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先生/女士/小姐,自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在我公司担任________(部门)的_______职务,由于___个人______原因提出辞职,现已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特此证明!
公司名称(公章)
年月日
员工离职证明标准样本【二】离职证明
先生/女士/小姐(身份证号为)自20xx年01月01日入职我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助理职务,至20xx年07月31日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在职期间无不良表现,经协商一致,已办理离职手续。
特此证明。
公司名称(加盖公章)
xx年xx月xx日
员工离职证明标准样本【三】甲方:(单位名称)乙方:身份证号:乙方原为甲方________(部门)的_______(职务),于20xx年07月31日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甲乙双方确认终止劳动关系。双方现已就经济补偿金及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所有问题达成一致,并已一次性结清。同时,甲方已为乙方办妥离职手续。特此证明。
甲方(签章):乙方签字:甲方代表签字:
员工离职证明标准样本【四】Leavingcertificate
ThisistocertifythatMr/Mrs/mioriginalseriesmycompanymarketdevelopmentstaff,
servingtimeforthe20xx01Sept.01to20xx0731.
Hastogothroughallformalitiesofdismissal.Herebycertifythat!
Companyname(withtheofficialseal)
In20xx07months31days
员工离职证明标准样本【五】Laborrelationshipisterminated/terminationconfirmation
PartyA:(name)
B:IDnumber:
PartyBshall_was_______(Department)ofthe_______(post),inXXXXyear07onthe31mutualagreementt
oterminatethelaborcontract.ABbothpartiesconfirmlifting/terminationoflaborrelations.
Botharenowavailableonissuesrelatedtoagree,andcompletedtheformalitiesofdismissal.Herebycertifythat.
PartyA:PartyArepresentative(signature):
(公章)年月日
有风险.如需帮助请来电或找李永律师当面详询!
幼儿园教师离职证明【2】____________,自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于我公司担任____________职务,在此期间无不良表现,现已与我公司解除劳...
离职证明
姓名:,身份证号码:男,自___年___年月月,日入职我公司担任xxx部xxx一职,至日因个人原因申请离职,在此一年间工作良好无不良表现.经公司慎重考虑...
公司盖章
日期:年月日
幼儿园教师离职证明【3】_______先生/女士/小姐,自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在我公司担任_部门)的____...
公司离职证明样本:离职证明XXX同志于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任职于XXX公司,于X年X月X日正式与我“公司离职证明样本”
幼儿园教师离职证明【4】姓名: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年龄: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键词:工作嵌入;非态度类变量;离职意愿;结果变量
1.1概念
工作嵌入概念提出基于三方面研究之上。首先,大量有关组织依附的实证研究发现,非工作因素对依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早期的Price和Mueller,Steers和Mowday以及Mobley的离职模型都包括了“非工作”因素的影响;其次,一些实证研究证明雇员保留的因素是组织层面的而不是个体态度层面,例如,许多公司都在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促进认同的形成;再次,离职展开模型的研究中发现许多工作满意的雇员离开了组织,基于不同视角的研究,为工作嵌入的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Yao等学者将工作嵌入定义为“使得个体避免离开其工作的综合因素”,包括了婚姻状况,社区投入以及工作任期等因素。目前工作嵌入的概念基本上得到了研究者们的认同,代表了个体与工作的嵌入程度。
1.2工作嵌入的维度
工作嵌入是由一些情境和知觉要素构成的构念,这些要素将个体与社区和组织捆绑起来。为了更好地操作化及测量,工作嵌入以工作为分界分为两个中观层面的子要素:工作内嵌入与工作外嵌入,前者指个体与工作所在的组织的嵌入程度,后者指个体与生活的社区的嵌入程度。这两种嵌入形式也被称为组织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工作嵌入。工作嵌入包括三个核心部分:联结(link)指个体与他人、社区及其他活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联结;匹配(fit)指个体所在的组织和社区与其生活空间的相似性;牺牲(sacrifice)指个体离开组织或社区将面临的牺牲或损失,包括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损失。这三个构成与两个剖面构成了3X2的矩阵结构(见图1),这一多维度结构得到了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为进一步操作化提供了基础。
2工作嵌入的测量
2.1工作嵌入的合成测量(compositemeasure)
工作嵌入度是对个体工作嵌入程度的测量。工作嵌入的概念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其多维度的特征也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因此,早期工作嵌入测量基本上围绕着Mitchell等学者2001年开发的工作嵌入测量工具展开,通过计算每一维度的测量项目的均值汇总得出每一维度的分数,从而合并得到工作嵌入的分数。Mitchell等人开发的量表共40个测量项目,采用李克特五分测度(“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这一量表首次运用于连锁商店和医院雇员两个样本,分析得出两次的信度分别是0.85和0.87。Wijayanto等人运用该40项目的量表对五家公立医院护士及其直接主管进行分析,得出量表信度为0.81。
Lee等人根据样本需要修订了量表,并将工作嵌入分为工作内嵌入和工作外嵌入两大类进行操作测量,将原来40项目量表调整为34项,修订后量表中工作内嵌入信度为0.84,工作外嵌入信度为0.82。
2.2工作嵌入的总体测量(globalmeasure)
Cunningham等人对工作嵌入40项目量表进行了修订,将六个维度的多个测量项目简化成一个项目:“我在组织中感觉很舒适”(组织匹配);“我在生活的社区中感觉很舒适”(社区匹配);“我与组织
保持很强的联结”(组织联结);“我与社区保持很强的联结”(社区联结);“如果我离开这份工作我将会有损失”(组织牺牲);“如果我离开生活的社区我将会有损失”(社区牺牲)。每一个项目按李克特七分测度进行测量(“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对运用体育学院教练和学院中的雇员连个样本进行调查,对量表的聚合效度,鉴别效度以及预测效度进行了检验。
Crossley等人提出工作嵌入的总体测量要优于合成测量,其类似于整体工作满意度的测量,设计出总体项目代替原来各维度项目,假定个体总体工作嵌入程度要大于其各维度的加总合成后得到了工作嵌入程度。Crossley在工作嵌入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重新对各维度项目进行分析,提出了总体工作嵌入测量量表,包括7个项目,即“我觉得自己依附于这个组织”;“离开这个组织对我来说很困难”;“我被这个组织吸引以致于不能离开”;“我对这个组织感到厌倦”;“我不能轻率地离开我所工作的组织”;“离开这个组织对我来说很容易”;“我与这个组织紧密相连”。并先后对不同样本进行测量,总体工作嵌入量表测量信度为0.88。
工作嵌入总体测量推动了其在测量工具和方法上的发展,克服了合成测量中存在的局限性,有助于识别个体对工作嵌入各维度的不同权重分配,其在离职模型中对主动离职的预测力优于合成测量得到的工作嵌入。
3工作嵌入与结果变量的关系研究
4评价与展望
4.1工作嵌入前因变量的模型构建
4.2工作嵌入测量工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同时,中国情境下如何测量工作嵌入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之一,王莉等人指出工作嵌入社区层面的测量项目对中国员工离职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明显,提出中国情境下工作嵌入测量应更多的聚焦在组织层面的项目之上。不同的文化背景,个体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有着较大的差异,工作嵌入量表中的项目能否揭示中国情境下雇员离职行为,解释的效力如何,工作嵌入概念是否适合在中国企业中使用,能够有效识别出中国雇员留在企业中的各项因素,是否能较好的判断雇员与组织的嵌入程度。如何进行工作嵌入跨文化的测量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之一。
4.3特定职业群体的工作嵌入研究
以往工作嵌入的研究更多选取护士、商店及银行雇员进行测量,这些样本对工作嵌入的概念、维度提供了经验支持,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工作嵌入测量样本的多样化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在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不同职业具有不同的职业特征,意味着个体不同的成长路径和成长需求,个体的工作嵌入会影响其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离职或留职决策,工作嵌入的各维度在不同职业上对结果变量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成就动机高的职业人群,例如,工程师、会计师以及中层管理者可能更不希望其嵌入于组织中,更希望通过组织间流动实现自身的成就需求。研究特定职业群体的工作嵌入,不仅丰富了特定职业雇员离职/留职的研究,也有助于理解其为什么要转行等问题。
[关键词]酒店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行业前景预期;留职意向
一、引言
二、研究回顾和假设
综上所述,在影响满意度的构成因素上,学者们得出的结论既有类似之处,又有明显差异,尤其在不同指标对满意度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上各有侧重,这说明影响员工满意度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实习生也是酒店员工组成的一部分。根据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1:酒店实习生的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与其他员工没有明显差异。
假设2:酒店实习生的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显著影响其对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期。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取了成都市的3家星级酒店(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各1家,对正在实习的实习生共发放问卷80份。问卷通过酒店人力资源部,把实习生召集在一起现场发放,为避免实习生产生对实习酒店的戒备心理而不能真实作答,填好的问卷由填答者直接交给研究人员);另外对本校(四川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刚从酒店实习完毕回校的学生发放问卷120份(这些学生多在成都、深圳、广州等地实习。这部分的问卷发放是通过学习委员把问卷发放给到酒店实习归校的同学,10天后再收回交给研究人员)。共分发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68%。
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二)测量工具
因变量包括工作满意度、行业发展前景预期和留职意向。国外关于工作满意度的测评方法主要有:单一整体评估法(singleglobalrating)和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summationscore)。单一整体评估法只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对工作的总体感受,工作要素总和评分法强调用多种要素评价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本研究采用单一整体评估法测量实习生的工作满意度状况,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对本次实习的整体满意度评价和对酒店行业发展前景的预测(均为5级评分)。对本酒店离职意向调查采用“是”、“否”、“不确定”三项选择。问卷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处理。
(三)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将因子分析提出的4个因子分别命名为“工作报酬”(表示来自工作本身的内在报酬如成就感、挑战性、兴趣相投、专业发挥等和来自酒店的外在报酬如薪酬、福利等)、“领导水平”(表示直接上级对实习生所给予的关心、指导,以及为其融入酒店创造的环境氛围)、“培训机会”(表示酒店提供的与个人职业发展和技能提高有关的培训机会)和“人际关系”(表示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
四、数据分析结果
(一)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1,工作满意度与各影响因子的分步多元回归分析
通过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分析结论:
(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因素对工作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是显著的(F=21.016,P=0.000)。决定系数R2=0.621,说明了控制变量后的回归关系可以解释工作满意度62.1%的变异。说明影响因素量表对工作满意度有很好的解释性。
(3)控制变量总体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P=0.179)。但控制变量中,酒店星级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通过One-way-Anova方差分析的两两比较表明,在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在三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P=0.000),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实习的学生间没有明显差异(P=0.689)。可能的原因是四星期、五星级酒店更能提供让学生满意的因素,比如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高的展示平台,更有助于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成长和提高。这进一步暗示学校在选择实习酒店时,应尽可能选择四星级、五星级的高星级酒店。
2,行业发展预期与各影响因子的分步多元回归分析
与对工作满意度的回归分析相似,控制了个人资料变量,分离出满意度影响因子对行业前景预期的影响。
(1)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满意度因素对行业发展预期的回归方程是显著的(F=6.603,P=0.000)。决定系数Rsup>2=0.306,说明了控制变量后的回归关系可以解释行业发展预期30.6%的变异。说明影响因素量表对行业发展预期有较好的解释性。
五、结论与不足
(1)本研究设计的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量表提出了4因子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以工作满意度研究方面富有影响力的学者洛克的研究为参照,本研究中工作报酬因子包括来自工作本身所获取的成就感、挑战性、兴趣、专业发挥等内在报酬和薪酬、福利、责权等外在报酬,包含了洛克10因子结构中的工作本身、报酬、福利、认可等因子;而领导水平是指直接上级对实习生所赋予的关心、指导、表扬和所创造的工作环境,包含了洛克10因子结构中的工作条件、管理者等因子;培训机会表现为酒店为实习生提供的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和技能提高的培训机会,与洛克的提升、培训因子相符。因子分析提取出来的人际关系因子与洛克的同事、组织外成员因子匹配。本量表只用13个条目、4个因子解释了影响满意度的大部分信息,且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4)本研究的贡献不仅在于开发了简易实用的满意度影响因素量表,确认了工作报酬、领导水平和培训机会对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和行业发展预期的显著影响,发现人际关系对实习生工作满意度和行业发展预期的不显著影响,还在于研究方法上的改进。在以往有关实习生的旅游研究文献中,定性研究居多,定量研究偏少,系统的实证研究更少。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本文突出的价值在于将众多个人资料变量“控制”起来的情况下,分离出影响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和行业发展预期的显著正向影响;同时也比较了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差异,证明实习酒店的星级对实习生满意度有显著影响,星级越高,满意度越高;性别、实习职位和实习期对实习生的行业发展预期有显著影响。这些结论对于实习酒店的选择、酒店岗位配置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六、给酒店实习各方的建议
1,对实习学生的建议。首先,学生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实习生地位,以学习和锻炼作为首要目的,适当调整自己的薪酬期望,不要把赚钱作为唯一,这是本末倒置。其次,在实习前做好吃苦的准备,下定从基层做起的决心,要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想一步到位登上管理层,在操作性见长的酒店行业是不现实的。再次,在实习中要善于学习,要虚心,多请教,不要以自己是专业的管理人才自居,才能更快地进步和提高。最后,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用在酒店一两年的发展就判断酒店行业的前景,要明白酒店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以经验和资历为基础的,“越老越香”,这是最关键的。
[关键词]用工荒;心理契约;心理契约违背
2011年以来,民营企业发达的浙江省遭受了历年来非常严重的大面积的“民工荒”,确切说是“用工荒”。大量企业因劳动力缺乏而开工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心理契约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经济管理学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农民工的心理契约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探究用工荒的本质及深层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浙江省企业用工荒现状及特征
浙江省企业用工荒主要呈现如下特征:
1岗位需求继续回升,劳动力流量出现“停滞”
杭州市《2011年二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报告》显示,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进场求职的外来劳动力人数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求人倍率也节节攀升。宁波市的用工监测情况表明,2011年企业用人需求旺盛。2011年的上半年用工总人数连续增加。根据绍兴市《2011年二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报告》分析,外埠求职人员明显减少,本市农村求职人员小幅上升。随着中西部地区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外来劳动力流动呈现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的特点,并且将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2第二、三产业的人员需求占总需求的主导地位
《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部分市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二、三产业仍是吸纳劳动力的主体产业。
3第三产业中低技能工种需求缺口大
《2011年第二季度浙江省部分城市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报告》显示,一些低技能要求的工种依然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其需求量占总需求量的80%左右。如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商业服务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52.04%和27.05%。
4技工型人员十分紧缺
《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部分市县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显示,技工型人才供不应求。2011年浙江省企业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38.19%。企业对人员技术等级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初、中级专业技术和初、中级技能,其所占比重合计为35.09%。从供求状况来看,各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处于高位,最高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为3.25,最低的职业资格二级为2.50。
5结构性缺工现象显著
年轻劳动力尤其年轻女工严重短缺。2011年第二季度,浙江省的女性求人倍率高达2.07。此外,年轻劳动力的短缺也比较严重,16-34岁年轻劳动力的需求大于供给。其中,16-24岁的求人倍率为2.14,25-34岁的求人倍率为2.0。
二、构建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的员工离职模型
根据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际调研,笔者认为企业农民工工作满意度能够对企业农民工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意图之间的关系起到中介作用,于是构建了如下员工离职模型,详见下图。随后的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
三、问卷设计
(一)调查范围
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是浙江省农民工最多的地方,所以我们选择了以这三个城市作为主要调查对象。
(二)调查人群
为了调查的全面性,我们调查的对象设定为农民工本身和企业管理者两类人群,但以企业农民工为主。
(三)调查方式和调查内容
四、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50份,其中有效问卷318份,问卷有效率为70.67%。这些数据是我们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材料。
(一)企业农民工的人口特征
本次调查从性别来看,女性占63.5%,男性占36.5%,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男性。从年龄分布来看,本次调查样本中30岁以下的企业农民工占了将近80%,年龄最小者为15岁,年龄最大者为58岁,平均年龄为25.48岁。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水平者仍然占据样本总量的67.7%,企业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还是明显偏低。在调查样本中,未婚者占53.2%,比例高于已婚者,这也间接反映出企业农民工以年轻人为主。
(二)心理契约违背在企业农民工中是一种普遍现象
实证研究发现,只有9.9%的被调查农民工处于心理契约平衡状态,多达76.6%的被调查者有心理契约违背迹象。大量的企业农民工出现心理契约违背,说明企业在管理实践中确实普遍存在忽视农民工切身利益的现象(详见表1)。
(三)农民工虽有心理契约违背,但认为企业无过错
(四)企业农民工对心理契约违背归因倾向于企业无过错
有效调查样本中,有48%的被调查者将心理契约违背归因于企业无力兑现相应的义务,还有近30%的归因于自我认知差异,只有22%的归因于企业故意违背心理契约。这说明大多数农民工尽管面临着心理契约违背,但善良的本性使然,他们还是以理解的方式看待企业未履行的相应的义务(详见表3)。
(五)农民工心理契约违背认知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六)农民工心理契约违背、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图三者之间的关系
1心理契约违背负向影响企业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企业农民工心理契约中的企业保健义务违背与关系义务违背均负面影响企业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这一研究结论与Knights和James(2005)的研究结论一致。尽管企业农民工倾向于将企业违背心理契约归因于企业无过错,但企业无力履约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招致企业农民工的不满,这种不满直接体现在企业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降低上。
4工作满意度是心理契约违背和离职意图关系中的中介变量。研究显示,这种中介变量具体表现为,企业关系义务违背时,工作满意度起到完全中介变量作用,即企业一旦违背企业关系义务,那么企业农民工的反应是降低工作满意度,而不是离职意图的直接升高;当企业保健义务违背时,工作满意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说企业一旦违背保健义务,那么企业农民工可能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反应是降低工作满意度,另一种反应是直接升高自身的离职意图水平。本研究在验证了企业农民工工作满意度中介效果的同时,还证明了企业违背保健义务比违背关系义务更容易导致企业农民工离职意图的升高。
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关系义务违背与工作满意度关系之间比企业保健义务违背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具有更多的调节变量存在。这说明在改善相互关系层面企业可以有多种办法防止农民工降低工作满意度,而一旦企业违背了保健义务,则企业想降低对企业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负面影响时,手段就可能相对匮乏,更多的时候可能将直接决定于企业农民工对心理契约违背的归因情况。心理契约违背与负面结果之间大量调节变量的存在,为企业主动改变因心理契约违背而带来的员工负面反应提供了契机,企业采取正确的管理方式就可以降低员工的负面反应程度,甚至可以避免离职行为的出现。
5员工感知到严重的心理契约违背后,会出现不利于企业的负面情绪反应,包括降低信任等级、抱怨、犬儒行为、降低工作绩效等,但不同的人因为个人因素差异而在表现程度或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虽然本书的实证研究中只考察了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图两个心理契约违背的后果变量变化情况,但作为对实证研究的补充,个案研究显示,一旦员工确定企业为故意违背心理契约,会出现一系列负面情绪反应,而离职意图或直接离职只是这些负面反应进一步转化方向而已,也就是说,在离职意图和心理契约违背之间还应该有其他一些中介变量存在,有待后续研究继续挖掘。
6个案研究过程发现,员工产生心理契约违背感后与企业的关系水平将出现全面下降,即员工会在心理契约的关系义务层面和工作义务层面同时降低自己的义务标准,对企业的满意度水平也将整体下降。
7个案研究显示,心理契约违背出现后,员工的一系列负面反应一般是从轻到重逐渐演化的。这意味着在员工作出离职决策前的各个环节,企业都可以采取主动干预措施,降低心理契约违背给员工带来的负面感觉感。实证研究发现,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意图之间关系的调节变量即可作为企业主动干预与管理心理契约的重要切人点。
五、对策
企业用工荒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管理的问题,而且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力量协调解决。以下是就从企业、民工和政府三个视角提几个相应对策。
(一)企业视角
2加快产业升级步伐。浙江的企业要生存,就一定要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换代。首先,企业面临着劳动力成本提高等难题,应该在尽可能更新机器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竞争力。其次,加强员工的培训,更加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并制定政策奖励自行参加的各种技能学习的员工。为了保持持续竞争力,企业需增加产品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创新。
3完善企业文化氛围。人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构建和谐的、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实现企业中各类人力资本的价值。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外,还能员工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民工视角
农民工外出务工除了同乡会以外,几乎没有自己的社会组织和利益代表团体,如果能让民工加入工会组织,就能提高民工的社会地位。民工诉求通过工会来反映,是能提高民工对话效果的。
2提高维权意识和能力
民工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维权意识和能力,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争取改善生活待遇的能力。对于超时加班、不按法律规定发放加班费、恶意拖欠工资、不落实劳动安全保障措施等种种侵犯他们合法权益的行为,应该大胆向有关劳动管理部门检举揭发。
3提高文化素质和技能、更新求职理念
在政府、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和制度的环境下,民工应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向高素质工人转变,以适应浙江产业升级和集约化发展的要求。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因为已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而且将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流,具有“三高一低”的特点——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更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更新求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