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有读书会荐书主题:考古让我们重回历史现场
推荐一:《南宋临安城考古》
作者:唐俊杰//杜正贤|主编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出版年:2008年12月
内容简介
《南宋临安城考古》介绍的是杭州城现今遗留的南宋时期的各个重要遗址。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南宋临安城是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代表。南宋临安城遗址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考古发掘后,已初步再现了七百多年前那个繁华都市的历史印记。南宋虽偏安东南一隅,但其在杭州城的发展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依然清晰可见。
作者简介
唐俊杰,1964年生,浙江海盐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长期从事临安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主要学术著作及论文有:《南宋太庙遗址》(主编)、《南宋御街》(副主编)、《南宋皇城南城墙考》《祭器、礼器、“邵局”——关于南宋官窑的几个问题》《南宋郊坛下官窑与老虎洞官窑的比较研究》等。
考古调查、发掘能够给今人最切实可靠的答案。这本书虽然是一本考古学著作,但读来全不枯燥。全书在遗址概况介绍后,分八个专题系统介绍了临安城的皇城遗址、御街与城墙遗址、寺庙遗址、衙署遗址、皇家宅第、瓷窑遗址、制药遗址和其他遗址的考古情况。这些考古调查、发掘的难度极高,因为南宋临安城已经被现代杭州城完全叠压,绝大部分遗址都处于居民众多、人口密集的旧城区。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考古发掘后(此书出版于2008年),那个七百多年前的都市留下的印记得以清晰浮现,作者又以简洁、清晰的叙述将这些考古成果一一描述、解说,使今人有清晰的眉目。或许,在当下的citywalk风潮中,你可以按照这本书中提供的线索,去亲身体验一下南宋临安城的行走路线。
浙江传媒学院19级汉文专业曾凌霄
推荐二:《杭州风景城市的形成史》
作者:傅舒兰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5月
此书为增进对中国城市问题中“自然—城市”关系的理解提供了具体的实证研究和参照事例。可以从中获知作为风景城市的杭州在风景规划上的历代变迁,对其进行的系统整理也可以为现代西湖的风景规划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傅舒兰,东京大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讲师,兼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都市保全系统的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城市规划史、东南亚文化遗产保护等。
西湖是杭州这座城市最为闻名的风景名片。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从文化景观的角度给予西湖世界最高级别的认定。然而,西湖与杭州、风景与城市的关系,是一个可以放在历史长河中审视的极为宏大的话题。我们眼前所见的一花、一树、一亭、一堤、一湖乃至一城,都是自然与人力共同形塑的结果。在充分了解西湖与杭州从城湖接续到城湖一体的关系后,才能真正理解杭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路径。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生杜滢蓥
推荐三:《中国的运河:苏州/杭州/绍兴/上海》
作者:(日)安野光雅
译者:陈文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0月
《中国的运河:苏州/杭州/绍兴/上海》是安野光雅的随笔画集,以四十幅绝美水彩配优雅文字,为我们记录下被遗忘的中国传统之美。
1985年5月,安野光雅由苏州开启“中国的运河”写生之旅,城镇间小桥流水人家,船儿在河道中来来往往;郊外水田绵绵,山丘上满眼皆是茶园;寒山寺等古刹掩映在茫茫绿树间,游人络绎不绝;上海外滩的街道熙熙攘攘,黄浦江面上波光粼粼、货船客船穿梭如织。
安野光雅,1926年生于岛根县津和野町,是享誉世界的绘本大师。毕业于山口师范学校研究科,当过美术老师,后开始从事绘本创作、童书设计工作。1968年《奇妙国》出版,至今已出版七十多部绘本,曾获日本艺术选奖文部大臣新人奖、讲谈社出版文化奖绘本奖、英国凯特格林纳威推荐奖、布拉迪斯拉发插画展金苹果奖、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插画奖、国际童书界极高荣誉“安徒生奖”,以及日本菊池宽奖等各大奖项。他还因对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获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并被选为日本文化功劳者。
图像也能成为“考古”的材料吗?日本学者中村良夫曾在《风景学入门》中写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或许也可以这么说,人的周围正因为被充满生活气息的各种工具器物所包围,所以才能放心地欣赏大自然;反过来说,使人感到趣味性强的景色一定是以原始的自然作为背景,而后将生活场景楔入其中的复合景。自然风景画或写景诗,有时为了艺术构图的需要,会省略掉作者自家房屋等生活近景,然而这个近景对于风景论而言,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翻阅安野光雅近四十年前所绘的运河风景画时,我又想起了这段话。什么样的风景会映入画家的眼睛,意味着他以何种观念去处理眼中所见、心中所感。安野光雅在获得国际童书界的最高荣誉安徒生奖后的第二年来到中国,他说:“我最想描绘的中国的模样,在南方。”河流、桥梁、房屋、集市、人……这些元素交织在一起的动态画面,被他的画笔安静地定格。也正因为他绘录下的这些旧日生活场景,令我们在观看过去的风景时,也仿佛正在端详此刻的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