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751176971/2022-56610发布机构:龙渊街道成文日期:2022-09-26文号:龙街办〔2022〕0095号
各村、社区,街道下属各部门:
龙泉市人民政府龙渊街道办事处
2022年9月1日
龙渊街道党政办2022年9月1日印发
龙渊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
做好洪涝台旱灾害的防范和处置工作,保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工作依法、科学、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预案用于本街道范围内洪涝台旱灾害的防范与应急处置。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工作中严格落实“提前、提级、扩面”工作举措,坚决纠正和克服“天灾不可抗、伤亡免不了”的消极思想、“不是地质灾害点就不需要人员转移”的麻痹思想、“干部只要到岗就是尽责”的免责思想、“台风一走、风险也走“的松懈思想。
(1)基本情况
本街道位于瓯江上游龙泉市区东北部,东与道太乡接壤,南与剑池街道相邻,西与西街街道相连,北与城北乡毗邻。是龙泉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街道占地8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34.75公顷,林地面积7394.6公顷,街道常住户数4513户,常住人口41919人,其中户籍人口14596人。辖15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五个社区居委会。基本情况详见附件1。
辖区内建有小(2)型水库2座(新村水库、犬槽丘水库)库容20万立方米;另有营田、黄蛇、五里大塘、黄户、年上、千里坑、大洋岗、西红垄、西作岙、烂田儿、垟户阔、布袋丘、上堂、派书堂、郎塘湾等山塘15座,总库容41.8万立方米,境内主要有5条溪流,分别为林垟溪面积112.10平方公里,主流长度20.96公里;大贵溪流域面积187.82平方公里,主流长度35.42公里,竹坑溪流域面积5.91平方公里,主流长度5.78公里,木岱溪流域面积5.84平方公里,主流长度5.18公里,牛门溪流域面积5.17平方公里,主流长度4.92公里。
(2)防御重点
龙渊街道暴雨、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防御重点工作:
(1)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防御;
(2)小流域山洪防御;
(3)水库山塘等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管理;
(4)旅游民宿的防汛安全管理;
(5)交通线路保畅通;
(6)涉及危房、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危险区域人员的转移安置和外来游客的引导管理工作;
(7)农林作物和设施的防灾减损工作。
龙渊街道设立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街道防指),在上级防指和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指挥、统筹协调、督查指导全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具体见《龙渊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手册》。
(1)指挥。指挥由街道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分管应急和水利的分管领导担任,副指挥长由分管农业、人武、自然资源、宣传、统战、派出所等其他班子成员担任。指挥和常务副指挥均实行“AB”岗。
(3)街道防指办。街道防指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街道防指办)。办公室主任、常务副主任由分管应急管理和水利的领导兼任,党政综合办公室、绿色发展办公室、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综合信息指挥室等科室抽调1~2人任办公室成员(非驻村人员)。办公室主任、常务副主任实行“AB”岗。指挥部办公室设在街道应急站,主要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4)应急工作组。为加强防汛防台抗旱应急响应期间的统筹协调,街道防指设立综合协调组、监测预警组、人员转移组、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报道组共6个应急工作组。主要职责如下:
①综合协调组:负责防汛防台工作沟通联系、综合协调、及时掌握并汇总防汛防台动态,做好信息报送工作;接收上级防指及水利、气象、自然资源等部门发送的有关防汛防台预警信息,掌握辖区有关山洪、地质灾害等危险区信息,及时向基层责任人和危险区人员发布预警信息,并为街道防指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②监测预警组:负责建立本辖区监测预警网络,负责接收上级防指及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发送的有关防汛防台预警信息,掌握辖区内有关防汛防台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为本级防指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③人员转移组:按照街道防指和上级指令,按预案要求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并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④抢险救援组:负责抢险队伍、物资的调配,根据险情、灾情,组织抢险救援;
⑤后勤保障组:负责本级防指及各工作组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接待上级防汛防台工作组、慰问团等工作;
⑥宣传报道组:及时掌握防汛防台动态,发布汛情、灾情及有关信息,组织宣传报道防汛防台工作动态、先进事迹等,编发简报,接待新闻记者。
根据汛情、旱情发展和防汛防台应急响应启动情况,可梯次启动各应急工作组。一般情况下,当启动防汛Ⅳ级、Ⅲ级响应时,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按要求进行工作;当启动防汛Ⅱ级、Ⅰ级响应时,各应急工作组实体运作。
根据防汛防台抗旱的要求,各行政村设立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小组,组长由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村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担任,在街道党委政府和街道防指的领导下,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台抗旱工作,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设监测预警组、人员转移组、抢险救援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工作组,具体见《龙渊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手册》。各行政村结合本村实际建立一支10~30人的义务综合应急队伍,在街道防指和村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
山塘巡查:非汛期巡查,山塘7天1次;进入汛期,山塘3天1次。强降雨和高水位运行时,山塘巡查实行24小时驻库巡查。
地质灾害巡查:进入汛期,开展日常巡查,一般降雨期间1天1次,强降雨或连续降雨后每天加密巡查。
重要行洪河道护岸巡查:定期开展日常地方巡查工作,当河道水位超警戒水位时每日巡查一次;险工段驻点巡查。
危旧房、交通道路等其他领域巡查:按照防汛防台工作需要开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山洪灾害监测:根据县气象局天气预报、前期降雨情况、县水利山洪预警情况和山洪沟水位涨势情况,开展动态监测,落实监测预警职责。
地质灾害监测:根据地质灾害点(隐患点)整治现状和天气预报、前期降雨情况,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范区划分及地质灾害预警情况,开展动态监测,落实监测预警职责。
危旧房等其他领域风险监测:按照行业部门工作规范,开展监测。
预警流程:街道(值班人员)监测到致灾降雨,或接到县级有关部门的预警信息时,向事发区域村户或单位发出预警。一般情况是逐级预警,即街道预警→村预警(预警员或村负责人)→组预警(负责人)→户;紧急情况可以直接预警。
汛期,街道防指应组织有关成员进行会商,识别和研判灾害性天气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灾害性天气来临前,街道防指应分析隐患风险,列出风险清单、提出管控要求并报县防指,由县防指统一下发风险提示单。
街道防指根据风险提示单,逐项落实管控措施,形成风险管控表并报县防指,并督促村(居)落实管控措施,实现风险闭环管理。
龙渊街道洪涝台旱灾害的应急响应按照防汛防台抗旱事件的性质、社会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分为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四个等级,分级标准参照《景宁畲族自治县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执行。龙渊街道启动或者调整应急响应原则上与县防指的应急响应等级相对应,洪涝、台风、干旱等灾害应急响应等级不得低于县防指的应急响应等级。遭遇局部险情、灾情时街道防指可自行启动本街道应急响应或提高应急响应级别。
(1)一般(Ⅳ级)事件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一般(Ⅳ级)事件:
①较大范围内24小时降雨量50~80mm,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暴雨;
②小溪、飞云江等其中一条河流水位高于三年一遇洪水位,但低于五年一遇洪水位;
③街道境内出现3小时50~100mm短历时强降雨,并发生灾害。
④较大范围内连续干旱30天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播面积15%以上;饮水困难人数超过全街道人口的5%;
⑤经过会商研判,街道防指认为需要启动Ⅳ级响应的其他情形。
(2)较大(Ⅲ级)事件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较大(Ⅲ级)事件:
①当气象部门预报强热带风暴、台风在福建厦门以南、我省舟山以北登陆或紧擦浙江沿海北上,并将较大影响我街道;
②较大范围内24小时降雨量80~100mm,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暴雨;
③街道境内出现3小时达到100~150mm短历时强降雨,并发生较大灾害;
④小溪、飞云江等其中一条河流水位高于五年一遇洪水位,但低于十年一遇洪水位;
⑤山塘及小溪二级支流重要堤防发生重大险情,并严重危及公共安全;
⑥较大范围内连续干旱30天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播面积20%以上;饮水困难人数超过全街道人口的8%;
⑦经过会商研判,街道防指认为需要启动Ⅲ级响应的其他情形。
(3)重大(Ⅱ级)事件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大(Ⅱ级)事件:
①气象部门预报强热带风暴、台风在福建厦门以北或我省舟山以南登陆,并将较严重影响我街道;
②较大范围内24小时降雨量100~150mm,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③小溪、飞云江等其中一条河流水位高于十年一遇洪水位,但低于二十年一遇洪水位;
④街道境内小(二)型以上水库、重要屋顶山塘及街道内重要堤防发生重大险情,并严重危及公共安全;
⑤街道境内出现3小时超过150~180mm以上短历时强降雨,并发生重大灾害,且降雨还将持续;
⑥较大范围内连续干旱50天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播面积30%以上;饮水困难人数超过全街道人口10%;
⑦经过会商研判,街道防指认为需要启动Ⅱ级响应的其他情形。
(4)特别重大(Ⅰ级)事件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特别重大(Ⅰ级)事件:
①气象部门预报强热带风暴、台风在温州一带登陆,可能经过我街道,并将严重影响我街道;
②较大范围内24小时降雨量超过150mm以上,气象部门预报未来24小时仍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③小溪、飞云江等其中一条河流水位达二十年一遇洪水位以上;
⑤街道境内出现3小时超过180mm以上短历时强降雨,并发生重大灾害,且强降雨还将持续;
⑥较大范围内连续干旱60天以上,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播面积40%以上;饮用水困难人数超过全街道人口20%以上;
⑦经过会商研判,街道防指认为需要启动Ⅰ级响应的其他情形。
(1)Ⅳ级应急响应
①街道防指常务副指挥(1人)进岗带班指挥,启动人员调度,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④各类防汛责任人到岗就位,按照职责开展检查、巡查与监测,发现情况及时向街道防指报告。重点是做好山洪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山塘、薄弱河堤、各类危房、简易工棚、在建工程、防洪排涝设施等防汛防台检查、巡查工作;预泄高水位水库山塘,对险工险段、在建工地落实应急度汛措施。
⑤综合协调组和后勤保障组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做好信息收集、通信设备调试和街道级防汛抢险物资调度准备。
(2)Ⅲ级应急响应
①街道防指指挥(1人)、常务副指挥(1人)进岗指挥,部署重点防御工作。街道防指副指挥协助开展工作,街道防指办、综合协调组、后勤保障组等到岗到位。
③各村联系领导(副指挥)、驻村干部到村指导防汛防台抗旱工作。
⑥及时上报人员转移情况、受灾情况等。
(3)Ⅱ级应急响应
①街道防指指挥(2人)、常务副指挥(2人),副指挥全部进岗到位,全体街道、村、部门工作人员正常上班(取消假日),各应急工作组全面到岗参与防汛防台工作,通知抢险队员集结待命。指挥及常务副指挥必须各有1人在街道防指指挥。
③各行政村两委干部、网格员、年轻党员、民兵队伍等投入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村工作小组及时向村民发布预警,开放避灾场所,妥善转移安置危险区人员。组织巡查人员对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易发区、危旧房等监测巡查,制止已转移人员在警报未解除前擅自返回。协助专业应急队伍做好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
④按规定及时上报人员转移、抢险队组织、防汛物资调用、避灾场所使用、水利工程运行、灾情等信息。
⑤发生较大险情或人员受困等情况,视情可采取停运、停工、停课、停市、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
(4)Ⅰ级应急响应
①街道防指指挥(2人)坐街道指挥,常务副指挥(2人),副指挥全部进岗到位,全体街道、村、街道属部门工作人员正常上班(取消假日),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指挥及常务副指挥必须各有1人在街道防指指挥。
②各副指挥(联系村领导)、各驻村干部到村指挥抢险救灾和救援工作,重点落实人员转移、灾害预警、抢险救援等。对必须转移而拒不转移或已转移又擅自返回(在警报未解除前)的群众,协调公安派出所、行政综合执法等人员强制带离现场。
③各行政村两委成员、网格员、年轻党员、民兵队伍、部分群众投入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向村民发布预警,分级分类做好人员转移安置;组织巡查人员对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易发区、危旧房等监测巡查,做到人员应转尽转。新发生的险情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时,立即组织受影响人员紧急转移。协助专业应急管理队伍做好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工作。
④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汛情、工情、灾情等信息,加强宣传报道,做好舆情管控。
⑤视情可采取停运、停工、停课、停市、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
(4)低洼区域内涝受淹。
(5)台风、暴雨可能引发的交通、电力、通讯设施严重损毁,重要运输、供电、通信线路中断;危旧房屋的倒损;基础设施受损等。
街道防指负责本地防汛防台抗旱和抢险救援工作,当本地抢险救援队伍或物资不足时,可以请求上级防指支援;需跨行政区域调拨物资装备和队伍的,由上级防指统一调度。重大灾害现场应成立现场指挥机构统一组织指挥抢险救援工作,并设立统一的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集结点。根据灾害预报、灾害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向可能受灾重点地区预置救援力量和物资装备。
街道防指统筹协调抢险救援队伍和物资装备,组织专家支援地方防汛防台抗旱和抢险救灾工作。街道防指统一指挥专业救援、社会救援等力量参加抢险救援。
(1)一般信息:防汛防台抗旱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防汛防台信息一般包括:街道村工作部署及开展情况,人员转移信息、工程运行信息、基础设施影响情况、险情、灾情等。
防汛防台抗旱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汛情、险情、旱情、灾情及防汛防台抗旱动态等信息,由街道防指统一审核和发布。受洪涝台旱灾害主要影响的村(居)按照规定及时发布信息,在发布重要灾情、险情信息前必须提前报告街道防指。
发生灾害后,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街道政府及时召开抢险救灾工作会议,部署灾后救灾工作。街道防指编制灾后恢复工作方案,明确基本生活保障、基础设施抢修、灾后卫生防疫、灾情核查评估。
(二)救灾:针对出现的道路倒塌、断水、断电等问题,积极与主管部门做好对接,协调加快恢复进度,做好灾区生活供给、卫生防疫、救灾物资供应、治安管理、学校复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等。
(三)救济救助:及时调配救灾款物,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保证灾民有粮吃、有衣穿、有房住。
(四)卫生防疫:抢救伤病员,消毒处理污染源,处理疫情、病情,防止疫病的传播、蔓延。
(五)补偿:补充消耗的防汛抢险物料,按规定补偿因应急措施给群众造成的损失。
街道政府对影响当年防洪安全的水毁工程,应尽快组织恢复。防洪工程应力争在下次洪水到来之前,做到恢复主体功能。遭到毁坏的交通、电力、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应尽快组织修复,恢复功能。
执行标准:街道、村组织人员清理灾害现场、环境消杀消毒,力争2日内完成环境清理恢复;力争3天内全面恢复供电、供水和通信,5天内主要道路全面恢复通车。
(1)队伍保障
街道应急综合救援队伍配备必要装备设施。一旦启动应急响应,可视情开展救援力量在危险薄弱等地段预置。
街道防汛防台抢险救灾队伍组成和各村(居)防汛抢险小分队组成,具体见《龙渊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手册》。
(2)物资保障
街道防指、村(居)防汛防台工作组参照《浙江省应急物资储备参考标准(试行)》的要求,以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建立即用即补制度,规范防汛物资管理。街道防指对辖区内的大型抢险救援机械设备进行登记造册,具体见《龙渊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手册》。
(3)电力保障
街道供电所制定应急供电保障预案,全力保障抗洪抢险抗旱救灾等方面的供电需要和应急抢险救援现场的临时供电。
街道防指储备应急备用电源,做好日常维护与管理,汛前对备用电源进行调试。
(4)转移安置保障
街道政府每年汛前按规定检查和对外公布街道、村避灾场所,并加强避灾场所规范化管理,确保随时可用,具体见《龙渊街道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手册》。认真贯彻执行《浙江省防御洪涝台灾人员避险转移办法》,根据不同汛情进行梯度转移,各类应转移人员在可能致灾前3小时转移完毕,若预报夜间致灾的,提前在当日18时前转移完毕。
(5)资金保障
街道财政每年在街道财政预算中安排防汛防台抗旱资金,用于防洪工程建设、水毁工程修复和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运行管理,同时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救灾资金支持。
(6)其他保障
(7)宣传培训演练
街道防指加强防汛防台抗旱及避险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能力。每年汛前至少组织一次街道村和网格员防汛业务培训。街道防指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1次综合性或重点灾种应急演练。多灾易灾村(居)应当每年组织或参与一次街道级应急演练。积极参与县防指组织和行业部门组织的专业演练。
本预案由街道防指组织制定,报县防指审批后,由街道政府发布实施。本预案由街道防指办负责管理,街道域范围内发生重大洪涝台灾害时,应及时进行必要的修订。一般情况下,每3年修订一次。每年汛前由街道防指发文公布街道防指、各村防汛防台工作组组成,街道各应急工作组和责任人名单。
本预案由街道防指办负责解释。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目录
一、责任人职责1
二、预警流程2
三、值班制度3
四、灾情报送制度6
五、降水量等级标准8
六、台风等级划分9
七、龙渊街道防汛防台事件分级应急响应处置10
八、龙渊街道防汛防台抗旱指挥部组成12
九、龙渊街道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清单14
十、龙渊街道各行政村防汛防台工作组15
十一、龙渊街道防汛抢险救灾队伍组成16
十二、龙渊街道各村应急小分队组成17
十三、龙渊街道防汛物资储备清单18
十四、龙渊街道避灾场所清单19
十五、龙渊街道人员转移清单20
十六、龙渊街道重点水利工程及巡查员清单21
十七、龙渊街道应急抢险机械调试一览表22
十八、龙渊街道部分行政村防汛防台形势图23
街道防汛防台责任人主要职责
①街道防指指挥:负责本级防汛防台全面工作,主持本级防指工作,研究落实防汛防台措施,负责召集成员会议、会商会议,签发防汛防台指令;
②街道防指副指挥:协助指挥工作,负责分管工作;
③街道领导:按照街道防指职责分工,负责分管工作,协助所分包区域内的村级主要负责人开展防汛防台工作;
④街道防指应急工作组组长:负责应急工作组工作;
⑤街道防指办主任:负责街道防指日常工作,当好街道防指参谋,并贯彻落实上级和本级防指指令;
⑥街道防指办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分管工作;
⑦街道水利员:负责街道水库山塘、堤防、水闸等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监管,管理联系水利工程巡查员、山洪灾害预警员;掌握雨情、水情、工情,当出现异常情况时,按预案发布预警信息,及时处置,并报告街道防指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⑧街道地质灾害防范责任人:组织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督促村级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开展隐患点日常监测,协助上级主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在出现地质灾害前兆时,开展临灾预报和预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接到报告时,按预案组织做好危险区域群众避险转移、应急救援等工作。
⑨街道气象协理员:负责接收气象部门发布的灾害性天气预报和预警信息,并按规定及时将信息发布到防汛防台责任人,必要时将预警信息向辖区内公众发布;负责气象预警接收、发布设施的维护管理;负责辖区内灾害性天气、特殊气象现象的观测、记录和报告;
⑩街道灾情统计员:负责灾情信息收集和统计报送工作。
汛期日常值班工作职责与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和《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等国家和省法律法规规定,各级防指办事机构在汛期必须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为规范汛期值班工作,特制订如下工作职责与制度。
一、防汛值班工作人员职责
1、及时了解掌握汛情、旱情和灾情
(1)气象信息。及时浏览气象网站和卫星云图,掌握气象实时预报信息,当显示或预报可能出现异常天气时,及时与气象部门沟通、确认。
(2)水雨情。密切监视水雨情,掌握变化趋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水利部门和当地核实。当接到或发现可能致灾的水雨情时,应立即报告当班主任,并向有关地区发布预警信息。
(3)工情。当主要河网水位超警戒水位,水库超汛限水位时,要及时了解掌握河道堤防、水库、闸坝的调度运用及防守情况。
(4)险情。当发生险情时,了解出险工程名称、地点、规模、结构、部位、险情程度、可能影响范围、初步原因、已采取的措施。
(5)旱情。及时了解旱区的蓄、供水情况,掌握受旱面积、人口等有关旱情信息。
(6)灾情。当出现灾情时,了解受灾地点、范围、围困人员、伤亡人数、损失情况以及抢救措施等。
2、及时传达报告
(3)及时报告险情和灾情。凡接到险情、灾情时,应立即报告当班主任,并按照当班主任意见及时处置。
(3)做好值班记录。按要求填写值班记录表,内容完整,字迹工整、清晰。
4、做好宣传和保密工作
(1)防汛防旱资料未经当班主任同意,值班人员不得随意对外提供。
(2)新闻单位来人或来电问询汛情、水旱灾害和有关防御措施等或要求提供书面材料时,需经当班主任同意,方可提供。
(3)各新闻单位自行采访或记者发来的有关水旱灾害的报道,一律交由当班主任核稿。
(4)防汛防旱信息需上网的,应由当班主任同意后,交由局组宣科按规定统一上网。
5、其它
(1)值班人员必须24小时坚守岗位,遇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应经当班主任同意并落实代班人员。
(2)严格做好交接班,上一班应主动向下一班讲清值班情况和待办事宜。下一班值班人员未到时,上一班值班人员不得离开。
(3)保持值班室和周边环境的整洁卫生与安静。值班人员应注意卫生,衣着要整洁。不准在值班室和周边大声喧哗,不得在值班室会客,值班人员应随时清扫值班室及周边环境。
(4)值班人员应掌握值班室有关设备、系统的使用方法,发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时,应立即通知有关维护人员,及时修理。除值班人员和专管人员外,其余人员一般不得使用值班室设备。
二、防汛值班当班主任职责
防汛值班实行当班主任负责制。当班期间原则上不得离开景宁县,遇特殊情况确需外出的,需经县防指办主任批准,并落实代班主任,同时告知值班人员及县防指办。
1、当班期间必须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及时掌握气象信息、水雨情、工情和灾情,遇以下情况应到防汛值班室处理工作。①重要河网代表站达到警戒水位以上时;②台风(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消息发布时;③发生暴雨、大暴雨时;④发生险情、灾情及其他突发性事件时。
3、当接到灾害性天气等重要气象信息时,应立即通知有关街道和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做好防范。发现或接到异常水雨情信息报告时,应立即向有关街道和县防指有关成员单位预警。
4、及时掌握并处置各类险情、灾情,遇重要险情、灾情时应及时向县防指办主任报告。
5、督促检查值班人员岗位职责落实情况。
6、负责接待新闻单位等重要来访人员,对各新闻单位采访稿或地方记者有关水旱灾害的报道,做好核稿工作。
(一)报送机制
1、落实街道镇、村级防汛防台信息报送员,街道镇、行政村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并落实AB岗,负责本地区灾情统计报送、台账管理、灾情损失评估核查、灾后恢复进展信息报送等工作。
2、村防汛防台信息经村级防汛防台工作组组长审核把关后上报街道镇防指办,街道镇防汛防台信息经街道镇防指领导审核后上报县防指办。
(二)紧急信息报送内容
1、水情、雨情信息。
2、防灾救灾部署和行动情况。
4、工程突发险情:工程基本情况、险情态势以及抢险情况。
5、灾害损失情况:被困及转移群众数量,受灾范围,受灾人口,受灾、成灾面积,基础设施水毁情况,交通中断情况,倒塌、损毁房屋数量,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等。
6、其他需要紧急报送的情况。
(三)紧急信息报送要求
2、快速反应。严格执行紧急信息即时报送要求。
(1)一般灾情。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将本地灾情上报街道镇防指,街道镇在接到灾情后30分钟内上报上级防指。
(2)较大以上灾害。村(社区)在灾害发生后30分钟内上报街道镇防指,街道镇在接到灾情后15分钟内口头报告、30分钟内书面报告至上级防指。
3、街道镇应通过数字化平台系统上报灾情、险情、抢险救灾及灾后恢复进展等信息。网格责任人接到或发现可能发生灾害征兆时,应通过“掌上应急”快速上报灾情、险情。
降水量名称
12小时降水总量(mm)
24小时降水总量(mm)
描述
毛毛雨、小雨、阵雨
~5
~10
雨点清晰可见,没漂浮现象;下地不四溅;洼地积水很慢;屋上雨声微弱,屋檐只有滴水。
小雨~中雨
3~10
5~17
一般雨点清晰可辨,没有雾气漂浮现象;落到地面、石板或屋瓦上不四溅;
中雨
5~15
10~25
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落硬地四溅;洼地积水较快;屋顶有沙沙声。
中雨~大雨
10~23
17~38
/
大雨
15~30
25~50
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洼地积水极快;屋顶有哗哗雨声。
大雨~暴雨
23~50
38~75
暴雨
30~70
50~100
暴雨~大暴雨
50~105
75~175
大暴雨
70~140
100~250
大暴雨~特大暴雨
105~170
175~300
特大暴雨
≥140
≥250
小雪
<1.0
<2.5
折合成融化后的雨水量
中雪
1.0~3.0
2.5~5.0
大雪
3.0~6.0
5.0~10.0
暴雪
>6.0
>10.0
热带气旋等级划分的原则是以其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为标准,划分为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超强台风6个等级。
风力等级
名称
风速
备注
6-7级
热带低压
(TD)
最大风速出现<17.2米/秒
(即41-63公里/小时)
大树枝摇动,电线呼呼有声,举伞困难
8-9级
热带风暴
(TS)
最大风速出现17.2-24.4米/秒
(即63-89公里/小时)
人向前行感觉阻力甚大,建筑物有小损
10-11级
强热带风暴
(STS)
最大风速出现24.5-32.6米/秒
(即89-118公里/小时)
可使树木拔起或建筑物损坏较重
12-13级
台风
(TY)
最大风速出现>32.6米/秒
(即118.5公里/小时以上)
摧毁力极大
14-15级
强台风
(STY)
达到41.5m/s-50.9m/s
16级或以上
超强台风
(SUPERTY)
达到或大于51.0m/s
应急响应级别
应急响应行动
一般洪涝台旱灾害(Ⅳ级)
⑤综合协调组和后勤保障组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做好信息收集、通信设备调试和街道防汛抢险物资调度准备。
较大洪涝台旱灾害(Ⅲ级)
重大洪涝台旱灾害(Ⅱ级)
特别重大洪涝台旱灾害(Ⅰ级)
①街道防指指挥(2人)坐镇指挥,常务副指挥(2人),副指挥全部进岗到位,全体街道、村、街道属部门工作人员正常上班(取消假日),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指挥及常务副指挥必须各有1人在街道防指指挥。
部门
指挥部
内部职务
姓名
单位/职务
主要职责
领导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林俊
叶莉
街道主任
常务副主任
全面负责本级防汛防台工作,主持本级防指工作,研究落实防汛防台措施,负责召集成员会议、会商会议,签发防汛防台指令。
副指挥
叶苏婧
瞿璟峰
周相珍
项火培
吴卫东
季毛俊
邹国峰
叶培平
张观秀
梅卫东
毛传林
曾宇
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党工委副书记政法书记
街道纪工委书记
党工委宣传委员
党工委委员
街道党工委委员
党工委组织委员
人大工委副主任
分管国土副主任
分管农业副主任
分管工业、电力副主任
协助指挥工作,负责分管工作。
办公室
主任A1
(综合协调岗位)负责街道防指日常工作,当好街道防指参谋,并贯彻落实上级和本级防指指令。
副主任B1
(综合协调、抢险救灾岗位)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分管工作。
成员
余哲
街道气象协理员、水利业务员、灾情统计员
(监测预警、预案管理岗位)负责灾害天气、水雨情信息监测预警工作。(灾情统计与信息报送岗位)负责灾情信息收集和统计报送工作。
综合协调组
组长A2
负责防汛防台工作沟通联系和综合协调。
成员B2
吴燕萍
街道党政综合办主任
监测预警组
组长A3
街道分管国土副主任
负责建立本辖区监测预警网络,负责接收上级防指及水利、气象、国土资源等部门发送的有关防汛防台预警信息,掌握辖区内有关防汛防台信息,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为本级防指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成员B3
人员转移组
组长A4
按照本级防指和上级指令,按预案负责组织危险区域群众转移,并做好人员安置工作。
成员B4
邓雪强
社会事务管理办副主任
抢险救援组
组长A5
党工委委员、人武部长
负责水利工程安全管理和抢险队伍、物资的调配,根据险情、灾情,组织抢险救援。
成员B5
李超尘
街道专职人武干事
后勤保障组
组长A6
负责本级防指及各工作组的后勤生活保障,接待上级防汛防台工作组、慰问团等。
成员B6
项玲玲
党政综合办工作人员
宣传报道组
组长A7
分管旅游、文化等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
负责汇总防汛防台动态,发布汛情、灾情及有关信息,组织宣传报道防汛防台工作动态、先进事迹等,编发简报,接待新闻记者。
成员B7
王思奕
注:1、在防汛防台Ⅳ级应急响应情况下,指挥部办公室全体人员到位;在防汛防台Ⅲ级及以上级别应急响应情况下,应急工作组全体人员到位。
2、实行AB岗制度:当A因故无法到岗履职时,可由B兼管A的工作,同理亦可由A兼管B的工作。上表中A1和B1互为AB岗,A2和B2互为AB岗,依次类推。
行政区划
手机
职务
岗位
一村
138****6850
办事处常务副主任
镇包村领导
李观隆
138****1610
街道干部
驻村干部
二村
188****7586
办事处副主任
周禾健
137****4198
三村
159****6392
组织委员
陈大武
152****1982
四村
159****5310
柳佳敏
158****5275
五村
137****2313
街道人武部长
王建伟
151****5667
菜村
龙渊街道组织委员
198****3986
龙渊街道工作人员
临江村
138****7985
张武龙
187****5537
临江村驻村干部
石玄步村
136****7188
党工委统战员
138****0022
石马村
137****5286
党工委副书记
竹坑村
毛水花
159****5772
村头村
138****6516
198****2586
张村
138****6111
街道办副主任
潘一生
135****3286
梧桐口村
138****5623
宣传委员
苏洛夫
136****5466
小白岸村
137****9598
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
邱陈秀
159****5981
沙潭村
叶芳艳
188****7863
金乐社区
大洋社区
街道常务副主任
贤良社区
东升社区
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城东社区
137****1866
人大工委主席
行政村
组长
副组长
抢险救灾
监测预警
人员转移
后勤保障
信息
报送
预案
管理
(A岗)
(B岗)
季建春
王俊
管子祥
管少波
张秀平
柳建珺
张建国
王丽红
叶秋明
王伟光
李学贵
徐根松
王泽霞
金晓波
曾建龙
王静
王燕红
黄芬
钟金培
赵建松
曾宗顺
林先伟
叶平波
洪世娥
张海
叶永清
叶志春
钟承恩
王红
余根长
周松才
吴建华
周洪伟
王宁
曾建平
项建荣
兰金铨
周小云
陈睿
李柚
叶建华
毛日平
叶军伟
王建平
周向远
王土芬
赵旦
管伟国
王建新
张少洪
郑建新
叶少斌
管先林
徐春仁
徐有兰
汤少芬
李怡
吴美华
徐思平
徐起伟
卓永福
李珍娟
徐利军
徐日霞
徐薇
王春秋
兰红
童宝龙
徐炳松
叶启南
郑建兵
季慧红
兰文秀
袁爱珍
沈小莉
方正有
李友南
陈松文
郑爱华
郑丽强
郑善华
陈泽义
郑卫娟
俞水长
游春长
李文森
徐仙明
徐起林
李水娟
赵徐誉
俞杨昊
周志芬
方金伟
吴水生
吴日红
石松花
邹海珍
张善明
季爱明
林晓南
胡春红
胡国高
胡国平
徐春红
徐金原
许小红
胡裕霞
黄建峰
刘树长
刘森儿
范立荣
黄武
金世平
黄金长
林家俊
周仁娥
许积平
叶标
许有娥
许李强
徐起光
许年龙
许丽
许年和
徐起红
吴晓平
吴孝培
吴春伟
吴建波
季水平
陈香琴
吴利新
周红
吴炳乾
潘爱明
张卫珍
张丽珺
吴宇珊
方婧
周俊鹏
毛春波
杨慧珍
金晓蕴
刘丹红
林奕彤
余慧美
吴丽珍
叶楠
吴南丽
毛俊玲
汤小聪
冯琦
许伟龙
叶瑞硕
田苗苗
吴丹
黄韵怡
叶舒婷
黄玉珍
陈慧
王卫琴
刘丽霞
赵婷婷
沈婷
吴雨晗
林诗
毛军平
周雅祺
序号
队内职务
工作单位
1
队长、指导员
龙渊街道办事处
2
副队长
173****7596
3
通讯员
4
装备管理员
5
队员
139****5900
6
138****8839
7
管世和
138****4020
8
139****5976
9
159****5785
10
管盛培
135****3047
11
138****5981
12
罗永亮
138****0558
13
叶慧平
137****6617
14
151****6322
15
李胜仁
159****9913
16
李跃明
138****0977
17
陈细平
139****5172
18
135****7102
19
135****7826
20
徐定根
151****5730
21
139****5848
22
祝安森
135****9265
23
季建兴
159****5059
24
刘少伟
136****6380
25
徐海平
138****6539
26
季丽伟
136****6396
27
徐定明
137****4136
28
郑原锋
137****0393
29
胡建明
132****1608
30
胡国伟
136****5448
村(社)
队伍名称
支数(支)
人数(人)
队长
(牵头人)
一村抢险救援队伍
138****8680
二村抢险救援队伍
139****9333
三村抢险救援队伍
150****6373
四村抢险救援队伍
137****6738
五村抢险救援队伍
139****5418
菜村抢险救援队伍
临江村抢险救援队伍
135****5059
石玄步村抢险救援队伍
159****0641
石马村抢险救援队伍
139****5917
竹坑村抢险救援队伍
139****5052
村头村抢险救援队伍
159****1678
张村抢险救援队伍
梧桐口村抢险救援队伍
159****5770
小白岸村抢险救援队伍
135****9658
沙潭村抢险救援队伍
137****2118
金乐社区抢险救援队伍
139****3259
大洋社区抢险救援队伍
138****5554
贤良社区抢险救援队伍
王杨霞
137****4895
东升社区抢险救援队伍
137****1801
城东社区抢险救援队伍
137****8720
物资分类
品种
单位
数量
防护用品
雨衣
套(件)
雨鞋
双
便携式工作灯
只
手电筒
把
通讯预警设备
手摇(或电动)报警器
收音机
部
救护救援装备
救生衣
件
救生圈
抛绳
根
生活物资
折叠床
张
行军床
棉被
条
毛巾被
睡袋
个
防潮垫
应急生活包
100
食物
批
协议储备
应急抢险物资装备
工具
铁锹
钢镐
设备
普通投光灯
台
移动式升降照明灯组
组
汽(柴)油应急发电机
10千瓦以上
排水泵
配备相应水管
级别
场所名称
场所
地址
场所面积(平方米)
容纳人数(人)
联系人
街道级
龙渊街道避灾安置中心
村委楼
500
300
13957059333
2020-8-30
村级
龙渊街道村头村避灾安置点
村头
村村委楼
800
15957801678
2019-8-30
龙渊街道张村避灾安置点
13587167102
2021-8-30
龙渊街道小白岸村避灾安置点
小白岸村村委楼
200
13587139658
龙渊街道一村村避灾
安置点
龙泉市龙渊街道碧石岗小区(村民活动中心)
350
13857058680
2022-8-30
龙渊街道石玄步村避灾安置点
龙渊街道石玄步
文化礼堂
400
15988050641
龙渊街道梧桐口村避灾安置点
龙渊街道梧桐口村
15925765770
龙渊街道沙潭村避灾
龙渊街道沙潭村村委会
50
13735992118
龙渊街道东升社区避灾
东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龙泉市剑川大道滨江花园西门5-7号)
430
13777691801
龙渊街道城东社区避灾
城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龙泉市龙渊卫生院四楼)
380
13735988720
受影响人员姓名
受影响人员手机
网格类型
网格名称
徐根林
13906785863
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
临江村-临江村山洪灾害危险区-5174959-山洪灾害危险区
临江村-徐日霞-13732551551
徐利民
15988025561
徐松泉
15157813261
徐建泉
13735919469
廖火炎
15024616955
毛卫珍
18268941843
金正瑶
13666565548
吴绍山厂房
13587193301
周继水
13735936664
徐起明
13587193975
徐土生
13867095541
吴火南
15957849514
吴仙卫
13735965997
徐月英
18357883184
李松生
13857053072
陈岩成
15024684603
张火根
15967274599
临江村-临江村山洪灾害危险区-5180731-山洪灾害危险区
临江村-卓永福-13735924485
卓加年
13587130666
卓水森
15988035526
临江村-徐薇-13695781895
廖土平
15024615473
廖土根
15967285831
李海元
15990465334
张火明
13587167005
13735924485
卓礼兴厂房
15990885891
卓水文
13515783867
卓加森
15988025431
廖志高
15005780251
金松元
15157855136
廖作树
13567603196
31
张佳堂
15215757987
32
刘金鸾
33
叶启祺
13757858722
石玄步村-石玄步村山洪灾害危险区-5175799-山洪灾害危险区
石玄步村-童宝龙-15925700504
34
陈四连
13857054160
35
陈木松
15990885203
36
郑树林
13216882879
37
郑永清
13454390252
38
潘水田
15957805085
村头村-村头村山洪灾害危险区-5184808-山洪灾害危险区
村头村-李盛高-15205785068
39
王根平
13105889017
40
方天养
7250685
41
董水芳
7250497
村头村-吴日红-15268786623
42
董礼明
13175772921
43
俞民
13857058196
44
叶章云
13567621409
45
陈清源
15988035380
46
郑金水
13646889205
47
方少林
15990450421
48
董水源
15857875797
49
方振观
13606695354
章德明
15168005717
51
游水明
15988055239
52
王朝明
15957849608
53
15024625033
54
方献水
13094685661
55
鲍根妙
13454375568
56
吴章林
13235786619
57
吴章生
15990817189
58
游向元
13735906697
59
卓海成
13059670730
60
胡松
13957056193
61
吴松文
7093669
62
游世清
13757822589
63
13957064525
64
吴根荣
13587139868
65
金春连
13362055558
66
游向明
13957043207
67
谢兴隆
13587147529
68
陈德福
7250538
69
吴孝平
7250700
70
吴务招
7250483
71
许老生
18705881998
山洪灾害危险区
小白岸村-小白岸村山洪灾害危险区-5176403-山洪灾害危险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