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不见封侯印]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这首诗最早曾书于林逋自作的寿堂壁上,是他临终明志之作。诗题一作“先生临终之岁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当是后人所题,不是出于林逋之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二句,从“结庐”和“坟前”落笔,由生前写到身后,概括了他的一生。林逋是个清苦的隐逸诗人。绿波荡漾的西子湖水,翠竹葱茏的湖心孤山,令这位“梅妻鹤子”的诗人留连徜徉。这面湖依山的庐舍,正是他朝夕相处之所。诗人在此,虽“家贫衣食不足”,却“性活淡好古,弗趋荣利”,杭州近在咫尺,居然“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均见《宋史》本传),足见其安贫乐道的志趣。首句侧重写的是“庐”,是述他生前,次句紧扣的则是“坟”,是述他身后。林逋生前在庐侧造墓穴,自有长眠于湖光山色间之意。“亦萧疏”三字,示身后的萧条,正见隐士本色。这两句形象地总结了他的一生。

林和靖-生平简介

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宁波奉化黄贤村人,是北宋隐逸诗人。他四十多岁起长期隐居杭州孤山,直到八十三岁卒于孤山,葬于孤山,时人多误以为他是“钱塘”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逋尝自为墓于其庐侧。年六十二卒,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当时杭州郡守薛映爱其诗敬其人,常至孤山与之唱和。宋真宗闻其名,赐予粟帛,诏告府县存恤之。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亦被婉言谢绝。也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人称“梅妻鹤子”。既老,自造墓于庐侧,作诗云:“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逋善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今所传尚有三百余篇。名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善书,工行草,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

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1028年(天圣六年)卒,年六十二。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溢“和靖先生”。著有《林和靖诗集》。

孤山多梅。每当腊风初度,便有暗香浮动,疏影横斜,玉蕊怒放,情境高雅,探幽揽胜者多往观赏。年复一年,便形成了孤山赏梅的胜迹。这里,曾是北宋诗人林和靖种梅养鹤隐居的地方。但林和靖的故乡却是在宁波奉化。

林和靖-主要经历

林和靖少年好学,诗词书画无所不精,独不会下棋。常对人说:“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他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善绘画,工行草,书法瘦挺劲健。诗自写胸意,多奇句,风格澄澈淡远。《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有人问:“何不录以示后世”答曰:“我方晦迹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有心人窃记之,得300余首传世。

相传,他于故居前后种梅三百六十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如: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译文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韵译

百花凋零的时候,唯有你鲜艳亮丽地开放;小园宜人的风景,都被你高雅的身影占光。你疏落有致的影子,横斜地倒映在清浅的泉水上;你淡雅清幽的香气,在朦胧的月色里飘荡。冬天的鸟儿想落到你的枝头栖身,还先偷偷睁眼把你张望;粉色的蝴蝶若知道世上还有你这样美的花朵,也应该会痴迷神往。幸而有诗人与你亲近,陪你低吟浅唱;不需要俗客在歌舞酒宴中,把你亵渎玩赏。

(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

(2)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

(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

(4)霜禽:寒雀。

(5)合:应该。

(6)微吟:低声地吟唱。

(7)狎[音“峡”]:亲近。

(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说明

此诗之妙在于脱略花之形迹,着意写意传神,因而用侧面烘托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渲染梅花清绝高洁的风骨,这种神韵其实就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此诗一出,后人奉为咏梅的绝唱。

《山园小梅》这首诗它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一首名诗。林逋是北宋初期的一个诗人,他的字叫做“和靖”,人们称他林和靖。他隐居在杭州西湖的孤山,一生也没有娶妻子,但他又非常喜欢梅花,以梅为妻,加之他非常喜欢白鹤,他养了很多白鹤,以鹤为子,所以有“梅妻鹤子”之称。他写了很多歌颂梅花的诗歌,其中《山园小梅》是非常突出的一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梅花它是开在冬天和春天相临的时候。“众芳摇落”梅花暄妍,“暄妍”就是风景非常美好。“占尽风情向小园”,把整个小园里的风情都占有了,一开始就把梅花写得很不一般。下面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是写这个梅枝稀稀疏疏的,在这个清清的水倒映之下映入清清的水上。“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写的梅香,在这个朦胧的月色之下阵阵的梅香飘浮过来。所以他一句写梅的姿态,一句写梅的幽香,这两句是非常有名的句子。后来南宋词人姜白石,他就以“疏影”和“暗香”作为词牌的名称写了两首歌颂梅花的词。那么下面他接着写的“霜禽欲下先偷眼”,这个“霜禽”有两种说法:一个就是它是冬春时候霜有冷的意思,一种说霜是白的意思。“霜禽”有人联系到林和靖他特别喜欢白鹤,所以可能是指的白鹤,这样理解也是可以的。“霜禽欲下先偷眼”“先偷眼”写得非常形象,特别是这个“偷眼”偷偷地窥看一下。

说这个“粉蝶如知合断魂”,蝴蝶如果知道如此美好的梅花的话,它一定快活地要晕了。“断魂”就是销魂,销魂就是一个人的感情极端的快乐,或者极端的悲伤,这里是指极端的快乐。因为春天的蝴蝶它是不能看到初春时候的梅花的,如果粉蝶看到如此好的梅花的话,可能是要快活极了、高兴极了。最后诗人说“幸有微吟可相狎”,有这种在这个梅花前面,在淡淡的月色下面,诗人非常高兴地吟诗。“不需檀板共金樽”,不需檀板啊金樽啊那些华丽的高贵的东西,在这种非常美好的梅花和非常幽香的梅香下面诗人自我沉醉、自我欣赏、自我吟诗,这是最佳的境界。所以在咏梅的诗歌当中,这首诗是非常突出的一首诗歌。特别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欧阳修是特别推崇,认为这句诗歌在咏梅诗中是最杰出的。所以林和靖的这首《山园小梅》,在我们整个中国的咏梅诗歌当中也是一枝独秀的。

这个林和靖的一生是非常特殊的,他一生隐居在西湖孤山,20多年都没有到杭州城市里去窥一窥,这也是他非常难得的。他这首诗歌体现了他追求高洁、一尘不染的这样一种情怀。他不跟世俗相沾染、不同流合污,玉洁冰清。当然他这个完全的离开社会、离开人世隐居到孤山这一点我想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做不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是他追求那种高洁的情怀,追求那种在梅花的描写当中所寄托的那种人生的追求,这一点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赏析一:

林逋种梅养鹤成癖,终身不娶,世称“梅妻鹤子”,所以他眼中的梅含波带情,笔下的梅更是引人入胜。

首联以梅不畏严寒、笑立风中起句,“众”与“独”字对出,言天地间只有此花,这是何等的峻洁清高。然而梅品虽高,却不骄傲,只在一方小园而且是山间小园实际是空中楼阁中孤芳自赏,这又是一种何等“丰富的宁静”(周国平语)与充实的美丽。

颈联“以物观物”,“霜禽”指白鹤,“偷眼”写其迫不及待之情,为何如此,因为梅之色、梅之香这种充满了诱惑的美;“粉蝶”与“霜禽”构成对比,虽都是会飞的生物,但一大一小,一禽一虫,一合时宜一不合时,画面富于变化,“断魂”略显夸张,用语极重,将梅之色、香、味推崇到“极致的美”。

尾联“微吟”实讲“口中梅”也,“微”言其淡泊雅致,如此咀嚼,虽不果腹,然可暖心、洁品、动情、铸魂,表达出诗人愿与梅化而为一的生活旨趣和精神追求,至此诗人对梅的观赏进入了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我们看到的则是和“霜禽”“粉蝶”一样迫不及待和如痴如醉的诗人——一个梅化的诗人。苏轼曾在《书林逋诗后》说:“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四库全书总目》说:“其诗澄澹高逸,如其为人。”可知其言不谬,此诗之神韵正是诗人幽独清高、自甘淡泊的人格写照。

赏析二:

林逋为何能将山园小梅写得如此绝倒?他为我们精心营造的“山园小梅”这一文学世界之所以绚丽多姿,除了他对梅花有着异乎寻常的感情,为我们制造了美妙的眼中梅、心中梅、口中梅的世界外,还因为他在这首诗中运用了高度的写作技巧,为我们带来了艺术的梅的世界。

从意象构造的角度言,单言山园小梅,实非易事,但诗人借物来衬,借景来托,使其成为一幅画面中的中心意象,此一绝也。

诗人具体写梅画梅时,虚实结合,对比呈现,使得全诗节奏起伏跌宕,色彩时浓时淡,环境动静相宜,观景如梦如幻,充分体现了“山园”的绝妙之处,这一点也是为许多赏家所忽视的,正是通过这一点,作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弗趋荣利”、“趣向博远”精神品格。此二绝也。

作者以梅自况,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一贯追求,然而也颇具特色。单就“疏影”一联而言,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陈与义说:“自读西湖处士诗,年年临水看幽姿。晴窗画出横斜影,绝胜前村夜雪时。”(《和张矩臣水墨梅》)他认为林逋的咏梅诗已压倒了唐齐已《早梅》诗中的名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王士朋对其评价更高,誉之为千古绝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辛弃疾在《念奴娇》中奉劝骚人墨客不要草草赋梅:“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因为这联特别出名,所以“疏影”、“暗香”二词,就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如姜夔有两首咏梅词即题为《暗香》、《疏影》,此后即成为咏梅的专有名词,可见林逋的咏梅诗对后世文人影响之大。这只说到了其一,更为重要的是梅在林逋的笔下,不再是浑身冷香了,而是充满了一种“丰满的美丽”,很有精神,很有力度,也很温度,很有未来。正因为如此,此诗才有着强烈的现实感,让人感到很真实,回到它的起始状态,作为“梅妻鹤子”的林逋,写出此种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诗句来,着实让我们展开了一回心灵的、审美的旅游。此三绝也。

当然,作者写出此种妙句,亦非唾手可得。宋初另有相当多的诗人,偏重以苦吟的写作方法在狭小的格局中描绘清新小巧的自然景象,表达或是失意怅惘、或是闲适旷达的士大夫情趣,这主要是继承了唐代贾岛、姚合一派的风格,林逋就是这些诗人之一。另外,《山园小梅》格局未免太小,后面自鸣清高的标榜,也实在有唯恐不为人知的味道。

赏析三: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朝野之士仰慕他高风亮节,纷纷慕名前往拜访,但他绝不。相传,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被他驯化,善知人意,会买菜报讯。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他常泛小舟游西湖诸寺院,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入小坐,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掉小舟而归。传说,在林和靖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他在一首咏鹤诗中写道:

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泬xuè寥〕空旷清朗泬:jué水从洞穴中奔泻而出

林和靖终身不娶,以种梅养鹤为乐。时人说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梅妻鹤子”的佳话因而留传千载。这只是他人生的一面。他人生的另一面还是情怀绵绵。这在他写的《长相思》这首著名的词里可以看出: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林和靖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亦常见笔端:“半夜月欲落,千山人忆往。”“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殷殷思念屡溢言表。

林和靖-咏梅之风

凡梅界人士都知道杭州有许多赏梅胜地,而且知道杭州西湖的小孤山有许多梅花,那里有放鹤亭及林和靖先生墓,北宋时代的著名诗人林逋(即林和靖)就长眠在那里。当年他在此植梅,写过不少咏梅佳句,还因“梅妻鹤子”的佳话传说而闻名古今。

林和靖——寒梅

据史料记载,林逋(公元967~1024)字君复,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出生于儒学世家,是北宋时代诗人。早年曾游历于江淮等地,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之下,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佳话的流传。直到今天,很多人都知道“梅妻鹤子”的故事,就连我们现在的辞书——《辞海》关于“梅妻鹤子”条目也是这样记载的:“宋代林逋隐居杭州西湖孤山,无妻无子,种梅养鹤以自娱,人称其“梅妻鹤子”。”其实,林逋是以杰出的咏梅诗词闻名于世的。他隐居孤山,躬耕农桑并大量植梅,写出了不少咏梅佳句,其中《山园小梅》传出后脍炙人口,在诗词界引起了轰动:这首诗不仅把幽静环境中的梅花清影和神韵写绝了,而且还把梅品、人品融汇到一起,其中“疏影”“暗香”两句,更成为咏梅的千古绝唱,引起了许多文人的共鸣。

从此以后,咏梅之风日盛,如宋代文坛上的几位大家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陆游、辛弃疾、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写过许多咏梅诗词。苏轼甚至还把林逋的这首诗,作为咏物抒怀的范例让自己的儿子苏过学习。随着宋代咏梅风气的盛行,林逋之名与孤山梅花在文坛上也热了起来,出现了:“明月孤山处士家”(陶宗仪诗),“潇洒孤山半支春”(赵孟诗),“幽人自咏孤山雪”(文征明诗)等等,到了以后的明代,诗人王猗又有“不受尘埃半点浸,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句,这说明从北宋开始,由于林逋佳句的影响,确实把文人们的咏梅风炒热了起来。

林和靖-解析

梅妻鹤子

如果林和靖真的是一个独身主义者,那么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他,绝对算得上是杭州这座爱情之城历史上最独一无二的异数。因为谁都知道,孤独的人更渴望爱情,可是早年曾经在江湖上游历,最后又回到故乡美丽的山水间生活了20年,实在让人难以相信,他内心深处没有过任何对爱情的憧憬。

林和靖曾经写过一首《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据此,由宋而下的许多后人,包括今天的余秋雨在内,都认为林和靖肯定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甚至,历史上还有一个叫林世石的人,自称是林和靖的七世孙,这些都引致了后人的热烈纷争。

居住在孤山上的林和靖,事实上与当时的文坛和官场都有着许多交往。比如小他三十几岁的诗人梅尧臣,就曾经在一个雪天,与林和靖在孤山上以枯枝燃起炉火,然后围炉痛饮。范仲淹曾经给他赠诗五首,据说杭州太守,至少有5任都和他有着比较密切的往来。像太守李谘,在林和靖死后甚至为他素服守棺七日才葬之。当时的皇帝宋真宗甚至还赐他以“处士”的名头。

作为一个隐士,处山林之远而能赢得庙堂的声名,林名靖在中国历代的文人中算得上是非常成功的一位。与他交往颇深的杭州高僧智圆;认为林和靖是一个“荀猛才华鹤氅衣”式的人物,能够在出世和入世中极好地拿捏分寸,应对自如。作是,作为一个独身主义者,难道他真的是孤独终生?在1000年前某个雪花落尽,梅花乍放的冬日,可曾有一位身着红衣的佳人,踏雪前来叩响他的心门?

林和靖墓

林和靖-后人评价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宋仁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林和靖虽隐于孤山,卒于孤山,葬于孤山,但他故乡黄贤村,连妇孺皆知这位“梅鹤太公”。人们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历千年不衰。旧时族规定每年清明轮番去孤山扫墓,并一直保持到解放后五十年代。

林和靖-纪念建筑

林和靖死后,在杭州西湖的苏堤之上,建了“三贤堂”,其中两位是唐代白居易、宋朝苏东坡。另一个,就是终生白衣的林和靖。

放鹤亭

林和靖-作品

《林和靖先生诗集》

林逋作诗,随写随弃,故散佚很多。其侄孙林大年在他去世后,收集他的诗作,编成《林和靖先生诗集》。梅尧臣在《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中云:“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其诗时人贵重甚于宝玉,先生未尝自贵也,就辄弃之,故所存百无一二焉。”据此,林逋的诗虽然在身后所存百无一二,但其诗在北宋时已由其侄孙林大年编辑成集。又有梅尧臣作序,林逋诗集在编辑层面的工作已经完成,但林大年编的《林和靖先生诗集》是否在北宋时期刊刻流传?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直到今天大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以及《宋史》等,均未明确著录林逋诗集在北宋的刊刻情况。当下学术界较有影响的两部关于宋人文集考述的著作——祝尚书的《宋人别集叙录》和王岚的《宋人文集编刻流传丛考》对此问题也是存疑。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对林逋诗集在北宋刊刻流传情况作过明确的判断,如在日本贞享丙寅(即三年,公元1686年)时,林逋诗集有茨木多左卫门刻本,名为《林和靖先生诗集》,共二卷。这个刻本在日本长泽规矩也的《和刻本汉籍分类目录》(汲古书院油印本)中有著录。在杨守敬的《日本访书志》卷一四中,对这个翻刻本也有记载。杨守敬认为:“其根源于北宋本无疑。”如果这一判断能够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林大年当初编辑的林逋诗集应为上下二卷本,而且在北宋时期就已刊刻(或有抄本流传),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宋史·艺文七》中所著录的二卷本当为北宋刻本。然而,杨氏这一看似明确的判断却无更多的证据支撑,所以只能作为一家之说列出。

西湖眉眼在孤山

眷念西湖之四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唐·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孤山,又名孤屿,是西湖北山栖霞岭的支脉浮出水面形成的天然岛屿。山高38米,面积三百亩,是西湖群山中最低的山,然而却是西湖湖中最大的岛屿,因“四周碧波紫绕,一山孤峙湖中”而得名。唐时筑起了白堤,孤山始与湖岸相通,杭城遂有“孤山不孤,断桥不断”之谓。孤山南临外湖,北濒里湖,东接白堤过断桥而至钱塘门,西跨西泠桥而与北山相连。孤山风光秀丽,环山叠翠。如画屏列几案前,盘郁重湖之间,水石草木皆有幽色,天光云影明镜辉映,亭台楼阁错落别致,其景色早在唐宋已闻名遐尔,位踞全湖之胜,古人素有“蓬莱宫在海中央”之谓,今人也目之为“西湖眉眼之所在”。唐人张祜在《孤山》诗中点明了孤山之趣:“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传神之句,不迳而走。

孤山是西湖著名风景区,长期以来却被封建帝王霸占为后宫花园。南宋理宗(公元1252年)曾在此兴筑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圈进了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巡游江南,历览西湖美景,又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至今留下了“西湖天下景”和多处皇家行宫的遗址。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昭庆寺并称为“西湖四大丛林”,绮丽风光终不许百姓涉足雷池一步。辛亥革命后,孤山才挣脱了皇家的禁锢回到了民间,192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孤山改称中山公园,才正式对外开放。

沿“绿云径”石阶而下,一条花岗石板铺就的小路,逶迤在疏枝横斜的梅树林中,把人引向山麓的放鹤亭。放鹤亭,是后人纪念宋代隐士林逋的纪念性建筑。林和靖(967-1028),名逋,字君复,号和靖,钱塘(今杭州)人。少时父母早亡,但他勤奋好学,经史百家无不通晓,且擅书画,工诗词。不知是因为似苏东坡那样的“满肚子不合时宜“,还是追慕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林逋一生无意功名,结茅为室,编竹为篱,长期隐居孤山。曾言:“人生贵适志耳,志之所适,方为吾贵。每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临终还留有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仿佛庆幸终生未曾“摧眉折腰事权贵”。

放鹤亭最早是元代郡人陈子安为纪念林和靖而修建的,明嘉靖年问钱塘县令王代又加以扩建。现在的放鹤亭是1915年重建的。平台宽阔,栏杆精巧;亭内有联,有曰:“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有曰:“山外斜阳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书”,而林则徐的“世无仙草能真隐,山有名花转不孤”则含意幽深,令人不胜揣摩。亭内石壁有《舞鹤赋》行书刻石,面朝东北,长方形,高3米,宽2.4米,碑文取自南北朝鲍明远作的《舞鹤赋》,是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时临摹董其昌手迹书写的。字体圆劲透逸,布局疏朗匀称。碑上还有“康熙御笔之宝”、“万岁作暇”等三印,似见风流皇帝的神采。四周边阴刻云、龙、火焰、宝珠作为装饰。亭东有两株高可参天的大树,浓荫之下,就是林逋的墓庐。墓亦草草,环石围砌,青草封顶,惟四下梅花拥卫,鹤冢相伴,至死也不失风雅。张岱《林和靖墓柱铭》:“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倒也镌刻出林逋的风骨。

四照阁与六一泉

孤山西部之巅,有西泠印社。沿孤山北麓西行,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梯接着一条阶石垒砌的石径,仿佛是登天之梯直达山顶,源称西泠印社古道。西泠印社是我国最早研究金石篆刻的一个学术团体,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蜚声海内外。印社倚山而建,“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园林布局小巧玲球,白墙素影,淡雅高洁,步道铺砌块石,廊架缠绕藤萝,花影遍地,形成了印学与庭园艺术相结合的古雅、清幽的环境。山间有竹阁、柏堂、四照阁、华严经石塔、汉三老石室等古迹,各抱地势,参差错落。

四照阁四面皆窗,湖光山色破牖而来,闲情逸致应景而生。阁内有联极言其妙:“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华严经塔是一座八面十一级的密檐式塔,白石砌造。塔身刻有华严经,下面饰有十八应真像。号称西泠印社镇社之宝的汉三老石室用条石砌成,里面陈列着东汉初期的“三老讳字忌日碑”,距今已有1900年的历史,被誉为“华东第一石”。碑文残存217字,是研究碑刻和隶书的重要文物。由于珍贵,出土后即被外国人购去,后由浙江人氏捐金赎回。西泠印社内有一个洞,叫作小龙泓洞,是为了纪念浙派篆刻鼻祖丁敬而以他的号“龙泓”合名的。小龙泓前有皖派篆刻艺术创始人邓石如像。小龙泓洞前有泉“闲泉”、“丰泉”、“潜泉”,水量不大,却频添雅致。

孤山的南麓有“六一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元佑四年(公元1089年)任杭州刺史时为纪念他的老师欧阳修而命名的。“六一”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欧阳修是宋代的散文家和诗人,一生清廉,大公无私,却培养了如苏轼、王安石等一批文学大家,深为世人钦敬。平生以山水自娱,自称家无长物,唯“藏书一万卷,金石书画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人一个”,自称“六一居士”。“六一泉”不大,面积约2平方米,上覆半亭一座。看似平常,却是建造在欧阳修去世十八年后,物是人非,一段难得的师生之谊让人感受着真诚和永恒。苏东坡在《六一泉铭》中写道:“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常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此泉也。”那份拳拳的感激之情,那种深深的怀念和追思,不足令后人赧颜乎?

封禅书[1]

伊上古之初肇,自昊穹兮生民[2]。历撰列辟[3],以迄于秦。率迩者踵武[4],逖(tì)听者风声[5]。纷纶葳蕤[6],堙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也。续《韶》《夏》[7],崇号谥[8],略可道者七十有二君[9]。罔若淑而不昌[10],畴逆失而能存[11]?

从远古开始,苍天生人,依次数各代君王,一直数到秦朝。考察近代还有踪迹可寻,了解远古就只有凭流传下来的风闻。因而纷乱沉沦埋没不能指称的,多得数不清。继承舜、禹,崇尚生前死后的称号而封禅的人,可以说出的有七十二个君王。综观历代,没有依顺美好的而不昌盛,谁迎合错误而能久存?

于是天子沛然改容[105],曰:“愉乎,朕其试哉!”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诗大泽之博[106],广符瑞之富。乃作颂曰:

自我天覆[107],云之油油[108]。甘露时雨,阙壤可游[109]。滋液渗漉[110],何生不育;嘉谷六穗,我穑曷蓄[111]。

于是天子感动,露出满脸兴奋的神色,说:“痛快,我试一下吧!”就转变思想,综合官员的意见,询问封禅的事宜,咏颂德泽博大,宣传祥兆众多。于是作颂词说:

我的恩德如苍天盖地,如行云油油,如甘露和及时雨,德泽深厚人可泳游。滋润浸渍更淌流,生物无不长势遒,嘉禾一茎六穗,庄稼怎会不丰收。

非唯雨之,又润泽之;非唯濡之[112],氾尃护之[113]。万物熙熙,怀而慕思。名山显位[114],望君之来。君乎君乎,侯不迈哉[115]!

不只如降雨,还要润得深;不只是浸渍,还要遍布均;让万物都欢欣,怀念仰慕倾心。名山尊显位,盼望君来临。君哪君啊,为何不速行。

般般之兽[116],乐我君囿[117];白质黑章,其仪可嘉;旼(mín)旼睦睦[118],君子之能。盖闻其声,今观其来。厥途靡踪[119],天瑞之征。兹亦于舜[120],虞氏以兴[121]。

濯濯之麟[122],游彼灵畤(zhì)[123]。孟冬十月,君徂郊祀。驰我君舆,帝以享祉[124]。三代之前,未之尝有。

毛色斑斓的驺虞兽,游我园林多欢欣,白色皮毛黑花纹,它的外表真喜人。神态和气肃穆,如同君子斯文。昔曾听到名声,现在看到来临。来路无踪无迹,天降祥瑞的特征。此瑞舜时也曾现,虞舜由此而勃兴。

宛宛黄龙[125],兴德而升;采色炫耀,熿(huáng)炳辉湟[126]。正阳显见[127],觉寤黎烝[128]。于传载之,云受命所乘。

宛曲盘绕黄龙,兴起德泽上升。色彩鲜明耀眼,灿烂辉煌如金。帝王之象显现,以此唤醒众人。经传书中记载,天命寄寓龙身。

厥之有章,不必谆谆。依类讬寓[129],谕以封峦。

天道以兆彰明,不必谆谆多言。依照事类寄托天意,显现祥瑞告谕封禅。

披艺观之[130],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圣王之德,兢兢翼翼也[131]。故曰:“兴必虑衰,安必思危。”是以汤武至尊严,不失肃祗[132];舜在假典[133],顾省厥遗[134]:此之谓也。

翻阅书籍来考察,天人之间相交会,天上人间相生相发相呼相应。圣明的帝王美德就是敬慎小心。所以说:“兴盛时必须思虑衰败,安乐时必须考虑危险。”因此商汤王周武王处于最尊严的地位,不错过敬神;舜在审察祭祀中反省过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作品注释

[1]此文载《史记》卷一—七,《汉书》卷五七下。《文选》卷四八与《艺文类聚》卷一,题同作《封禅文》。

[2]昊穹:天。

[3]选:数。辟:君王。

[4]率:循。迩:近。踵武:踪迹。

[5]逖:远

[6]纷纶:乱。葳蕤:委顿的样子。

[7]韶:舜乐,代舜。夏:禹乐,代禹。

[8]号:尊号,人主生时所上。谥:美谥,殁后所加。

[9]七十有二君:七十二个君王。有:通“又”。

[10]罔:无。若:顺。淑:善。

[11]畴:谁。逆:迎。

[12]五:五帝。三:三皇。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载籍:书籍。

[13]引语见《尚书·益稷》。元首:喻君。股肱:喻臣。

[14]后稷:尧臣,周之始祖。

[15]后稷为唐尧的农官,教民耕种,他作为周的始祖这时已为周朝打下了基础。唐:唐尧,尧。

[16]公刘:后稷的曾孙,被戎人威逼自邰迁豳定居,逐渐发展起来。

[17]文王:周文王。改制:改革国家制度。

[18]爰:至。周:周朝,先前是诸侯国。郅:大。隆:兴盛。

[19]大行:极盛。越:于。成:周成王,幼年登基。所以下文说:“业隆于襁褓”。

[20]陵夷:义同“衰微”。

[21]无声:无恶劣名声。

[22]异端:他故。

[23]所由:所行。

[24]夷易:平易。

[25]湛恩:深恩。濛涌:广大的样子。

[26]丰:完备,富足。

[27]宪度:法度。

[28]则:仿效,效法。

[29]垂统:君王传基业到后代。

[30]襁褓:代指年幼的周成王。二后:二帝,指周文王、周武王。

[31]揆:度,考察。元:始。

[32]终:考察终止。都:于。攸:所。卒:终。

[33]殊尤:特异。绝迹:卓绝的业迹。

[34]梁父:又称梁甫,泰山下的一小山。

[35]显号:尊号。及下句所言是封禅所为。

[36]烽涌:如烽火腾涌。原:通“源”。

[37]沕潏漫衍:水流连绵不断的样子。

[38]旁魄:此为“广被”义。四塞:四方边境。

[39]云尃雾散:如云雾布散。

[40]畅:达。九垓:九天,天空极高处。

[41]沂:流。八埏:八方边际。

[42]怀生之类:有生命之物。

[43]协气:协和之气。

[44]武节:武道,威名。

[45]迩:近。陕:通“狭”。原:通“源”。

[46]迥:远。泳:浮游。沫:通“末”。

[47]首恶:开始作恶。

[48]昭晰:光显。

[49]凯泽:和乐。

[50]面:向。回首面内:感怀天子之仁德。

[51]囿:养禽兽的园。驺虞:一种吉祥的兽。

[52]缴:围猎。

[54]觡:角。抵:通“底”,根。

[55]周余珍:周代遗留下来的珍宝,指周鼎。

[56]龟:周代养的乌龟。岐:岐山。

[57]翠黄:龙翼马身的乘马,黄帝乘之登仙。翠黄乘龙:以翠黄为所乘之龙。

[58]灵圉:仙人名。《汉书》注引文颖曰:“是时上求神仙之人,得上郡之巫——长陵女子,能与鬼神交接,治病辄愈。置于上林苑中,号曰神君,有似于古之灵圉,待之于闲馆舍中也。”

[59]符瑞:祥瑞之征兆,指驺虞至翠黄数事。

[60]杭:通“航”,船。《史记》“索隐”引胡广曰:“武王渡河,白鱼入王舟,俯取以燎。”即烤着祭天。

[61]休:美,使美。燎:烤鱼祭天。

[62]介丘:大山,指泰山;登泰山指封禅。

[63]恧:惭愧。

[64]其何:何其,多么。与:通“欤”。

[65]征:攻取。憓:顺从。

[66]夏:华夏。诸夏:泛指汉朝统治区域内的人。

[67]百蛮:统称周边少数民族。贽:进见礼。执贽:来进贡朝拜。

[68]侔:等同。

[69]烈:功业。浃洽:融洽。

[70]期应:应期。绍:续、继。

[71]创:初、始,指始创业时。

[72]望幸:盼望皇帝到来。

[73]号:上尊号。况:比(前代)

[74]上帝:上天。储祉:积福、降福。

[75]荐成:祭上天,靠上天促使成功。

[76]弗发:不去(封禅)。

[77]挈:绝。三神:天神、地神、山岳神。

[78]质暗:质证不明显。

[79]辞:辞让,谦让。

[80]靡记:无所表记。封禅刻石即表记。靡几:与“靡记”同义。

[81]屈:屈己,即前文所说谦让(而不封禅)。

[82]越:逾。进越:苟进逾礼。

[83]替:废,指废封禅。

[84]地祗:土地社稷神。

[85]谒:告。款:诚。

[86]勒功:刻石记功。

[87]彰:明,使明。

[88]发:发扬。号荣:大荣名。

[89]浸:滋润。

[90]皇皇:盛大的样子。

[91]丕:大。

[92]全之:成全封禅事。

[93]因杂:萃集。

[94]末光:余光。绝炎:与“末光”同义。

[95]采:官。错:通“措”。展采错事:展其官职,措其事业。

[96]正列其义:正列封禅之义。

[97]校:修订。

[98]一艺:如……一样的经书。

[99]旧六为七:原有的六经变成七经。

[100]摅:流布,流传。

[101]蜚:飞,传扬。

[102]腾:传播。茂实:丰茂果实。

[103]用此:以此,因此。

[104]掌故:官名,管礼乐制度等。

[105]沛然:感动的样子。

[106]诗:咏颂。泽:德泽、恩泽。

[107]天覆:如天覆盖。

[108]油油:云浓的样子。

[109]游:游泳。

[110]滋液:滋润浸渍。渗漉:水流的样子。

[111]曷:何不。

[112]濡:浸渍。

[113]氾:通“泛”,普遍。尃:通“布”。

[114]名山:指泰山。显位:封禅上尊位。

[115]侯:何。迈:行,指行封禅。

[116]般般:通“斑斑”。

[117]乐:以……为乐,欢游。

[118]旼旼:和气。睦睦:通“穆穆”,肃穆。

[119]厥:其,它的。途:末路。

[120]亦于舜:省略动词;谓也出现在舜时。

[121]虞氏:虞舜。以:因此。

[122]濯濯:肥大的样子。

[123]灵畤:皇帝祭祀处。指汉武帝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事。《汉书·武帝记》:“元狩元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获白麟,作《白麟之歌》。”

[124]帝:天帝。享祉:享祭后答以福祉。

[125]宛宛:屈曲回旋的样子。

[126]熿炳辉煌:灿烂辉煌。

[127]正阳:帝王之象。

[128]觉寤:使醒悟,唤醒。黎蒸:众庶。

[129]类:事类。讬寓:寄托天意。

[130]披艺:披览艺文。

[131]兢兢翼翼:谨慎小心的样子。

[132]肃祗:敬神。祗:神祗。

[133]假典:凭借(祭祀)大典。

[134]顾省:检查反省。厥遗:其过失。[1]

作品译文

肥肥胖胖大麒麟,嬉游祭祀之地。孟冬十月,君王祭祀,跑到君王车前,天帝赐来福祉。夏商周代以前,未曾有过此事。

翻阅书籍来考察,天人之间相交会,天上人间相生相发相呼相应。圣明的帝王美德就是敬慎小心。所以说:“兴盛时必须思虑衰败,安乐时必须考虑危险。”因此商汤王周武王处于最尊严的地位,不错过敬神;舜在审察祭祀中反省过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1]

作品简析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

(约前179—前117)汉代文学家。四川蓬州(今南充蓬安)人,一说成都人。原名司马长卿,小名犬子(狗儿)。因为仰慕战国时代的名相蔺相如才改名,少年时代喜欢读书练剑,二十多岁就做了汉景帝的警卫“武骑常侍”。所作《子虚赋》与《上林赋》为汉武帝所赞赏,拜为中郎将,公元前135年(建元六年)奉命出使西南有功,后为孝文园令。他见武帝喜好神仙之术,曾上《大人赋》欲以讽谏,然效果适得其反。后病卒于家。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遗有《封禅文》一卷。作品还有散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凡将篇》,明人辑有《司马文园集》。

汉茂陵简介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刘彻在此建寿陵,公元前87年武帝死后葬于此。汉武帝刘彻是历史上可以和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很有才略的封建帝王,他在位时,是汉帝国的鼎盛时期,他采用奖励农耕、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抗击匈奴的宏伟战略,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同时,在经济上实行煮盐、冶铁、运输和贸易的官营制度,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开展对外贸易;在军事上抗击匈奴,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牢固的控制了河西走廊,向南直抵海南,基本上形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空间的格局,从而使汉帝国以统一、繁荣、强大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茂陵建筑宏伟,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

篇二: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古诗作品《苏武庙》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

(5)甲帐:据《汉武故事》记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6)冠剑:指出使时的装束。

(7)丁年:壮年。唐朝规定二十一至五十九岁为丁。

(8)茂陵:汉武帝陵。苏武归汉时武帝已死,此借指汉武帝。

(9)封侯:封拜侯爵。

【译文】

苏武初遇汉使,悲喜交集感慨万端;而今古庙高树,肃穆庄严久远渺然。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回朝进谒楼台依旧,甲帐却无踪影;奉命出使加冠佩剑,正是潇洒壮年。封侯受爵缅怀茂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

【赏析】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二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表露出作者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恨。末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史载李陵劝降时,苏武曾说:“武父子之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回国后,昭帝“诏武奉一大牢谒武帝园庙”。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心向故国,是时代的需要。杜牧《河湟》诗云:“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温庭筠这首诗,正塑造了一位“白发丹心”的汉臣形象。

THE END
1.20XX年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及个人事迹简介.docx20XX年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及个人事迹简介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一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关于他的人物平惹祸迹大家认识多少呢?下边小编跟大家分享的司马迁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司马迁的人物平惹祸迹司马迁确实的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记录。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一说生...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9060542.html
2.南柯一梦故事主要内容和道理南柯一梦是一篇古代小说,讲述了一个青年男子因为爱情而流浪到异乡,在梦中经历了一系列奇幻的冒险和人生的领悟。这个故事不仅具有浓郁的文艺气息,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梦境中的奇遇 南柯一梦的主人公刘兰芝因为爱情而逃离故乡,流浪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梦中,他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http://blog.55px.net/show-583390.html
3.华夏艺术网参与和亲身经历南堡大油田建设是他一生的光荣,同时为他的人生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先后在中央、省、部、市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新闻、通讯、长篇报告文学等100余万字。长篇小说《土匠》即将出版发行。 刘懋功,甘肃华池人,1934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http://www.artsweb.cn/organization/detail.html?id=374
4.博物馆人情思中国散文在经历了1990年代的发展繁荣之后,在21世纪的10年间有了新的发展:在内容上,对心灵与命运的叩问,对历史文化的人性发掘,对乡土与底层的关注,对亲情的深层表现,体现着新世纪散文作家的精神走向,也使散文创作拥有了众多读者。形式上较之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自由,丰富,更充分地体现了其与生俱来的包容性特...http://guomoruo.cssn.cn/zjjng/zjjng_bwgrqs/201604/t20160413_3030718.shtml
1.《孔雀东南飞》与《陌上桑》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比较有着类似人生经历的作者通过她的作品向世人展现了一个生活在殖民统治和父权双重社会压迫下一生都无法找到安全的港湾的克里奥人妇女形象。 一、迥然不同的童年经历 简爱和安托瓦内特都遭遇了不幸的童年。她们的童年没有感受到应有的母爱和温暖。相反地,两名女性在童年时期都是由没有责任心,毫无爱心的亲戚带大的,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a1bavqbe.html
2.诗人王勃的生平简介及作品鉴赏王勃,唐朝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唐四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人王勃的生平简介及作品鉴赏,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生平简介 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https://mip.ruiwen.com/wenxue/wangbo/375876.html
3.长武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我县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枣园手工布艺、长武馇酥、长武血条汤、长武门斗、长武小字幛、郭氏骨伤烧伤治疗技艺、曹氏中医正骨技艺、长武书画手工装裱技艺、雷东海根雕技艺、公刘在马坊的传说、将台山传说、文谷茸剪纸、南塬唢呐、赵氏烧鸡制作技艺等16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刘民子、尚俊文等17人拟作为长武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http://www.changwu.gov.cn/changwu/zfxxgk/fdzdgk/zcwj/zfbwj/202211/t20221102_1551343.html
4.吴京安个人资料简介吴京安电影电视剧作品集合影人简介 吴京安,1958年9月生于陕西西安,祖籍河北。1976年9月读中学时被兰州军区话剧团录取,于1977年参军入伍。主演出过大型话剧《于无声处》。1980...http://www.jijutv.com/person/9b8f3269/
5.自考2009年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一编第一章复习笔记一些诗抒发了生活的郁懑和人生的忧伤。如《桧风·隰有苌楚》用拟人化的手法反映出有知识的人多有生存的苦闷;《魏风·园有桃》抒写“士”人不被别人理解的苦恼;《王风·黍离》以深沉忧伤的笔调,写东周大夫家国沦丧的悲哀。这种家国哀思、黍离之悲,对后代文学影响深远。 http://www.yuloo.com/news/194691.html
6.《赫赫而无名的人生》介绍了中国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人生经历。《大雅?生民》就是写周始祖公刘的事迹,带有深厚的神话色彩。()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教师的教学计划可以分为()两种 A. 游戏活动 B. 学期计划 C. 活动方案 D. 教学活动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二元合金相图中的共析反应式是 A. L→α+β B. γ→α+β C. L+α...https://www.shuashuati.com/ti/605bff5804d04d9ab2ec8c61e69a94c1.html?fm=bda97db0982d4968103c7e409fd9d7a263
7.初秋玉色短剧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来不及说再见,刘博洋的故事...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些瞬间让我们措手不及,来不及道一声再见,我们要为您讲述的就是这样一部关于刘博洋的电视剧,一部30集的情感大戏,带您走进他的世界,体验那份深藏的遗憾与悲欢。 剧情概览 本剧以刘博洋的成长轨迹为主线,细腻地描绘了他在家庭、友情、爱情等多方面的生活经历,从他年少时的懵懂,到成长过程中...https://www.bjxwg.com/post/294951.html
8.招商工作计划三、项目执行人介绍(含经历、阅历、学历) 1、罗女士 四、项目内容简介 1、该项目所属娱乐行业 2、此项批准介绍 批准机构、 批准时间、 文件编号、 3、项目是否经过专业机构给予审核或评估。(含资产评估报告和银行资信证明) 4、扩建项目须简要勾画单位近三年财务的年终报表 ...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gzjh/20240126163015_7926375.html
9.听故事丨《齐国那些事儿》——03以农业立国的周人祖先纵观历史,注目今朝。听书长知识,启智惠人生。 大家好,我是王茜。今天由我继续为您播讲《齐国那些事儿》,请听第3集:以农业立国的周人祖先。 上一集中讲到,伴随纣王在鹿台自焚,商朝也渐行渐远,但是对那段历史,却不能再也不提。让我们把时针倒转,定格到商朝第28代帝、武乙时期的某一天。渭水流域、岐山以南的...https://www.zbvc.edu.cn/info/1069/13902.htm
10.驿站故事南渡北归,无问西东……。我的读书感言~穆旦篇但也被公认为是最难解的现代爱情诗。体现了穆旦语言的陌生、晦涩以及诗意的深邃辽远。据专家考证,与先生的经历有关,他年轻时的情感不大顺利,对其内敛性格、心理都有很大影响,从诗歌最终收束中的悲观情绪可见一斑。 1 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 你看不见我,虽然我为你点燃;...https://www.meipian.cn/506vn27e
11.百年百部文学经典导读烙印在线免费阅读蔡强、张盛爱:舒婷最初一批散文作品是知青时代人生经历的回顾和反思。如《洁白的祝福》、《梦入何乡》、《在澄澈明净的天空下》等。不同的是,写那些诗时,舒婷面对紧迫、焦灼的现实压力,而经过时间沉淀,能够比较从容地从往事追怀中提摄更超越具体人事的情思和哲蕴。上...https://fanqienovel.com/reader/7398450058070330430
12.男女主人公刘南赵玮小说骂到退圈后所有人哭了全文免费阅读我们都经历过年少轻狂,也都经历过防不胜防的背叛。 到了最后,我们才经纪了成熟。这一刻,唱歌的刘南,似乎也想到了什么一般。 一边唱,一边叹了一口气,眼角流下了一滴泪。 这一刻,林海哭了。 只有他知道,刘南这段时间经历了什么。 只有他清楚,这首歌说是一首歌,其实就是写了他刘南的人生经历和感悟。 https://www.lsbxgcg.com/4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