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相和食相——汪曾祺小说中的“吃”与散文中的“吃”理论评论

有人对我说,汪曾祺的小说和散文是两样东西。

我一愣,仔细一想,还真有道理。

汪曾祺的小说做得非常用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惨淡经营的随便”,而散文带着更多的随机和随心,他自己在《蒲桥集》的序言里,就说自己写散文是“搂草打兔子——捎带脚”。这个“捎带脚”,有点漫不经心,也有点意外之喜,搂草属于“正常工作”,打到兔子,属于份外的成就,当然有点惊喜。虽然汪老先生不在乎“兔子”,但兔子来了,他当然也不会放过。

之所以“人人都爱汪曾祺”,在于不同的人能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得到不同的需求。汪曾祺受到中老年读者的欢迎,源于其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而年轻一代尤其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喜爱汪曾祺,看上的是那些散文,尤其是那些写美食的散文,很多年轻人对《端午的鸭蛋》《故乡的食物》等耽于美食的文字耳熟能详。汪曾祺自己不太在意的散文,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尤其获得以网文为阅读主体的年轻一代的青睐,这肯定是汪曾祺没有想到的,他的“捎带脚”带出“跨世纪”的效果,以至于很多年轻人以为汪曾祺就是一个会写美文的美食家。

汪曾祺对于自己的散文的地位不在乎,因为是“捎带脚”,他更在乎自己的短篇小说。1994年《大家》文学杂志横空出世,我请王蒙担任长篇小说的主持、刘恒担任中篇小说的主持,苏童担任短篇小说的主持,谢冕担任诗歌的主持,汪曾祺担任散文的主持。对散文栏目的主持,他有些不满意,他内心觉得应该担任短篇小说的主持,我当时也考虑让汪曾祺担任短篇小说的主持,可散文谁来主持呢?有比汪曾祺散文更合适的作家吗?我把这一想法告诉老头,老头释然了,兴高采烈地去参加《大家》创刊在北京的新闻发布会。

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已是文坛一绝,其实汪曾祺小说里也多次写到吃,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金冬心》《七里茶坊》《黄油烙饼》《熟藕》《八千岁》《鸡毛》《职业》等十余篇小说都是从“吃”着笔,写出了特定的生活景观和人生况味。但为什么人们很少注意到汪曾祺的美食小说或者很少注意到汪曾祺小说中的吃呢?我认为这是汪曾祺的高明之处,他准确把握了“搂草”与“打兔子”的分工,在小说和散文之间有自己的定位、

一、散文的食相:生活的美感和爱

汪曾祺美食散文的文化底蕴极为深厚,渊博的知识,广远的经历以及自身的文化涵养,让汪曾祺的美食散文具有一种纵深感,哪怕是一块小小的豆腐,都能写出古今南北的来龙去脉风味特色。《切脍》一文,在短短的篇幅中介绍了古今中外切脍的做法,从春秋孔子《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切鲙不得洗,洗则鲙湿”,到唐代杜甫诗《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无声细下飞碎雪”到宋朝《东京梦华录·三月一日开金鱼池琼林苑》“临水斫脍,以见荐芳樽,乃一时佳味也”,如何“切脍”,为什么“脍”,并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得出“切脍”的妙处在于“存其本味”,并提出恢复“切脍之风”的善良愿望。短短小文,融汇了千余年的食文化,呈现了特定文化学、民俗学价值。

汪曾祺在《葵·薤》里说,自己小时候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时,尽管他“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但他并不止于见花流泪,感别伤心,而是追根究底,想要弄明白葵到底是什么物种,他从《毛诗品物图考》追到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恰巧在武昌见到了古书中的葵——冬苋菜,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总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这种知识性极强的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写法后来被称为“文化散文”的路数,自然不是汪曾祺的首创,“五四”时期的小品文基本上都是这一写法。现在一些作家拼命在散文中灌输知识和历史的“文化散文”为什么没有能够获得应有的文化底蕴反而成为知识和材料的堆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融入作家的情感之中。

我想念家乡的雪。

这一句猛一看,极为突兀,但确实是神来之笔。“家乡的雪”与咸菜茨菇汤之间的联系在于,“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浓郁的乡愁油然而生。同样写《故乡的野菜》,显然不同于周作人的冷峻和淡漠,周的《故乡的野菜》开头就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我并没有特别的情分”,散淡是散淡了,与汪曾祺的“我想念家乡的雪”的浓烈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二、小说中的吃相:世道与人心

在那些美食散文中,汪曾祺基本描写的是食物的美味、原料和制作过程,知识性的风俗以及美味的把玩,间或穿插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比如《故乡的食物》《昆明的吃食》《端午的鸭蛋》《手把肉》等,以鉴赏家的口气来展示这些美食的肌理。而在小说中,食不是主角儿,食物本身成为一个背景或者作为一个微创的切口,由此开采出去,展现世态人心。

这种以食为视窗来展现世道人心的小说手法几乎贯穿了他一生的小说创作。早在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小说《落魄》,就是以食之兴衰来展现人物命运起伏的,小说以绿杨饭店的兴衰来展示的扬州老板的兴旺到落魄的过程,“这位扬州人老板,一看就和别的掌柜的不一样。他穿了一身铁机纺绸褂裤在那儿炒菜。盘花纽扣,纽袢拖出一截银表链。雪白的细麻纱袜,浅口千层底礼服呢布鞋。细细软软的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乱。左手无名指上还套了个韭菜叶式的金戒指。周身上下,斯斯文文”,而且在饭店里还放着两盆花,以至于踢足球的学生来也安安静静的。但后来随着饭店的易主,那个扬州人的命运改变了,老板变成了打工的了,衣着不讲究,人也变得邋遢猥琐,连吃相也变得丑陋,让作者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写食其实是写人,汪曾祺多篇小说涉及食物和吃。前面说到的《落魄》写开饭店的故事,汪曾祺对菜品的描写也很精彩,但扬州老板的前后反差更令人印象深刻。《安乐居》直接写北京的小饭馆,世态人心炎凉冷暖自知。《鉴赏家》写的是水果贩子叶三和画家季陶民成为知音的故事,但中间关于水果的时令品尝也是一种美学鉴赏。《鸡毛》是写的是西南联大一位金姓学生偷吃文嫂养的鸡的故事,文嫂遭遇的悲惨命运没有被强烈地表达,最后在一堆鸡毛面前号啕大哭。吃是本能,但这位学生偷鸡杀鸡炖鸡吃鸡的“技巧”留下了悬念,如此吃相也写出了人性的幽暗。《桥边小说》三篇有一篇直接以《茶干》作为篇名,界首茶干是高邮的名产,是和高邮鸭蛋一样有名的食品,但有趣的是散文《端午的鸭蛋》让高邮鸭蛋的美名更为流传,而读者好像并没有记住茶干这道美食。《熟藕》也是以高邮为背景的,写卖藕的和吃藕的之间有些苍凉而温馨的美好情愫。《岁寒三友》最后写三位老友除夕的大雪之夜,相聚在五柳园喝酒,是真正的“取暖”御寒,也是抵御世间的人情冷暖炎凉。食物见世道,吃相见人心。

《黄油烙饼》是汪曾祺自己认为带有“伤痕”意味的小说,以至于他担心当时的《新观察》不能发表。其实《黄油烙饼》并没有正面去揭示伤痕,而是通过孩子萧胜的儿童视角来展现饥荒岁月的人性美,小说先写萧胜的奶奶给孙子做吃的,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萝卜白菜,炒鸡蛋,熬小鱼,后来办了食堂,奶奶把家里的两口锅交上去,一开始吃得还不错,“白面馒头,大烙饼,卤虾酱炒豆腐、闷茄子,猪头肉!后来就不行了。还是小米面饼子,玉米面饼子。再后来小米面饼子里有糠,玉米面饼子里有玉米核磨出的碴子,拉嗓子。掺假的饼子不好吃,可是萧胜还是吃得挺香。他饿”。萧胜的奶奶为了让萧胜活下去,省给萧胜吃,自己饿死了,而临死前,那瓶黄油也没有舍得烙饼吃。小说的结尾,写萧胜的父母用奶奶节省下来的黄油为萧胜烙饼:

萧胜一边流着一串一串的眼泪,一边吃黄油烙饼。他的眼泪流进了嘴里。黄油烙饼是甜的,眼泪是咸的。

黄油烙饼的味道是如此的又咸又甜,萧胜吃到的不只是食物了,汪曾祺在这里写出了读者看到不只是食品了,而是世道和人心,人性在饥饿的环境里释放出来的光辉。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有一篇《金冬心》堪称是美食之集锦。小说写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金农,被财大气粗的商人请去赴宴,陪达官贵人吃饭。他们吃的东西名贵而稀罕,名贵在于食材的难得,叫作“时非其时,地非其地”,就是一桌菜,没一样是当地出产,也没一样是当时所有。这在交通和物流极其不方便的农耕社会,可谓是天上神宴。小说写道:

凉碟是金华竹叶腿、宁波瓦楞明蚶、黑龙江熏鹿脯、四川叙府糟蛋、兴化醉蛏鼻、东台醉泥螺、阳澄湖醉蟹、糟鹌鹑、糟鸭舌、高邮双黄鸭蛋、界首茶干拌荠菜、凉拌枸杞头.....热菜也只是蟹白烧乌青菜、鸭肝泥酿怀山药、鲫鱼脑烩豆腐、烩青腿子口蘑、烧鹅掌。甲鱼只用裙边。鲜花鱼不用整条的,只取两块嘴后腮边眼下蒜瓣肉。车螯只取两块瑶柱。炒芙蓉鸡片塞牙,用大兴安岭活捕来的飞龙剁泥、鸽蛋清。烧烤不用乳猪,用果子狸。头菜不用翅唇参燕,淸炖杨妃乳——新从江阴运到的河豚鱼。铁大人听说有河豚,说:“那得有炒蒌蒿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蒌蒿,那才配称。有有有!随饭的炒菜也极素净:素炒蒌蒿薹、素炒金花菜、素炒豌豆苗、素炒紫芽姜、素炒马兰头、素炒凤尾--只有三片叶子的嫩莴苣尖、素烧黄芽白……

这是有“秀”菜谱的嫌疑,但是读者最终记得住不是菜谱,而是那些拍马屁的盐商和无聊文人,他们跟在达官贵人后面,,附庸风雅、夸奢斗富,足见当时的奢靡。小说的主人公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人物金农,金农内心的极其矛盾,他一方面要标明文人的清高,但又忍不住奢侈美食诱惑,最后卖弄才华为达官贵人的无知圆场。小说中不学无术的程雪门诌了一句“柳絮飞来片片红”,犯了常识错误,明显是薛蟠水平的,大家要罚他酒,程有些下不了台,金冬心灵机一动,现场创作了一首诗,“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且编造说这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歌,救了程雪门的场。“第二天,程雪门派人给金冬心送来一千两银子”。金冬心又像自责,又像谴责说了句“斯文走狗”。豪宴的菜单最终成为金冬心纠结的内心的“引子”,文人当时的尴尬和酸楚在“吃相”中淡淡流出。

这篇小说没有写椒盐饼子西洋糕的食相,也没有写孩子们的吃相,但灵魂相是那么的真切,汪曾祺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和对世道人心的袒护自然流露。这就是汪曾祺的灵魂相。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THE END
1.五一高邮美食回忆还...辛拉面没有心的「此刻」中餐馆高档特色点的是汪味馆和祺菜,混合点的是好邻居,烟火气足的是国兰、姚记、忠友、振宁等等,不管去哪家,我都推荐你尝尝汪豆腐,是其他地方吃不到的美味!小资情调:想要吃得好拍得好,那必须是兽兽家和八月九月,兽兽家的刨冰真的不输我在南京吃的雾造和申井冰,八月九月咖啡我爱开心果和橙子!三明治用料...http://live.16fan.com/info/554487.html
2.微博一开始还不知道为什么叫这名字,但是一道“蒲包肉”的凉菜入口被惊艳到了,一种久违的味道唤起我童年第一次吃到“梅林午餐肉”的记忆,鲜香很相似,但是“蒲包肉”更有口感,可以轻松的咀嚼还更有咀嚼的获得感。我开始对这馆子有了兴趣…… 原来这家馆子跟散文大家更是美食家的汪曾祺老先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老板是...https://m.weibo.cn/status/HvJ0GaoQr
3.杭州汪盛餐饮有限公司简介:杭州汪盛餐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02-27,是杭州每力企业管理旗下企业,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法定代表人为武军,目前处于存续状态,以从事住宿和餐饮业为主,人员规模少于50人,参保人数5人,注册资本为1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为10万元人民币,超过了99%的全国同行。通过企查查大数据分析,杭州汪盛餐饮有限公司共此外...https://www.qichacha.com/firm_89e8e9558432d46e12f7b9f0526c0d1d.html
4.兴达旅馆(高邮高铁站店)预订价格,联系电话位置地址携程酒店查看所有33张照片 3.0分 显示所有20条点评 干净卫生 出行方便,是高铁站最近的旅馆,老板服务周到,环境舒适,卫生干净,下次还来住。 59.24公里 2.73公里 距离市中心5.6公里 查看地图 无线WIFI免费 |行李寄存 |茶室 |会议厅 |空调 显示所有设施 房间政策 11月20日(周三) - 11月21日(周四), 1间, 1位 选择房间...https://hotels.ctrip.com/hotels/85073898.html
5.到高邮了?从上海自驾到高邮大约4小时车程,中午12点到了酒店,饥肠辘辘,我在网上事先查了一下,有一家氾水长鱼面馆就在盂城驿附近,所以办好入住立刻去吃长鱼面,老板娘是宝应人,说十几年前把氾水长鱼面带到高邮,现在不能用“氾水”作招牌,只能叫“秀姑长鱼面”了。 https://www.meipian.cn/54a9r5v0
1.学习时报汪先生生前爱做这道菜,我就品尝过。汪先生去世后,紫砂的汽锅就一直闲置着,汪味馆开业,汪朗将汽锅赠送给汪味馆,遂成镇店之宝。如今,在汪味馆吃饭,能提前预订到汪味汽锅鸡,能品尝到当年汪曾祺先生用过的汽锅熬出的鸡汤,确实幸运又幸福! 近日,汪味馆的老板又在汪曾祺纪念馆边上的汪氏家宴开设了“祺宴”,据说将是汪...https://paper.cntheory.com/html/2021-02/12/nw.D110000xxsb_20210212_2-A2.htm
2.寻味高邮,“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汪曾祺有一篇小说《八千岁》,写一个节俭的米店老板叫“八千岁”,视一切享乐为败家。 别人吃晚茶,大都是来碗虾籽面或小馄饨,八千岁只舍得吃无油的草炉烧饼。 大概这篇小说写得太好玩,竟然还引出了张爱玲的一段回忆。 彼时在美国深居简出的她,看到这篇小说后,专门写了篇回忆散文《草炉饼》。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8295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