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科鉴检测”)是一家致力于提升国产仪器装备质量与可靠性水平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多年来专注于可靠性技术研究,当前已形成独特卓越的可靠性研发能力,并获得多项知识产权成果,为国内上百个研发团队提供了可靠性应用技术和检测试验服务,帮助提升研发产品的可靠性水平。如今科鉴检测已在北京、武汉、长沙、广州、贵州等地建设了功能性能与安全测试、环境与可靠性试验、元器件与材料检测分析、软件与信息安全测评实验室。
由可靠性应用技术国际论坛组委会主办的“2024可靠性应用技术国际论坛”即将于今年7月份开幕,科鉴检测积极响应支持,其中科鉴检测董事长高军为大家带来“产品研发中经济高效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法探索”主题演讲,期待共同学习交流!
会务联系
本次会议注册费如下
7月4日-5日国际论坛(6月23日24:00前截止报名):
1、线下(个人):2000元/人,会员1800元/人(包含午餐,休息期间提供茶歇)
学生价:998元/位(需出示学信网截图)
2、会员包括: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协办单位团体及个人会员,同一企业5人以上组团按会员价收取。
4、酒店住宿协议价为420间/夜,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报名链接(6月23日24:00前截止报名)
联系人:葛老师
重要提醒:由于7月份正值苏州旅游旺季,会议酒店资源极度紧张,会议将按照“先到先得”原则提供房间预留,请参会人员报名时留下准确的联系方式,会务组将在48小时内(工作日)与您联系并确认住宿信息后参会人员需自行支付住宿费用锁定房间。
*注:可以放大查看,最终日程以论坛当天为准
嘉宾介绍
1、李良巧
李良巧;博士生导师,原国防科工委质量可靠性专家组成员、总装备部可靠性技术专家组顾问、中国质量协会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家论坛副理事长,现任全国可靠性推进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获得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获全国质量管理卓越推进者和杰出推进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有《可靠性工程师手册》、《机械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兵器可靠性技术与管理》等论著。
演讲主题:
几个可靠性概念的理解和思考
2、汪文岱
汪文岱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学士和硕士,亚利桑那大学博士。在多家财富100强公司担任过可靠性工程技术主管或首席可靠性工程师,成功地发起、开发和推广可靠性设计体系,可靠性先锋计划和供应商可靠性资格认证体系。汪文岱博士发表了50多篇技术论文,并获得了许多奖项,曾受邀在会议上发表过多次演讲和培训。汪文岱博士连续担任RAMS副主席20余年,他还担任过许多国际会议的项目委员会成员或联合主席。是可靠性工程师协会(SRE)硅谷分会副会长和ASQ认证可靠性工程师(CRE)认证准备委员会成员。
可靠性在摩尔定律中的作用
3、陈始明
从可靠性工程到可靠性科学
4、王政Julius
实战可靠性36年的反思
5、陆献强
陆献强;陆博士现任奇瑞产品开发管理中心总工程师,奇瑞欧盟产品工作组副组长。并担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专家委员;陆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力学专业,1991年在密西根州立大学获工程力学博士。同年加入福特汽车公司,参加过二十多款新车型的开发,并负责了过去三代的F-系列皮卡可靠耐久性能开发工作。
可靠性对中国汽车出口欧盟及海外巿场的重要性
6、郭怀瑞
郭怀瑞;郭博士毕业于亚利桑那大学,系统及工业工程专业。曾在FCA中担任可靠性和质量专家。帮助工程师设计可靠性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定义质量检查计划并预测现场保修成本。带领可靠性质量数据分析团队开发了基于Web的大数据分析工具,以快速发现新出现的保修问题。自2019年以来,该工具已为公司节省了超过1.52亿美元的保修成本。带领可靠性质量数据分析团队开发了数据管理Web应用程序,以快速为可靠性增长测试团队生成可靠性KPI。自2017年以来,此KPI已成功用于评估车辆的可靠性表现。带领可靠性质量数据分析团队使用数十万辆联网车辆的数据开发Web应用程序。然后,将收集到的数据用于开发车辆和零部件级别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曾担任Reliasoft理论部总监。负责Weibull++,ALTA,DOE++,RGA,BlockSim,Lambda算法理论开发。也曾为GE,GM,Delphi,圣裘德,希捷,陶氏化学,安利,Invacare,AndersenCorporation等进行了咨询项目。
7、冯永昌
冯永昌;
ISO/TC176技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质量学会院士(ASQFellow);
英国皇家质量学院特许质量专员(CQP-MCQI)。
软件质量和可靠性工程(SRE)
8、房祥忠
房祥忠;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概率统计系教授,现兼任教育部统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统计学会顾问,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统计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企业评价协会理事长等职。曾任概率统计系主任,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届理事长,IMS-China主席等职。目前研究兴趣:质量与可靠性数据分析,时空统计等。在《ReliabilityonIEEE》《中国科学》《JRSP》等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曾获国防科技奖二等奖(2011)、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和教育部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
基于多层信息的系统可靠性计算
9、彭文胜
基于模型的航空装备可靠性安全性一体化设计
(Amodel-basedsafetyandreliabilityintegrateddesignmethodforaircraft)
10、鲜万世
如何运用AI提升DFMEA分析的效率
11、王军见
王军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性能与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机检测室主任。一直从事机床性能与可靠性测评技术研究以及标准研制工作,牵头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制定国家标准2项、团体标准2项,获得发明专利6项、软著4项,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6项。
机床产品可靠性试验技术探索与实践
12、钟元
钟元,著有书籍《面向制造和装配的产品设计指南》和《面向成本的产品设计:降本设计之道》,《研发降本实战:三维降本》预计2025年初出版。
研发降本的体系化结构化方法--三维降本
13、张慧果
北航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博士,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学者,美的集团厨热事业部可靠性中心经理,长期从事产品可靠性系统提升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与故障知识库的可靠性提升
14、乔亨Henry
乔亨Henry;
GE认证MBB;
MATRIZ(国际TRIZ协会)TRIZ三级;
美国质量学会ASQ认证BB;
中国质量协会CAQ认证BB;
拥有3个发明专利;
发表过2篇统计学应用的论文(英文);
20年研发、工程、质量和6-Sigma培训、应用及推进经验,曾任:
某新能源集团6-Sigma/TRIZ/工业大数据分析负责人
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质量学院院长
GE全球运营亚太中心精益六西格玛负责人|MBB
GECrotonville领导力培训中心特邀讲师
美国质量学会(ASQ)SHLMC专家顾问团主席
美国质量学会(ASQ)精益六西格玛签约讲师
国际卓越运营协会专家组成员
RDMI(国际研发方法协会)DFSS专家组成员
DFSS:实现高质量产品设计的利器
15、曹鹏
航天电子电路可靠性仿真分析技术概述
16、罗全刚
罗全刚;先后在华为、飞利浦照明、哈啰等公司从事可靠性工作,现为哈啰可靠性工作负责人。
顺序应力试验在共享行业初探
17、武晔卿
武晔卿;
研究员;
电子可靠性技术专家;
瑞迪航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专注于电子可靠性设计、测试、失效分析等技术及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法论研究逾26年;
公众号:航科电子可靠性
电子系统可靠性测试用例设计误区
18、韩俊仙
韩俊仙;日本质量工程(田口方法)研究会国际会员;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数理学院兼职教授、硕导;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可靠性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电子学会电子产品可靠性与质量管理专委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阿里云全球MVP(最有价值专家)。
韩老师具有工科专业背景,曾在大型央企质量、工艺技术一线工作20年,之后从事质量可靠性(包括六西格玛)研究、咨询服务近22年,为国内七十多家一流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取得巨大财务收益,并培养了大批质量可靠性人才。
多响应多维度的健壮性综合优化及可靠性验证
19、王圣金
王圣金;16年可靠性工程实战经验,世界500强集团公司工作经验,对产品全流程各阶段可靠性活动有深入理解。知识面广,在可靠性工作各领域,包括可靠性设计(参数设计、容差分析、FMEA、热设计、EMC、结构应力分析、腐蚀防护等)、可靠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极限测试、加速寿命测试、生产可靠性测试等)、失效分析(金属结构件、电子元器件等)等都有丰富实战经验。
基于大数据的可靠性增长测试
20、周长聪
结构/机构可靠性理论方法研究
21、幸韶锋
幸韶锋;
美国质量学会认证黑带大师;
原通用汽车中国卓越运营负责人;
原空气化工产品亚洲生产力总监;
美国质量学会上海会员社团主席(2014-2017)。
六西格玛设计和可靠性提升
22、刘金伟
刘金伟;
领克汽车集团可靠性专家,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车载移动监测实验室》项目质量总工程师。
三电系统可靠性设计与潜在失效分析
23、林震
林震;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1999.7-2008.7,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可靠性主管设计师;
2008.8-2020.7,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可靠性平台技术大项目经理/可靠性高级专家;(2020年7月从华为退休)
2020.8-2020.12,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可靠性高级顾问;
2021.1-2021.10,东莞新能安,安全与可靠性总监;
2021.10-至今,宁德时代,电源管理系统质量与可靠性总监。
产品可靠性工程的一些疑惑
24、石宏彪
石宏彪;从事质量管理工作17年,期间参与Tier1重大质量问题改进,负责生产质量控制、集团质量等管理工作;
先后负责质量职能各个模块,包括STA、PQM、CQM等;
先后服务过上汽大众、武汉通用、一汽红旗、长城、吉利、长安、奇瑞;
现任国可工(苏州)软科技有限公司RFMEA技术经理。
基于FRACAS系统的“3F”技术应用推广
25、王朝应
王朝应;就职于伊顿,六西格玛设计黑带大师,负责六西格玛设计与可靠性设计在伊顿亚太区的推进,落地应用。培训、辅导,认证绿带近千名,黑带近百名。开发了DFSS价值指标体系,并在DFSS项目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可靠性增长计划与追踪
26、白世松
围绕电子产品硬件可靠性目标说说能力建设
27、王嘉任
SteveWang于1999年获得台湾清华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硕士学位。2007年,Steve在HTC工作,担任质量项目经理。2012年,Steve的职责扩展到HTC的设计质量管理和质量工程部门的领导。在此职位上,他负责管理制造质量并推动HTC手机项目的持续改进。他的贡献有助于维持HTC提供一流产品的声誉。
2014年底,Steve加入Moxa,担任可靠性管理和组件工程部门主管。在此期间,他专注于通过科学方法提高Moxa产品的可靠性,并建立了一个最先进的故障分析实验室,以加强产品故障分析能力。Steve领导了许多跨不同功能的可靠性计划,所有这些都旨在确保Moxa的产品始终满足工业网络行业及其客户的高期望。
SteveWang丰富的经验和对卓越的追求使他成为可靠性管理领域受人尊敬的人物,他的贡献在他合作的公司的成功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轨道交通联网设备间歇性系统重置的失效根因分析与可靠性研究
28、刘丰收
DFX数字化软件驱动互联电子系统高质量高可靠设计与制造
29、朱海峰
朱海峰;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可靠性业务负责人,具有20年可靠性全流程工作经验,涉及交换机、路由器、安全和服务器等通信电子产品和医疗电子产品。
全国电子电子产品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8/SC2)委员;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委员;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电磁环境与安全防护技术工作委员会(CCSA/TC9)委员。
电子产品可靠性筛选
30、王文利
王文利;
工学博士、博士后、教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可靠性(深圳)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理事、
深圳市电子学会可靠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CEO特训营特聘导师
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外聘教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大湾区产业园区科学顾问
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35)第三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曾任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部,主持建立华为公司工艺可靠性技术平台和华为公司可靠性仿真分析平台、参与公司工艺系列规范体系建设
出版国内第一本电子工艺可靠性领域专著《电子组装工艺可靠性》(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深圳市发改委、深圳市经信委专家
近20年电子工艺可靠性经验,擅长电子产品可制造性设计DFM、可装配性设计DFA、工艺可靠性设计DFR,电子工艺缺陷的机理分析与解决,在电子产品工艺设计、质量提升、可靠性等领域有深入造诣与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为上百家世界五百强和电子百强企业提供过电子工艺可靠性培训与咨询服务。
在零星失效时代,如何提高电子产品板级可靠性
31、赵金林
赵金林;费森尤斯医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可靠性技术负责人,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研发过程中的产品可靠性设计,试验,评估等研究工作。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专业。曾就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美敦力等知名企业。有超过10年的可靠性工作经验,在全生命周期可靠性设计,提升与评估,材料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与应用经验。
医疗器械行业可靠性发展现状与展望
32、包振球
包振球;
1987-1991,广东海洋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本科;
1991-1994,华南理工大学,噪声与振动,硕士;
1994-2002,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
2002-2006,GlenKingelectics(Shenzhen)company,Reliability&testingmanager;
2006-至今,特灵科技,亚太区可靠性与质量总监。
空调控制器的加速寿命模型
33、王浩伟
汽车DFMEA与GJBDFMEA差异与对应的可靠性工作模式
34、高荫峰
高荫峰;
企业医生/总裁教练;
高简方法(TBS)创始人;
六西格玛(DMAIC)黑带大师;
设计六西格玛(DFSS)黑带大师;
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博士;
高博士拥有近20年的500强高管经验和10多年的管理咨询经验。先后在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服务于多家机械、电子、半导体企业,历任生产经理、质量经理、统计学家、黑带、工业工程经理、技术总监、黑带大师等职。为国内近百家企业提供降本增效、研发创新,高管培养,整体代管等咨询服务。
中式创新的窘境与出路
35、王彦林
王彦林;22年制造业企业可靠性设计/失效分析/质量管理从业经验,涉及半导体、通信、消费电子行业,曾任职华为、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国人通信、TDK,在华为认证中级讲师进行可靠性/失效分析课程开发和内部培训、海能达作为高级讲师开发了可靠性设计系列课程开展企业内部培训,将可靠性活动嵌入产品开发流程。多次作为可靠性专家参与产品的设计方案评审、作为华为终端TMG(技术管理团队)成员多次参与研发技术项目立项、过程评审、结项验收评审。主持了华为终端失效分析实验室的能力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管理失效分析实验室资产近3亿人民币;曾获华为公司“金牌个人”、优秀导师;海能达优秀PDT代表;现任深圳市为民可靠性系统工程研究院技术总监。
板级应用可靠性的挑战及应对方案
36、杨凯
杨凯教授在美国密西根州的韦恩州立大学工业系统工程系任教。杨教授是世界知名的质量工程专家,特别是在,新质量工程,数据应用,精益六西格玛,创新设计,质量设计方面。杨教授是美国工业系统工程学会院士(Fellow)和美国质量协会(ASQ)院士。于2016年得到美国质量协会(ASQ)的终身成就奖,表彰其学术与理论贡献。
杨教授著有10本书,其中“六西格玛设计”一书影响很大,该书把创新方法,统计质量方法合为一体,以提升产品开发质量。杨教授的新书“工业4.0时代的质量”更是一本新质量工程的开门之作。杨教授发表了二百多篇学术论文,从美国科学基金会,其它政府部门和工业界获得过80多笔研究项目资金,杨教授毕业于密西根大学。
杨教授也大力参与了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质量改进运动。他的团队在开发汽车质量保证软件起了重要作用,此软件用于16个通用和克莱斯勒的汽车装配厂。
杨教授的团队帮助德国西门子公司的能源部,用精益设计方法大大加快产品开发过程。
近年来回国期间为博世、日产、天合等知名公司进行质量工程培训。
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质量
37、滕庆明
滕庆明;熟悉可靠性工程体系,特别是在企业可靠性设计流程建立、可靠性工程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稳健设计、DFMEA、RCM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和培训、咨询经验
在设备运维可靠性和产品设计可靠性工程领域超过10年的实际工程经验
2017-2020智能工厂项目经理,提供炼化及电厂软件需求总结及项目实施、设备RCM培训、运维数据分析与应用培训与指导20+次;风电及水电设备可靠性及运维数据可靠性分析与应用培训与指导;
设备运维可靠性项目中技术应用的几点经验教训
38、黄伟
黄伟;东南大学毕业,长期在消费电子行业从事可靠性测试工作,现任小米公司可靠性测试TSE。
消费电子可靠性测试体系简介
39、高军
产品研发中经济高效可靠性工程技术方法探索
40、张新虎
张新虎;
10年以上可靠性工作经验,先后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从事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等工作,从一名工程师到部门负责人不断积累,创建可靠性部门,组建团队,具有丰富的技术经验和较高的管理水平。
医疗手术机器人的稳定性评估
41、李修鹏
李修鹏;
在产品设计和可靠性工程领域近20年的实际工程经验;
先后就职于联想,惠普(HP),戴尔(Dell)和飞利浦(Philips),中国研发中心,先后担任过高级可靠性工程师与可靠性经理职务,对可靠性工程管理体系有着深入理解;
在飞利浦任职期间,负责建设新产品开发可靠性流程,标准和设计和测试规范,搭建了公司最佳可靠性测试实验室和测试团队,并负责可靠性寿命数据分析工作,在寿命数据方面有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精通可靠性工程体系,特别是在企业可靠性流程建立、寿命数据分析、返修数据分析、加速寿命测试、系统可靠性建模,DFMEA等方面拥有丰富的实践和培训、咨询经验,熟悉DMAIC,DFSS等6-sigma流程;
SRE(美国可靠性工程师协会)上海分会主席;美国质量协会认证可靠性工程师(CREASQ);是该协会可靠性分会在中国的志愿者,参与ASQ网络研讨会的组织和推广工作。
优化可靠性试验的几点方法
42、赵嘉芳
赵嘉芳;
中兴通讯金牌讲师;
9年可靠性技术研究及推进经验;
主要负责可靠性风险正向预防体系建设、外场可靠性表征分析方法研究、软件可靠性正向设计等业务,以及可靠性系统方法导入、RMAS体系建设、FMEA、FTA、可靠性数据分析、试验设计,以及可靠性预测等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产品可靠性正向预防体系建设及实践
43、温宇
温宇;北航可靠性专业毕业,从事过风电、锂电,现就任光伏行业。
在可靠性数据分析、可靠性试验、可靠性项目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经验。
可靠性增长率的量化转化方法
44、金彤丹
金彤丹现为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英格拉姆工学院终身正教授。曾在半导体测试设备龙头企业泰瑞达(TeradyneInc.)担任可靠性工程师5年。主要的科研方向是系统可靠性-维护-备件管理的综合建模和优化。长期获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MEGREEN项目、农业部BGREEN和能源部(DOE)等科研项目资助。发表期刊和大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近200篇。2019年由Wiley出版专著《可靠性工程和服务》。2014年获得在美国召开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领域历史最悠久的国际会议(RAMS)颁发的大会唯一最佳论文奖。曾担任工业工程领域旗舰期刊IISETransactions副主编。在2019年到2023年间,应邀担任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中有声望的杰出青年项目(NSFCAREERAward)的评委。现任IEEE自动化科学和工程年会副主编。
在新产品推向市场过程中如何有效管理运维和备件供应链
45、高士伟
高士伟;从事可靠性15年,先后在消费电子,工业设备,家用电器,LED照明,光子通信及化合物半导体从事工程可靠性工作,精通可靠性测试,可靠性设计分析,数据分析,可靠性建模,可靠性失效物理,失效分析,半导体器件(IC,MEMS,3D-MCM,LCR…)/PCB/PCBA/金属材料(Kovar,Invar,SS,Al-6061/6063…)/非金属材料(结构材料,热界面材料,固化材料…等工艺制程及材料物性等。
拥有丰富的正向可靠性设计实施实践,可靠性工程管理,可靠性提升改进及迭代等。
车规器件选型及板级验证
46、陈云斌
陈云斌;国可工软总经理,CREASQ,SRE上海分会秘书长,《质量与可靠性》理事,深圳市电子学会可靠性专委会常务委员。在产品研发和可靠性工程领域超过20年的工程经验;先后就职于Honeywell、GE中国研发中心、Carestream,担任可靠性技术和管理职务,对全球最佳实践的可靠性体系有着深入理解;主导开发了FMEA、Weibull、加速寿命试验分析、FTA、RBD等一系列可靠性软件,并被国内外数百家企业认可和购买;参与译作《产品可靠性、维修性及保障性手册》和《产品寿命周期可靠性工程》。
AI赋能可靠性的探索与实践
活动规则:
特别提醒:
*活动期间,请勿使用任何不正当手段进行刷赞,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资格。
【会议日程详细版】2024可靠性应用技术国际论坛
报名通道开启|2024可靠性应用技术国际论坛
年度盛会|2024可靠性应用技术国际论坛即将启幕,你准备好了吗?
【培训信息】新版FMEA理论与实践培训开课通知
【培训信息】ASQ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认证培训开课通知
【培训信息】可靠性测试样本数的实用统计方法培训开课通知
往期精彩回顾:
大咖云集群贤毕至|2023可靠性应用技术国际论坛在苏州圆满落幕
大咖云集群贤毕至|2022可靠性应用技术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大咖云集群贤毕至|2021可靠性应用技术国际论坛在苏州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