示及数量。
1.区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开展整理日活动。
2.家庭:家长和幼儿在家一起进行整理活动。
大班健康活动《整理小书包》
幼儿园生活即将结束,幼儿将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这要求幼儿在习惯养成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要提高幼儿整理学习用品的能力,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期,为入学打好基础。现在的幼儿都是家中的小皇帝,从小爸妈惯着,爷爷奶奶宠着,养成了一种依赖的性格,不主动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为了使幼儿养成自我服务的意识,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并进一步激发他们当一名小学生的愿望,我设计了"整理小书包"活动。
1.了解书包的结构和各部分的用途,爱护小书包;
2.学习整理书包,培养有序整理文具、书本的好习惯;
重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和动手能力。
难点:学习整理书包,培养有序整理文具、书本的好习惯。
每人一个书包、一个小筐内放(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绘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手绢)。
一、音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幼共唱《毕业歌》。
2.教师:孩子们,再过几个月,我们就要上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谈话导出小书包。
二、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及用途
(一)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结构。
1.提问:小书包是什么样子的?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小书包呢?
2.幼儿自主表述。
3.教师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咱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心爱的小书包上面有漂亮的颜色和图案,还有两根背带最重要的是小书包有许多层,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小书包的两侧还有两个小兜。小书包有这么多层和兜,用起来一定会很方便。
(二)引导幼儿了解书包的用途。
1.提问:(拿一书包)这个小书包有几层?一样大吗?你认为每一层放什么比较合适?
2.师幼小结:学习用品也是有的大一点,有的小一点,大层放大一点的学习用品,小层里放小一点的学习用品。这样呢,容易放,也不会损坏学习用品。小书包还有两个小兜呢,可以把常用的小东西放在里面,用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拿出来。小书包用起来很方便。
三、幼儿整理小书包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小书包到底应该怎么用呢?老师准备了你们常用的东西(幼儿用书、田字格本、拼音本、画画本、铅笔、橡皮、铅笔盒、小手绢),你认为所有这些东西放在书包的哪一层、哪里合适呢?现在,试着把这些东西放进书包里。(幼儿试放)
2.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整理方法。
3.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4.引导幼儿分析探讨整理小书包的最佳方法。
四、幼儿再次整理小书包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刚才说的再来整理一次。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又整齐。
2.教师小结:孩子们,现在咱们都学会了自己整理小书包了。如果我们每次整理小书包都像现在这样分类分层来放,每一样东西都放在固定的地方,那拿取会更方便,再拿就知道上哪去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