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历史原因,四五星以上的高端酒店大多由国际大酒店集团经营,但2000后开始在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则是由中国本土企业统领市场。如家、锦江之星、7天连锁和汉庭等出于行业领先位置的企业均是中国品牌,国外品牌只有速8和宜必思进入了前十名。
二、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状况
2.相对数量少、行业集中度低
中国的经济型酒店,特别是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还处于初期的发展阶段,经济型酒店在住宿行业中的占比和行业集中度都还很低。InntieReport2009年10月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经济型酒店数量和房间数虽然分别达到2,805家和312,930间,但在整个行业中占比只有0.9%和1.2%。
中信证券行业研究显示,中国经济型酒店与星级酒店的数量比从2000年的0.34%提高到2008年的19.66%,8年增长近60倍。说明经济型酒店作为住宿行业中的朝阳产业在这几年飞速发展;但相比较发达国家经济型酒店与星级酒店7:1的数量比,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占比还严重偏低,相对整个行业而言经济型酒店相对数量还很少。
根据盈碟的统计,2009年,中国经济型品牌连锁酒店前十强在经济型酒店市场的占有率为63%,行业龙头如家占比17.3%;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呈现多寡头竞争特点,未来格局还存在诸多变数。
3.发展空间巨大
中国每千城市人口拥有品牌经济型酒店客房数为0.5间,而美国是8.2间。中国2008年的城市化率为46%,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3%,城市人口将增长至7.28亿。兴业证券的研究报告表明,若以国内游规模、消费者住宿消费额意愿、中档住宿单位数量三个指标测算;如果中国的人均出游率、人均中档客房数达到美国一半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经济型酒店行业的客房供应量还有近70倍的增量空间。
三、驱动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的因素
1.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驱动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2.中小企业的商务活动频繁,商务旅游迅速增长
随着中小企业数量的迅速增加,商务旅行成为促进经济型酒店增长的一股重要推动力。根据艾瑞网(iResearch)的统计数据,中国中小企业数量从2003年的2360万家增长至3450万家,实现了10%的复合增长;预计2010年至2012年还将有7.3%的复合增长率。受差旅费的限制,中小企业的的员工出差时一般选择经济型酒店。中国经济型酒店2009的调查显示;2008年,经济型酒店42%的顾客是中小企业的商务旅客。
3.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带动国内休闲旅游的发展。
随着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国内旅游将继续保持显著增长。EuromonitorInternational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达5000美元以上的家庭从2003年的3380万增加到2008年的1.341亿,复合增长率达到31.7%;预计到2020年,该数字将增长至3.414亿,仍有8.1%的复合增长率。2007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旅游消费支出从2003年的3442亿人民币增长到2007年的7771亿元人民币。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每100户家庭的汽车拥有量从2000年的0.5辆增加到2007年的6.1辆。随着车辆拥有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自驾游的方式出游;这些人通常喜欢自己安排出行路线,此时经济型酒店成为他们住宿的首选。
总结
总体而言,中国经济型酒店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酒店相对数量和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品牌企业竞争格局还不明朗;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i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