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中国免疫诊断市场结构;中国免疫诊断竞争格局等
免疫诊断行业发展概况
1、定义
2、产业链剖析:产业链协同潜力较大
从产业链环节来看,免疫诊断上游环节包括免疫诊断试剂原材料供给、免疫诊断仪器材料的供给,中游环节为免疫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下游环节为医疗机构、第三方试验室以及疾控中心等,终端用户环节为患者或科研人员。
免疫诊断行业发展历程:从放射免疫技术到化学发光技术
免疫诊断行业政策背景:充分服务于诊断需求
行业发展现状
1、免疫诊断试剂供给总体较为稳定
根据中国药检数据,近两年来,我国免疫诊断试剂签发次数总体在稳定的区间内波动。其中,2022年年初,乙肝诊断试剂盒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签发次数有较为显著的增长,而后回落至平均水平。在2023年年初,丙肝诊断试剂盒、乙肝诊断试剂盒签发次数在此较大幅度增长,表明我国上述疾病感染人群较多,存在较大的传播可能性,为匹配相应的诊断需求,需要签发足够的免疫诊断试剂盒。
2、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德勤的市场调研结果,我国免疫诊断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至2022年,市场规模由256亿元增长至524亿元,四年复合增速超过20%,2022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9.9%。
3、中高通量、低通量免疫诊断仪器市场结构
行业竞争格局
1、外资企业占据国内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
2、竞争者技术路线对比
从当前最主流的化学发光法的技术路线来看,按发光标记物划分,可进行磁微粒化学发光的标记物包括异鲁米诺、吖啶醋、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三联吡啶钌,具体来看,使用异鲁米诺作为标记物的厂家包括索灵、新产业等,使用吖啶醋的厂家包括雅培、西门子、迈克、亚辉龙等,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厂家包括奥森多、安图,使用碱性磷酸酶的厂家包括贝克曼、西门子、迈瑞等,使用三联吡啶钌的厂家包括罗氏、普门、联众泰克等。根据罗氏在我国市场占比最大的事实,可以推断三联吡啶钌标记物的应用也相应较为广泛。此外,无磁分离均相发光的标记物为感光微粒,国产商家包括科美博阳等,国外厂商中西门子、德灵有所布局。
总体来看,西门子所使用的的标记物种类较多,而其他公司较少有使用多种标记物的情况。
3、竞争者区域分布
行业发展前景
1、中国免疫诊断行业市场发展趋势
我国免疫诊断行业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在“十四五”规划强调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和区域均衡分布的背景下,分级诊疗、支持基层医疗建设等行业发展背景下,设备端将聚焦于轻量化、便携化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在技术路线上,化学发光技术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免疫诊断本土企业也将持续推进国产替代进程。
2、中国免疫诊断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根据菲鹏生物招股书,预计到2025年,我国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632.6亿元,而根据德勤的调研结果,截至2022年,我国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占中高通量免疫诊断市场比重的88%,并且该比例逐年上升,结合中高通量免疫诊断市场占免疫诊断市场整体的87%,可以得出,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大约占免疫诊断市场比重的76.6%,且比例按每年0.8%递增,因此,前瞻测算,到2025年,我国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801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免疫诊断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