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普氏野马,蒙古野马,太尔潘,塔希,奇各台,踏嘿
英文名:Przewalski'sHorse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列入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
生态环境:岩质荒漠、半荒漠
致危因素:种群隔离,种内生物学特点,新种的引进
国内分布:新疆、甘肃、内蒙古
分类:奇蹄目马科
野马和今天的家马很是相像,连齿式和牙齿的构造也相同。它们相互配种,能够繁殖出具有生育能力的新后代。可是,它们是同族,不是同种,家马不是从蒙古野马驯养而来的。
野马很难捕猎到。野马遇到人群来包围,赶快摆起阵势,雄马在前,雌马在后,小马护围在中心。它们用蹄子乱踩地面,似乎在威吓,又像在指示逃避方向。顷刻,马群冲出包围,快步跑开。
栖息于缓坡上的山地草原,荒漠及水草条件略好的沙漠,戈壁.野马性机警,善奔驰;一般由强壮的雄马为首领结成5~20只马群,营游移生活.多在晨昏沿固定的路线到泉,溪边饮水。
蒙古野马发现以后,当时,俄、美、法等国的博物馆曾将野马的头骨和皮张制成标本。由于成年的野马奔跑快,难以捕捉,只捉到了一些幼驹,人工饲养在乌克兰和德、英、法、美等动物园里。在精心饲养下,如今已有300匹蒙古野马生存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动物园里。
我国地质勘探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时,曾经多次看到了蒙古野马。它们活动的范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西起沙丘河,东到将军戈壁,而以帐篷沟一带为最多。
比大熊猫还珍贵的普氏野马将面临物种退化、环境恶化及人类捕杀。
理由一:放野能否成功,要在一两年后才能判断
理由二:全世界的野马都是28匹野马的后代,近亲繁殖现象严重
理由三:野马已消失了100多年,新疆的生态环境已与当年大不一样
人们都认为环保是一件好事情,但保护环境并不是一部分人的事,更重要的是当地群众对此支不支持。目前放野的野马数量不多,但野马繁殖很快,如没有天敌和人的捕杀,野马的数量会增长很快,这时一些问题会相应出现。野马踏践植被等情况可能会引起当地牧民的不满。因而在放野前进行详细论证和与当地牧民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
理由六:保护一种动物,要保护所有与它一起共生共死的竞争对手
其实是保护这个链中的所有动物,是与它一起共生共死的竞争对手。当我们看到一种动物数量不多了,于是立刻将它们圈养起来,慢慢通过人工繁殖或其它手段增加它们的数量,这样看似保护了它们,其实是使这些濒危物种缓慢地走向灭绝。因为保护这些野生动物不从它们生存的环境入手,走的就是一条治标不治本的道路,因为即使这个种群的数量增加了,但一旦回到野外,由于野外的环境已遭到破坏,它们还会一步步走向灭亡。”
野马很稀少,已经列入世界禁猎动物之中。
国际上成立了专门组织,对野马进行调查研究,并定出了驯养、保护和繁殖的方法。中国已把野马列为第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科学家也曾以各种马进行杂交,使一百年前生存在欧洲的一种野马──大盘马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