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时任华工工业部部长的汪道涵到上海的益民食品厂视察,当时负责陪同的正是江泽民同志。
看着面前侃侃而谈、神采奕奕的江泽民,汪道涵不由的暗暗点头。在视察车间结束后,他对别人评价:
“他充满活力,有想法,有干劲儿,还是党员,以后前途无量”。
如今再回头看,不由的感叹汪道涵的确是慧眼识人。
一、加入我党
汪道涵原名汪导淮,1915年出生于安徽明光。
汪家在当地比较出名,其父汪雨相是清末秀才,就任过安徽省教育厅督学,是一个典型的乡绅家庭,但在清朝灭亡后,汪道涵父亲的为官生涯也彻底断送。
而汪道涵作为汪家的长子,被他的父亲寄予厚望,希望他能重振汪家家业,因此对他十分严厉,从小便开始读书写字。
如果按照汪道涵父亲的安排,汪道涵一定会有一个比较平稳的生活,但饱读诗书的汪道涵却显然不想过这种生活。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
,全国爆发了抗日高潮,汪道涵也和同学一起上街宣传抗日思想,抵制日本商品,并于同年,跑到了南京参加示威活动,请求国民政府出兵收复东北。
但显然,汪道涵的请求没有任何作用,国民政府依旧我行我素,对于全国爆发的抗日高潮视而不见,汪道涵也只能失望而回。
1932年,汪道涵从南京中学(今宁海中学)毕业,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
也许是因为国民政府的不作为,让汪道涵意识到如今的国民政府是拯救不了中国的。因此他在校期间经常翻阅外国的进步书籍,想找到救国思想。
因此汪道涵很快便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为之着迷。
1933年,汪道涵加入了我党领导的革命工作,为抗日救国而奔走,但不幸的是,在同年11月,汪道涵在进行革命工作时,被国民党逮捕,关进了监狱。
后来在他父亲汪雨相的活动下,汪道涵于在被关三个月后成功出狱但被上海交大退学。退学后的汪道涵回到了老家。
在老家的汪道涵没有忘记革命工作,经常带领一群热血青年,在老家的街上游行,宣传抗日思想。
1937年春,汪道涵再一次考入了光华大学,继续着自己的学业,在上学期间,汪道涵不忘初心,依旧宣传革命思想,为革命事业埋下了不少种子,1938年,汪道涵加入了我党。
二、结识江上青
1938年,汪道涵在加入我党后不久便迎来了第一个任务,以新四军第四支队战地服务团担任副团长的身份前往皖东北,进行革命任务,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做准备。
接到任务的汪道涵不敢怠慢,立即来到了皖东北。然而到了皖东北后,汪道涵才感觉到任务有多么艰辛,环境有多么恶劣。
当时的皖东北大片领土已经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占领的土地上严格实行肃清敌野的战略,抗日工作开展的极为不顺利。
而没有被日军占领的地方,又是国民党统治,二者互相敌视,尽管国共已经合作,但想在这里建立一块根据地依旧艰难。
也就是在开展工作的时候,汪道涵认识了江泽民的养父江上青。
江上青能力出众,在皖东北大力宣扬革命思想,积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留余地的宣扬日军的残暴行径。
在江上青的带领下,皖东北到抗日活动很快便办的轰轰烈烈,抗日思想也渐渐深入人心。
除了宣传抗日思想以外,江上青还创办了《皖东北日报》和一所学校,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坚定的革命种子。
可以说,那时的江上青就是汪道涵的信仰,是他革命事业的指路明灯。
但让人遗憾的是,1939年,江上青因为地主恶霸的偷袭而不幸牺牲,时年28岁。
但汪道涵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决定继承江上青的意志,继续努力前行。
1940年,我党在嘉善县建立了抗日救国民主政府,汪道涵因为出色的能力,而被我党任命为县长兼任县委书记。
汪道涵在任时,积极带领群众投入到生产运动中去,保障了粮荒时群众的基本生活,改善了嘉善县的民众生活。
1945年,因工作出色,汪道涵被调到了华中军区——山东军区,任军工部部长兼任政委。在解放战争期间,他合理调度军队、物资,加速了我军解放山东地区的速度。
三、初识江泽民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汪道涵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部长,负责华东地区的工业生产。一次,汪道涵到上海益民食品视察工作时,见到了当时只有23岁的江泽民。
当时的他正在益民食品一厂任副总工程师,负责生产车间的工作。
汪道涵来益民食品视察时,他也在陪同人员中,在视察完其它车间后,汪道涵来到了生产车间。
在介绍生产车间时,江泽民一改安稳、平静的样子,变得神采奕奕,对汪道涵提出的问题都能仔细回答。
甚至还向汪道涵介绍了他们正在生产的“光明牌”的冰棒,并介绍了后期的宣传方案。
汪道涵看着略显杂乱,但生产工人热情高涨的生产车间,心中暗暗点头。
因此在后面和人交谈时,他才会赞美江泽民,称他以后会大有作为,并和江泽民成了忘年交。
而汪道涵在一次探望江上青的遗孀时,意外得知江泽民同志是江上青的养子,这让汪道涵对于江泽民有了不一样的感情。
“汪老是我学习的对象”。
同样,汪道涵在和江泽民交往中,也感到了江泽民这个年轻人的优秀,不仅有超强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还有远大的眼界和格局,这让汪道涵多次感叹江泽民以后一定不同凡响。
而江泽民同志也没有辜负汪道涵的期望,不管是在当上海市长,还是当国家主席他都牢记
“为国为民”
四字。
而汪道涵在卸任工业部部长后,也继续在为我国的外交努力。
1991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其宗旨便是为了促进我国两岸之间的关系正常化,而德高望重的汪道涵便担任协会会长。
他在任期间,积极促进两岸的关系和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了著名的汪辜会谈,为两岸关系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被记载进了中学的历史书中,而辜振甫便是中国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董事长。
纵观汪道涵一生,幼年时为救中国而四处奔走,晚年时,又为两岸关系而奋斗,可以说他的一生完全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