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国人和机械严禁入内(三)只能旱季挖玛瑙
(四)必不可少的石商
(五)马料的旅程
(六)精品马籽料之旅
(七)未来马料流通趋势
第三部分
六、马料的结构与特点
(一)马料的结构
(二)马料的特点(三)马料的水头
(三)马料的荧光
(四)马料的色
(五)马料的底子
(六)马料的种
(七)马料的伤
(八)马料的裂绺
(九)指甲纹
(十)马料的纹
七、马料的玉器加工及优化
(一)马料的玉器加工
(二)马料的优化
第四部分
八、美丽的海洋玉髓
(一)几种称谓与叫法
(二)海洋玉髓的生成及结构特点
(三)影响海洋玉髓品质的主要因素
(四)海洋玉髓的色
(五)海洋玉髓类型及特点
(六)海洋玉髓的玩法
九、马料原石的玩法
(一)山料原石的玩法
(二)籽料原石的玩法
第五部分
十、马料知识、信息的传播途径
(一)线下传播
(二)线上传播
十一、马料未来的趋势
(一)山料
(二)籽料
作者后记
先说山料:
由于马国的玛瑙资源丰富,很多地方都有玛瑙矿。马国的几大马料矿区:米亲楚产冰料水草料,马皮库里产花纹籽料,波罗比西产山料及带花纹的奇石料,安吹产绿玛瑙,另外安里土里亚﹙发音同﹚、塔么塔库﹙发音同﹚也产高冰黑花等山料。
每个矿区所产的山料中,各种类型的料子都有些,比如白冰料、黑花﹙也称草花料或海洋玉髓料﹚、杂料、观赏石料和少量钙化皮料等等。挖出来后,人为地再进行挑拣分类。
和其它玉石种类的产矿区一样,马国不同矿区产出的山料玛瑙多少会有些自己的个性,彼此间会有些差异,比如:有的白冰料多些,有的黑花料多,有的块头大些,有的块头小些等等。有经验的石商,看几眼手中的玛瑙原料,便能大致判断出其产自马国哪个矿区。
高冰料几乎每个矿区都有产出,但安里土里亚﹙发音同﹚所产的高冰料最好,米亲楚产的高冰料稳定性比较好﹙种老,不容易失水变种﹚。
现籽料主要产在安不之马楼﹙发音同﹚。波罗比西也有产出,但皮质相对较粗。而石商们一般驻扎在马皮库里来收购籽料。
(二)外国人和机械严禁入内
为什么严禁外国人及机械挖玛瑙呢?据曾去过马国收料的石商反映,这一切都是为了照顾马国当地人的就业,也就是生计。马国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当地并没有多少工业,很多当地人就靠挖玛瑙赚钱生活,若允许外国人去挖,明摆着就是与当地人抢饭碗。
大部分矿区都有二道贩子,将山料或旧河道开采出来的籽料收购,再运到附近的中国石商驻扎的镇上去贩卖。
不让机械进入挖,其实也是同样的出发点,以籽料产区为例,就那么大的范围,靠人力挖,或许能挖采很多年,能解决不少当地人的生计问题。而一旦开进去了机械,以其效率,说不定一年就能将产区翻个底朝天,机械老板是开心是发财了,那之后那么多年当地黑人的生计问题怎么办?想想也是这么回事。
也有另一种说法,说是因矿区交通及地势条件所限,进不了机械,或着说机械在那施展不开,所以就全靠人力挖。
(三)只能旱季挖玛瑙
因马料不产自中国,而是在遥远的非洲,所以,石商重要性完全不可替代。没有东海的石商在国外到处找矿,马料尤其是其中的籽料至今还不会被发现,也就不可能有我们手中的籽料了。
身在异乡,一切皆难,尤其是前期进入马国开拓马料的石商,他们才是勇士。
去马国收料的石商,远离国土,远离故乡,远离妻儿父母,独身前往陌生的国度,为了收到好料,一呆就是数月,还充满了各种危险性,甚至有的客死异乡,真的不容易。
马国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落后,各项基础设施也很落后,住宿及交通条件都不理想,气候也让很多国人不适应。加上其糟糕的治安环境,连很多本地人都被抢劫,更何况是带着大量现金前往收货的中国人了。
除了以上这些,还要应对各种明或暗的潜规则,否则寸步难行,破财消灾是必须的。
风险与利润成正比,若巨大的风险能见到丰厚的回报,这辛苦也值了。这些年来,很多石商还是赚到了钱。但,随着料源量、质的齐降,马国石农的漫天要价,收的料子在国内难卖得上价,很多石商也是夹缝中求生存。
一块马山料、一颗马籽料,它们的旅程是怎样的呢?如何由非洲到亚洲,由偏僻山区地下,到爱美女士的手腕上、玩家手掌心上、藏家保险柜内?
籽料也差不多如此,由马国当地人采挖出来后,再卖给中国石商。
港口卸货后,各地的经销商闻讯而至,纷纷来看料问价钱。一般来说,将在马国成功收到料并货柜厢海运到中国的大石商为一级经销商,从全国各地闻声而来批量买货的则为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将整个货柜原料批发价买回去后,再转走卖给当地的三级经销商,三级经销商再将货分散至二线甚至三线城市,再批发给四级经销商。
据说前几年时,新货靠岸下港,还是允许人挑料买的,只是要价比较高。后来,便不让挑料买了,通货一批出。据说,有实力的某地石友,去东海挑料买无果后,一咬牙,将那批籽料通货买了下来,当场倒出来,将其中好的挑出来,剩下的当场便宜卖给其他石商。
当然,也有的一级经销商,其在国内本身就有自己的料场及销售渠道,不需要转卖给二级经销商,而是将货拉到自己的料场去卖。
二级经销商全国哪里的都有,但主要是那么几个地区,东北阜新(著名的玛瑙产地及加工集散地)、北京、东海(水晶之都,聚集着全国最多的马料石商和最集中的销售市场)、厦门东埔玛瑙村(以玛瑙制品加工而闻名)、广东的广州和佛山(玉器加工及销售的集散地,并有一批马料玩、藏及商家的先驱)、广东的惠州(众多料场聚集地,也是玛瑙制品的加工基地)、广西柳州(奇石集散地)及其他省份和地区(比如安徽合肥)。
二级经销商依自己的需求,而选择通货山料或籽料,买下后,一般通过物流将原料发运到自己料场所在地。料子到了二级经销商的料场后,再通货转卖给当地的三级经销商。或自己将料分级分捡出来,再分别小数量地通货批发给三级经销商。或零散地卖给前来料场的小石商、玉器加工者、玩家、藏家及其他类型的消费者。
三级经销商将料子批发回去,零散卖给消费者。其实,在一级经销商自己经营的料场处,消费者便已经能买到马料,而且品质及数量甚至价位都比较合适。二级经销商处,消费者也能买到马料,并且该环节可能是马料的主要销售途径。三级经销商、四级经销商时,限于料子的数量及品级,消费者所能看到的马料品质级别及价位往往就没那么理想了,甚至在料筐里挑不到多少好料,即使有好料,也早被三四级经销商挑出来单独高价卖。
“宁要精品一颗,不要普品一车”道出了收藏观赏石和玉石的真谛。精品很贵,但它未来会更贵。普品现便宜,它未来也贵不到哪里去。
精品马籽料数量是十分稀少的,一批货中,能出寥寥数块精品马籽,对石商来说就已经是烧高香,值得庆贺的事了。而有时候,一批料中,一颗精品都找不到。很多的时候,能得到精品马籽料,不仅仅是金钱和人脉、眼力的问题,还得有石缘。
也有石商,将其中的精品籽料单独挑出来,私藏起来,待有经济实力、眼力及魄力的客人来时,才拿出来,高价卖,不和非精品的好料混在一起按公斤称重卖,因为那样太亏了。有时候,一批料子,全靠那一两颗精品料子来赚钱。这个时期,几乎每个大点的石商料场老板,手头多少都有点精品存货,若你软磨硬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魄力拿下,精品籽料现就属于你的了。当时可能感觉价高,现回头再看,真的不高。
2013年之后,随着马籽料市场火爆,价节节高升,不同品级料之间的价位差越拉越大,消费者的眼光也日益提高,变得很挑剔,都只想要好的。这种情况之下,在马国收料的石商开始将收的料子进行好差分级,其中精品籽料则单独收放着。待出山进港口时,精品籽料和其它料子放一起报关走海运,只不过,石商会单独用东西将精品籽料包裹好,放普通的籽料袋子里,做好记号。货到国内后,接货人会按记号将精品籽料单独取出来,收好。然后,再单独卖。
2014年时,尚有石商没将精品籽料单独挑出来,运回国内在料场售卖时,混在好料中一起仍按公斤称重卖。但2015年以后,这种情况几乎绝迹了,也浇灭了普通消费者通过很少的钱,捡漏到精品籽料的幻想。
也就是说,2013年前,普通消费者尚有捡漏到精品马籽料的机会,越靠前机会越多。至2014年视情况及运气,偶尔还是有这样的机会。但之后,基本上就断绝了这种可能。想要买到精品籽料,只能通过更多的金钱才能实现。
也有的石商,收到精品后,一直低调,待料回国后,再联系其有实力的客人,发图,若客人看上了,就过来看货,满意了就成交。
对于精品马籽料,其实没有严格的商家、玩家及藏家界限。有的商家,看到别人手中的精品,也会花大价钱买下来,或再卖或自己收藏。有的藏家,所收的精品,有时候为了回笼资金或圈内朋友软磨硬泡,也会卖掉。而玩家则收和出的情况都有,毕竟若只花钱不进钱的话,金山银山也会有空的那一天。也有的收到精品后,自己收藏把玩,不出手。
前些年开始,就有些有前瞻性眼光和经济实力的石友,比较看好精品马籽料的未来升值空间,到处搜买精品。他们常往返于各大料场及石商间淘料子,甚至有的直接亲自去马国蹲守收料,有的委派人去马国收料。他们的诀窍就是将精品马料尽量在流通领域的前端拦截住。越到后端,纳入囊中的难度越大,价也越高,划不来。能挑料买,就不通货买,舍得花钱和精力,收到了不少精品料子,这些精品籽料也给了他们丰厚的回报。
精品籽料未来的趋势是与普通消费者、普通玩家无缘。从石商角度讲,一批料能否赚钱或能赚到多少钱,有时候就取决于这批中的那一两颗精品料,毕竟生意不好做,谁不想将奇货可居的东西卖个高价?一颗精品,现在五六位数成交的已经不少了,连七位数成交的都有了,这个价普通的消费者哪能接受得了?而卖给有实力的客人就不同了,只要东西好,不差钱,皆大欢喜。
所以,玩马籽料比较早的石友,若当年你有幸收到数颗精品马籽料,那就偷着乐吧,好好收着,以后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了,除非你真得很有钱。
所以,马山料数年甚至十年内都不会有资源枯竭的问题,只不过,其中的好料子会越来越少,价格视经济形势而论吧,若整体经济形势比较差,消费低迷,山料做出来的玉器制品不好卖,那山料价可能会局部有小范围回落或波动。若经济形势好,消费市场需求强劲,山料价还可能继续上涨。
地表料其实并不太重要,应用价值上也不一定就比山料大。一般来说,其仅存在于地表层,数量也不会太多。现实中也容易被人所忽略。山流水也有同样的尴尬处境,磨圆度比籽料差很多,原籽观赏石就不行得了,只能加工玉器制品。那其比山料也占不了多少优势,只是石皮多俏红色而已。
籽料未来,产量及品质会下滑的厉害,而且不可能找到新矿来弥补产量。再挖几年后,可能会绝产。石商可能重点转向收马山料或其它类型的原料。籽料未来的流通,可能就要依靠以前的存货支撑了。
有的料商或藏家,前几年料子便宜时,收并屯藏了数吨重籽料,有的达十多吨计。还有为数众多的玩家、藏家、商家及普通消费者,前几年都或多或少收了些籽料,这些籽料是不会消失的,除了部分属于非卖品外,大部分还是可以再次流入市场,进行交易流通的。只不过交易的对象变为石友间,或石友至石商至石友。
(未完待续,共五部分,此篇为第二部分)
为马料而骄傲,身为马料人而自豪
本书的顺利完结,要感谢福建厦门玛瑙村叶福灵(网名老叶),他多次亲身去马国收料,对本书马料场口等章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