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90:江阴申港季子墓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190:江阴申港季子墓

梅庆吉

申港,是江阴下面的一个镇,因镇内有季子墓,且墓碑为孔子所题写,所以,我们有了这次的申港之行。申港季子墓前有条小河,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条河的名字叫申港。这时我才明白,申港镇的名称,是因河而来。在这一带,港、浦都是河的意思。而申港的“申”字,又跟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有关。

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黄歇,是楚考烈王的令尹(宰相),被封为春申君,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君子”。黄歇初封淮北,又封江东,即今上海、苏州一带。上海简称“申”,就源自春申君中的这个“申”字。上海的黄浦江,原名黄歇浦,用的就是春申君的名字,后改名为黄浦江,还是用了他的姓。而苏州,则直接把他奉为城隍。当时的江阴,也在黄歇的封地之内,他曾在此地兴修水利,开发农田。申港,又名申浦,相传就是他开凿的,同时开凿的还有黄田港。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载:“申浦,县西三十里,一名申港。相传春申君所开,导江南流,置田,为上下屯。”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三载:“申港:在县西三十里,传为春申君所开,故名。”在江阴城区以北的君山上,还有黄歇墓,所以江阴又称“春申旧封”。还有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鲁国灭在了黄歇这个人的手上。

申浦

春申君黄歇墓

2014年10月13日上午,我们从江阴乘公交车,11点半左右到达申港,经打听,很容易就来到了季子墓前。申港河从季子墓南向东,再向北流,从两面依偎在季子墓旁,一边连着长江,一边流向内陆。申港河上有座小石桥,名季子桥,过了桥,是一个很大的广场,正南方紧靠申港河边有一座戏台,座南朝北,上面写着“吴歈古韵”四字,后面墙壁上用篆字写着一个很大的“戏”字,“戏”字两边还有龙凤图案。戏台正对着季子墓大门。

戏台

大门建在数级台阶的高台之上,台阶下有江阴县人民政府立的文物保护碑,公布于1985年10月,碑立于2008年8月。台阶中间有丹陛。大门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有游廊向两侧延伸,两边各有一尊威武的狮子。大门的上方,悬挂有“季子祠”三字竖匾,两侧的柱子上写有一副楹联:“夕阳流水春申浦;古木寒鸦季子祠。”后面柱子上也有一副楹联:“星斗夜寒君子墓;风雷时护圣人书。”

季子墓大门

与众不同的是,在大门的正中,立着一通石碑,说明这通石碑十分的重要,因为碑上是孔子为季子题写的碑文,曰:“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碑的下方有知常州军朱彦所书《暨阳吴季子庙碑记》。这段文字,对了解申港这座季子墓、季子祠以及孔子题写墓碑的来龙去脉很有帮助。

朱彦所立季子墓碑

由此看来,如果孔子真的题写了这个墓碑,最初应该就立在这里。唐玄宗命殷仲容摩拓后,润州刺史萧定立在了丹阳季子庙中。北宋崇宁元年,知常州军朱彦又从丹阳庙中摩拓了碑文,加上自己的题记,重新立在了季子墓前。

在门洞的西侧,还有四通梅花碑。碑上的梅花绘画出自清代两江总督、兵部尚书彭玉麟之手。彭是画梅大家,与郑板桥的竹齐名。据说这四幅画是他专为季子庙画的,刻在了碑上。后来碑不知去向。现在这四通碑,是根据县博物馆所藏拓片所复制。

彭玉麟绘梅花图

从头门这里,有向两侧延伸的游廊,两面入口处,一面写着“礼让”,一面写着“诚信”。游廊的墙壁上,刻着历代文人咏季子墓和季子庙的诗作。

走进大门,迎面就是双檐歇山式面阔五间的大殿君子殿,“君子殿”三字竖匾悬挂在二层两檐之间,一层门楣之上有一块横匾,上书“三让高踪”。门柱上有对联一副:“出使中原崇礼尚文行鲁齐观周鼎论势辩兴衰让德光前垂永;逊耕申浦诚信守诺拒君位悬佩剑见微知清浊仁心慕义无穷。”外侧柱子上也有一副对联:“偕隐入句吴文化开基端欲追三让至德:观光游上国名贤遗迹且教仰十字遗风。”大殿正中的神龛内,是季子手执书卷的铜像,高三米,重两千多公斤。像的上方悬挂着“让德光前”匾额。像两侧有对联曰:“为天下苍生让王位;乃先德本色永流芳。”周围的墙壁上,是有关季子生平事迹的壁画,如《智烧竹简》《欢乐议政》《徐墓挂剑》《还耕延陵》《出使列国》《三让王位》《嬴博葬子》等。

君子殿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君子殿门上方的“三让高踪”匾,那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题写的,但不是写给季子庙的,而是写给苏州泰伯庙的。看到这四个字,人们自然会想到孔子对泰伯的评价:“泰伯,可谓致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可是评价泰伯的牌匾,为什么会挂在季子庙里呢?原来季子也像他的先祖泰伯一样,也有“三让”的美德。

三让高踪匾

季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他的本名叫季札,是吴王寿梦第四子,泰伯十九代孙。因为他品德高尚,能力超群,其父其兄都想让他继承君位,但他三次推让,坚辞不受。关于季札三让,《史记·吴泰伯世家》说的很清楚。说到泰伯十七代孙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摄行事当国。”寿梦觉得在这四个孩子中,季札最贤能,所以想要让他来做国君,季札坚决不同意,只好立老大诸樊。这位寿梦,还真有点周太王古公的风格。这是第一让。

欢乐议政图

不但老爸寿梦想把君位传给季札,就是他的三位哥哥,也都心甘情愿地想让季札做国君。寿梦去世,按规定诸樊“摄行事当国”,主持办理丧事,第二年改元为诸樊元年(前560)。诸樊办完丧事后,就想按照父亲的遗愿,把君位让给季札。季札则搬出曹国子臧让国的故事加以拒绝:“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原附于子臧之义。”曹宣公有子三人,老大为太子,老二为负刍,老三就是子臧。曹宣公十七年(前578),宣公跟随晋厉公等9国联军讨伐秦国,当年五月死于军中,子臧前去迎丧。老二负刍在国内杀了太子,自立为国君,即曹成公。各国都认为新立国君不义,晋国抓住曹成公,请求周天子立子臧为国君,子臧为表示让国决心,逃往宋国。季札虽然举了这个故事,但“吴人固立季札”。季札无奈,只好“弃其室而耕”,人们只好“舍之”。这是季札第二次让国。

季子挂剑图

虽然季札坚辞君位,但他的几位哥哥还是不死心,诸樊去世前做了一个规定,把君位传给二弟,再传给三弟,最后到四弟季札。“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馀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这期间把“季札封于延陵,故号曰延陵季子”。“四年,王余眜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于是吴人曰:'先王有命,兄卒弟代立,必致季子。季子今逃位,则王余眜后立,今卒,其子当代。’乃立余眜之子僚为王。”这是季札的第三让。

逊耕延陵图

因季札这三次的让国之举,受到了后人的激赏,称他为“至德第三人”,前两位是泰伯和仲雍,又称他的“后三让”或“小三让”。司马迁做《史记·吴泰伯世家》,讲到泰伯时只用了104个字,而50%说的都是季札。他在“太史公曰”中,又着重提到了季札:“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览博物君子也!”

三让王位图

转过君子殿,后边那座大殿为至德殿,为五开间单檐歇山式,门的上方悬挂着“至德殿”三字竖匾。“至德”二字,取自孔子对泰伯的评价。门两侧柱上有对联曰:“至异争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殿内正中的神龛里,排列着吴国历代国君的神位。在神位的最上方,是周文王的画像,最上两个牌位是泰伯和雍仲,下面两排是吴国的历代国君。神龛上方悬挂着“至德留芳”匾额,两侧还有“高山仰止”和“光明千秋”两匾。神龛两侧柱子上的对联是:“让国即于三至德之宝麟经特笔;世家列第一太王而后史迁定评。”周遭的墙壁上,有周太王、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介绍,还有吴国几位主要君主的介绍。

至德殿

转过至德殿,就看到了季札墓冢。墓冢呈圆柱形,周围石砌,高约4米,上为封土,生长着一些植物。墓前有碑,上书“延陵季子之墓”,前有供桌,两侧还有驼碑的赑屃。这些都1984年以来陆续出土的,重新安放在了季子墓前。据说还曾出土过石香炉,我这次来没有看到,从网上翻阅有关季子墓的照片时,看到香炉曾放在供桌上。

季子墓

今在郑陆镇建有季子公园。2011年出版的《郑陆镇志》上,还写到季子去世时的一个故事:“公元前484年阖闾7年(应为吴王夫差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札居舜山,春日游抵花亭卧化,夜分从空中托梦于守屋人陈福云:'可报四子(侨、代、侯、任),就掩吾于花亭。’四子如言,葬之距舜山5里许之今申港季子墓。”

季子死后所葬之申港,与焦溪两地相距5华里左右。《赵绝书》又说:“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县七十里。上湖通上洲。季子冢,古名延陵墟。”上湖,古称芙蓉湖。《辞海》上说:“芙蓉湖,又名上湖,故址在江苏常州市东,江阴县南,无锡西北,北宋时湖流渐塞,明时辟为农田。”《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亦有载:“晋陵:春秋时延陵,汉之毗陵也,后与郡俱改为晋陵。季札所居也。墓在本县北七十里申浦之西。”记载此事的,还有《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二:“延陵季子祠在县(江阴县)西三十五里申浦。按《史记·太伯世家》注云:季子冢在暨阳西,孔子过之,题曰'延陵季子之墓’。”以上所记,指的都是我眼前的这座季子墓,其墓与祠,都朝向他曾躬耕过的舜过山。

季札有子五人,长子侨同他出使齐国,返回时死于路上,葬于嬴博间,孔子曾观季札葬子。次子征生,三子重道,四子子玉,五子木熹。公元前473年越灭吴,次子征生逃往齐国,三子重道事周,五子木熹不详,只有四子子玉坚守家园,奉祀延陵季子墓与庙。郑陆镇有长四房村,相传就是季子四子子玉所居之处。《郑陆镇志》载:“吴姓第四房长房建村,故名。”后由于战乱,这一支迁往上海松江等地。到了宋代,为守先祖之墓,又返回舜过山下,今山下有庙前、翟家、查家、横沟等6个以吴姓为主的自然村,大都是四子子玉的后代。还有记载说,申港季子庙,应为季札62代孙、江阴始迁祖(也称守墓支祖)吴梓所建。

赢博葬子图

当地人告诉我,在申港还有座季子禅寺,可以去看看。季子禅寺跟季子墓距离不是很远,走几步就到了。前有一座四柱三间冲天式牌坊,中间坊额上写着“国泰民安”四字,两侧分别写着“纳福”和“迎祥”。中间柱子上的对联是:“法宇宏开天花散彩现莲台;慈云永护贝叶成文化金身。”两侧柱子上的对联是:“珠琳云树四边合;宝刹楼台八面通。”牌坊对面就是大门,墙体黄色,三座拱形门是红色,颜色对比十分鲜明。顶为歇山式。门的上方悬挂着“季子禅寺”匾额。“季子”显然是季札了,“禅寺”肯定是佛寺了,那么季子跟佛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季子禅寺。

季子禅寺

大门没开,从侧面可以进到院里。正对着大门的是大雄宝殿,为双檐五开间建筑,上面悬挂着“大雄宝殿”四字牌匾,下层悬挂着“尘刹圆融”牌匾。门上着锁。大雄宝殿后是藏经楼,正在建设中。看到一位寺庙的工作人员,我问他:“这座寺庙跟季子有关系吗?”他说:“有,我领你去看看。”说着,便带着我们往回走,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有一栋平房,门上方写着“崇圣堂”三字,两侧对联已经不全。殿内正中坐着一个人,后有“让德光前”牌匾,那就是季札。两侧还许多神灵,我都叫不上名来。原来在这座寺庙里,也有季札的位置。

季子像

季子禅寺不远处有座蓉浦清风园,是纪念清代著名清官缪燧的,他是申港人,顺治七年(1650)出生于申港缪家村,他的字为蓉浦,此园便以他的字为名。是一座园林式建筑,有游廊,有小桥,有流水。主体建筑为艺风堂,为缪燧纪念馆,前面是缪燧的塑像。旁边还有蓉浦亭,亭内立有一碑,为《蓉浦书院碑记》,为康熙年间翰林院庶吉士裘涟撰写。

缪燧像

来到申港,还知道了一件事,被称为我国图书馆鼻祖的缪荃孙,也是申港人,跟缪燧是一个村的。1907年建的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1909年建的京师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都是经他一手创办的。四层楼的缪荃孙图书馆和缪荃孙纪念馆,与蓉浦清风园毗邻而居。馆前有缪荃孙塑像,下书“一代宗师缪荃孙”。

缪荃孙图书馆

缪荃孙像

申港,真是人杰地灵,文化厚重,不虚此行。

下午3点多,我们离开申港,回到江阴汽车站,取出存放的行李,乘下午3:30的火车去丹阳。到丹阳后,我们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旅店住下,计划明天去九里参观那座闻名遐迩的季子庙。

THE END
1.南通市档案馆挖掘馆藏资源助力张敬礼史料陈列馆布展今年八月初,南通市档案馆收到民建南通市委会的函,要求协助提供馆藏中张敬礼先生相关档案,用于张敬礼史料陈列馆布展。南通市档案馆根据相关展陈大纲的要求,对馆藏档案进行耐心细致的检索筛选,充分挖掘馆藏资源,向张敬礼史料陈列馆筹建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关往来书信、函件、发言稿件、登记表、代表名单等珍贵档案,共计40余...http://daj.nantong.gov.cn/ntsdaj/bmdt/content/5c2668d3-f6a7-4fac-aea5-2270b54186b1.html
2.馆长信箱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张謇纪念馆位于江苏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东首,是一所灵秀的江南园林式建筑。http://www.zhangjianchina.com/guestbook.asp
3.缪燧纪念馆在申港建成开馆5月9日,在申港春申公园建成的缪燧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彩球高挂 00:15 双龙翻舞 00:52 鼓声阵阵 01:14 揭牌仪式在纪念馆前广场进行 兰陵缪氏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缪祖荣致词 江阴市电信局副局长陈建东致贺词 授廉政建设示范点铜牌 临江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新能源产业园管委会主任李罗娜讲话 ...https://www.meipian.cn/2xi16cwo
4.《清史?缪燧传》附译文翻译文中是百姓在定海县为缪燧建造衣冠冢以表纪念之情。 D:光绪中,是年号纪年,与姜夔《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纪年法完全相同。 答案为: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分数:3分) A:缪燧舍私济民。任沂水县令时,倾尽钱财帮助灾民;在连年饥荒后又拿个人钱财购买牛和种子以吸引...https://appzt.szxuexiao.com/html/1284.html
1.交汇点博物知旅东台市博物馆:穿越千年时光,触摸海韵盐魂...东台市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作为两淮海盐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上积淀了深厚的地域文化,诞生了丰富多彩的非遗门类。近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新江苏传媒(中国江苏网)承办的2024“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行活动走进东台市博物馆进行探访,感受东台独特的文化魅力。 https://tour.jschina.com.cn/ztk/2024bwzlrmtcfx/xl2/dtsbwg/202411/t20241118_3524338.shtml
2.江苏公共文化云奔牛古镇依运河而建,汉朝时得名,距今已有2100余年历史,被誉为“邑西巨镇”。自古以来,这里舟楫往来,车马奔驰,馆舍林立,驿站酒肆举目可见。为使大家能深入了解奔牛古镇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传奇文化色彩,11月19日下午,奔牛镇社会事务办公室联合中街社区开展“品读奔牛故事,感受文化魅力”历史文化分享活动。 https://hd.jsggwhy.com/index.php?s=/home/article/detail/id/414379
3.一轴人文添彩的江南画卷——聚焦江苏太仓浏河天妃宫在江苏太仓,原郑和纪念馆就在天妃宫内。全国很多地方把郑和下西洋与妈祖文化连在一起,湄洲岛上妈祖源流博物馆就陈列了郑和下西洋宝船。 《通番事迹之记》碑是研究中国明代海外交通史和中外交往史的极为珍贵的史料。明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夕,勒石立《通番事迹之记》碑于天妃宫正殿壁中。清末大殿...https://www.ptxw.com/news/xw/mzxw/202411/t20241119_491493.htm
4.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教师参观缪燧纪念馆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廉洁意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学校“崇清敬廉”警示教育月计划,12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专程赴定海小沙开展党日活动,参观舟山市廉洁文化教育基地——缪燧纪念馆。 https://www.zimc.cn/info/1061/47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