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年方14岁的康熙皇帝并未亲政,朝政大权仍由四大辅臣掌控。直到康熙二十四年,清初国内大规模战事告一段落,经历过兵荒马乱的四川得以恢复平静。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川全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四川通志》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
此时的康熙皇帝大权在握,龙椅上的康熙坐得并不舒坦,战后重建和全国税收的问题让他焦头烂额。尤其对四川人口凋零的危局夙夜兴叹,正当苦思救川良策时,无意中翻阅到十七年前张德地的奏折,康熙听取四川官员的建议后召集有关部门听取汇报,随即颁布了一份名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的诏书。千古一帝康熙决定采用移民救川的政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川事件。
康熙通过一系列的移民政策挽救了处于败亡困境的四川,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再如凡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又如把移民工作作为各级官员升迁的考核,对移民垦荒地亩,实行五年起征税,此外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整个清朝时期,外地移民对四川的重建有着深远的影响,相继诞生了如陕南移民、麻城移民、客家移民等事件,成就了川地独一无二的移民文化。尽管现代社会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时的大量移民大肆开垦荒地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生态破坏,但是在当时的农业社会,持续近200年的大规模移民对四川的发展正面影响远大于负面影响。
湖广会馆的前世今生
重庆地处川东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具有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上世纪90年代,重庆在我国著名的三峡大坝移民中也是排头兵。
十年移民路,百年移民情。
如今的山城重庆也是全国著名的网红城市,每年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万的人民到重庆旅游。这些游客或沉浸于洪崖洞的江景之中,或流连于磁器口的古镇风情中,或置身于仙女山等自然美景之中。如果你来到重庆,那么你一定不能错过重庆的移民文化。
位于重庆渝中区东水门正街4号的重庆湖广会馆,正是几百年移民文化的精粹。
湖广会馆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乾隆二十四年初具规模,道光二十六年得以扩建,现有广东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江西会馆及四个戏楼,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会馆建筑群,是明清时期南方建筑艺术的代表。
上世纪八十年代,重庆在一次文物普查时,偶然发现了湮没于危房群中的湖广会馆。由于年久失修,会馆满目疮痍,大量精美的木雕、石雕、殿堂、阁楼损毁严重,几近倒塌的会馆面临灭顶之灾。
在渝中区的旧城改造浪潮中,市区两级政府经过缜密的考察,决定修复这座具有重庆独特移民文化的会馆,湖广会馆在政府的修缮下得以保存至今。
湖广会馆的重建和修缮资金却是全仰赖外国银行的介入,来自意大利的ARS公司加入湖广会馆修建工作中,正是外国人帮助修建中国的古代建筑这样特异的画面,让这座历史悠久,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湖广会馆与重庆人民
湖广会馆,得名湖广,是指湖广填川的历史文化,湖广即是湖南、湖北两省,在明清时期,湖广省就包含了湖南、湖北两省。如今因湖广会馆包含了广东会馆、两湖会馆、江南会馆等,常被人曲解为代指湖北和广东的意思。这也说明了湖广会馆所包含的文化意义,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包容性很强的城市,重庆人民对待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朋友都十分欢迎。湖广会馆的选址按照风水学上讲,河道弯曲的内侧是“吉地”,外侧是“凶地”。东水门一带恰好是朱雀翔舞之地,风水很好,会馆就选址于此。
会馆建筑浮雕镂雕十分精湛、栩栩如生,其题材主要为,西游记、西厢记、封神榜和二十四孝等人物故事的图案,还有龙凤、动物及各种奇花异草等图案。
如果你有机会来重庆游玩,一定不能错过湖广会馆这样的文化遗址,在会馆内既能感受我国古代建筑的精美,也能体会山城的移民文化和山城人民的包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