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拍价近百亿、本年度杭州土地市场最重磅的“征婚大会”,今天下午将在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如期上演。绿城、融创、大家、滨江、万科、世茂、绿地等“高富帅”房企纷纷参与竞争,华家池将花落谁家?今天,借着华家池出让的时机,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些曾经的校园,回顾一段房地产的发展史和城市变迁的人文史。
“华家池终于也要被开发商‘娶’走了。”在浙大的论坛上,有网友如此感慨。
本报记者史一方
这次“娶亲”
杭州史上最贵
业内人士分析,华家池地块总价超百亿元基本没有悬念,将成为杭州新的总价地王。
华家池能揽地王之称,自然毫无争议。开发商一再强调的是地段二字,的确,在市中心土地日益稀缺的今天,无论是“”还是“”,用各种溢美之词来形容华家池都不为过。
而华家池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优美的风景尤胜地段。浙江大学是沉淀了百年人文精华的高等学府,浙大华家池也被誉为中国高校中最优美的校园之一。
校园里的华家池与北大的未名湖齐名,有“北有未名湖,南有华家池”之称,池的四周有“小孤山”、“小三潭印月”、“小平湖秋月”、“小苏堤”等景点,因此有“小西湖”之美称。
想迎娶如此“佳人”,自然要付出昂贵的代价。
最美校园
能否变成最美住区
在许多浙大人看来,既然华家池不得不“出嫁”,那不如让“宋员外”娶了她吧。
也有不少人支持滨江,因为滨江房产起步于城东,老总戚金兴又是城东土著,滨江对于城东区域的情结不言而喻。戚金兴说:“如果要合作,我们可能会联合央企、金融企业及兄弟单位多种方式。”有消息称,站在滨江身后的,是实力雄厚的央企保利。
据悉,还有几匹“黑马”也觊觎这几块,有可能斜刺里杀出。
无论如何,今天这场年度大戏注定精彩。不管哪个开发商笑到最后,都会面临一个挑战——如何将最美校区变成最美住区,又能与华家池整体精神气质融为一体。
一个个地王背后
是一座座曾经的校园
《致青春》票房破7亿,《中国合伙人》过5亿,从大银幕到网络,一种怀旧的情绪到处弥漫。华家池地块的拍卖,也勾起了浓浓的怀旧情结。
“浙大的书包杭大的爱,杭师院的女孩工大的菜。”这样的顺口溜,在城区里的大学校园一座座搬迁之前,在学生群体里广为流传。
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经历程,同时也成为一个群体心中一咏三叹的情结。当一批批的新生搬进郊区明亮宽敞的现代化校舍,昔日的郊区也渐渐变成次中心,带动了城市周边区域的发展。而当年在繁华市区的大学校园读书的学子,包括教师,如今已成为社会的中坚,华家池的出让,却再一次搅动他们心底的怀旧情绪。
今天,借着华家池出让的时机,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那些曾经的校园,回顾一段房地产的发展史和城市变迁的人文史。
再见,浙大湖滨校区
西湖爆,爆出48米酒店
本报记者张卉卉
浙江大学湖滨校区身世一波三折:从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的医科大学,到面积虽小但地处黄金位置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再到拍出24.6亿的西湖地王,以及轰动一时的“西湖爆”……这块土地上演绎了众多的故事。
校园很小
舞会在抽干水的泳池里进行
对于自己呆了5年的母校,叶小亚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幢3号实验楼。“我进校时,那幢楼就有了。我离校时,那幢楼也还在。”
2006年1月6日,因地块出让,有“西湖高楼”之称的原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实验楼被爆破,媒体称之为“西湖爆”。那天,叶小亚正在医院上班,她的不少同班同学都前往现场观摩大楼被爆破的实景。“有同学还把当时的现场照片发给同学。这幢楼的质量真不错,很结实,整幢楼倒下时几乎完好无损。”
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即原浙江医科大学所在地,位于杭州市湖滨路以东,延安路以西。它的发展有两个源头:一是1912年创建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二是1945年成立的浙江大学医学院。1952年,两所院校合而为一,成为浙江医学院,1960年定名为浙江医科大学。
叶小亚是1994年从衢州二中毕业考入浙江医科大学的。“说实话,当时看到这个校区,我有点失望。这个大学从规模和硬件上看,甚至不如我就读的中学——衢州二中。”地处杭州最黄金的地段——西湖边,,浙江医科大学被人戏称为“鸡窝里办大学”。
“由于操场小,医大学生的晨跑锻练是沿着西湖进行的,从延安路经过少年宫再到断桥。”叶小亚回忆道。更经典的是,由于场地小,她进校的场舞会是在抽干水的游泳池里举行的。
空置七年
去年底终动工
更让她骄傲的是这个校区所处的是其他校园不能比的。“出门就是延安路,拐个弯就是西湖,周末游玩逛街都很爽。”加上距离几个医院都近,毕业实习也特别方便。
但出让后的好几年,这块地一直闲置,直到去年底才动工。就在两月前,她路过延安路的嘉里中心地块。这块地被围墙包得非常严实,透过围墙顶端,可以看到几座塔吊正在忙碌。听说,这块地上将建一个商业中心,其中的塔楼高达48米。叶小亚心里有点失落。“这样的腾出来建商业中心本也无可厚非,但可惜的是,再也看不到曾经的校园了。”
浙大湖滨校区地块:
西湖地王多曲折
2006年1月6日,有“西湖高楼”之称的原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实验楼被爆破。这座原本设计寿命100年的大楼,在使用13年后提前倒塌。
炸掉大楼,是为了履行拍卖合约。这座大楼所在的浙大湖滨校区的使用权卖给了香港的嘉里集团。
之前的土地拍卖令市场印象深刻。2005年10月,浙大湖滨校区地块出让。虽然一般的拍卖规则是每轮加价20万元,但这块地从拍卖第二轮起,就已经以千万元为加价单位。经过102轮的举牌,湖滨地块以24.6亿的价格成交。
据当时媒体报道,浙江大学和政府当初对这块土地价值的心理底线是15亿,而市场对它的定价超出底价9.6亿。24.6亿的价格为西湖边的土地价值设定了一个新的底线。
嘉里中心的规划方案因为地块邻近西湖而多次调整。酒店的塔楼从85米一路调低至48米,才通过了审查。原因是原方案被质疑会破坏西湖限高。到2012年11月,这块闲置了7年的地块终于动工。新建的嘉里中心东临延安路,西接长寿路,北靠孩儿巷,南连庆春路,总占地面积101亩,是一个综合性消费休闲中心,总开发规模约27.6万平方米。靠长寿路一侧,将建起5万平方米的五星级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及宴会中心。张卉卉
再见,杭州商学院老校区
15712元/m2,难以忘记的数字
本报记者金歆
当年坐落在教工路上的杭州商学院(2004年改为浙江工商大学)、现在的雅戈尔·御西湖,正是蔡先生的母校。如今,他对这个校园最深的记忆,除了大学那一段的青葱岁月,还有15712这个数字。
这个数字是校园地块出让时的每平方米楼面价,而对于蔡先生来说,它带走了一段回不去的大学时光,一个回不去的校园。
记忆中红火的夜市
消失了
2000年,来自余姚农村的蔡先生考进了杭州商学院。“这里的一切都符合我对大学校园的想象,高高的梧桐,带有苏式风格的建筑,岁月感十足。”虽然入学是在2000年、两个世纪新旧更替的年份,但蔡先生今天回忆起来,觉得很庆幸,因为赶上了老校园时期。
说起杭商院,不得不说杭州原来的文教区概念:北到文一路,南到天目山路,东到保俶路,西至学院路。这里聚集了老杭大、杭商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中国计量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财经学院这些浙江省内知名高校。
“初中和高中里的很多同学都考到了周边的学校,一进了大学,大家就主动联系起来了,我策划了次同学聚会,四个女生五个男生,在我们学校旁边的小饭店搓了一顿。”蔡先生笑着说,大家都是次离家,没有束缚的感觉很爽。
“因为旁边学校多,当年文二路和学院路一到晚上就支起了夜市,摆满了各种小饰品、小玩意,一直到半夜,人气超级旺。”这两条夜市,蔡先生不知道陪着多少女同学一同走过。
一个难忘的数字
却让我的房子涨价了
毕业之后,蔡先生辗转了几个城市工作,2007年初又回到杭州。因为要和女朋友结婚,蔡先生买下了人生中套房子,位于城西。巧的是,“签合同是在当年6月底。一个星期之后,我曾经的校园,原来的杭商院地块被拍卖了,15712元/平方米,这个数字就像刻在了我脑子里一样,永远也忘不掉。”
蔡先生的房东说他运气好,如果晚一个星期签合同,这房子肯定不止这个价格,因为杭商院拍出了当年的地王价格。之后,旁边正在销售的枫华府第,一夜之间每平方米涨了3000元。“当时心情很复杂,一方面庆幸自己买房子下手很果断;另一方面又很失落,毕竟留下4年青春美好记忆的校园没有了。”
蔡先生坦言,那时候曾认真地想过,如果能有钱买一套这家开发商的房子,住在自己曾经学习过的校园里,该是多么的美好。“我突然想起了以前在清华大学校园里拍照片时遇到的70多岁老人,他跟我说,那时候他在清华的校图书馆里偷书看。可当我们老去的时候,我们的图书馆在哪里,我们的校园在哪里,我们的寝室在哪里?这一切,回不去了,也找不到踪迹了。”
杭商院地块:
2007年的杭州地王
哪怕时隔六年之后,杭商院地块仍是很多人议论的话题。
今天,这块地就是雅戈尔御西湖,一宗“阅历丰富”的地王。地王的代价是,雅戈尔杭商院地块不时有“绯闻”传出,从“退地”、“被收回”、“合作失败”、“承认买贵了”到2010年开盘前临时“毛坯改精装”。透明售房网显示,御西湖今年8月的价格约45225元/平方米。金歆
再见,浙江理工大学老校区
我的青春和宵夜,留在文一路
本报记者赵红燕本报见习记者曾杨希
文一路88号,凝聚着林翔的青春记忆。
林翔是安徽人,当时,他就读的学校是浙江工程学院。这个学校的前身是浙江丝绸工学院,而当他研究生毕业时,这所学校已改名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变成了理工大学的老师,而此时,学校也已经从文一路搬到了下沙大学城。
不知不觉中,最美好的青春,在浙江理工大学度过。学校越来越有名气,而他也在这里经历了世事变迁。
从学校到西湖边
走走半
浙江理工大学的老校区和大多数老校区一样,高大的梧桐树,老旧的校舍,植物爬满了校园。林翔怀念校园里的梧桐,“排排站在道路两边,树干大得一个人都抱不过来。”老式风格的红砖墙图书馆,旁边就是连廊,连廊边也种了很多青藤。
林翔说,老校区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离杭州的每个地方都不远。那时马路上的汽车并不算多,路也远没有今天这么堵。开学个学期中秋节的夜晚,他和实验室的同学相约去西湖,男男女女一大帮人,边走边聊,穿过保俶北路,圆月挂在蓝黑色的夜空,西湖边的柳枝随风轻动。返回时,走了宝石山的山路,爬上山,俯看杭州的夜色,风过耳,山脚下车灯流转。
后来很多次,他和这帮好朋友走同样的路线,去看烟花大会,去散心,去湖边跑步;再后来,他们骑着自行车去了更多地方,植物园、龙井、九溪……杭州西湖风景里,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如今多年过去,风景依旧,人事却难再。
他记得:“从学校走到西湖边,半就到了。”现在从下沙到西湖,开车也要一个多。
夜宵和老校区
永远的怀念
现在回忆起来,他最怀念的是学校的宵夜。食堂的炒面,清爽可口,营业到晚上十点。十点后肚子再饿的话,就穿过宿舍边的校门,过一座桥,到对面的小店里吃东西。半夜小店门都敞着,昏黄的白炽灯下人声潮动,衢州菜、川菜、烤串……各种风味的食物端上桌来,满是人间烟火的滋味。林翔说:“但我最喜欢的,是杭味的腊肠,略甜,回味无穷,每次吃炒饭都会加一份。”那时候物价也便宜,吃顿宵夜,10元钱就能搞定。
快毕业的时候,学校开始搬迁,林翔的宿舍和实验室也一起搬到了下沙。当时的下沙还处于大建设状态,他记得学校周边还有芦苇荡,而学校也是边建边搬。刚搬过去的那段日子,林翔很怀念老校区,想着老校区的繁华便捷。当然,下沙这几年发展得也相当快,后来地铁有了,各方面配套也起来了,林翔也逐渐适应了下沙的生活,毕业留校后,林翔还在下沙安了家。
只是,每次到市区,经过文一路浙江理工大学的旧址时,林翔总是忍不住要多看两眼。理工大学还剩下一幢楼矗立在那里,作为成教教学楼,当年医务室就在这幢楼里。他还记得,当时金都拍下了这块地,刚开盘时,宣传语上还打出了“理工大学1897”的旗号,而1897年,是浙江理工大学创始的年份。
浙江理工大学地块:
从红砖墙到时代感建筑
2005年4月,金都房产拿下浙江理工大学位于文一路旧址的这块地,占地面积约6.4万平方米,总成交价11.2418亿元,折合楼面价约7000元/平方米。金都以5幢板式高层,主打科技创新和“理工大学1897”的旗号,做出了现在看来仍然充满时代感的城市芯宇。如今,城市芯宇二手房销售价格在3.5万元/平方米左右。赵红燕
再见,中国计量学院老校区
人生三件大事,这里完成
本报记者李涛
中国计量学院的田老师清楚地记得2003年9月1日,一个新学期开始的日子,来校7年之后,从这一天开始,她的工作报到地点不再是熟悉的文二路、学院路口,而是下沙的新校区。
那一天,也宣告了中国计量学院在城西的时光终结。
如今,整整十年过去了,回忆起往日的老校区,田老师仍感慨万千。
结婚、生子、买房
都发生在老校区
中国计量学院,位于城西文二路和学院路交叉口,于2003年搬迁至下沙高教园区。至今已整十年过去了。
在老城西人的印象中,这是城西高教区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校区。但在它的学子眼里,这个校区和其他学校的区别却是非常明显——它有盖着琉璃瓦的六角亭,阳春三月盛开的樱花,勤思苑中的促膝长谈,夜空下对未来的憧憬,还有图书馆的宁静,食堂的喧闹。
在这个校区工作期间,田老师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件事情:结婚、生孩子、买房子。“我那时候日子过得很平淡,每天上班下班上班,虽然没有让情绪大起大伏的事情发生,但是生活却是很真实的。”
学校的建筑中,让田老师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教工宿舍,因为房子外面是白色的涂料,老师们都亲切地称它为“小白楼”。虽然田老师没有住在小白楼,但发生在“小白楼”的故事她却记忆犹新,比如在“小白楼”里闹同事的洞房,在“小白楼”里看望同事新出生的孩子……除了“小白楼”,田老师记忆最深刻的建筑是图书馆,是她工作7年的地方,图书馆门前的假山和池塘,以前是她和同事喜欢散步散心的场所。
“听说我们学校要卖掉,而我们要搬到下沙的时候,整个学校都在讨论这件事情,不过出于学校的发展需求,我们都能理解。”田老师回忆。
真想在曾经的校园里
买套房子
谈到学校搬迁带来的影响,田老师感触最深的就是上班。
刚结婚的时候,为了图上班方便,田老师的房子买在了离学校不远的小区,那时候上下班骑自行车,大约15左右。遇到天气好,还能散步上下班。学校搬到下沙后,因为老房子的学区好,田老师并没有随之搬家,而开始了每天穿城而过的生活。新校区距离田老师家约35公里,大多数时候选择乘坐学校提供的班车,偶尔自己开车。
搬到下沙后,田老师对中国计量学院老校区更加怀念。以至于,对老校区拆迁后建造的国都·枫华府第小区也产生了不少情愫。
“每次经过枫华府第,我都会瞄两眼,也和老公考虑过在这里买套房子,但因种种原因没有买。”田老师回忆:“小区里有朋友住着,偶尔去做客,试图找一下记忆中的情境,但是一点儿影子都找不到,多少会有些失落。”
浙江块总价过10亿的地块
中国计量学院于1979年建校,原校址位于文二路和学院路交叉口,2003年学校整体搬迁至下沙高教园区。
2003年7月,中国计量学院整体地块出让,以10.55亿被国都房产竞得,成为浙江省土地招标拍卖制度以来块总价超过10亿的地。
目前枫华府第二手房在售房源并不多,出现在中介门店和网站上的销售信息显示,成交均价集中在36000元/平方米左右,按照最常见的130m2左右的房源计算,总价约在四、五百万,属于杭州的高端小区。李涛
再见,杭州师范大学老校区
希望留下那棵大榕树
本报记者孙晨
“从的煤渣地到现在完备的体育设施,学校变化很大。”面对越来越多的老校区搬离城西文教区,杭师大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周老师十分感慨,这里承载了他几乎半辈子的记忆。
省内大学塑胶跑道
古朴的弘丰中心
1982年就进入杭州师范学院(如今改名杭州师范大学)的周老师,一毕业就在这里工作,一做就是30余年。
早年学校的体育运动场所只是煤渣地,直到1999年,办学条件开始改善,各种体育馆、体育设施补充进来,“就在当年,我们承办了第十届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还投资300多万铺设了塑胶跑道,这是当时省内大学塑胶跑道田径场。”
说起学校文化气息浓郁的建筑物,周老师首推1997年成立的园林风格的“弘丰中心”。被湖、山以及草坪包围的“弘丰中心”后来成为大家交流、学习的场所,也成为学生间谈恋爱的圣地。
“印象最深的还有那棵大榕树,一进学校便能看见。这棵树现在依旧在文科楼边上,希望以后能留下去。”
搬迁后
留下一个图书馆和一片绿地
自从两年前得知学校将搬迁至新校区,周老师一直觉得挺遗憾。“毕竟30多年的感情,还是非常不舍。这里的一草一木,每幢教学楼、每幢宿舍楼都熟记于心。”
学校要基本完成搬迁。在规划中,图书馆与其北面2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将被保留,“听说体育馆、足球运动场、学生公寓6~13号楼,东边浙江省建筑材料学研究院,会率先出让。6、7号公寓会建幼儿园。”
在周老师看来,学校搬迁也是配合学校发展的需要,而让他怀念的,还有原本城西文教区各个学校之间的频繁交流。“大家离得比较近,交流起来就很方便。”现在,他希望这种交流的氛围也能带到新校区。
这里,将成未来的西溪商务综合体
即将出让的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地块坐落于文一路与学院路交叉口东北角,家住翠苑四区的小郑经常会路过这里,坐11路公交车到翠苑新村站下车,抬头就能望见。“那里我双休日踢球常去。”
根据实时的杭师大钱江学院的地块控规图,整个杭师大老校区规划为9宗地块,其中商业用地6宗,纯宅地1宗,商住用地1宗,文化兼商业用地1宗。9宗地块出让面积共152.1亩。近期,首批出让的是两宅三商5宗地块,宅地起价16000元/平方米,商地起价12000元/平方米,剔除配建保障房的面积,其起价已经达到17800元/平方米。
根据规划,西溪商务综合体定位为商业商务区、文化娱乐商务综合区、居住生活区、滨河商住综合区等6大功能区块。孙晨