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处宝藏的三晋大地,有这么一个城市:
它拥有山西的三大世界遗产之一;凭借5539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69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总量,居全省首位。
但说起它的名字,很多人或许都没听过,它就是晋中。
图/穷游Biu主Fanta在路上
第一次跟朋友聊起晋中,她以为说的是山西中部,毕竟相对于我们常说的晋北、晋南地区,晋中确实容易被解读错误。其实也有晋中地区的说法,晋中地区主要包括四个地级市,太原,吕梁,阳泉,晋中。
或许你没听过晋中,但一定听过平遥古城,平遥古城所在的平遥县就隶属于晋中市。
图/穷游er读书康
平遥古城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山西的三大世界遗产之一,并且是唯一的古城级世界遗产。
图/穷游erXIANG翔哥
在这座晚清的中国金融中心之城,处处可以感受到晋商文化气息,它也被称为一本“活着”的历史教科书。
▲日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图/穷游erXIANG翔哥
除了平遥古城,晋中还深藏了许多有意思的地方。
双林寺—“民间造像的登峰造极之作”
在去山西平遥古城之前,很少有人知道双林寺的存在,其实平遥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以“一城两寺”为清单共同申报的。
“一城”指的是平遥古城,“两寺”就是双林寺和镇国寺。
和人潮熙熙的平遥古城相比,古城之外的这两座寺庙,却鲜有游客到访。
双林寺由于始建年代久远,难以考证,不过寺内现存最古老的”姑姑之碑“记载说,寺庙是在北齐重修的,所以其创建年代必早于此,即使从北齐算起,双林寺至今也已历经一千四百多个岁月了。
“双林”之名取意于佛经《涅盘经》中“双林入灭”之说,意为佛祖如来涅盘功成之地。
寺中的唐槐、宋碑、明钟以及古代建筑、彩塑和壁画,都是稀世珍宝。
尤其是现存的两千多尊彩塑,可以算说是国宝级的艺术珍品,每一个雕像都充满着活力与美感,令人心生感动。
▲释迦殿内,主佛释迦牟尼佛端坐在须弥宝座上,肤色红润、体态丰满,面容慈祥而庄严。图/穷游erXIANG翔哥
释迦殿的主佛背后亦有一尊渡海观音像,佛像安定从容,目视前方。
千佛殿内彩塑的约五百余尊,占全寺彩塑的四分之一。
菩萨殿中的千手观音,端丽而又灵动。
图/穷游er陆马克
这些彩塑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堪称“民间造像的登峰造极之作”,能够完好保存至今,实乃艺术史一大幸事。
镇国寺—“万佛殿”是中国仅存的几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
镇国寺于双林寺一北一南,遥相呼应。
镇国寺建于五代时期,为中国仅存的几座五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堪称“千年瑰宝”。
万佛殿造型很是独特,平面近于正方形,斗拱的总高超过了柱高的三分之二,使殿顶形如伞状,非常罕见。
1997年,镇国寺作为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晋中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著名的晋商乔致庸的宅第。
乔家大院集中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三面临街,不与周围民居相连,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图/穷游er茱妮
综观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喜喜”字形,共有19进大小不一的院落,共涵盖了6个大院、20个小院以及313间大小厢房。
各个小宅院都是单坡向内倾斜的屋面,向内倾斜的屋面一方面可以将雨水导向院内,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寓意。
房屋顶背后的高墙面对着院外,不仅气势恢宏,还具有一定的防御功能。
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无不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绵山—“寒食节”的由来
绵山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
图/穷游er蓝芷
绵山也叫介山,说到这,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介子推。历史上“寒食节”的由来也与他有关。
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逃亡十余年,曾在饥饿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
重耳当上晋国国君后,介子推携母亲到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寻找,为逼迫介子推出山,采取放火烧山的办法,却把介子推和他母亲烧死了。
▲介公岭便是千古先贤介子的隐居地、焚身地和享祀处。图/穷游er蓝芷
重耳文公得知,悲愤交加,命将绵山改为介山,把当时绵山所在的阳县改为介休县,并于清明节前一天,即介子推被焚的日子,不许烧火,家家户户只能吃冷饭,谓之“寒食节”。
绵山景色秀美,早在北魏之时就有寺庙建筑,唐初时已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禅林。
▲正果寺图/穷游er蓝芷
▲大罗宫图/穷游er蓝芷
祆神楼—山西四大名楼之一,中国乃至世界上惟一保存的一处祆教建筑
祆(xiān)神楼,山西四大名楼之一,也是最特别的一座,始建者为宋代名臣文彦博。
图/穷游Biu主马且停
祆神楼据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惟一保存的一处祆教建筑,这是一座三重檐歇山顶转顶结构的楼阁,平面呈凸字形。
图/穷游biu主炎无惑灬
祆神是中国隋唐时期比较流行的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西亚地区,也有说它其实就是波斯帝国时代的拜火教。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所在的“明教”,其前身就是古波斯的拜火教。
在祆神楼屋脊上一排排红黄蓝绿的精美琉璃构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身着胡人装饰的祆教徒。
祆神楼的伫立让我们看到了,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土地上,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根发芽得以存在。
介休后土庙—“惊艳绝伦的琉璃杰作”
后土庙可以说是一些人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顺带看的一处建筑,结果却被惊艳到。
图/穷游er且听蝎吟
这是一处道教庙宇,位于介休老城的西北角,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后土”一词,指的是“大地母亲之神”——地母,后土庙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土地的崇拜和期待,对丰收的企盼与渴望。
介休是中国琉璃之乡,后土庙则是介休琉璃的巅峰杰作。
庙宇内的各处琉璃制品工艺精湛,历久色泽不衰,碧绿、金黄、孔雀蓝交相辉映,烧造技术和造型艺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静升王家大院—“中国古代十大豪宅之首”
静升镇坐落在绵山脚下,依山傍水,一条大街横贯东西,镇上有一处名声极大的民居建筑群—王家大院。
图/穷游er陆建华摄影
虽然王家大院的名气不如乔家,但建筑格局更为豪迈大气,不然也不会有“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
“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依山而建的王家大院气势宏伟、大院历经明清两朝建造而成,五巷六堡一街,院院相连,堡墙环绕,面积达25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的面积还大得多,被人们称为“中国古代十大豪宅之首”。
目前开放的两个建筑组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尚不足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王家大院有着“中国民居艺术馆”的美誉,这里的每一处石雕无不生动,每一块木雕无不精美,细节之处,都蕴含无限美好寓意。
王家大院的主人静升王氏,是太原王氏的后裔,也是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都说“富不过三代”,而王家自元代迁居静升以来,迄今已有700年的家族史,期间鼎盛八代,历时450余年。
其世代居住的王家大院不仅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民居的典范,更是晋商五百年兴衰史的见证。
正如一幅对联上所写:“六百年诗礼传家令天下豪门望族失颜色,五千间琼楼遗世为华夏民居宝库铸辉煌”。
榆次老城—“山西十大古城”之一
榆次是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记载。
榆次老城是隋朝的时候,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山西十大古城”之一。
图/shutterstock
历经千年风雨的古城散发古朴的美感,城内存有城隍庙、县衙,书院、孔庙等建筑,其中城隍庙是国保单位,也是全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并受到联合国的捐款修缮。
玄鉴楼是城隍庙的主体建筑之一,同时也是极具城隍文化的建筑,它集宋、元、明、清、民国各期的建筑风格于一体,曾被世界文化遗址基金会公布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100处建筑”之一。
关于山西我们也写过不少篇章,却总觉这里的瑰宝太多,无法一一详尽。
记得一个朋友去山西玩的时候回来感叹说,“怎么这里处处是国保,那里也处处都是国保,没点文化都不敢在山西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