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酒店,可以这样来定义,是以改善生活方式和全面健康提升为目标,实现健康养生与旅游度假的完美结合,实现非医疗化、非侵入式的健康服务体系与酒店管理体系相结合的有形平台。
较之生活方式和新零售,健康与养生能够成为酒店业务增值的新维度或许并不该那么让人意外。根据2017年的数据,全球年度养生旅游支出已达639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6.5%,是一般性旅游支出增长率的两倍多。数据还显示,以养生为目的的游客,每次出境平均花费为1528美元,高于平均水平53%;每次境内平均花费达到609美元,是其他游客的178%。市场巨大,并且保持持续增长,对于如此丰厚的一块“大蛋糕”,酒店行业无论如何都不能置若罔闻。
总之,纵观世界排名前十的酒店集团,无不在康养领域先行启程或是积极筹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酒店的康养增值不是短期风潮,而是一个具有长期价值的增长点。
近年来,康养旅游经济在全球发展迅速。2013年至2015年间,对康养旅游的需求和消费增长了7%,是整个旅游业增长率的两倍,到2020年康养旅游估值将达到8080亿美元。亚太地区将成为未来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康养旅游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2018年4月,健康旅游协会(www.wellnesstourismassociation.org)重新修改了对“康养中心(WellnessResort)”的定义,这一举措被认为是顺应“康养+酒店”大趋势的案例。新的定义认为一个康养中心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四个要素:
1、住宿服务设施;
真正的康养酒店除了要把康养理念和服务融入到整个酒店的基因、理念、文化和系统、服务中,还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1、涵盖客人入住前入住中入住后;
2、提供大病(肿瘤)早筛、基因检测、健康管理、养生保健、中医调理、私人医生、运动康复等防、筛、检、调、治、康、养一站式服务;
酒店巨头积极布局健康养生
这块“蛋糕”怎么吃?
康养在酒店领域的创造活动和呈现方式可谓缤纷炫目,且有催生酒店“第四空间”之势。
全球养生协会将养生游客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健康养生为旅游目的;
另一类是想在旅途中保持健康。
据全球康养协会统计,这类客群的年增长率为10%,2017年的支出占康养游客总支出的86%。
“康养”遇上“酒店”:
如何解读全球新兴酒店业态
就中国市场来看,康养旅游正成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体,发展潜力很大。现在国内康养旅游大多集中在养生方面,在医疗干预方面介入较少。然而,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看好这一领域并试水。
然目前国内的康养业态尚不成熟,下定论也为时尚早,但未来中国康养的大趋势无异于构建整合地产、医疗、健康、养老等产业资源的康养经济。
“康养”与“酒店”融合
构建酒店业的新定义
全球大型酒店集团近几年不断推出新的举措,将康养概念融入客户住宿体验,提供特别设施的健身客房、养生菜单,组织身体训练和精神修炼课程,组织烹饪课程,组织研讨会等等。
随着康养概念在高档酒店开发中越来越成熟,一些大型健身公司也跨界经营酒店。Equinox(一家豪华健身工作室)计划于2019年在纽约推出其首家豪华酒店。
从以上大型酒店集团和康养中心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康养产业(健身中心、spa中心、健康康复中心和医疗机构)和传统酒店业之间的隔离线正在被打破,建立新的行业规范和标准是大势所趋。
全球排名第一的本慧玛雅医养酒店设计独特,将大自然的治愈能量巧妙地嵌入酒店的空间,给消费者带来独有的体验。每家酒店标配70-120间房,选址极为挑剔,避世入画独享,置身于生态自然景观的环抱之中,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干扰,消费者的整体身心健康得以天然的呵护。“生物-心理-人文”的个性化方案是玛雅疗法整体健康中心产品与服务的核心。
康养酒店的正确打开方式
1、以精神健康和修养为核心的一类康养酒店,如酒店内提供专家指导的冥想课程和活动。
2、融合传统医疗和现代诊疗技术的一类康养酒店,对客户在短期住宿期间提供全面身体检查、定制短期可量化身体健康指数的训练计划。
3、将spa、饮食调养、户外运动融合的三位一体的康养酒店。主要针对以身心放松、休闲度假为目的的客户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